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靠什麼成就事業

一個人是無法完成一番事業的。 既然是事業, 就需要一個團隊。 就內心而言, 我們的身口意要統一, 這是內團隊。 而外團隊就是......

(禪修 心理學 佛學 靈修 國學 哲學 健康 傳統文化 孔子)

佛門裡說大疑大悟, 小疑小悟, 不疑不悟。 要想超越一件事, 首先要徹底弄懂它, 全身心投入地去經歷它。

你從未經歷過、擁有過, 就說超越了, 那是自欺欺人。 例如你從未吃過蘋果, 當別人談起蘋果時, 你說知道蘋果味, 這是沒有道理的。

當我們做一件新鮮事的時候, 剛開始可能沒有問題, 當深入其中後, 問題就會接踵而至。 在門外的時候,

提不出問題。 走進室內, 周旋幾圈, 看清楚了, 也沒有問題。 開始和結束時都沒有問題, 只是在途中會有很多問題。

任何事情處在途中時, 都會有很多沿途風光讓人眼花繚亂, 止步不前, 甚至誤以為這就是目的地。

尤其在學佛的路上, 誠如祖師們所言, 在未達目的地之前, 切莫留戀沿途風光, 越留戀, 越無法抵達目的地。

人生之路與修行之路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途中若沒有智慧判斷, 沒有魄力, 很難到達目的地。 以佛教的說法, 三界之內是魔的世界, 誘惑非常多。

有這樣一種現象, 當你學佛還未入道, 未與道相應, 起心動念還無法與動念的物件銜接時, 可能不會馬上有結果。 一旦入了道, 進入三禪之後, 與道的力量相應了,

起心動念就有了力量, 很快就能把果感召過來。 當你渴望三界的事物, 馬上就會兌現。

正所謂起心動念皆成因果, 因果即刻現前, 不需等到將來。

佛陀在開悟之前, 受到魔的考驗, 魔會滿足他的各種需求。 入道之後, 只要想三界之內的事情, 很快就會心想事成。

即便你沒有欲望, 魔也會想辦法激起你的欲望, 以此拴住你的心, 把你留在三界內, 不讓你超越三界。 所以三界之內的東西你使用得越多, 越無法超越。

學佛的人是要超越三界的, 人生路上的任何事情都只能經歷和使用, 不能貪戀和佔有。 使用也是為了輔助我們在修行與人生的道路上成長, 我們在使用的過程中完成人生的願望, 讓修行功德圓滿。

在人生的道路上, 靠什麼來把握自己呢?靠時刻警覺、觀察自己的起心動念,

照顧自己言行舉止, 也就是觀照。

如果你只是覺察到了, 不能把握自己的行為舉止、起心動念, 就無法超越對三界的貪著。

無論是世間法還是出世間法, 要想把握自己, 都離不開警覺。

在為人處事中, 有時候我們需要他人提醒, 説明我們警覺。 如果修為很高, 警覺力夠, 就不需要他人提醒。

在修行途中, 法、財、侶、地缺一不可。 在世間法上成就, 同樣也需要這些。 法就是方法, 任何一件事情的達成都需要方法。

財就是錢財, 錢不是萬能的, 但在娑婆世界生存, 離不開錢財。 侶就是伴侶、道友、同事、合作物件;地是指環境。

任何一件事情的達成都需要眾因緣和合, 一個人是無法完成一番事業的。

既然是事業, 就需要一個團隊。

就內心而言, 我們的身口意要統一, 這是內團隊。 而外團隊就是你我他, 我們的理念必須一致, 必須無我、忘我地協作, 才能把事情做成。 可惜修行人都孤僻, 缺乏團隊協作精神。

東華禪寺櫻花

東華禪寺方丈萬行大和尚,

一位用生命去踐行佛法、用生命去體證生命本質的智者。

從童真入道、閉關證道, 到建寺安僧、講經說法, 六度萬行, 歷經了三十餘年, 找到了一條能讓人類證悟本源的解脫之道。

本著普度眾生的使命, 將一生心血《東華禪》無私付予芸芸眾生, 殷切期望天下蒼生通過學修《東華禪》融通人生四大關係:我與家庭的關係, 我與社會的關係, 我與國家的關係, 我與自然的關係, 從而獲得幸福圓滿的人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