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培養孩子的逆向思維和批判性思維,不妨這樣做

前幾天, 一位媽媽留言說, 她的孩子總是認為凡事非對即錯, 可事實上沒有絕對的對錯, 怎麼讓孩子認識到這點呢?

我告訴她,

這事兒急不來, 因為思維和價值觀的發展, 都是要有一個過程的, 孩子的眼光是直線的, 不會轉彎, 他的認知能力目前還達不到這麼高深的水準。

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引導孩子有批判性思維。

美國的教育中, 非常重視這點。 現實中, 我們會發現, 網路上有很多“鍵盤俠”, 他們沒有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 很容易被輿論所引導, 從而做出很多荒唐的不理智的舉動。

還有很多人, 總是傳播一些, 稍微思考下, 就知道是錯誤的謠言。

這都是缺乏獨立思考能力導致的, 不具備批判性思維。 那他在做很多事情的時候, 就沒有理性的思考和判斷, 看問題沒有深度, 格局也自然不夠大。

作為父母, 我們可以有意識地在日常生活中, 通過講繪本的方式引導孩子去思考和質疑,

這就是對批判性思維最好的啟蒙了。

而繪本《三隻小豬的真實故事》, 經過精心設計, 狼與小豬的形象徹底顛覆, 令人耳目一新, 語言幽默, 很有創意, 可以培養孩子的逆向思維。

每個人都知道三隻小豬的故事, 至少他們認為自己知道。

但是, 我要告訴你一個小秘密, 沒有人知道這個故事的真相, 因為沒有人聽過我的說法。

我是一隻狼, 叫亞力山大, 你可以叫我阿力。 我不知道“壞蛋大野狼”的故事是怎麼開始的, 但是, 那都是錯的!

也許是因為和我們吃的東西有關係吧!狼喜歡吃小兔子, 小羊和小豬這一類可愛的動物。 可這不是我的錯呀!我們天生就是這樣的啊!起司漢堡也很可愛, 你喜歡吃漢堡, 那麼, 大家也可以說你是大壞蛋嘍?

就像我說的, 這個“壞蛋大野狼”的故事是錯的, 真實的故事是一個噴嚏和一杯糖引起的——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當我為親愛的老奶奶做生日蛋糕的時候,我得了重感冒,我不停地打噴嚏。不巧的是,我的糖用完了。

於是,我出門去向鄰居借一杯糖,這個鄰居是一隻豬,而且不是很聰明的豬。他用稻草蓋了一幢房子,你相信嗎?我的意思是,哪一個腦筋正常的傢伙,會用稻草蓋房子呢?

我才敲一下門,那扇稻草做的門馬上就掉下來,散了一地。我可不想這樣走進去,所以,我在門口喊著:“小豬,小豬,你在家嗎?”沒有任何回答。

我正想走回家,為奶奶做一個不加糖的生日蛋糕。

這時候,我的鼻子開始發癢。我覺得有個噴嚏要衝出來了,我張大鼻孔和嘴巴,哼啊哼的。

我打了一個好大的噴嚏!

你知道發生什麼事了嗎?那一幢草房子居然全倒了,草堆的正中央,躺著一隻小豬——他死了!原來他一直待在房子裡嘛!

對於狼來說,如果放棄草堆裡這塊上好的豬肉,那是很丟臉的事,所以,我把它吃掉了,就當做那是一個好大的起司漢堡。

我覺得舒服多了,但是,我還是缺少一杯糖,所以,我走到另外一個鄰居家。

這個鄰居是第一隻小豬的弟弟,他比較聰明一點,但是也沒有聰明多少,因為他用樹枝蓋房子。

我按了一下門鈴,沒有回答。

我喊著:“豬先生,豬先生,你在家嗎?”

他大吼:“走開啦!你這只狼,你不能進來,我正在刮鬍子!”

當我覺得又一個噴嚏要衝出來了,我緊緊地抓著門把。我的鼻子很癢,哼啊哼的,我試著把嘴巴捂起來,但是,我又打了一個好大的噴嚏。

你一定不相信,這傢伙的房子,跟他哥哥的一樣,全倒了。當灰塵散開後,我看到這只豬——也死了。噢!我的天哪!

如果食物丟在外面,它很快就會腐爛,所以,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再吃一頓晚餐,就當作第二個起司漢堡吧!

我吃得很飽,感冒也好多了。但是,我還沒有糖可以為奶奶做生日蛋糕。所以,我走到另一個鄰居家。這個傢伙是那兩隻小豬的弟弟。他一定是家庭裡最聰明的一隻豬,他用磚頭蓋房子。

我敲一敲門,沒有回答,我喊著:“豬先生,豬先生,你在家嗎?”你知道那只粗魯的小豬是怎麼回答的嗎?“走開!你這只狼,不要再來煩我啦!”

