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十三陵景區1.5萬村民將整體搬遷 10個未開放遺址將修繕

法制晚報2018-01-2813:20:33

昨天下午, 市人大代表、昌平區區長張燕友在昌平團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世界文化遺產之一的十三陵將實施陵區內的村落整體搬遷,

1.5萬村民將被安置在新規劃建設的十三陵門戶區, 目前規劃已上報市規劃國土委審批。 屆時, 十三陵風景名勝區將實行封閉管理, 逐步做到十三陵世界文化遺產全面對外開放。

規劃新建十三陵門戶區供搬遷

在昌平團分組審議中, 市人大代表、昌平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楊國昌表示, 十三陵景區2003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但是至今13個陵區僅有3個對外開放, 其中未遷出的村民無法新建房屋, 生產生活問題亟待解決。

對此, 張燕友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陵區內村民大多是守陵人的後代, 當年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時,曾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承諾要搬遷, 但各方面因素制約,這一承諾至今未能兌現。

“村民們房子不能翻修新建,

也沒有其他收入的來源, 老百姓的生活水準受到了很大制約。 ”張燕友說, 目前, 該區正在積極研究十三陵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的相關規劃, 將綜合考慮交通、生態、文物保護等因素, 計畫在十三陵風景名勝區保護範圍之外,規劃新建十三陵門戶區, 來安置拆遷出來的村民,新建一片生態社區。

此外, 張燕友還透露, 去年12月,故宮博物院與昌平區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定, 故宮文化產業園也將落戶規劃中的明十三陵門戶區, 並設立故宮明代藏品博物館和故宮文創園、紫禁書院。 引進故宮文創園, 打造紫禁書院等高端品牌, 通過學術交流衍生品研發和銷售等方式, 集聚一批有活力的文化創意企業。

10個未開放遺址將修繕

張燕友表示, 十三陵將景區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 按照明代史實對陵區進行保護修繕, 恢復傳統風貌環境。 未來, 政府還要加強對陵寢文物本體以及陵監村等附屬建築的保護修繕, 對石牌坊、大宮門、神路、七孔橋的主謁陵線路進行整體風貌恢復, 對陵區周邊以及神道附近有礙文物保護和觀瞻的現代建築、村民院落進行集中整治拆除、搬遷。

張燕友還表示, 目前穿過十三陵風景名勝區內的G110、S212(昌赤路)和S308(懷長路), 對景區內文物保護和管理有較大影響。 區內相關專業部門已經進行前期研究將這三條道路進行調整, 景區未來也將進行封閉管理。 根據方案, 景區內10個未對社會開放的陵寢及其他妃子墳、太監墓等都將進行保護修繕,

逐步做到十三陵世界文化遺產全面對外開放。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