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食事要聞」六機構聯合發佈2018春節食品消費建議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一中全會上指出,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 為實現黨的十九大確定的目標任務而奮鬥, 是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重大政治任務和工作主題。

1月24日,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中華預防醫學會健康傳播分會、中國營養學會營養與慢病控制分會、科信食品與營養資訊交流中心、中華預防醫學會健康促進與教育分會和食品與營養科學傳播聯盟六家機構在北京聯合發佈《“慧選營養,

健康過節”——2018春節食品消費建議》(以下簡稱:《建議》), 根據春節期間國人食品消費大資料, 給出精准的節日食品消費建議, 宣導膳食多樣化、均衡搭配、三餐有度。

專家建議

《 建議》提示, 食物多樣化是實現平衡膳食的基本途徑。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核心提示的第一條就強調“食物多樣”, 並明確建議我國居民應當每天食用至少12種食物, 每週食用至少25種食物。

節日期間, 在飲食方面更應注意食物多樣和搭配均衡。 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健康所劉愛玲研究員表示:“不妨與家人互相數一數每日食物的種類, 參照‘中國居民平衡膳食餐盤’的推薦比例, 每天的膳食應包括穀薯類, 蔬菜、水果類,

畜禽、水產、蛋類, 奶及乳製品、大豆及製品、堅果等。 ”食物種類越豐富, 越要注意食量的把握, 三餐有度, 零食亦有度。 特別是節日期間, 避免暴飲暴食, 不要讓腸胃不堪重負。

堅果好吃別過量

《建議》強調:堅果可作為佐餐或零食食用, 是非常好的節日食品。

大資料顯示, 春節食品消費中, 堅果類銷量最高, 但應注意不宜超量食用。

堅果含有多種不飽和脂肪酸、礦物質、維生素E和B族維生素, 適量食用有益健康;

堅果屬於高能量食物。 推薦每天攝入10g左右(果仁部分), 如攝入超量, 則應注意控制總能量攝入;

最好選用原味的堅果。 因為加工過程中通常會帶入較多的鹽、糖和油脂, 選購時應注意閱讀營養標籤;

可根據消費量選擇獨立小包裝堅果, 便於儲存並控制每日攝入量。

選擇肉類有講究, 魚蝦類>禽類>畜類

《建議》指出:肉類是春節必備的“硬菜”, 也代表著生活水準的不斷提高。 但選擇和食用肉類, 更應注意種類和食用量。 目前我國多數居民攝入畜肉較多, 禽和魚類較少, 對疾病的發生與發展影響較大。

“四條腿的不如兩條腿的, 兩條腿的不如沒有腿的”這句俗話是很有道理的。 魚蝦類脂肪含量低, 且含有較多不飽和脂肪酸;禽類脂肪含量也較低, 其脂肪酸組成也優於畜類脂肪;其次是畜類瘦肉, 脂肪含量低, 鐵含量豐富;應控制肥肉攝入;

成人每日推薦攝入的畜禽肉和魚蝦均為40-75克(一兩左右);

春節期間聚餐較多,應注意葷素搭配。攝入過多肉類(蛋白質),易造成代謝負擔甚至導致高尿酸、痛風等症狀;

冷凍肉類、水產長期儲存會導致水分流失、口感變差,建議適量採購,不要囤積;

少吃肥肉、煙熏和醃制肉製品。

增加新鮮蔬果攝入

愛吃水果,還要會吃水果。專家建議:蔬菜、水果是節日必備,但我國居民蔬菜攝入量逐年下降,水果攝入量仍處於較低水準,節日期間,更應注意調整膳食結構,增加這幾類蔬果的攝入——

成人每日推薦攝入水果200-350克(半斤左右),攝入蔬菜300-500克(1斤左右),且建議種類多樣化;

蔬菜建議有一半是深色蔬菜(深綠、紅、橘紅、紫紅色等),如:紅彩椒、紫甘藍、菠菜等;

喝果汁不如吃新鮮水果,果汁含糖量高,且丟失了膳食纖維等營養素;

醃菜、醬菜不能替代新鮮蔬菜。從營養角度來看,醃菜和醬菜已經不屬於蔬菜類別,且含有大量食鹽;

建議儘量食用新鮮蔬菜、水果,如需饋贈或儲存,應選擇易於長期保存的種類。

穀物為主粗細搭配

《建議》特意提示:節日期間,應當注重穀類食物攝入,同時每天都攝入雜豆、薯類食物。

成人每日推薦攝入穀薯類食物250-400g,其中全穀物和雜豆類50-150g,薯類50-100g;

與精製穀物相比,全穀物含有穀物全部的天然營養成分,如膳食纖維、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E、礦物質、不飽和脂肪酸、植物甾醇,以及植酸和酚類等植物化學物,對健康更為有利;

