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資質平庸莫怨天,不如讀讀曾國藩!

歷史百家爭鳴特約作者:喊我道長

1

中國的歷史源遠流長, 人傑輩出, 但是真正修成聖人的大成者也就兩個半, 其中那半個人便是——曾國藩。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不積溪流無以成江海。

小時候的曾國藩天資平庸, 用現代的話來說, 一個字:“蠢!”

有次小曾國藩在家裡背書, 一篇短短幾百字的文章, 小曾國藩硬是背了2個時辰還是沒有記住。

突然房梁上跳下一個人, 把文章背了一遍說了一句:“你這麼蠢還是別讀書了。 ”然後揚長而去。

原來這是個小偷, 他打算等小曾國藩離開後順手牽羊, 卻不曾想小曾國藩背一篇文章幾個時辰都背不下來。

這把賊急的, 他都記住了, 沒想到這個讀書人還搞不定, 耐心不夠的賊只能跑路了。

你還別說, 連賊的天賦都比曾國藩高呢。

曾國藩在26歲時參加科舉, 在京城呆了一年之久, 卻接連落榜兩次, 快要身無分文了, 沒辦法啊, 回去吧, 沒錢喝西北風呢?

在回家路上, 曾國藩偶遇一位同鄉知縣, 老鄉幫老鄉, 日後好相見啊, 於是向他借了100兩銀子, 路費就不愁了。

沒想到路過南京時, 曾國藩見到一套精刻的二十四史, 這愛學習的感覺一下來了, 一問價格, 巧了, 和路費差不多, 想了想,

把衣物玉佩典當了, 才勉強回家了。

曾國藩的父親也是讀書人, 這錢也好, 落榜也罷, 都不是大事, 父親只說:“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啊, 孩子。 ”

這把曾國藩感動的, 立了個誓:“嗣後每日點十頁, 間孝不斷。 ”

沒想到啊, 曾國藩一生, 基本上日日讀書從不間斷, 他做到了!

連續讀1個星期的書, 做得到的舉手, 大家都可以舉手。

連續讀1個月的書, 做得到的舉手, 就沒有那麼多人會舉手吧。

連續讀1年的書, 做得到的舉手, 怕是10個人裡面最多1,2個。

一輩子都讀書, 做得到的舉手, 我看100個裡面也就0.5個咯。

讀書學習這事兒啊, 貴在持之以恆。

2

那個時代流行孔孟之學, 曾國藩因此追求儒家學說, 日日研讀, 並到處找同志。 當時湖南的唐鑒有名的理學大師, 正好和曾國藩是同鄉,

老鄉和老鄉好交流啊。 於是仰慕唐鑒的曾國藩便前去拜訪, 兩人相談甚歡。 從此, 曾國藩就被這位老前輩帶到理學的路上去了。

唐鑒告訴曾國藩自己的修身之法:每天寫日記, 日記一定要真實的反應自己的內心, 最醜陋最惡毒的想法也要記下來。

曾國藩一聽, 頓時答應:“好呀。 ”

沒想到啊, 這日記就記了一輩子。

有一次呢, 他在睡覺時夢到別人飛黃騰達, 心中是十分羡慕的, 但是醒來之後卻十分自責, 罵自己是個十分卑鄙下流的人。

然後記下日記, 還把日記給倭仁看, 讓倭仁幫著一起罵自己。

奇怪吧?自己罵自己還不夠, 還讓別人一起罵自己?放到現代怕是被人送到精神病醫院去咯。

要我說:人有七情六欲, 羡慕他人也是人之常情,

何況只是做夢, 誰不喜歡功名利祿呢?但是曾國藩因此驚得一身冷汗, 克己做到這種地步也是世間少有啊!儒家講究“慎獨”的修行法子, 所謂“慎獨”指的是不管有沒有人, 都要時時刻刻保持本心, 嚴格要求自我。

讓我們看看曾國藩訂下的每日必做是什麼?

早起、敬人、靜坐、讀書、寫日記、偶談、做詩文、臨摹、專讀、謹言、保身、夜不出門。

這人啊,能每天堅持守自己定下的規矩,他就不會一般呐!

