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演員大量出走內地,誰來拯救日落西山的臺灣偶像劇?

傳媒大眼導讀

作者:文醬

新版《流星花園》在上海翻拍, 杉菜的扮演者是來自《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中的女主沈月。 而近日放出的一組劇照也迅速引發網友新一輪的熱議。 外形像不像, 有沒有杉菜的氣質, 都成為大家評頭論足的焦點, 從中不難看出, 對臺灣偶像劇而言, 很多人還是有著滿滿的回憶感的。

事實上, 臺灣偶像劇這幾年經歷了不少翻拍, 從《流星花園》刮起的臺式偶像劇旋風席捲而來, 經過《王子變青蛙》、《命中註定我愛你》、《惡作劇之吻》、《我可能不會愛你》的洗禮, 兩岸三地對臺灣偶像劇已經達到了近乎癡迷的程度。

單單是一部《流星花園》, 就已經被翻拍七八次之多。 距離首播剛剛10年的經典青春偶像劇《放羊的星星》《泡沫之夏》也開啟翻拍模式, 然而收視率平平, 那個屬於臺灣偶像劇的時代已經很難得以再現了。

除了翻拍模式, 台偶劇也在試圖探索新的“轉型”。

林心如主演的網劇《我的男孩》因種種原因下架了一段時間, 直到近日才重新登陸視頻網站。 臺灣元氣少女陳意涵初次跨界執導的網劇《幸福, 近在咫尺》同日在騰訊視頻全網獨播。 兩位臺灣女神為觀眾奉上的偶像劇能否帶來熟悉的“臺灣味道”不得而知, 但在臺灣偶像劇日漸式微的大環境下, 這兩部劇至少能夠為臺灣偶像劇的復蘇做出一次小小的努力。 至於結果麼?似乎不太讓人滿意。

短短十年, 臺灣偶像劇從興起到沒落

以“回憶殺”“童年記憶”俘獲大批年輕觀眾的臺灣偶像劇, 在過去的十年間到底經歷了什麼, 又因何原因會從電視上徹底消失?想要弄清楚這些問題, 還要從它的發展歷程說起。

《麻辣鮮師》

從2000年的《麻辣鮮師》開始, 臺灣偶像劇逐漸形成了它獨特的標籤屬性。 此劇來源於日本漫畫《麻辣教師GTO》, 講述了臺灣形形色色的青少年的中二問題。 正是從這部劇開始, 偶像劇成為臺灣的一種正式劇種, 其製作人柴智屏也因此被稱為“偶像劇教母”。

雖然該劇沒有激起太大水花, 卻培養了言承旭、潘瑋柏、朱孝天、藍正龍等一批當紅的偶像明星, 所以該劇又被譽為臺灣的“偶像訓練班”。

《流星花園》

而說到封神級別的臺灣偶像劇, 則非《流星花園》莫屬。 該劇以平均收視6.99刷新臺灣電視劇收視記錄, 並保持到2006年,

開啟了臺灣偶像劇的先河。 也正是從此劇開始, 臺灣電視劇從瓊瑤領銜的“言情時代”進入“偶像時代”。 此後大量的漫改劇相繼出現在螢屏上。

《惡作劇之吻》

至於說到最經典的臺灣偶像劇, 莫過於至今仍是無數少女心頭好的《惡作劇之吻》。 “百年修得江直樹, 千年修得李大仁,萬年修得何以琛。”作為螢屏經典男神的江直樹,就誕生於這部劇中。2016年,作為該劇主演的林依晨和鄭元暢一同上了一檔綜藝節目,期間林依晨無意的一句“直樹”,很快就讓這段視頻刷爆熱搜,可見該劇在一代觀眾心目中的經典地位和巨大影響力。

《我可能不會愛你》

作為最受年輕人喜歡的類型劇,偶像劇再次獲得空前關注,則是源於一部鮮有的主打輕熟女的影視作品《我可能不會愛你》。高達8.9分的豆瓣評分,也印證了該劇確實是一部值得細細品味的好戲。該劇位列2011年臺灣偶像劇收視率排行榜第一名,並在第47屆金鐘獎上打破多項紀錄,除了男、女主角陳柏霖和林依晨分別拿下視帝和視後外,還包攬了最佳戲劇、導演、編劇、女配角與節目行銷等多項大獎。