雜豆是指除大豆之外的紅豆、綠豆、花豆、芸豆、豌豆、蠶豆等。雜豆脂肪含量低,B族維生素含量比谷類高,富含鈣、磷、鐵、鉀、鎂等礦物質。同時,雜豆富含賴氨酸,與穀類食物搭配食用,可通過植物蛋白質互補作用,提高穀類營養價值;

薯類低脂、高鉀,富含纖維素和果膠等,可促進腸道蠕動,預防便秘。

喝酒助興須適量,不勸酒、不拼酒

酒能助興也能傷人,六機構專家建議特別提醒:節日親朋相聚,飲酒還須適量。

高度白酒含能量高,而且幾乎不含其他營養素。如要飲酒,應儘量飲用低度酒,並注意適量。《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男性和女性成年人每日最大飲酒量不超過25克和15克(以酒精量計算);

孕婦、乳母、兒童少年、特定職業、正在服藥人群、患病人群等不宜飲酒。

拒絕油膩重口味,飲食要控油、鹽、糖

《建議》提示:節日期間,你休息了,也要照顧一下自己的胃、腸、肝、膽、腎,儘量避免或控制高油、鹽、糖的“重口味”食物的選擇和攝入。

選擇食物時,應特別注意食物中油、鹽、糖的含量,為了健康,養成清淡的飲食習慣;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薦,成人每天食鹽不超過6克;烹調油用量在25-30克之間;添加糖每天攝入不超過50克,最好在25克以下。

成人每日推薦攝入的畜禽肉和魚蝦均為40-75克(一兩左右);

春節期間聚餐較多,應注意葷素搭配。攝入過多肉類(蛋白質),易造成代謝負擔甚至導致高尿酸、痛風等症狀;

冷凍肉類、水產長期儲存會導致水分流失、口感變差,建議適量採購,不要囤積;

少吃肥肉、煙熏和醃制肉製品。

增加新鮮蔬果攝入

愛吃水果,還要會吃水果。專家建議:蔬菜、水果是節日必備,但我國居民蔬菜攝入量逐年下降,水果攝入量仍處於較低水準,節日期間,更應注意調整膳食結構,增加這幾類蔬果的攝入——

成人每日推薦攝入水果200-350克(半斤左右),攝入蔬菜300-500克(1斤左右),且建議種類多樣化;

蔬菜建議有一半是深色蔬菜(深綠、紅、橘紅、紫紅色等),如:紅彩椒、紫甘藍、菠菜等;

喝果汁不如吃新鮮水果,果汁含糖量高,且丟失了膳食纖維等營養素;

醃菜、醬菜不能替代新鮮蔬菜。從營養角度來看,醃菜和醬菜已經不屬於蔬菜類別,且含有大量食鹽;

建議儘量食用新鮮蔬菜、水果,如需饋贈或儲存,應選擇易於長期保存的種類。

穀物為主粗細搭配

《建議》特意提示:節日期間,應當注重穀類食物攝入,同時每天都攝入雜豆、薯類食物。

成人每日推薦攝入穀薯類食物250-400g,其中全穀物和雜豆類50-150g,薯類50-100g;

與精製穀物相比,全穀物含有穀物全部的天然營養成分,如膳食纖維、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E、礦物質、不飽和脂肪酸、植物甾醇,以及植酸和酚類等植物化學物,對健康更為有利;

雜豆是指除大豆之外的紅豆、綠豆、花豆、芸豆、豌豆、蠶豆等。雜豆脂肪含量低,B族維生素含量比谷類高,富含鈣、磷、鐵、鉀、鎂等礦物質。同時,雜豆富含賴氨酸,與穀類食物搭配食用,可通過植物蛋白質互補作用,提高穀類營養價值;

薯類低脂、高鉀,富含纖維素和果膠等,可促進腸道蠕動,預防便秘。

喝酒助興須適量,不勸酒、不拼酒

酒能助興也能傷人,六機構專家建議特別提醒:節日親朋相聚,飲酒還須適量。

高度白酒含能量高,而且幾乎不含其他營養素。如要飲酒,應儘量飲用低度酒,並注意適量。《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男性和女性成年人每日最大飲酒量不超過25克和15克(以酒精量計算);

孕婦、乳母、兒童少年、特定職業、正在服藥人群、患病人群等不宜飲酒。

拒絕油膩重口味,飲食要控油、鹽、糖

《建議》提示:節日期間,你休息了,也要照顧一下自己的胃、腸、肝、膽、腎,儘量避免或控制高油、鹽、糖的“重口味”食物的選擇和攝入。

選擇食物時,應特別注意食物中油、鹽、糖的含量,為了健康,養成清淡的飲食習慣;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薦,成人每天食鹽不超過6克;烹調油用量在25-30克之間;添加糖每天攝入不超過50克,最好在25克以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