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建社區養老慈善專項基金 加大對老年福利事業投入

本報訊引導和鼓勵科技型企業研發符合老人需求的智慧化設備。 吸納家政服務中心、醫療服務機構等進入養老基礎資料庫, 為老人提供服務。

加大對老年福利事業資金的投入;建立社區養老慈善專項基金;鼓勵老年人根據實際需要購置相關智慧設備、選擇相關服務……

政協遼寧省第十二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期間, 致公黨遼寧省委員會對我省發展“互聯網+居家養老”提出了建議。

“互聯網+居家養老”剛起步

缺乏統一服務流程和標準

目前, 我省各市的“互聯網+居家養老”均處於起步階段。 各個區域為老年人提供的服務存在一定差異,

而且覆蓋面有限, 影響了老年人對“互聯網+居家養老”的認同感和滿意度。

此外, 我省尚未把“互聯網+居家養老”列入全省總體發展規劃進行頂層設計, 缺乏社會參與平臺。

近年來發展起來的社會組織絕大多數也只能提供傳統的非規模性的為老服務, 還難以被有效納入到“互聯網+居家養老”服務體系之中。

在綜合保障上, 存在供需匹配不足。 社區範圍內有養老需求的老年人數較多, 但是由於資訊統計時間差以及資訊統籌層次較低等原因, 導致一些老年人的養老需求無法滿足, 資料平臺上的內容有所欠缺, 產生了供需失調的現狀。 在政策層面上, 尚未通過地方性法律、法規的形式建立起完善的社會資本准入機制、運行機制、服務提供機制、服務分離機制、跟蹤監管機制等。

建立社區養老慈善專項基金

制定統一的服務流程和標準

致公黨遼寧省委員會在建議中提出, 在市、縣級層面, 進行統一規劃, 由民政部門牽頭, 聯合工信、衛計、公安等部門, 制定統一的服務流程和標準, 建立完善的互聯互通、資訊共用的居家養老管理平臺, 統一建立大資料服務中心, 合理確定統計指標體系和考核指標體系, 確保所設計的養老服務規劃既符合地方財政的供給能力, 又能滿足老年人居家養老的基本需求。 在街道、社區層面, 鼓勵建立健康醫療中心、線上線下生活服務中心、文化資訊中心等多樣化、個性化養老服務系統,

實現與市級居家養老管理平臺的無縫對接。

建議提出, 引導企業針對社區養老運轉流程和應用需求, 開發系統管理軟體和終端應用軟體。 引導和鼓勵科技型企業研發符合老人需求的智慧化設備。 吸納家政服務中心、醫療服務機構等進入養老基礎資料庫, 為老人提供服務, 利用互聯網技術優化公益性組織和志願者參與養老服務, 支援企業為老人量身定做一些網路服務。

加大對老年福利事業資金的投入;引導並支援社會慈善公益事業的發展, 建立社區養老慈善專項基金;鼓勵老年人根據實際需要購置相關智慧設備, 選擇相關服務, 政府財政應該給予適當補貼;加大資訊化系統投入, 確保系統運行順暢、維護簡便、功能齊備、資訊傳遞及時可靠;完善配套的智慧設備和物聯網技術,

逐步建立健全與老年人溝通便捷、服務及時的資訊化服務網路;加強宣傳教育和應用培訓, 幫助老人在思想觀念上接受新事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