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網紅院長單霽翔:特朗普讚歎黑科技,歡迎來故宮感受皇帝的日常

▵圖/視覺中國

寶貝修復好之後, 如何利用科技, 讓公眾在故宮有更好的參觀體驗, 也是單霽翔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文 ✎ 王媛

編輯 ✎ 方奕晗

單霽翔每天都要花50分鐘從辦公室走到故宮午門, 每天兩圈, 一共兩萬步。

他曾經花5個多月走遍故宮的每個房間, 共9371間。 在歷任故宮博物院院長中, 這是第一個。 在這樣的行走中, 63歲的他意識到, 看似沉睡的紫禁城其實每天都在發生變化。

除了擴大開放面積、傳播故宮文化, 2018年1月, 在清華五道口金融學院的演講中, 他把這個變化進一步解釋為“科技化”。

▵單霽翔 圖/視覺中國

“我們建立了文物醫院, 全世界第一所文物醫院, 我們拿出了361米長的一組古建築, 配置了200名文物醫生。 ”單霽翔在演講中介紹說。

故宮文物醫院於2016年年末正式掛牌。 “世界各國博物館現在有三四十名文物修復人員已經了不起了。 為什麼我們要200名?就是因為他們一半以上都是科學家, 都是進行文物分析、監測、出探傷報告的。 ”

▵故宮文物醫院內工作人員工作中 圖/視覺中國

故宮文物醫院配置了造紙紡織纖維分析儀、3D列印設備、文物專用的CT機等文物修復設備。 在這裡, 類似的先進設備有上百台。

他現場展示了科技對文物修復的神奇作用。 一這件青銅器出土時碎成200多片, 在無損探傷設備之下, 研究人員在一塊大銅銹下面發現了20多字的銘文。 “原來它是兩千年前春秋時期一個非常重要的鼎, 我們把它修好了。 ”單霽翔說。

從前, 修復團隊不敢輕易在工藝複雜的唐卡藝術作品上動手。

有了科技輔助, 問題迎刃而解。 唐卡放大100倍後, 每一根金絲銀線、材料成分都清清楚楚。 這保證了修每個細節時, 都能在最大程度上尊重原狀。

2017年11月, 美國總統特朗普夫婦訪問故宮時, 單霽翔和團隊就向其展示了幾個修復案例。 乾隆花園符望閣牆面上有一幅大畫, 70年前戰爭期間遭到損壞, 畫面堆落下去, 故宮老員工只能把它包起來。 現在, 在電腦輔助下, 修復團隊用3個月把上千塊碎片拼起來, 又用了幾年修復它。 修好之後才發現, 它的作者是清朝著名學者董誥——《石渠寶笈》著錄人員。

現在, 很多單位開始預約參觀, 一些古建築和文物藏品也在文物醫院得到科學評測, 繼而開始修復。 “這是一期工程,

二期還會有個3萬平方米的文物醫院。 ”

寶貝修復好之後, 如何利用科技, 讓公眾在故宮有更好的參觀體驗, 也是單霽翔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曾經, 光是排隊買票就讓人頭疼。 單霽翔著力開放網路售票和現場掃碼購票的工作, 告訴沒有提前買好票的遊客怎麼掃碼、怎麼支付、怎麼進入。

進入故宮之後, 不熟悉北京的遊客容易辨別不清方向, “都到太和殿了, 還和別人打聽太和殿往哪個方向走?”於是, 故宮裡豎起數百塊標識和電子路標, 手機掃碼就可以連接。

曾經有觀眾抱怨, 故宮大殿裡總是黑乎乎的, 沒有照明。 “燈光長期照射文物會老化, 但觀眾不理解。 ”為此, 單霽翔和團隊設計了LED冷光源, 經過3年調試, 點亮了紫禁城。

此外, 數位技術、VR等最新科技, 也被應用到展覽之中。

單霽翔介紹,遊客可以訪問養心殿主題數位展示館,進去後會發現自己可以像皇帝一樣坐在座位上批閱奏摺、和大臣對話。“你可以和大臣聊天,說我最近是不是胖了?大臣會告訴你‘不重不威’;還能教你做宮廷料理,先做哪個菜,後做哪個菜,餃子餡怎麼做……”