喜歡做對子的曾國藩留下了許多名言佳對:

不為聖賢,便為禽獸。莫問收穫,但問耕耘。

天下無易境,天下無難境。終身有樂處,終身有憂處。

3

當時的清朝各地狼煙四起,外有八國聯軍,內有太平天國。

內憂外患之下,朝廷也沒辦法啊,讓地方自己招人自生自滅唄。

沒想到曾國藩和他一手操練出來的湘軍也因此留名青史,你自己讓地方官員招部隊的,這鍋地方官員不背,不背!

剛開始操辦團勇時,為了威懾力,曾國藩就是一個“殺”字,太剛了不好啊,容易得罪人!

因為被太多人舉報,罩著他的老大也被牽連,第一次練勇曾國藩一敗塗地。

誰讓你不會做人的?不會做人在中國是很難混下去的!

等到再次練團勇時,曾國藩總結了第一次的失敗經驗,各方面都打點到。

恭喜第一支軍閥性質的軍隊——湘軍,成立!

沒想到初上戰場的湘軍大敗而歸,曾國藩一想,我還要不要臉了!於是打算自殺,好在部下勸回來了。

我覺得很正常:一是文人初次練兵,二是剛上戰場的部隊和一隻久經歷練的土匪軍打,種種原因之下打不過不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嘛。

好在曾國藩手下有能人,人家武將世家出身,通曉戰場之事,在其他的戰場扳回一局。

這裡有個事我必須說下:曾國藩賞罰分明,有功的人都賞,有錯的人都罰,無論親疏。

他弟弟曾國荃的部隊一開打就跑路了一半的人,曾國藩這氣的啊,全員解散,滾回家養豬去。

曾國藩是這樣對弟弟說的:“正人先正己。”

4

隨著曾國藩名氣越來越大,軍隊越來越強盛,清朝皇帝對他的戒備心也越來越重。

湘軍連戰連勝,內心很是驕傲自大,沒想到這次遇到對手了——石達開。

石達開文武兼備,是太平天國起義中最為出色的將領沒有之一。

薑還是老的辣,石達開套路一波,嘿嘿,曾國藩在九江大敗差一點就死了。

後面開啟了漫長的苦戰之路,大家都有後援,一個字“耗”,看誰先玩完咯。

只是曾國藩向各地求取資源錢財人物時,人家拖拖拉拉的不給,曾國藩心裡苦啊。

不得已之下曾國藩向皇帝求權,但是皇帝十分忌憚漢人掌權,此事不了了之。

曾國藩一怒之下:勞資不幹了!回家!

在家裡的這一年多是他思想行為上的巨大轉捩點,也是他一代名人的奠基。

佛家講“坐禪”,道家說“悟道”,這一年多的時間,徹底的改變了曾國藩。

簡單來說:曾國藩開悟了。

曾國藩每天會寫日記啊,會反思啊,他就琢磨,為什麼我會失敗呢?

想了很久也想不出所以然,煩悶之下就翻翻看看,卻不想道家和佛家的典籍讓他茅塞頓開。

“以弱勝強,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年輕的曾國藩行事太強硬了,表面上大家都聽你的,實際上在背後罵你呢,孩子。

大徹大悟的曾國藩放棄了過去的糟粕。

他之後的人生處事秘訣則是——“大柔非柔,至剛無剛。”

5

重回官場後,曾國藩會來事了,朝廷裡面的官員也就不在難為他了,大家都是好兄弟應該互幫互助啊,不能拖兄弟的後腿嘛。

正好太平天國內鬥,領導人洪秀全沉迷酒色,太平天國離宣佈解散只是時間問題咯。

安慶血戰之後,太平天國基本覆滅,曾國藩湘軍的威望也達到了巔峰,嘖嘖,這是要問鼎的節奏啊。

狡兔死走狗烹,自古以來功高震主的臣子就沒有幾個人能夠得到善終。

曾國藩日思夜想:歷史的那些例子都在呢,我現在應該怎麼做?我有10萬多個兄弟啊,造反也不是完全沒可能的。到底是反還是不反?

