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康熙為何偏偏把皇位傳給了雍正,而不是老八或者老十四?

西元1722年, 69歲的康熙皇帝去世。 隨後, 康熙第四個兒子胤禛繼承了皇位, 胤禛的年號為雍正。 這就是影視劇中頻頻出現的雍正皇帝,

康熙有很多兒子, 但最後卻是老四繼位, 這裡面問題很多。 那麼, 為何繼位的偏偏是老四, 而不是號稱賢王的老八或者英勇善戰的老十四呢?其實, 也只有雍正最符合當時的實際國情, 其他人都有問題。

首先講一下太子胤礽, 在小說雍正王朝中, 太子胤礽由於勾引後妃、賣官鬻爵,

最終被廢除了太子之位。 但是在真實的歷史中, 太子胤礽並不是因為這些原因而下馬, 而是因為過度窺視康熙的權力。 對於皇帝來說, 保證自己的權力是第一位的, 任何人也不能觸碰, 包括自己的兒子。 胤礽不明白這個道理, 由於過度侵蝕屬於皇帝的權力, 最終被康熙皇帝廢掉。 在此之後, 胤礽基本上退出了歷史舞臺。 雖然曾經二次被立為太子, 那僅僅是迴光返照。

老八胤祀在朝中勢力很大, 八爺党的影響力非同小可。 太子胤礽落馬以後, 老八開始授意各處黨羽舉薦自己為太子。 結果, 各地封疆大吏和朝中的高官, 一多半都舉薦了老八。 這對康熙的觸動更大, 因為這等於變相架空自己。 當年, 宋太宗趙光義就有類似的情況。 康熙皇帝開始了一系列的清洗活動, 到了這一步, 老八胤祀繼位的可行性已經微乎其微。 在此之後, 老八集團開始全力支持老十四胤禵, 這類似於老八集團的B計畫。

胤禵是雍正皇帝的親弟弟, 在康熙末期, 胤禵率領軍隊前往西北地方, 迎戰再次叛亂的準噶爾部。 用現在的角度來看, 老十四胤禵屬於那種驍勇善戰的皇子, 如果出生在清朝建立的早期, 肯定會大有作為。 但是進入康熙執政的後期, 準噶爾部雖然難對付, 但威脅不了清朝的根基。 清朝最大的問題是國庫虧空和吏治腐敗,

從這個方面來說, 老十四胤禵並不符合康熙的要求。 畢竟, 康熙皇帝要的是一個能承前啟後的繼承人。

與這些皇子相比, 老四胤禛的優勢就十分明顯了。 胤禛一直主抓實際工作, 對國情有十分清楚的瞭解。 而且胤禛辦事情不講情面, 因此得罪了很多人。最後就是忍得住,胤禛沒有表示出自己對皇位的渴望,這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之後,接班的人就是老四胤禛。雍正皇帝上臺之後,開始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措施。

在雍正皇帝繼位時,清朝國庫只有儲銀700多萬兩。但是到了13年之後,也就是雍正皇帝去世的那年,國庫儲銀已經超過了5000萬兩。清丈田畝、改土歸流、攤丁入畝、鄉紳當差交糧等政策,確實有利於清朝的經濟發展。雍正皇帝總計在位13年時間,但是為兒子乾隆做了一個非常好的基礎。到了乾隆時期,乾隆皇帝經常吹噓的十全武功,哪一次都是用銀子堆出來的。

因此得罪了很多人。最後就是忍得住,胤禛沒有表示出自己對皇位的渴望,這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之後,接班的人就是老四胤禛。雍正皇帝上臺之後,開始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措施。

在雍正皇帝繼位時,清朝國庫只有儲銀700多萬兩。但是到了13年之後,也就是雍正皇帝去世的那年,國庫儲銀已經超過了5000萬兩。清丈田畝、改土歸流、攤丁入畝、鄉紳當差交糧等政策,確實有利於清朝的經濟發展。雍正皇帝總計在位13年時間,但是為兒子乾隆做了一個非常好的基礎。到了乾隆時期,乾隆皇帝經常吹噓的十全武功,哪一次都是用銀子堆出來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