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加大學帶來的這些差異,是讓加拿大大學含金量更高的原因嗎?

新年即將到來, 短短的假期結束後, 同學們就要迎來開學季, 你還記得那些年國內老師們最常說的話嗎?

“體育老師有事, 這節課我來上”

“又是一道送分題”

“考不到好大學, 你們就家裡蹲吧”……

眾所周知, 留學加拿大, 有春、秋兩季之分。 春季入學的時間基本上是每年的1月或2月!那麼你做好準備了嗎?

近兩年, 選擇漂洋過海來留學的同學越來越多, 本以為異國他鄉的紙醉金迷是這樣的畢竟輕鬆申個好學校,

找個好工作當上CEO就能走上人生巔峰......想想還有點小激動呢, 但是沒想到卻是一步步走向了學海的深淵。

那麼中加大學的差別到底在哪呢?是什麼吸引你不遠萬里在加國求得一紙文憑呢?

1差別一:課堂

在中國, 大學幾乎都是幾百人的大課, 點名可能也只是偶爾抽查。 老師比較喜歡照本宣科, 所以一個學期下來, 真正需要學習的可能只是考試前的幾周。

而在加拿大, 授課更多是採用討論式、辯論式, 老師不但每節課記錄Attendance, 還要給你的Participation打分。

就是說你光來上課還不行, 還要自由發言, 各抒己見, 甚至以書中情節表演角色。 積極參與課堂討論的學生, 可以獲得額外的高分獎勵。

2差別二:作業

在中國大學, 學生的作業是重複作題, 背誦統一答案。 套路的東西太多, 一些老師不知道是出於“懶"還是想故意放水減少工作量的目的, 經常一套作業題目翻來覆去用好幾遍。

在加國大學, 作業量不但多, 而且形式多樣, 做起來麻煩, 更費時間。 如許多作業是以論文形式提交, 還經常以小組為單位, 旨在培養學生團隊合作, 創造力和思維能力。

不但要寫, 寫完還要講, 講完還要評。 多少人的畢業論文硬是洋洋灑灑寫了一本書出來?研究生就更不用說了。

3差別三:考試

在中國, 學生的升學道路就是靠一路考過來的, 中考、高考、研考,

甚至小升初的競爭都很大。 所以只要你進了大學, 再也沒有什麼能阻擋你的考試了, 完全毫無壓力, 習以為常, 小菜一碟!

大家考前惡補幾天, 就能取得一個看得過去的成績。 如果有一個神助攻室友集中培訓, 那就更是高枕無憂了。

但是在加拿大, 每門課程的成績都由至少五部分組成:出勤、各種形式的作業、課堂參與度、期中和期末考試各占百分比。不會一考定終身,而是N考定終身。想要拿到高GPA,平時的任何一個考核環節都不能鬆懈。稍不留神GPA就會受到影響。

這種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的制度我們親切的叫它“不讓人喘氣考試法”。再加上掛科重修的高昂學費,所以圖書館經常人滿為患,一到考試周更是開始“通宵營業”。

4差別四:素質

在中國一直提倡素質教育,然而收效有限。學生把大量時間花在背記公式,文章和固定答案。要說應試能力,無人能敵。但是生活能力和樂趣,就相對少了一些。

而加拿大學生沒有了分數的壓力,通常有更多的時間和途徑去感受知識。能力和見識也就更多元化。

比如在遊戲中認識加拿大的紙幣和硬幣並會使用,懂得消防救護和報警的相關知識,知道怎樣平衡膳食,懂得做烹飪、縫紉、建築、木工、飛機維修或者讀小說等等。在繁重的課業中不忘培養出動手能力強的多面手。

5差別五:軟硬實力

中國大學向來重視硬實力,大學只看你的高考成績。填報志願,往往是押寶式,第一志願進不去,則被降到第二檔,二志願錄取者很少,尤其對進一流大學的學生來說,更是殘酷。

嚴進,但是寬出,可以說是熬過高考,就是天堂。一旦跨過這個門檻,就可享受四年的“天倫之樂”。

而加拿大的大學從招生開始就更多的是看學生的軟實力。大學是申報制,一流大學各科85分以上,二流學校80分以上,可以同時申報若干個學校,也可能這些學校都發錄取通知書,學生再根據情況挑選去哪所學校上學。大學並不喜歡只懂考試的學生,也不要以為你的成績夠高,就一定可以在畢業後找到好工作。

所以大學會逼迫學生快速養成各方面的素質,比如組織能力、創新能力、交流能力等。除了學業以外,學校還會定期組織各種活動,像愛好小組,義工活動,實習Co-op,專業networking,都是為你以後步入社會打好綜合實力的基礎。