他真是太沒禮貌了!

也許他有一大袋糖,卻不肯給我一小杯讓我為奶奶做生日蛋糕。哼!真是一頭豬!我正想要離開,打算回去做一張生日卡片,不做生日蛋糕了!

這時候,我的感冒又發作了。我的鼻子好癢,我又打了一個大噴嚏——哈~啾~

豬小弟大叫“喂!你那個又老又醜的奶奶不是只吃肉嗎?吃什麼蛋糕?你不要騙我啦!我絕對不會開門!”

我一直很冷靜的,但是,他這樣侮辱我的奶奶,我開始發狂了。

當員警圍過來的時候,我正要打破豬小弟的大門,在整個過程中,我的鼻子一直癢癢的,鼻孔、嘴巴張得大大的,並且不停地的打噴嚏。

接下來的故事,就像他們說的那樣了。

記者們知道我把兩隻小豬當作晚餐吃掉了。他們都認為,一個生病的傢伙要去借一杯糖,這種事聽起來一點了不刺激,所以,他們就把故事誇大了、扭曲了:“一隻大野狼狠狠地吹、吹、吹倒了小豬的房子。”從此以後,他們就認定了我是“壞蛋大野狼”。

喏,真實的故事,就是這樣,我被冤枉了!

對了!也許你可以借我一杯糖!

這是一個與我們以前聽到的三隻小豬的故事完全不同的故事,在培養孩子的逆向思維的同時。它也告訴我們凡事都是有因有果的,不能簡單的貼上好與壞的標籤。同時又引導孩子不要囿于傳統的觀念,要用變化發展的眼光來看事物。

傳統三隻小豬的故事太深入人心了,所以剛一接觸這個故事,孩子會有些詫異,隨著成長,會慢慢體會到其中的深意。

在給涵涵講完這本故事後,我問她:“你要不要借給大灰狼一杯糖呢?”

她說:“不要,萬一我被他吃掉了呢?”

我繼續問:“那你覺得大灰狼講的故事是真的嗎?”

她說:“我不確定哦,因為我有很多不相信他的地方。”

我問:“比如呢?哪一點兒你不信呢?”

她說:“比如,那個稻草那麼輕,那麼軟,怎麼可能把第一隻小豬壓死呢?如果是第二隻的話,有可能是被木頭砸死的,第一隻小豬那裡我不相信。”

我繼續問:“再比如呢?”

涵涵說:“再比如……其實我覺得好幾個地方,都是大灰狼在找藉口,我自己也說不太清楚,反正就是不相信,真實的應該是……”

然後涵涵就吧啦吧啦就把她所知道的三隻小豬的故事講了一遍。

作者在故事裡,還加入了記者這樣一個現代媒體的角色,告訴我們有時事實的真相是可能被歪曲的。

因為每個人的立場不同,觀點就不盡相同。這個顛覆舊版的故事,讓孩子跳出了固有觀念,學會用變化的眼光看問題,理解到了“事實”和“觀點”的不同,觀點是一種感覺,無須證明。事實卻需要證明真偽。而區分“事實”和“觀點”,正是批判性思維的關鍵。

我們在講完後,可以用一些諸如我上文提到的跟涵涵互動的方式,啟發孩子去思考,慢慢培養他的批判性思維。

只有這樣,孩子才不會在以後的學習和工作中,人云亦云,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很容易被他人牽著鼻子走,也很容易被他人操控。連自己想要什麼都不知道。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當我為親愛的老奶奶做生日蛋糕的時候,我得了重感冒,我不停地打噴嚏。不巧的是,我的糖用完了。

於是,我出門去向鄰居借一杯糖,這個鄰居是一隻豬,而且不是很聰明的豬。他用稻草蓋了一幢房子,你相信嗎?我的意思是,哪一個腦筋正常的傢伙,會用稻草蓋房子呢?

我才敲一下門,那扇稻草做的門馬上就掉下來,散了一地。我可不想這樣走進去,所以,我在門口喊著:“小豬,小豬,你在家嗎?”沒有任何回答。

我正想走回家,為奶奶做一個不加糖的生日蛋糕。

這時候,我的鼻子開始發癢。我覺得有個噴嚏要衝出來了,我張大鼻孔和嘴巴,哼啊哼的。

我打了一個好大的噴嚏!

你知道發生什麼事了嗎?那一幢草房子居然全倒了,草堆的正中央,躺著一隻小豬——他死了!原來他一直待在房子裡嘛!

對於狼來說,如果放棄草堆裡這塊上好的豬肉,那是很丟臉的事,所以,我把它吃掉了,就當做那是一個好大的起司漢堡。

我覺得舒服多了,但是,我還是缺少一杯糖,所以,我走到另外一個鄰居家。

這個鄰居是第一隻小豬的弟弟,他比較聰明一點,但是也沒有聰明多少,因為他用樹枝蓋房子。

我按了一下門鈴,沒有回答。

我喊著:“豬先生,豬先生,你在家嗎?”