最後曾國藩還是決定不反,模仿了一手趙匡胤杯酒釋兵權,自己把湘軍解散了。

這一件事也成了曾國藩仕途的落幕的最大因素。

然後呢?為清朝奉獻一生的曾國藩最後的結局是:回家種田。不過各種名譽加身,畢竟清朝要樹立精神榜樣啊。

曾國藩在家養老時,也保持克制的習慣,多次在席宴上說:“不要奢侈,天道嫉奢。”

最終在62歲時,一代名人曾國藩去世了。

臨走前他還念念不忘的回顧這一生,在官場沉浮,在戰場廝殺。

他是清朝的一代中興名臣,也是很多人眼中的劊子手。

他手上沾滿了鮮血,也救過很多人。

曾國藩是一個毀譽參半的人,功過是非任由人說。

6

毛主席,蔣委員長代表著兩個完全對立的階級,但是兩人都對曾國藩讚譽有加,而且兩人的評價大致相同。

什麼是“聖人”?

“立德、立功、立言。”能做到這三點的方能稱為“聖人”。

曾國藩的一生坎坷起伏,有權傾東南的輝煌,也有無人問津的落寞。

大家想想最簡單變成能人的方法是什麼?

我個人淺見,成就曾國藩的無非是“克己”“持之以恆”而已。

不好意思讓希望有快捷途徑的同學失望了,我這裡沒有近路,只有笨辦法。

做學問好好學,做事一步一步來。

沒錢把人做好,有錢把事做好。

最後,我給大家分享曾國藩的六戒,希望共勉!

第一戒:久利之事勿為,眾爭之地勿往。

第二戒:勿以小惡棄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第三戒:說人之短乃護己之短,誇己之長乃忌人之長。

第四戒:利可共而不可獨,謀可寡而不可眾。

第五戒: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第六戒:凡辦大事,以識為主,以才為輔,凡成大事,人謀居半,天意居半。

早起、敬人、靜坐、讀書、寫日記、偶談、做詩文、臨摹、專讀、謹言、保身、夜不出門。

這人啊,能每天堅持守自己定下的規矩,他就不會一般呐!

喜歡做對子的曾國藩留下了許多名言佳對:

不為聖賢,便為禽獸。莫問收穫,但問耕耘。

天下無易境,天下無難境。終身有樂處,終身有憂處。

3

當時的清朝各地狼煙四起,外有八國聯軍,內有太平天國。

內憂外患之下,朝廷也沒辦法啊,讓地方自己招人自生自滅唄。

沒想到曾國藩和他一手操練出來的湘軍也因此留名青史,你自己讓地方官員招部隊的,這鍋地方官員不背,不背!

剛開始操辦團勇時,為了威懾力,曾國藩就是一個“殺”字,太剛了不好啊,容易得罪人!

因為被太多人舉報,罩著他的老大也被牽連,第一次練勇曾國藩一敗塗地。

誰讓你不會做人的?不會做人在中國是很難混下去的!

等到再次練團勇時,曾國藩總結了第一次的失敗經驗,各方面都打點到。

恭喜第一支軍閥性質的軍隊——湘軍,成立!

沒想到初上戰場的湘軍大敗而歸,曾國藩一想,我還要不要臉了!於是打算自殺,好在部下勸回來了。

我覺得很正常:一是文人初次練兵,二是剛上戰場的部隊和一隻久經歷練的土匪軍打,種種原因之下打不過不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嘛。

好在曾國藩手下有能人,人家武將世家出身,通曉戰場之事,在其他的戰場扳回一局。

這裡有個事我必須說下:曾國藩賞罰分明,有功的人都賞,有錯的人都罰,無論親疏。

他弟弟曾國荃的部隊一開打就跑路了一半的人,曾國藩這氣的啊,全員解散,滾回家養豬去。

曾國藩是這樣對弟弟說的:“正人先正己。”