而撲面襲來的文藝氣息,以及對情感深入淺出的探討,也讓該劇罕見的獲得了文藝青年的一致認可。這部氣質獨特的小清新文藝電視作品,確實稱得上是臺灣偶像劇的轉型之作。

《王子變青蛙》

真正打破《流星花園》收視奇跡的,則是陳喬恩、明道主演的《王子變青蛙》。該劇講述了單均昊在結婚前夕的一場意外當中失憶,被在瓦斯行工作的葉天瑜救起,從此“王子”變成了“青蛙”,卻衍生出一段複雜的愛情糾葛……儘管劇情與韓劇《最後之舞》同屬一個套路,且該劇的走紅也引發了一系列日漫改編劇《薰衣草》《愛情白皮書》《花樣少男少女》的相繼問世,但作為臺灣偶像劇走向沒落前的最後輝煌,《王子變青蛙》還是讓很多少男少女感受到了來自偶像劇的溫馨與浪漫。

演員奔走內地,成為臺灣偶像劇衰落的直接原因

臺灣偶像劇的昔日風光,曾經捧紅了一大批偶像明星。早已來大陸發展的陳喬恩,就是一代“偶像劇女王”,歌手楊丞琳也憑藉《海派甜心》獲得了金鐘獎的肯定,還有林依晨、陳怡蓉、趙又廷、賀軍翔、鄭元暢等人,也都成為觀眾熟知的臺灣演員。

從《流星花園》開始,臺灣偶像劇經歷了一個飛速發展的階段,不僅風靡了整個亞洲,也帶動了整個亞太地區這一類型劇的全面發展。那麼,曾經紅極一時的臺灣偶像劇,又是為何日漸式微直至全面崩塌的呢?

毫無疑問,演員出走中國內地就是其中最主要的一個原因。

陳喬恩憑藉“東方不敗”角色在大陸混得風生水起,鄭元暢在《仙劍雲之凡》中扮演了男二號,曾經的偶像劇王子明道在網劇《我的朋友陳白露小姐》中出演男四號。早期來內地打拼的藝人還有林心如、霍建華,如今都憑藉多部內地影視劇站穩腳跟。金牌導演陳銘章也是較早進入內地的一波人,憑藉“偶像劇教父”的活招牌,陸續拍攝了《杜拉拉升職記》、《單身公主相親記》、《克拉戀人》、《遇見王瀝川》等作品。

此外,楊冪、阮經天搭檔出演《扶搖皇后》,迪麗熱巴在新劇《烈火如歌》中牽手周渝民,霍建華搭檔內地多位女藝人出演《女醫明妃傳》、《如懿傳》、《花千骨》等多部影視劇作品。憑藉在臺灣偶像劇中混出的熱度,這些臺灣小生們來內地發展相對更容易,“臺灣小生+內地小花”也成了一些熱播青春劇的標配。

一方面是臺灣偶像劇日薄西山,一方面催生了內地影視劇與臺灣藝人、製作團隊的新合作模式,兩地聯手,跨區域合作似乎尋找到了新的共生平衡。

而老套的劇情設定,根深蒂固的瑪麗蘇劇情與陳舊的cp組合,加上資金匱乏、製作水準底下等實際問題,都讓臺灣偶像劇與迅速崛起的內地同類型劇形成了鮮明的反差感。眼見本土發展的機會越來越少,很多藝人都選擇出走內地繼續撈金,隨著藝人與金牌製作班底的陸續遷徙,合拍片逐漸成為新的市場發展趨勢,這些因素都導致了臺灣偶像劇的最終沒落。

《我的男孩》、《幸福,近在咫尺》僅僅是“內地變形”

已經從巔峰時代滑落的臺灣偶像劇,仍有小部分人堅守在這一創作領域。國內螢屏經過瑪麗蘇、傑克蘇等等無腦劇情的反復轟炸,很多人已經對此類劇集形成免疫。而《我的男孩》、《幸福,近在咫尺》之所以不被看好,正是因為它們還在延續著偶像劇的這一發糖套路。

