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辮帥”張勳的多面人生

北洋政府時期的中國, 梟雄並起, 英雄輩出。 軍閥混戰, 割據一方, 各自為政已然成為常態。 在這個特殊的歷史大背景下留下了一串串耳熟能詳的名字。

袁世凱、馮國璋、段祺瑞、張作霖、吳佩孚、馮玉祥等等, 而有一個人卻往往被冠以“跳樑小丑”在這群人中顯得那麼低調和奇葩, 這個人就是張勳。

張勳最出名的經歷大家都知道, 就是逆歷史長河而上, 企圖光復大清。 如果說袁世凱的逆流算是一種來自內心對權力的追求,

那麼張勳的復辟就是一心想要挽救自己的“國”。 孫文曾這樣評價張勳, 說他雖然不對, 但是也是一種愚忠的表現, 讓人可憐。 而筆者認為, 張勳之所以認真地做出這種在別人看起來是“鬧劇”的復辟也非偶然。

張勳是一個重感情的人,

他有很多老婆, 但他對在自己一窮二白時緊緊跟隨自己的大老婆始終對待如初。 而在他最寵愛的小妾被對手抓到要售票觀賞時, 他又積極周旋營救愛人。 可以說這不是每一個武夫所能做到的。

張勳又是一個出了名愛家鄉的人。 他老家江西, 當他發達了他就給江西的學生髮補助。 而據說老家的相親只要有求他便必應。 這也體現出這位老鄉統帥具有很強的鄉土情節。

在復辟失利後, 他逐漸淡出政壇, 張作霖等人的多次相邀, 他都一一回絕, 顯示出了屬於自己的一份堅守。 也難怪在他死後, 溥儀授他忠武。

當然在打歷史走勢面前, 他顯得更像是螳臂當車。 而從他的多面人生中卻能看到他也是一位性情中人。 他的偏執與堅守皆源於他的一腔情懷。 而殊不知在他的童年, 他的家庭便遭到了太平軍的血洗, 應該說這對他成年後的思維也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 儘管他的一生不如那些大人物一樣可歌可泣, 儘管他在中國歷史舞臺上曇花一現,

但我們理應用更全面的思維來看待他的一生與他的為人。 而他身上的這種氣質既有保皇派的固執也有軍閥的意氣用事, 他不是“小丑”而是歷史的過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