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朱元璋為什麼要廢掉丞相,歷史上的事件讓他不得不這樣做

宰相最早起源于春秋時期, 秦朝時宰相的正式官名為丞相。 由於君主既需要宰相説明辦理政事, 又擔心宰相的權位過重, 危及自身的權力, 方便皇帝施政。

明朝初亦設中書省, 左右丞相, 西元1380年朱元璋罷中書省, 廢丞相, 由自己親決國政, 宰相制度遂廢。 後來皇帝以不勝庶政之繁, 設內閣大學士協理文書。 後閣職漸重, 大學士成為事實上的宰相, 稱輔臣, 居首者為首輔。

在古代篡奪皇位的人基本是當朝的權臣或重臣,

如王莽篡漢、司馬炎逼迫魏帝退位、楊堅建國、趙匡胤黃袍加身等。 鑒於這些歷史教訓, 朱元璋對功臣和權臣狠下毒手, 在廢相問題上有兩次著名的重要的行動, 一次是誅殺胡惟庸, 另一次是誅殺李善長案。

在朱元璋稱帝后,

先後任命過四員丞相, 其中胡惟庸在中書省主政時間最長權利也最重, 再加上他和當時被朱元璋譴責的陸仲亨、費聚密等相往來, 並且胡惟庸由於權勢日盛, 驕橫跋扈, 這也正好給朱元璋以把柄, 西元1380年朱元璋以擅權枉法的罪名殺了胡惟庸, 趁機取消了中書省,並立下法不再設丞相一職。

丞相廢除後, 其事由六部分理, 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 中央集權得到進一步加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