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越聽越笨的幾句話,作為媽媽,你對孩子說過多少?

01

住嘴!你怎麼老不聽話!

孩子任性、不聽話確實讓家長很頭疼, 但是媽媽讓孩子“住嘴”、“聽話”, 老是讓孩子順從、乖乖聽話很容易使孩子變得怯懦、壓抑、謹小慎微, 甚至做事戰戰兢兢, 時時刻刻看他人臉色行事, 容易失去自我, 完全受制於人。

02

我再也不管你了, 隨你的便好了

孩子的第一感覺就是媽媽要丟下我不管了, 後來卻又發現媽媽並沒有真的丟下自己不管, 這種看似空洞的威脅, 會破壞孩子對他人的信任感, 一個對世界缺乏信任的孩子很容易焦慮、易怒和膽小。

03

我跟你說過多少次了, 怎麼還不長記性

孩子可能又系錯了扣子, 穿反了鞋子, 很多媽媽眉頭一皺, 脫口而出:“和你說過多少次了, 怎麼又......耳朵長在哪裡?說那麼多次怎麼都記不住, 怎麼那麼笨!”

“和你說過多少次了”這句話的言外之意就是後面的這一系列的抱怨和責怪。 久而久之, 孩子就會被隨時隨地的責怪置於“內疚、自責“之中,

容易讓孩子形成自卑、沒有信心的性格缺陷。

04

我說不行就不行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我是你媽, 我說的就是對的!你不要再給我爭論了!很多媽媽喜歡通過這句話來向孩子表明自己的“決心”, 並且來顯示自己作為大人的絕對權威。

而孩子會因為害怕和強權暫時變得“聽話懂事”, 但是這種忽略了孩子想法的行為, 可能會加重孩子的叛逆心理, 反而不利於建立和諧的親子關係。

05

這有什麼好怕的

孩子對世界上的未知常常充滿敬畏, 對害怕的表達也比較直接。 孩子害怕怪獸、害怕吃藥打針、怕生怕黑……

說“這有什麼好怕的”這話的本意也許是想讓孩子不要被自己的想像嚇倒, 卻也有可能讓孩子覺得媽媽覺得自己膽小沒用。

也讓媽媽的同理心消失, 孩子因為得不到情感上的共鳴, 和媽媽產生心理上的距離。

06

還是我來吧, 要你有何用

可能孩子自己穿衣服沒穿進去, 穿鞋穿反了, 等的不耐煩的媽媽會說“還是我來吧”, 於是讓孩子停下手上的事情,

放著讓你來。 也許, 你來做更加有效率, 也不容易出錯。 可是你卻這樣硬生生地奪走了本來屬於孩子的鍛煉機會。

也許孩子已經很努力了卻被打斷, 也感受到了媽媽覺得自己做得並不好, 這對孩子的積極性是一種打擊, 會讓孩子產生挫敗感。

07

都是一樣的孩子, 你怎麼就不如別人

孩子最大的敵人就是“別人家的孩子”。 媽媽把自己的孩子與別人作比較, 以為能夠給孩子一個示範、榜樣的作用, 但是結果往往適得其反。 孩子會以為媽媽經常嫌棄自己, 認為別的孩子好是不愛自己的表現, 很容易使孩子和家長之間造成隔閡。 同時對比的作用會使得孩子失去自信心, 認為自己事事不如別人, 無論做什麼, 媽媽都不滿意。

愛孩子, 請常對孩子這樣說1

自己來做決定吧

如果想讓孩子做某件事, 或者是停止做某件事, 建議這樣說。 這麼說是為了讓孩子瞭解, 他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

2

媽媽愛你, 但媽媽不喜歡你這樣做

身為父母, 總免不了會責備孩子。 這個時候, 最重要的是就事論事, 這樣孩子會知道自己做了一件不好的事, 但這並不意味著自己是個不好的人。 在批評孩子的同時告訴他:“媽媽愛你”, 這樣做也能提醒自己, 批評孩子的目的是説明他分清對錯, 而不是處罰他。

3

你其實是想說什麼?

有的時候,小孩子會因為生氣或者激動而變得情緒失控,他無法說清自己的感受,只是不停大喊:“我不要你!”“我討厭你!”這個時候,就需要你來説明孩子更好地瞭解和表達自己的情緒。除了溫和地詢問:“你其實是想說什麼?”還可以給他一些參考答案:“你生氣是不是因為XXX?”等孩子逐漸學會瞭解自己的內心感受,那麼,即使你不在旁邊,他也可以清楚地向周圍的人表達自己的感覺了。

4

你來試試幫我解決這個問題

這是個有魔力的句子,它可以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行為是受歡迎和受尊重的,讓他可以不把你看做是他的對立面。當孩子在做不恰當的事情時,這樣說還能讓孩子懂得什麼事情在什麼時間不能做。

有的時候,小孩子會因為生氣或者激動而變得情緒失控,他無法說清自己的感受,只是不停大喊:“我不要你!”“我討厭你!”這個時候,就需要你來説明孩子更好地瞭解和表達自己的情緒。除了溫和地詢問:“你其實是想說什麼?”還可以給他一些參考答案:“你生氣是不是因為XXX?”等孩子逐漸學會瞭解自己的內心感受,那麼,即使你不在旁邊,他也可以清楚地向周圍的人表達自己的感覺了。

4

你來試試幫我解決這個問題

這是個有魔力的句子,它可以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行為是受歡迎和受尊重的,讓他可以不把你看做是他的對立面。當孩子在做不恰當的事情時,這樣說還能讓孩子懂得什麼事情在什麼時間不能做。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