▵故宮的養心殿主題數位展示館 圖/視覺中國

故宮還製作了25分鐘的VR影片,在角樓建起VR劇場。觀眾可以看到,不用一根釘子,一塊塊木頭是怎麼把“三層簷七十二條脊”的神奇建築搭建起來的。

數字科技給遊客帶來別有生趣的體驗。在數位屏風前,觀眾可以穿起清朝皇帝的服裝;參觀書法時,可以調閱《蘭亭序》等書法作品臨摹,機器還會打分,“太棒了!”“慘不忍睹”等。

▵故宮裡的數位科技 圖/視覺中國

更讓單霽翔驕傲是,是新媒體上的另一個故宮。接受《博客天下》採訪時,他曾讚歎宮裡的年輕人做出的手機App:“這些App讓故宮文化真正‘活起來’了。”

2012年剛上任時,單霽翔就對故宮的新媒體團隊提出要求:“故宮博物院要向世界四大博物館看齊”。

在他的支援下,團隊自2013年起先後推出《皇帝的一天》《韓熙載夜宴圖》等多款App產品。首款App《胤禛美人圖》上線兩周,下載量便超過20萬。在這款以清代雍親王胤禛的12幅美人屏風為主角的應用裡,用戶只要輕觸,就能觀看畫中擺設的文物,手指劃動,文物還能隨之旋轉。

▵《胤禛美人圖》應用介面

“我們還比較得意的是‘每日故宮’。”單霽翔介紹,每天早晨,喜歡故宮文化的人都可以免費收到一個故宮藏品的資訊。未來,觀眾不僅能在手機上看到藏品,還可以在模擬展廳裡漫步。

“媒體給我們公正的評價叫‘故宮出品,必屬精品’。”單霽翔說。

本 文 未 經 允 許 請 勿 轉 載

歡 迎 轉 發 分 享

‹ 火星試驗室 ›

博雅天下旗下產品

《博客天下》、《人物》等媒體鼎力支持

也被應用到展覽之中。

單霽翔介紹,遊客可以訪問養心殿主題數位展示館,進去後會發現自己可以像皇帝一樣坐在座位上批閱奏摺、和大臣對話。“你可以和大臣聊天,說我最近是不是胖了?大臣會告訴你‘不重不威’;還能教你做宮廷料理,先做哪個菜,後做哪個菜,餃子餡怎麼做……”

▵故宮的養心殿主題數位展示館 圖/視覺中國

故宮還製作了25分鐘的VR影片,在角樓建起VR劇場。觀眾可以看到,不用一根釘子,一塊塊木頭是怎麼把“三層簷七十二條脊”的神奇建築搭建起來的。

數字科技給遊客帶來別有生趣的體驗。在數位屏風前,觀眾可以穿起清朝皇帝的服裝;參觀書法時,可以調閱《蘭亭序》等書法作品臨摹,機器還會打分,“太棒了!”“慘不忍睹”等。

▵故宮裡的數位科技 圖/視覺中國

更讓單霽翔驕傲是,是新媒體上的另一個故宮。接受《博客天下》採訪時,他曾讚歎宮裡的年輕人做出的手機App:“這些App讓故宮文化真正‘活起來’了。”

2012年剛上任時,單霽翔就對故宮的新媒體團隊提出要求:“故宮博物院要向世界四大博物館看齊”。

在他的支援下,團隊自2013年起先後推出《皇帝的一天》《韓熙載夜宴圖》等多款App產品。首款App《胤禛美人圖》上線兩周,下載量便超過20萬。在這款以清代雍親王胤禛的12幅美人屏風為主角的應用裡,用戶只要輕觸,就能觀看畫中擺設的文物,手指劃動,文物還能隨之旋轉。

▵《胤禛美人圖》應用介面

“我們還比較得意的是‘每日故宮’。”單霽翔介紹,每天早晨,喜歡故宮文化的人都可以免費收到一個故宮藏品的資訊。未來,觀眾不僅能在手機上看到藏品,還可以在模擬展廳裡漫步。

“媒體給我們公正的評價叫‘故宮出品,必屬精品’。”單霽翔說。

本 文 未 經 允 許 請 勿 轉 載

歡 迎 轉 發 分 享

‹ 火星試驗室 ›

博雅天下旗下產品

《博客天下》、《人物》等媒體鼎力支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