他大吼:“走開啦!你這只狼,你不能進來,我正在刮鬍子!”

當我覺得又一個噴嚏要衝出來了,我緊緊地抓著門把。我的鼻子很癢,哼啊哼的,我試著把嘴巴捂起來,但是,我又打了一個好大的噴嚏。

你一定不相信,這傢伙的房子,跟他哥哥的一樣,全倒了。當灰塵散開後,我看到這只豬——也死了。噢!我的天哪!

如果食物丟在外面,它很快就會腐爛,所以,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再吃一頓晚餐,就當作第二個起司漢堡吧!

我吃得很飽,感冒也好多了。但是,我還沒有糖可以為奶奶做生日蛋糕。所以,我走到另一個鄰居家。這個傢伙是那兩隻小豬的弟弟。他一定是家庭裡最聰明的一隻豬,他用磚頭蓋房子。

我敲一敲門,沒有回答,我喊著:“豬先生,豬先生,你在家嗎?”你知道那只粗魯的小豬是怎麼回答的嗎?“走開!你這只狼,不要再來煩我啦!”

他真是太沒禮貌了!

也許他有一大袋糖,卻不肯給我一小杯讓我為奶奶做生日蛋糕。哼!真是一頭豬!我正想要離開,打算回去做一張生日卡片,不做生日蛋糕了!

這時候,我的感冒又發作了。我的鼻子好癢,我又打了一個大噴嚏——哈~啾~

豬小弟大叫“喂!你那個又老又醜的奶奶不是只吃肉嗎?吃什麼蛋糕?你不要騙我啦!我絕對不會開門!”

我一直很冷靜的,但是,他這樣侮辱我的奶奶,我開始發狂了。

當員警圍過來的時候,我正要打破豬小弟的大門,在整個過程中,我的鼻子一直癢癢的,鼻孔、嘴巴張得大大的,並且不停地的打噴嚏。

接下來的故事,就像他們說的那樣了。

記者們知道我把兩隻小豬當作晚餐吃掉了。他們都認為,一個生病的傢伙要去借一杯糖,這種事聽起來一點了不刺激,所以,他們就把故事誇大了、扭曲了:“一隻大野狼狠狠地吹、吹、吹倒了小豬的房子。”從此以後,他們就認定了我是“壞蛋大野狼”。

喏,真實的故事,就是這樣,我被冤枉了!

對了!也許你可以借我一杯糖!

這是一個與我們以前聽到的三隻小豬的故事完全不同的故事,在培養孩子的逆向思維的同時。它也告訴我們凡事都是有因有果的,不能簡單的貼上好與壞的標籤。同時又引導孩子不要囿于傳統的觀念,要用變化發展的眼光來看事物。

傳統三隻小豬的故事太深入人心了,所以剛一接觸這個故事,孩子會有些詫異,隨著成長,會慢慢體會到其中的深意。

在給涵涵講完這本故事後,我問她:“你要不要借給大灰狼一杯糖呢?”

她說:“不要,萬一我被他吃掉了呢?”

我繼續問:“那你覺得大灰狼講的故事是真的嗎?”

她說:“我不確定哦,因為我有很多不相信他的地方。”

我問:“比如呢?哪一點兒你不信呢?”

她說:“比如,那個稻草那麼輕,那麼軟,怎麼可能把第一隻小豬壓死呢?如果是第二隻的話,有可能是被木頭砸死的,第一隻小豬那裡我不相信。”

我繼續問:“再比如呢?”

涵涵說:“再比如……其實我覺得好幾個地方,都是大灰狼在找藉口,我自己也說不太清楚,反正就是不相信,真實的應該是……”

然後涵涵就吧啦吧啦就把她所知道的三隻小豬的故事講了一遍。

作者在故事裡,還加入了記者這樣一個現代媒體的角色,告訴我們有時事實的真相是可能被歪曲的。

因為每個人的立場不同,觀點就不盡相同。這個顛覆舊版的故事,讓孩子跳出了固有觀念,學會用變化的眼光看問題,理解到了“事實”和“觀點”的不同,觀點是一種感覺,無須證明。事實卻需要證明真偽。而區分“事實”和“觀點”,正是批判性思維的關鍵。

我們在講完後,可以用一些諸如我上文提到的跟涵涵互動的方式,啟發孩子去思考,慢慢培養他的批判性思維。

只有這樣,孩子才不會在以後的學習和工作中,人云亦云,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很容易被他人牽著鼻子走,也很容易被他人操控。連自己想要什麼都不知道。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