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夜讀」別讓你的努力,只曬在朋友圈

熬夜不等於努力。

1

我是一個比較愛發朋友圈的人, 轉轉文章, 記錄生活, 回憶時, 一字排開看下去, 方便得很。

朋友們也喜歡發, 所以大家相聚聊天時,

即使很久未見, 也可以根據平日網上的動態, 對彼此的情況略知一二。

時間久了, 朋友圈就像一個記錄表, 裝滿了我們的生活軌跡, 也像一面鏡子, 反射著大家的點點滴滴。

但反射總不是全部。 有讀者就和我聊過這樣的事情, 她說自己在大學期間非常努力, 每天半夜睡覺, 看書, 做事, 把生活安排得很充實。 但她也很焦慮, 一年半了, 總感覺沒做出什麼成績。

我笑了:“你到底有多努力呢?和我說說。 ”

她發了一個奮鬥的表情說:“你可以看我的朋友圈!”

我翻了, 確實有熬夜讀書, 還趕稿件、做視頻什麼的, “夜生活”看著很豐富。 於是想起了上高中時的我, 也是每天熬夜學習, 但時間久了, 第二天總昏昏欲睡。 後來我明白了:熬夜不等於努力。

真正的努力, 從來不需要表演。

每個人都在努力, 憑什麼你多發了幾條朋友圈, 就覺得一定能成功?

想多了。

2

我一直覺得, 曬一下努力當然沒什麼不好, 最起碼是正能量的, 可以激勵別人, 總比每天在網上吐苦水、無端影響別人心情要強很多。 但努力也是不值得炫耀的, 因為每個人的壓力都很大, 大家都不容易, 都在拼搏, 這樣一個常態化的行為, 實在沒有自誇的必要。

努力生活, 是我們每天都要完成的功課, 很普通也很日常。 我怕美化之後的努力變成一個舞臺, 以後每天催著我上臺演出, 我卻從來都不是個好演員。 更重要的是, 表演出來的努力打動不了任何人, 能感動的只有自己。

就好比你是一個演員, 每天發動態說自己拍戲多用心,

最後作品出來時演得還不如路人, 照樣會被觀眾吐槽。

請記住, 人們也許會認你的過程, 也許會認你的結果, 卻絕不會認你的吹噓。

所以到現在, 我已經對這種只發在朋友圈的努力完全無感了。 但偏偏就是這些在朋友圈裡“最努力的人”, 經常抱怨自己出不了成績。

道理再簡單不過了:第一, 你的努力還配不上你想要的結果;第二, 你可能還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努力。

可能, 這裡還有一個更殘酷的事實:別人, 都比你努力。

因為努力並不能保證一定成功, 熬夜也不是努力的象徵, 當你陶醉在感動自己的“努力”時, 別人可能正養精蓄銳, 第二天精神滿滿迎接新的工作。 而頂著熊貓眼、腦袋昏昏沉沉的你,

可能恰恰浪費了自己最高效的時間。

接著, 你白天低效率, 玩手機, 補覺, 拖延, 渾渾噩噩, 又到了晚上, 這樣的一個惡性循環被你幻想性地包裝後, 變成了熬夜努力的樣子。 何必呢?

3

我的生活狀態很簡單, 前一天晚上在小紙片上寫好第二天的任務, 不熬夜, 第二天早起, 集中大塊時間完成任務。 如果提前完成, 就可以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

看似按部就班, 其實也不失為正確做事的一種方法。 一驚一乍的狀態, 最後崩潰的, 只能是自己。

關於努力, 不管是大學時候, 還是畢業以後, 其實主線都是一樣的:先找方向, 這就是我們俗話說的選擇;找好後踏實前行, 這就是踏踏實實的努力。

經常有人問:選擇和努力哪一個更重要?其實都重要。

先選好, 然後好好做, 道理很簡單, 不斷反思提高, 一直堅持, 才是真本事。

每天再問自己一個問題:我的努力, 能不能配得上我的目標?

這個方法很好用, 我考研的時候就這樣過來的。 早上反思前一天的學習, 再想想目標院校, 不用別人催, 動力就來了。 所以說, 真正的動力, 是由內而外的。

對自己狠一點, 效率高一點, 眼光長遠點, 腦子靈活點, 再保持一個基本的生活節奏, 踏踏實實努力, 就已經很好了。

想起這樣一句話:貴有恆, 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無益, 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所以, 別讓你的努力, 只曬在朋友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