網友甚至評價《幸福,近在咫尺》為“敲擊蘇”。長著一張傲嬌臉的男主方牧野,是位擁有神秘力量的守護者,一出場就輕輕鬆松阻止了一場車禍的發生。只有找到真正的守護物件並完成使物件幸福的任務才能轉正。根據“提示”,他的守護物件有長在不同地方的三顆痣,分別是左耳,腳底,和胸口。不用說都能猜到,擁有這三顆痣的當然就是劇中的女主了。這種過於低齡化的情節設置,乍一看有點向《來自星星的你》致敬的影子,屬於套路化的“現代童話故事”,但這種東西早已很難讓觀眾勾起追劇的興趣。倒是片頭的剪輯風格很有一種小時候看臺劇時的熟悉感,可回憶殺用得再好,恐怕也挽救不了一部過時的偶像劇。

與之相比,《我的男孩》講述的是清純小男生與禦姐間的化學反應,林心如一把年紀依舊在走發糖路線,光是想想都足以讓人望而卻步。劇情上倒是十分貼近生活,反映大齡剩女的愛情觀,也算是緊扣社會痛點,但光是憑藉這一點就想恢復台偶劇的昔日榮光,恐怕也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不難看出,兩部劇在臺灣偶像劇的風格基礎上都加入了一些創新元素。但半遮半掩的瑪麗蘇體質,俗套、狗血的故事脈絡還是很難讓人感受到臺灣偶像劇在創新轉型上的誠意,最多不過是一場“台偶的內地變形記”。

千年修得李大仁,萬年修得何以琛。”作為螢屏經典男神的江直樹,就誕生於這部劇中。2016年,作為該劇主演的林依晨和鄭元暢一同上了一檔綜藝節目,期間林依晨無意的一句“直樹”,很快就讓這段視頻刷爆熱搜,可見該劇在一代觀眾心目中的經典地位和巨大影響力。

《我可能不會愛你》

作為最受年輕人喜歡的類型劇,偶像劇再次獲得空前關注,則是源於一部鮮有的主打輕熟女的影視作品《我可能不會愛你》。高達8.9分的豆瓣評分,也印證了該劇確實是一部值得細細品味的好戲。該劇位列2011年臺灣偶像劇收視率排行榜第一名,並在第47屆金鐘獎上打破多項紀錄,除了男、女主角陳柏霖和林依晨分別拿下視帝和視後外,還包攬了最佳戲劇、導演、編劇、女配角與節目行銷等多項大獎。

而撲面襲來的文藝氣息,以及對情感深入淺出的探討,也讓該劇罕見的獲得了文藝青年的一致認可。這部氣質獨特的小清新文藝電視作品,確實稱得上是臺灣偶像劇的轉型之作。

《王子變青蛙》

真正打破《流星花園》收視奇跡的,則是陳喬恩、明道主演的《王子變青蛙》。該劇講述了單均昊在結婚前夕的一場意外當中失憶,被在瓦斯行工作的葉天瑜救起,從此“王子”變成了“青蛙”,卻衍生出一段複雜的愛情糾葛……儘管劇情與韓劇《最後之舞》同屬一個套路,且該劇的走紅也引發了一系列日漫改編劇《薰衣草》《愛情白皮書》《花樣少男少女》的相繼問世,但作為臺灣偶像劇走向沒落前的最後輝煌,《王子變青蛙》還是讓很多少男少女感受到了來自偶像劇的溫馨與浪漫。

演員奔走內地,成為臺灣偶像劇衰落的直接原因

臺灣偶像劇的昔日風光,曾經捧紅了一大批偶像明星。早已來大陸發展的陳喬恩,就是一代“偶像劇女王”,歌手楊丞琳也憑藉《海派甜心》獲得了金鐘獎的肯定,還有林依晨、陳怡蓉、趙又廷、賀軍翔、鄭元暢等人,也都成為觀眾熟知的臺灣演員。

從《流星花園》開始,臺灣偶像劇經歷了一個飛速發展的階段,不僅風靡了整個亞洲,也帶動了整個亞太地區這一類型劇的全面發展。那麼,曾經紅極一時的臺灣偶像劇,又是為何日漸式微直至全面崩塌的呢?

