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憶當年」克拉瑪依在古代

克拉瑪依尋源

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探本尋源這片土地,

我們生活的克拉瑪依,

歷史久遠可追溯到,

人類社會的蒙昧期。

約距今7000年前,

就有遊牧、漁獵部落

在今克拉瑪依市境東部活動。

1992年, 新疆社科院專家在克拉瑪依市區東南方向約25公里的“五區南”附近考察時,

在一條乾涸河床南岸發現3件細石器標本, 屬刮削器, 有明顯的二次加工和使用痕跡。

此後, 社會科學院的專家又數次在這一地區考察, 繼續發現了一些細石器遺物, 說明在距今至少7000年以前的新石器時期, 克拉瑪依這塊土地上就有人類的活動。

下面就讓我們通過

《克拉瑪依尋源》一書

作者王連芳提供的史實資料,

一起來探究克拉瑪依在古代。

克拉瑪依建市前史事系年

約距今7000年前有遊牧、漁獵部落在今克拉瑪依市境(以下簡稱“今市境”)東部瑪納斯河尾閭活動。 1992年在“五區南”發現細石器標本數件。

前8~3世紀

阿爾泰山和伊黎河一帶的塞人在今市境遊牧。

秦漢以前,天山以北曾是塞種人活動區域,但究竟有哪些部落或部族在今天的克拉瑪依地區活動,由於缺乏充分可靠的資料,已難詳考。

漢文帝后元三年(前161)

西元前2世紀西漢初年,從河西走廊西遷的烏孫(今哈薩克族主要族源之一)以伊黎河流域為中心,建立起東起瑪納斯河,西到今哈薩克巴爾喀什湖的西域第一大國,一直延續到東漢、三國、西晉時期,今克拉瑪依即在其活動區域的東端。

《汗血馬東入中原--西漢太初四年(西元前101年)》李福榮油畫

張騫出使西域

漢宣帝神爵二年(前60)

西漢王朝在烏壘(今南疆輪台縣策大雅附近)設西域都護府,管轄天山南北諸國和伊黎河流域的烏孫,作為在西域的最高官署,從此新疆正式歸入漢朝版圖,烏孫即屬西域都護府管轄。今市境正式列入漢朝版圖。

東晉安帝元興元年、

北魏道武帝天興五年(402)

柔然佔領天山以北地區,建立柔然汗國,今市境屬柔然。

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五年、

北魏太平真君九年(448)

悅般與北魏聯合擊敗柔然,今市境屬悅般。

南朝齊武帝永明五年、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一年(487)

高車副伏羅氏部在交河(今吐魯番盆地)西北建高車王國,今市境屬高車。

南朝梁武帝大同七年、

西魏文帝大統七年(541)

柔然滅高車,今市境屬柔然。

南朝梁武帝大同十二年、

西魏文帝大統十二年(546)

突厥征服遊牧於準噶爾盆地的鐵勒部,552年大敗柔然,建立突厥汗國,今市境屬突厥。

隋文帝開皇三年、

南陳後主至德元年(583)

突厥分裂為東西二部,西突厥統治西域,今市境屬西突厥鐵勒部。

東晉南北朝時期,原匈奴西遷後,留在天山北麓的部分發展為悅般部落並強大起來,佔據了原烏孫活動的區域,克拉瑪依也屬於其遊牧活動的場所。5世紀末到6世紀初短時間內曾屬高車部落。隋代屬西突厥,是鐵勒部落的活動區域。

唐高宗顯慶二年(657)

唐平西突厥,置 池、昆陵二都護府,今市境屬昆陵都護府鹽泊都督府。

武則天長安二年(702)

在庭州(今吉木薩爾)設北庭都護府,管理西突厥故地,今市境屬北庭都護府。

唐睿宗景雲二年(711)

北庭都護府升為北庭大都護府,轄昆陵, 池二都護府,今市境屬昆陵都護府鹽泊州都督府。今市境東部屬庭州下設四縣之一的西海縣。今市境東有舊地名唐朝渠,或為唐代西海縣駐兵屯墾遺址。

唐懿宗鹹通七年(866)

以西州(今吐魯番盆地)為中心的西州回鶻(高昌回鶻)建立,今市境屬西州回鶻。

宋高宗紹興元年(1131)

