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智能駕駛:多重挑戰仍需克服

作為昔日單純的交通工具, 汽車如今已經被賦予了更多的角色。 汽車的智慧化, 或者說智慧駕駛, 正在日益成為新一代汽車的代表。

2016年, 由阿裡巴巴和上汽合作推出的第一款互聯網汽車榮威RX5上市, 主打智慧車載系統;2017年, 百度搭載阿波羅系統的智慧汽車推出, 主打高級別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 這無疑證明了當前汽車企業、互聯網公司對於智慧駕駛的追捧。

在日前在京召開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 眾多專家仍對智慧駕駛保持謹慎的樂觀。 在他們看來, 智慧汽車要想早日普及, 仍然需要政策、市場、生態等多方面的配合。

智慧化已成大勢所趨

“在未來的出現系統中, 汽車將扮演新角色”, 工信部電子資訊司處長侯建仁坦言, 未來汽車的智慧化將逐步實現兩個層次的角色定位。 首先是成為個人出行更加安全、愜意的交通工具, 使城市交通管理更智慧、高效、安全、便捷。 其次, 是成為.移動的服務平臺。 在解放駕駛員的四肢、五官和大腦之後, 汽車將成為移動的智慧平臺, 為乘客提供工作、社交、娛樂等方面的豐富服務, 使出行更加高效、舒適和富有價值, 催生和帶動眾多的新模式、新業態的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駿也表示, 傳統的汽車確實存在很多問題, 比如污染問題很嚴重, 堵塞問題也很嚴重, 還有安全問題,

而這些問題都需要智慧網聯來解決。

需突破核心技術

侯建仁認為, 汽車智慧化的關鍵在於設計具有感知、計算、通訊、決策等功能的新型體系架構, 構建具備資料融合、高速計算、智慧決策、協同控制能力的智慧計算平臺。 人工智慧、5G通訊、新型顯示、增強現實、大資料、雲計算等新一代資訊技術的創新應用, 都將在汽車智慧化、新型體系架構和智慧計算平臺中形成新的承載點和典型的應用, “可以說, 新型體系架構和智慧計算平臺將成為汽車智慧化的基礎與核心”。

“從近期國際的趨勢來看, 推動汽車智慧化的主要企業對於自動駕駛的戰略佈局已經越來越向新型架構的計算晶片和基於計算平臺的應用解決方案傾斜”,

侯建仁說。

李駿也認為, 對於智慧網聯汽車的發展, 需要抓住發展的關鍵, 突破包括數位化、感測器, 特別是計算平臺在內的核心技術。 “同時, 我們必須形成自己的特色。 智慧汽車需要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相結合。 過去都是車找人, 我們到馬路上攔計程車, 後來是網約車, 現在是到停車場去找共用汽車, 但是這些都不是智慧化的, 只有做到人找車、車找人、車找位, 實現全過程的智慧化才是真正的智慧汽車”。

政策和生態尚需改善

國家智慧交通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王笑京認為, 隨著資訊技術的進入到交通系統領域, 交通運輸行業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變革時期。 智慧汽車、互聯網等等, 都可能都會給交通運輸系統帶來一些不得不發生的變化,

但是其中的矛盾又十分突出。

在不久的將來, 各種形式的智慧汽車和人駕駛的汽車混行的情景可能是要存在一段時間。 “未來如果全部都是智慧駕駛汽車怎麼辦?何時會實現?從道路和交通部門, 以及智慧交通的角度來講, 我們也正在討論一個問題, 即需要為自動駕駛車輛設計專門的道路基礎設施嗎?這個問題是需要解答的”, 王笑京表示, 未來交通的發展要綜合考慮, 智慧汽車、自動駕駛未來的走向仍在研究之中, 對於智慧駕駛的安全問題等仍需慎重考量。

侯建仁指出, 汽車的智慧化將顛覆傳統汽車技術體系和產業格局, 推動電子、通訊、互聯網等技術不斷滲透到汽車產業的各個環節,

促進傳統汽車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形成上游的計算晶片、感測器、等汽車電子關鍵技術產品, 中游的自動駕駛智慧汽車、車聯網應用和傳統汽車產品, 以及下游的智慧交通、基礎設施和出行運營服務等新的產業生態體系, 電子通訊以及服務等將構成全新產業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

對於智慧汽車的發展, 侯建仁建議, 一方面需要強化部門、行業、地方和企業等政產學研資用協同合作, 加快智慧化基礎設施建設, 形成合力推進的良好環境。 另一方面也需要推動產業合作、平臺互通、系統互聯, 鼓勵各類要素資源聚集、開放、共用, 構建電子、通訊、汽車、交通、服務等融合發展的新型產業生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