毫無疑問,演員出走中國內地就是其中最主要的一個原因。

陳喬恩憑藉“東方不敗”角色在大陸混得風生水起,鄭元暢在《仙劍雲之凡》中扮演了男二號,曾經的偶像劇王子明道在網劇《我的朋友陳白露小姐》中出演男四號。早期來內地打拼的藝人還有林心如、霍建華,如今都憑藉多部內地影視劇站穩腳跟。金牌導演陳銘章也是較早進入內地的一波人,憑藉“偶像劇教父”的活招牌,陸續拍攝了《杜拉拉升職記》、《單身公主相親記》、《克拉戀人》、《遇見王瀝川》等作品。

此外,楊冪、阮經天搭檔出演《扶搖皇后》,迪麗熱巴在新劇《烈火如歌》中牽手周渝民,霍建華搭檔內地多位女藝人出演《女醫明妃傳》、《如懿傳》、《花千骨》等多部影視劇作品。憑藉在臺灣偶像劇中混出的熱度,這些臺灣小生們來內地發展相對更容易,“臺灣小生+內地小花”也成了一些熱播青春劇的標配。

一方面是臺灣偶像劇日薄西山,一方面催生了內地影視劇與臺灣藝人、製作團隊的新合作模式,兩地聯手,跨區域合作似乎尋找到了新的共生平衡。

而老套的劇情設定,根深蒂固的瑪麗蘇劇情與陳舊的cp組合,加上資金匱乏、製作水準底下等實際問題,都讓臺灣偶像劇與迅速崛起的內地同類型劇形成了鮮明的反差感。眼見本土發展的機會越來越少,很多藝人都選擇出走內地繼續撈金,隨著藝人與金牌製作班底的陸續遷徙,合拍片逐漸成為新的市場發展趨勢,這些因素都導致了臺灣偶像劇的最終沒落。

《我的男孩》、《幸福,近在咫尺》僅僅是“內地變形”

已經從巔峰時代滑落的臺灣偶像劇,仍有小部分人堅守在這一創作領域。國內螢屏經過瑪麗蘇、傑克蘇等等無腦劇情的反復轟炸,很多人已經對此類劇集形成免疫。而《我的男孩》、《幸福,近在咫尺》之所以不被看好,正是因為它們還在延續著偶像劇的這一發糖套路。

網友甚至評價《幸福,近在咫尺》為“敲擊蘇”。長著一張傲嬌臉的男主方牧野,是位擁有神秘力量的守護者,一出場就輕輕鬆松阻止了一場車禍的發生。只有找到真正的守護物件並完成使物件幸福的任務才能轉正。根據“提示”,他的守護物件有長在不同地方的三顆痣,分別是左耳,腳底,和胸口。不用說都能猜到,擁有這三顆痣的當然就是劇中的女主了。這種過於低齡化的情節設置,乍一看有點向《來自星星的你》致敬的影子,屬於套路化的“現代童話故事”,但這種東西早已很難讓觀眾勾起追劇的興趣。倒是片頭的剪輯風格很有一種小時候看臺劇時的熟悉感,可回憶殺用得再好,恐怕也挽救不了一部過時的偶像劇。

與之相比,《我的男孩》講述的是清純小男生與禦姐間的化學反應,林心如一把年紀依舊在走發糖路線,光是想想都足以讓人望而卻步。劇情上倒是十分貼近生活,反映大齡剩女的愛情觀,也算是緊扣社會痛點,但光是憑藉這一點就想恢復台偶劇的昔日榮光,恐怕也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不難看出,兩部劇在臺灣偶像劇的風格基礎上都加入了一些創新元素。但半遮半掩的瑪麗蘇體質,俗套、狗血的故事脈絡還是很難讓人感受到臺灣偶像劇在創新轉型上的誠意,最多不過是一場“台偶的內地變形記”。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