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雍正對皇后薄情寡義,死後梓宮不得入紫禁城,竟連最後一面也不見

雍正帝一生有兩個皇后, 一位是乾隆的生母鈕鈷祿氏, 她在雍正朝被封為熹妃, 乾隆即位後成為了皇太后;另一位是烏喇那拉氏, 她是雍正的嫡福晉, 雍正元年被封為皇后。

說起這兩位皇后, 在雍正時期都是命苦的人, 鈕鈷祿氏為他生育了弘曆, 卻一直不得寵;而烏喇那拉氏更慘, 患病期間雍正連問都沒問過, 去世後, 也沒有得到皇后應有的待遇, 可謂是死不瞑目。

烏喇那拉氏出身名門, 是內大臣費揚古之女。 康熙三十年(1691年)被康熙帝冊為胤禛的嫡福晉, 時年14歲。 19歲時生下了嫡長子弘暉。 讓烏喇那拉氏感到不幸的是, 弘暉在8歲時就病故了, 從此, 烏喇那拉氏再也沒有生育。

雍正元年, 烏喇那拉氏被冊封為孝敬憲皇后, 年45歲, 雍正九年九月, 烏喇那拉氏去世, 年54歲。 縱觀烏喇那拉氏的一生, 自嫁給胤禛後, 陪伴丈夫經貝勒、親王、直至登基為帝的不同階段,

始終風雨同舟, 同甘共苦, 時間長達41年之久。

可以說, 雍正與這位妻子有著一般後妃難以企及的感情。 但是儘管名分上烏喇那拉氏是後宮中地位最高的女人, 然而她卻不是最得寵的, 其中年氏和李氏這兩位妃子才是雍正最喜歡的女人, 她們分別為雍正生下了三個皇子。

在母以子貴的封建社會, 烏喇那拉氏沒有子女是她的一個致命短板。

或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 雍正九年烏喇那拉氏去世後, 雍正帝發出上諭, 說他不親自去與皇后作遺體告別, 這在清代皇帝中是極為罕見的。

對一位14歲就嫁給他, 曾為他生育過嫡子、風雨同舟四十餘年的皇后, 雍正居然表態不親臨喪儀, 但是又害怕輿論譴責, 便要大臣為他尋找理由, 這表現出雍正的虛偽。

而且, 烏喇那拉氏病重的時候與雍正都在圓明園, 可是雍正卻不顧皇后的病體, 強行將她轉移到了暢春園。 說到底, 這都是雍正的封建迷信思想在作怪, 他是怕自己不吉利, 更擔心皇后死在圓明園會對他造成不利的影響, 也就在皇后移往暢春園的當天下午, 就撒手而去了。

其實, 雍正與皇后烏喇那拉氏之間並沒有任何的政治矛盾, 也不存在任何欲謀害皇后、滅口之嫌疑。 這一切其實都是雍正的迷信思想在作怪。 也正是有了這種思想, 朝中的大臣們也一直在揣摩雍正的態度,

然後決定對皇后的喪禮採取何種待遇。

當時大臣呈給雍正的奏摺就很能說明問題, 如領侍衛內大臣豐盛額等奏報移皇后梓宮折中就這樣說:皇后的梓宮如入紫禁城, 必不吉利, 既然皇后是在暢春園去世的, 那麼就應該將梓宮停放在暢春園數日, 另外擇吉日移到田村廬殿,到那以後再修建道場。至於圓明園當差的侍衛們則不許換班。

自雍正元年,雍正的生母烏雅氏去世後,皇后烏喇那拉氏毫無疑問是後宮中身份最高貴者,皇后死後竟然連梓宮都不能入紫禁城,其目的就是為了避免在紫禁城中做道場。甚至,紫禁城及圓明園的守衛門丁也不准換班,即一切照舊。

大臣們之所以上了這樣不合情理的奏摺,是為了迎合雍正帝的迷信,忌諱皇后之死才提出其梓宮及道場不能進入紫禁城和圓明園,甚至連暢春園也不能停放太久。

皇后烏喇那拉氏之死竟給雍正帶來了這麼多的忌諱,以至於連傳統禮儀也不顧及,難道我們還有理由相信雍正對皇后的感情有多深嗎?可以說,烏喇那拉氏嫁給雍正是一個極大的悲劇,相信她在九泉之下也必定不能瞑目。

另外擇吉日移到田村廬殿,到那以後再修建道場。至於圓明園當差的侍衛們則不許換班。

自雍正元年,雍正的生母烏雅氏去世後,皇后烏喇那拉氏毫無疑問是後宮中身份最高貴者,皇后死後竟然連梓宮都不能入紫禁城,其目的就是為了避免在紫禁城中做道場。甚至,紫禁城及圓明園的守衛門丁也不准換班,即一切照舊。

大臣們之所以上了這樣不合情理的奏摺,是為了迎合雍正帝的迷信,忌諱皇后之死才提出其梓宮及道場不能進入紫禁城和圓明園,甚至連暢春園也不能停放太久。

皇后烏喇那拉氏之死竟給雍正帶來了這麼多的忌諱,以至於連傳統禮儀也不顧及,難道我們還有理由相信雍正對皇后的感情有多深嗎?可以說,烏喇那拉氏嫁給雍正是一個極大的悲劇,相信她在九泉之下也必定不能瞑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