西遼王朝建立,今市境屬西遼。

宋理宗寶慶元年(1225)

成吉思汗分封四大汗國,今市境屬窩闊台汗國。

宋理宗淳佑十一年(1251)

蒙古大汗在別失八裡(今吉木薩爾)設行尚書省,今市境在其管轄範圍。

元成宗大德十年(1306)

窩闊台汗國被消滅,其領地併入察合台汗國,今市境屬察合台汗國。

元惠宗至正八年(1348)

察合台汗國分裂為東西二部,今市境屬東察合台汗國。

明英宗正統四年(1439)

瓦刺汗國擊敗東部察合台蒙古,攻佔準噶爾盆地,今市境屬瓦刺。

明毅宗崇禎十一年(1638)前後

衛拉特(即瓦刺)蒙古四部之一的準噶爾部逼迫其他各部遠遷或兼併,今市境屬準噶爾部。

清乾隆二十年(1755)

清朝統一天山北路。乾隆二十四年(1759)統一新疆。乾隆二十七年(1762) 設伊犁將軍,管理天山南北。今市境沿加依爾山前至烏爾禾、白楊河、艾裡克湖及其以北地區屬伊犁將軍節制的塔爾巴哈台參贊大臣管轄;南部獨山子區和五五新鎮、共青鎮屬烏魯木齊都統(與伊犁將軍同級,但受其節制)節制的庫爾喀喇烏蘇辦事大臣(後改為領隊大臣)管轄。

是年,在稍後設立的綏來縣(即瑪納斯縣,含今沙灣縣、石河子市和克拉瑪依市小拐鄉)安插兵丁和戶民屯墾,分別稱兵屯、民屯,部分在今市境小拐、大拐一帶。

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

17世紀被迫西遷的衛拉特蒙古四部之一土爾扈特部自伏爾加河流域東歸返回祖國,舊土爾扈特(17世紀20年代西遷)各部被安置在庫爾喀喇烏蘇、和布克賽爾等地。今市境南部獨山子區屬東路舊土爾扈特,北部烏爾禾、白楊河、艾裡克湖屬北路舊土爾扈特。

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

設綏來縣,屬鎮迪道(乾隆三十八年即1773年設,屬甘肅布政使管轄)迪化直隸州(乾隆三十八年即1773年設,光緒十二年即1886年升為迪化府),今市境東部小拐、大拐一帶屬綏來縣。

清道光三年(1823年)

徐松著《西域水道記》刊行,記述並在地圖上標繪有今市境納木河(即白楊河)、特裡淖爾(即今艾裡克湖)和阿雅爾淖爾及其流入各河。

克拉瑪依在古代,

就為大家介紹到這裡,

那古代是從哪算起,

又是到哪結束呢?

古代是指1840年以前,包括原始社會、奴隸社會(170萬年前-西元前476年)和封建社會(戰國、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遼宋夏金元,明、清(1840年)。

克拉瑪依歷代隸屬考

作者 王連芳

克拉瑪依市是隨著克拉瑪依油田的發現而誕生的石油工業新城,迄今僅有40多年的歷史。但各族人民開始在這一地區活動的時間則十分久遠,可以追溯到人類社會的蒙昧期。

1992年在克拉瑪依市區東南方向約25公里的“五區南”附近,發現一處清代居民村落遺址。新疆社會科學院的專家進行現場考察時,在一條乾涸河床南岸發現3件細石器標本,屬刮削器,有明顯的二次加工和使用痕跡。此後,社會科學院的專家又數次在這一地區考察,繼續發現了一些細石器遺物,說明在距今至少7000年以前的新石器時期,克拉瑪依這塊土地上就有人類的活動。

秦漢以前,天山以北曾是塞種人活動區域,但究竟有哪些部落或部族在今天的克拉瑪依地區活動,由於缺乏充分可靠的資料,已難詳考。西元前2世紀西漢初年,從河西走廊西遷的烏孫(今哈薩克族主要族源之一)以伊黎河流域為中心,建立起東起瑪納斯河,西到今哈薩克巴爾喀什湖的西域第一大國,一直延續到東漢、三國、西晉時期,今克拉瑪依即在其活動區域 的東端。西元前60年(漢宣帝神爵二年),西漢政府在烏壘(今輪台縣策達雅附近)設西域都護府,作為在西域的最高官署,從此新疆正式歸入漢朝版圖,烏孫即屬西域都護府管轄。

