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兩個故事告訴我們,高明的領導都擅長這招:擇人任勢|職場兵法

兩個故事告訴我們, 高明的領導都擅長這招:擇人任勢

第一個故事。

南唐還沒被北宋滅國的時候, 後主李煜派大臣徐鉉出使。 徐鉉文化高、嘴皮子利索, 把北宋的大臣一個個的都貶損得說不出話來, 搞得宋朝皇帝趙匡胤很沒面子。 後來趙匡胤乾脆派了個不識字的人去, 任憑徐鉉說的口沫橫飛, 那村夫始終毫無表情, 因為他根本就聽不懂徐鉉在說什麼。 徐鉉說的口乾舌燥, 就像拳頭打在了棉花上, 自討沒趣, 心煩意亂, 乾脆閉口不言。

第二個故事。

某次出行, 孔子在路上休息時, 駕車的馬掙脫韁繩啃食了農夫的莊稼,

農夫很生氣, 抓住馬給關起來。 孔子的徒弟子貢去索要, 放下架子和顏悅色的講道理, 懇求農夫還馬, 卻沒想到農夫根本不理會他。 孔子說:“用別人聽不懂的話去說服他, 就跟用草料去誘惑狗, 用骨頭去誘惑羊, 根本起不到作用。 ”於是孔子派遣馬夫去要馬。 馬夫對農夫說:“您可能沒有去過我們那, 但您也知道, 您的莊稼長得跟我們那的差不多。 我的馬兒怎麼能分清您的莊稼不能偷吃呢?”農夫聽了覺得有道理, 就歸還了馬。

這兩個故事, 讓我想起《孫子兵法》的兩句話。

孫子雲:能因敵之變化而取勝者, 謂之神。

孫子雲:善戰者, 求之於勢, 不責於人, 故能擇人而任勢。

因敵制勝, 就是所謂的“一物降一物, 鹵水點豆腐”, 根據敵人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人用合適的方法去解決問題。

趙匡胤找不識字的人去對付博學鴻儒, 正是因為他不識字, 可以不用思考徐鉉的邏輯辭令, 不會被帶到彎彎繞裡。

孔子讓馬夫去跟農夫商量, 正是因為馬夫跟農夫屬於同一階層的, 有共同話語;不是馬夫的話比子貢更有說服力, 而是馬夫的身份比子貢更有說服力。

擇人任勢, 就是因敵制勝。 根據問題的實際情況, 選擇合適的人去解決, 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這就是領導藝術。

想要做到“擇人任勢”, 需要兩大智慧:第一是, 識人之智;第二是, 識勢之智。 做領導, 你得先摸清自己手下的人, 這個能幹什麼, 那個能幹什麼, 有沒有雞鳴狗盜之徒可行竊, 有沒有經天緯地之才可柱國。

搞清楚自己有多少資源, 有多大能耐, 然後你才可能正確的調兵遣將。

然後, 碰到問題一定要下勁分析問題, 找到問題的關鍵在哪, 然後再下手。 不能解決問題, 往往在於對問題的認識不夠清楚。 本來是肚子餓了, 吃頓飽飯就能解決問題, 但你卻誤以為自己渴了, 就算喝兩噸水也無濟於事。

認清了問題, 看清“勢”, 然後再看自己手下是否有相應的人才, 用貓去抓老鼠, 用狗看家護院。 趙匡胤和孔子都是用人高手。

當然, 說到底, 考驗的還是領導對問題的認識分析能力, 對人才的認識分析能力, 修為不夠, 光是知道這兩句“因敵制勝”、“擇人任勢”, 也沒有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