6差別六:心理過渡

中國大學雖然一般會有專門的心理老師和心理課程,但是學生一般不會主動找心理老師去談。總的來說就是一個被普遍忽視的環節。所以中國學生從高中的過度緊張到進入大學後自然變成的過度放鬆,以至於畢業後面對社會一片茫然。這個過程不但缺乏心理疏導,更缺乏職業性的人生規劃。

相反地廣人稀的加拿大,因為學校有明確的人數限制,所以班額較小。每一個Professor都會教學生如何在面對壓力時調整和放鬆自己。

基於對學生心理健康會很大程度影響社會和家庭的關係、學生的成長及發展的認識,大學更是普遍設有學生諮詢服務機構,為學生提供個人問題、學習問題以及擇業問題三方面的幫助。

並且所有的大學都設有Career/Success Centre,學生可以在一入學就申請校內的工作,一邊積累經驗,一邊賺點零花錢。最快的接近和瞭解自己的專業領域。

時間飛逝,現在已經1月下旬了,加拿大大學春季即將開學!無論你身在國內還是已經來加上高中,都需要儘快做好準備啦!

祝大家2018年留加一切順利!

每門課程的成績都由至少五部分組成:出勤、各種形式的作業、課堂參與度、期中和期末考試各占百分比。不會一考定終身,而是N考定終身。想要拿到高GPA,平時的任何一個考核環節都不能鬆懈。稍不留神GPA就會受到影響。

這種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的制度我們親切的叫它“不讓人喘氣考試法”。再加上掛科重修的高昂學費,所以圖書館經常人滿為患,一到考試周更是開始“通宵營業”。

4差別四:素質

在中國一直提倡素質教育,然而收效有限。學生把大量時間花在背記公式,文章和固定答案。要說應試能力,無人能敵。但是生活能力和樂趣,就相對少了一些。

而加拿大學生沒有了分數的壓力,通常有更多的時間和途徑去感受知識。能力和見識也就更多元化。

比如在遊戲中認識加拿大的紙幣和硬幣並會使用,懂得消防救護和報警的相關知識,知道怎樣平衡膳食,懂得做烹飪、縫紉、建築、木工、飛機維修或者讀小說等等。在繁重的課業中不忘培養出動手能力強的多面手。

5差別五:軟硬實力

中國大學向來重視硬實力,大學只看你的高考成績。填報志願,往往是押寶式,第一志願進不去,則被降到第二檔,二志願錄取者很少,尤其對進一流大學的學生來說,更是殘酷。

嚴進,但是寬出,可以說是熬過高考,就是天堂。一旦跨過這個門檻,就可享受四年的“天倫之樂”。

而加拿大的大學從招生開始就更多的是看學生的軟實力。大學是申報制,一流大學各科85分以上,二流學校80分以上,可以同時申報若干個學校,也可能這些學校都發錄取通知書,學生再根據情況挑選去哪所學校上學。大學並不喜歡只懂考試的學生,也不要以為你的成績夠高,就一定可以在畢業後找到好工作。

所以大學會逼迫學生快速養成各方面的素質,比如組織能力、創新能力、交流能力等。除了學業以外,學校還會定期組織各種活動,像愛好小組,義工活動,實習Co-op,專業networking,都是為你以後步入社會打好綜合實力的基礎。

6差別六:心理過渡

中國大學雖然一般會有專門的心理老師和心理課程,但是學生一般不會主動找心理老師去談。總的來說就是一個被普遍忽視的環節。所以中國學生從高中的過度緊張到進入大學後自然變成的過度放鬆,以至於畢業後面對社會一片茫然。這個過程不但缺乏心理疏導,更缺乏職業性的人生規劃。

相反地廣人稀的加拿大,因為學校有明確的人數限制,所以班額較小。每一個Professor都會教學生如何在面對壓力時調整和放鬆自己。

基於對學生心理健康會很大程度影響社會和家庭的關係、學生的成長及發展的認識,大學更是普遍設有學生諮詢服務機構,為學生提供個人問題、學習問題以及擇業問題三方面的幫助。

並且所有的大學都設有Career/Success Centre,學生可以在一入學就申請校內的工作,一邊積累經驗,一邊賺點零花錢。最快的接近和瞭解自己的專業領域。

時間飛逝,現在已經1月下旬了,加拿大大學春季即將開學!無論你身在國內還是已經來加上高中,都需要儘快做好準備啦!

祝大家2018年留加一切順利!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