唐代新疆屬隴右道。西元702年(武則天長安二年)在庭州(今吉木薩爾)設北庭都護府,分管天山以北諸遊牧民族。711年(唐睿宗景雲二年)北庭都護府升為大都護府,下設昆陵、 池兩個都護府及所屬的23個都督府,克拉瑪依屬昆陵都護府鹽泊州都督府管轄區。唐末到五代十國時期,克拉瑪依及天山以北、烏魯木齊以西的廣大地區同屬九姓烏護。北宋時期,以西州(高昌,即吐魯番盆地)為中心的西州回鶻(高昌回鶻,今維吾爾族先民)的活動範圍的西北部即到今克拉瑪依市沿加依爾山前一帶。南宋時,遼國受女真族的逼迫西遷,克拉瑪依和新疆其他地區統屬西遼的統治區域。

西元13世紀初,蒙古汗國統一西域後,把新征服的地區分封為4大汗國,1251年又在吉木薩爾設別失八裡行尚書省,管理天山南北地區,克拉瑪依即屬於窩闊台汗國和別失八裡行尚書省管轄範圍。元朝先後設別失八裡宣慰司(1283)、別失八裡都元帥府(1295),克拉瑪依在其管轄區域。14世紀初屬察合台汗國。元末屬東察合台汗國。明朝仍為察合台後王封地,稱為亦力巴里。15世紀中葉,瓦剌(到清朝稱衛拉特、厄魯特)逐步強大並向西擴張,進入天山西部,其在新疆的西部邊界在今克拉瑪依市沿加依爾山前一帶。

清乾隆年間重新統一新疆後,在新疆實行軍府制,設伊犁將軍執掌新疆全境軍政要務,其下設參贊大臣管理各地軍政事務。1771年土爾扈特部東歸返回祖國後,含克拉瑪依市區和沿加依爾山前直到烏爾禾、艾裡克湖及其以北地區屬北路舊土爾扈特,由伊犁將軍節制的塔爾巴哈台參贊大臣(1764年設)管轄。南部獨山子屬東路舊土爾扈特,由烏魯木齊都統(與伊犁將軍同級,但受其節制)節制的庫爾喀喇烏蘇辦事大臣(1772年改為領隊大臣)管轄。市區以東的大拐、小拐一帶屬鎮迪道(1773年設,歸甘肅省管轄)迪化直隸州綏來縣。清光緒十年(1884年)新疆建省,行政管理實行道、廳、州、縣制,克拉瑪依分屬伊塔道(1888年設)塔城直隸廳、鎮迪道迪化直隸州(1886年升為迪化府)綏來縣和庫爾喀喇烏蘇直隸廳。

辛亥革命後撤廳設縣,塔城直隸廳改為塔城縣,但仍設塔城參贊,管理原塔城所轄區的蒙古和哈薩克族事務,克拉瑪依分屬鎮迪道綏來縣、烏蘇縣,伊塔道塔城縣和塔城參贊管轄。1915年從綏來縣析出設沙灣縣,縣政府最初即設在今克拉瑪依市的小拐。1917年裁撤塔城參贊,改設塔城道(20年代初改稱第五行政區,1940年改稱塔城專區),沙灣縣、烏蘇縣改屬塔城道。同年設和什托洛蓋縣佐(縣佐是民國初年官制之一,規定設於本縣縣城以外的某一重要莊鎮,受縣知事委託,管理部分民事。新疆還在一些應當設縣但尚不具備條件的地方先設縣佐,進行設縣的籌備工作,和什托洛蓋縣佐即屬此類。1930年改為和豐設治局,1942年升為和豐縣)。1918年從塔城縣析出設額敏縣,今克拉瑪依市區和沿加依爾山前一帶屬額敏縣,烏爾禾、艾裡克湖和白楊河(佳木河)以北屬和豐縣,獨山子屬烏蘇縣,市區以東到小拐、大拐一帶屬沙灣縣,上述4縣均屬塔城專區。1942年2月,三區民族軍領導的塔城專區決定將原額敏縣的三個區劃出,在托裡成立克烈半個縣,解放後改稱托裡中心區,1952年升為托裡縣。今克拉瑪依市原屬額敏縣部分改屬托裡縣。