4

隨著曾國藩名氣越來越大,軍隊越來越強盛,清朝皇帝對他的戒備心也越來越重。

湘軍連戰連勝,內心很是驕傲自大,沒想到這次遇到對手了——石達開。

石達開文武兼備,是太平天國起義中最為出色的將領沒有之一。

薑還是老的辣,石達開套路一波,嘿嘿,曾國藩在九江大敗差一點就死了。

後面開啟了漫長的苦戰之路,大家都有後援,一個字“耗”,看誰先玩完咯。

只是曾國藩向各地求取資源錢財人物時,人家拖拖拉拉的不給,曾國藩心裡苦啊。

不得已之下曾國藩向皇帝求權,但是皇帝十分忌憚漢人掌權,此事不了了之。

曾國藩一怒之下:勞資不幹了!回家!

在家裡的這一年多是他思想行為上的巨大轉捩點,也是他一代名人的奠基。

佛家講“坐禪”,道家說“悟道”,這一年多的時間,徹底的改變了曾國藩。

簡單來說:曾國藩開悟了。

曾國藩每天會寫日記啊,會反思啊,他就琢磨,為什麼我會失敗呢?

想了很久也想不出所以然,煩悶之下就翻翻看看,卻不想道家和佛家的典籍讓他茅塞頓開。

“以弱勝強,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年輕的曾國藩行事太強硬了,表面上大家都聽你的,實際上在背後罵你呢,孩子。

大徹大悟的曾國藩放棄了過去的糟粕。

他之後的人生處事秘訣則是——“大柔非柔,至剛無剛。”

5

重回官場後,曾國藩會來事了,朝廷裡面的官員也就不在難為他了,大家都是好兄弟應該互幫互助啊,不能拖兄弟的後腿嘛。

正好太平天國內鬥,領導人洪秀全沉迷酒色,太平天國離宣佈解散只是時間問題咯。

安慶血戰之後,太平天國基本覆滅,曾國藩湘軍的威望也達到了巔峰,嘖嘖,這是要問鼎的節奏啊。

狡兔死走狗烹,自古以來功高震主的臣子就沒有幾個人能夠得到善終。

曾國藩日思夜想:歷史的那些例子都在呢,我現在應該怎麼做?我有10萬多個兄弟啊,造反也不是完全沒可能的。到底是反還是不反?

最後曾國藩還是決定不反,模仿了一手趙匡胤杯酒釋兵權,自己把湘軍解散了。

這一件事也成了曾國藩仕途的落幕的最大因素。

然後呢?為清朝奉獻一生的曾國藩最後的結局是:回家種田。不過各種名譽加身,畢竟清朝要樹立精神榜樣啊。

曾國藩在家養老時,也保持克制的習慣,多次在席宴上說:“不要奢侈,天道嫉奢。”

最終在62歲時,一代名人曾國藩去世了。

臨走前他還念念不忘的回顧這一生,在官場沉浮,在戰場廝殺。

他是清朝的一代中興名臣,也是很多人眼中的劊子手。

他手上沾滿了鮮血,也救過很多人。

曾國藩是一個毀譽參半的人,功過是非任由人說。

6

毛主席,蔣委員長代表著兩個完全對立的階級,但是兩人都對曾國藩讚譽有加,而且兩人的評價大致相同。

什麼是“聖人”?

“立德、立功、立言。”能做到這三點的方能稱為“聖人”。

曾國藩的一生坎坷起伏,有權傾東南的輝煌,也有無人問津的落寞。

大家想想最簡單變成能人的方法是什麼?

我個人淺見,成就曾國藩的無非是“克己”“持之以恆”而已。

不好意思讓希望有快捷途徑的同學失望了,我這裡沒有近路,只有笨辦法。

做學問好好學,做事一步一步來。

沒錢把人做好,有錢把事做好。

最後,我給大家分享曾國藩的六戒,希望共勉!

第一戒:久利之事勿為,眾爭之地勿往。

第二戒:勿以小惡棄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第三戒:說人之短乃護己之短,誇己之長乃忌人之長。

第四戒:利可共而不可獨,謀可寡而不可眾。

第五戒: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第六戒:凡辦大事,以識為主,以才為輔,凡成大事,人謀居半,天意居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