1958年,國務院批准成立克拉瑪依市,從塔城專區所屬托裡縣、烏蘇縣、沙灣縣和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1954年成立)劃出相連接部分,作為克拉瑪依市的行政區劃。

資料來源 《克拉瑪依尋源》王連芳著

編輯 李浩

前8~3世紀

阿爾泰山和伊黎河一帶的塞人在今市境遊牧。

秦漢以前,天山以北曾是塞種人活動區域,但究竟有哪些部落或部族在今天的克拉瑪依地區活動,由於缺乏充分可靠的資料,已難詳考。

漢文帝后元三年(前161)

西元前2世紀西漢初年,從河西走廊西遷的烏孫(今哈薩克族主要族源之一)以伊黎河流域為中心,建立起東起瑪納斯河,西到今哈薩克巴爾喀什湖的西域第一大國,一直延續到東漢、三國、西晉時期,今克拉瑪依即在其活動區域的東端。

《汗血馬東入中原--西漢太初四年(西元前101年)》李福榮油畫

張騫出使西域

漢宣帝神爵二年(前60)

西漢王朝在烏壘(今南疆輪台縣策大雅附近)設西域都護府,管轄天山南北諸國和伊黎河流域的烏孫,作為在西域的最高官署,從此新疆正式歸入漢朝版圖,烏孫即屬西域都護府管轄。今市境正式列入漢朝版圖。

東晉安帝元興元年、

北魏道武帝天興五年(402)

柔然佔領天山以北地區,建立柔然汗國,今市境屬柔然。

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五年、

北魏太平真君九年(448)

悅般與北魏聯合擊敗柔然,今市境屬悅般。

南朝齊武帝永明五年、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一年(487)

高車副伏羅氏部在交河(今吐魯番盆地)西北建高車王國,今市境屬高車。

南朝梁武帝大同七年、

西魏文帝大統七年(541)

柔然滅高車,今市境屬柔然。

南朝梁武帝大同十二年、

西魏文帝大統十二年(546)

突厥征服遊牧於準噶爾盆地的鐵勒部,552年大敗柔然,建立突厥汗國,今市境屬突厥。

隋文帝開皇三年、

南陳後主至德元年(583)

突厥分裂為東西二部,西突厥統治西域,今市境屬西突厥鐵勒部。

東晉南北朝時期,原匈奴西遷後,留在天山北麓的部分發展為悅般部落並強大起來,佔據了原烏孫活動的區域,克拉瑪依也屬於其遊牧活動的場所。5世紀末到6世紀初短時間內曾屬高車部落。隋代屬西突厥,是鐵勒部落的活動區域。

唐高宗顯慶二年(657)

唐平西突厥,置 池、昆陵二都護府,今市境屬昆陵都護府鹽泊都督府。

武則天長安二年(702)

在庭州(今吉木薩爾)設北庭都護府,管理西突厥故地,今市境屬北庭都護府。

唐睿宗景雲二年(711)

北庭都護府升為北庭大都護府,轄昆陵, 池二都護府,今市境屬昆陵都護府鹽泊州都督府。今市境東部屬庭州下設四縣之一的西海縣。今市境東有舊地名唐朝渠,或為唐代西海縣駐兵屯墾遺址。

唐懿宗鹹通七年(866)

以西州(今吐魯番盆地)為中心的西州回鶻(高昌回鶻)建立,今市境屬西州回鶻。

宋高宗紹興元年(1131)

西遼王朝建立,今市境屬西遼。

宋理宗寶慶元年(1225)

成吉思汗分封四大汗國,今市境屬窩闊台汗國。

宋理宗淳佑十一年(1251)

蒙古大汗在別失八裡(今吉木薩爾)設行尚書省,今市境在其管轄範圍。

元成宗大德十年(1306)

窩闊台汗國被消滅,其領地併入察合台汗國,今市境屬察合台汗國。

元惠宗至正八年(1348)

察合台汗國分裂為東西二部,今市境屬東察合台汗國。

明英宗正統四年(1439)

瓦刺汗國擊敗東部察合台蒙古,攻佔準噶爾盆地,今市境屬瓦刺。

明毅宗崇禎十一年(1638)前後

衛拉特(即瓦刺)蒙古四部之一的準噶爾部逼迫其他各部遠遷或兼併,今市境屬準噶爾部。

清乾隆二十年(1755)

清朝統一天山北路。乾隆二十四年(1759)統一新疆。乾隆二十七年(1762) 設伊犁將軍,管理天山南北。今市境沿加依爾山前至烏爾禾、白楊河、艾裡克湖及其以北地區屬伊犁將軍節制的塔爾巴哈台參贊大臣管轄;南部獨山子區和五五新鎮、共青鎮屬烏魯木齊都統(與伊犁將軍同級,但受其節制)節制的庫爾喀喇烏蘇辦事大臣(後改為領隊大臣)管轄。

是年,在稍後設立的綏來縣(即瑪納斯縣,含今沙灣縣、石河子市和克拉瑪依市小拐鄉)安插兵丁和戶民屯墾,分別稱兵屯、民屯,部分在今市境小拐、大拐一帶。

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

17世紀被迫西遷的衛拉特蒙古四部之一土爾扈特部自伏爾加河流域東歸返回祖國,舊土爾扈特(17世紀20年代西遷)各部被安置在庫爾喀喇烏蘇、和布克賽爾等地。今市境南部獨山子區屬東路舊土爾扈特,北部烏爾禾、白楊河、艾裡克湖屬北路舊土爾扈特。

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

設綏來縣,屬鎮迪道(乾隆三十八年即1773年設,屬甘肅布政使管轄)迪化直隸州(乾隆三十八年即1773年設,光緒十二年即1886年升為迪化府),今市境東部小拐、大拐一帶屬綏來縣。

清道光三年(1823年)

徐松著《西域水道記》刊行,記述並在地圖上標繪有今市境納木河(即白楊河)、特裡淖爾(即今艾裡克湖)和阿雅爾淖爾及其流入各河。

克拉瑪依在古代,

就為大家介紹到這裡,

那古代是從哪算起,

又是到哪結束呢?

古代是指1840年以前,包括原始社會、奴隸社會(170萬年前-西元前476年)和封建社會(戰國、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遼宋夏金元,明、清(1840年)。

克拉瑪依歷代隸屬考

作者 王連芳

克拉瑪依市是隨著克拉瑪依油田的發現而誕生的石油工業新城,迄今僅有40多年的歷史。但各族人民開始在這一地區活動的時間則十分久遠,可以追溯到人類社會的蒙昧期。

1992年在克拉瑪依市區東南方向約25公里的“五區南”附近,發現一處清代居民村落遺址。新疆社會科學院的專家進行現場考察時,在一條乾涸河床南岸發現3件細石器標本,屬刮削器,有明顯的二次加工和使用痕跡。此後,社會科學院的專家又數次在這一地區考察,繼續發現了一些細石器遺物,說明在距今至少7000年以前的新石器時期,克拉瑪依這塊土地上就有人類的活動。

秦漢以前,天山以北曾是塞種人活動區域,但究竟有哪些部落或部族在今天的克拉瑪依地區活動,由於缺乏充分可靠的資料,已難詳考。西元前2世紀西漢初年,從河西走廊西遷的烏孫(今哈薩克族主要族源之一)以伊黎河流域為中心,建立起東起瑪納斯河,西到今哈薩克巴爾喀什湖的西域第一大國,一直延續到東漢、三國、西晉時期,今克拉瑪依即在其活動區域 的東端。西元前60年(漢宣帝神爵二年),西漢政府在烏壘(今輪台縣策達雅附近)設西域都護府,作為在西域的最高官署,從此新疆正式歸入漢朝版圖,烏孫即屬西域都護府管轄。

唐代新疆屬隴右道。西元702年(武則天長安二年)在庭州(今吉木薩爾)設北庭都護府,分管天山以北諸遊牧民族。711年(唐睿宗景雲二年)北庭都護府升為大都護府,下設昆陵、 池兩個都護府及所屬的23個都督府,克拉瑪依屬昆陵都護府鹽泊州都督府管轄區。唐末到五代十國時期,克拉瑪依及天山以北、烏魯木齊以西的廣大地區同屬九姓烏護。北宋時期,以西州(高昌,即吐魯番盆地)為中心的西州回鶻(高昌回鶻,今維吾爾族先民)的活動範圍的西北部即到今克拉瑪依市沿加依爾山前一帶。南宋時,遼國受女真族的逼迫西遷,克拉瑪依和新疆其他地區統屬西遼的統治區域。

西元13世紀初,蒙古汗國統一西域後,把新征服的地區分封為4大汗國,1251年又在吉木薩爾設別失八裡行尚書省,管理天山南北地區,克拉瑪依即屬於窩闊台汗國和別失八裡行尚書省管轄範圍。元朝先後設別失八裡宣慰司(1283)、別失八裡都元帥府(1295),克拉瑪依在其管轄區域。14世紀初屬察合台汗國。元末屬東察合台汗國。明朝仍為察合台後王封地,稱為亦力巴里。15世紀中葉,瓦剌(到清朝稱衛拉特、厄魯特)逐步強大並向西擴張,進入天山西部,其在新疆的西部邊界在今克拉瑪依市沿加依爾山前一帶。

清乾隆年間重新統一新疆後,在新疆實行軍府制,設伊犁將軍執掌新疆全境軍政要務,其下設參贊大臣管理各地軍政事務。1771年土爾扈特部東歸返回祖國後,含克拉瑪依市區和沿加依爾山前直到烏爾禾、艾裡克湖及其以北地區屬北路舊土爾扈特,由伊犁將軍節制的塔爾巴哈台參贊大臣(1764年設)管轄。南部獨山子屬東路舊土爾扈特,由烏魯木齊都統(與伊犁將軍同級,但受其節制)節制的庫爾喀喇烏蘇辦事大臣(1772年改為領隊大臣)管轄。市區以東的大拐、小拐一帶屬鎮迪道(1773年設,歸甘肅省管轄)迪化直隸州綏來縣。清光緒十年(1884年)新疆建省,行政管理實行道、廳、州、縣制,克拉瑪依分屬伊塔道(1888年設)塔城直隸廳、鎮迪道迪化直隸州(1886年升為迪化府)綏來縣和庫爾喀喇烏蘇直隸廳。

辛亥革命後撤廳設縣,塔城直隸廳改為塔城縣,但仍設塔城參贊,管理原塔城所轄區的蒙古和哈薩克族事務,克拉瑪依分屬鎮迪道綏來縣、烏蘇縣,伊塔道塔城縣和塔城參贊管轄。1915年從綏來縣析出設沙灣縣,縣政府最初即設在今克拉瑪依市的小拐。1917年裁撤塔城參贊,改設塔城道(20年代初改稱第五行政區,1940年改稱塔城專區),沙灣縣、烏蘇縣改屬塔城道。同年設和什托洛蓋縣佐(縣佐是民國初年官制之一,規定設於本縣縣城以外的某一重要莊鎮,受縣知事委託,管理部分民事。新疆還在一些應當設縣但尚不具備條件的地方先設縣佐,進行設縣的籌備工作,和什托洛蓋縣佐即屬此類。1930年改為和豐設治局,1942年升為和豐縣)。1918年從塔城縣析出設額敏縣,今克拉瑪依市區和沿加依爾山前一帶屬額敏縣,烏爾禾、艾裡克湖和白楊河(佳木河)以北屬和豐縣,獨山子屬烏蘇縣,市區以東到小拐、大拐一帶屬沙灣縣,上述4縣均屬塔城專區。1942年2月,三區民族軍領導的塔城專區決定將原額敏縣的三個區劃出,在托裡成立克烈半個縣,解放後改稱托裡中心區,1952年升為托裡縣。今克拉瑪依市原屬額敏縣部分改屬托裡縣。

1958年,國務院批准成立克拉瑪依市,從塔城專區所屬托裡縣、烏蘇縣、沙灣縣和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1954年成立)劃出相連接部分,作為克拉瑪依市的行政區劃。

資料來源 《克拉瑪依尋源》王連芳著

編輯 李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