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史上所謂開元盛世,享福只是皇帝和楊貴妃,百姓家徒四壁溫飽不濟

史上的開元盛世, 即唐玄宗登基以後 的713—741年這期間, 對開元盛世的描寫是政治上任用賢能, 改革官職, 整頓吏治, 勵精圖治;經濟方面是改革實施封制度, 大力發展農業, 解放勞動力, 以增加政府財政收人, 減輕人民負擔;軍事方面是邊境地區大力發展屯田, 提高軍隊戰鬥力, 擴張疆域。

開元盛世此間的唐朝, 在各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水準, 國力空前強盛, 社會經濟繁榮, 人口也大幅度增長, 人口達8000萬人 , 國家財政收入穩定, 商業十分發達, 國內交通四通八達, 城市更為繁華, 對外貿易不斷增長, 波斯、大食商人紛至遝來, 長安、洛陽、廣州等大都市商賈雲集, 各種膚色、不同語言的商人身穿不同的服裝來來往往, 十分熱鬧。 唐朝進入全盛時期, 中國封建社會達到頂峰階段。 因當時年號為“開元”, 史稱“開元盛世”。

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西元755年12月的一個冬天, 長安城內一片繁忙。 一道緊急軍情由遙遠的邊關直達朝廷:安祿山、史思明舉兵反叛了!天子玄宗很不以為然, 異常鎮定, 心想著我有這盛世, 區區叛賊, 豈不是如螻蟻。 然而, 接下來的事情卻是大大出乎意料, 叛軍“煙塵千里, 鼓噪震地”, 大舉南下;“海內久居承平, 百姓累世不識兵革,

猝聞范陽兵起, 遠近震駭”;叛軍“所過州縣, 望風瓦解, 守令或開門出迎, 或棄城竄匿, 或為所擒戮, 無敢拒之者”;叛軍攻下洛陽, 首都告急!

旋即十數萬守衛首都之師全軍覆沒, 安祿山大軍長驅直入, 長安失守, 唐玄宗倉皇奔蜀, 馬嵬驛兵變, 心愛的楊貴妃及“椒房之親”宰相楊國忠先後身首異處。

所謂“開元盛世”就此畫上句號。

大家肯定會問, 堂堂盛世, 就如此不堪一擊嗎, 畢竟發生這事只是幾個月的時間。

實際上, 這所謂的盛世, 玄宗的文治武功, 根本就是一些文人描寫的虛擬景象。

一、用人方面。

軍事上玄宗重用蕃將, 表現的是唐代軍事力量衰弱。 特別他重用胡將, 其目的就是以胡制胡, 特別重用安祿山之流, 宏麗宅第, 財寶錢物, 將全國最大的牧馬場隴右牧場, 送給安祿山。 甚至楊貴妃認比自己大的他為乾兒子。 客觀上為安祿山的叛亂打下了基礎。 在使用文官上, 更換宰相達34位之多, 成史上更換宰相比較頻繁的皇帝, 原因是心胸狹窄, 個人崇拜, 忠奸不分。

二、皇帝的個人作風方面,驕奢淫逸。玄宗“令百官於春月旬休,選勝行樂,自宰相至員外郎,凡十二筵,各賜錢五千緡;上或禦花萼樓邀其歸騎留飲,迭使起舞,盡歡而去”。接下來的兩年,玄宗每年春天都下詔讓百官休假,“任逐遊賞”。去華清池洗溫泉浴達42次之多。每次都自然少不了美女陪伴,只不過後來有了楊貴妃,唐玄宗在別的女人身上也就少下了不少功夫。就在安祿山起兵之時,唐玄宗還和楊貴妃駕幸臨潼華清池,忘情於湖光山色,迷醉歌舞宴樂之中。

三、百姓生活十分貧窮。國內土地兼併之風愈演愈烈,成為了“今天下戶口,亡逃過半”的嚴重社會問題,土地兼併手段之惡劣,數量之驚人,有登峰造極之勢。《新唐書·蘆從原傳》記載,蘆從原“占良田數百頃”,唐玄宗不以為怪,反譽他為“多田翁”。土地兼併導致了貧富兩極分化懸殊:富者田連千頃,宅院無數,占盡天下資財;貧者四壁皆空,棲身無所。

老百姓沒有飯吃,沒有房子住,只是個別人擁有大量的財富,但通過一些文人來粉飾太平、替玄宗歌功頌德,用歌舞昇平的盛世,表現出太平之風。

其實,明明是短暫的,在皇上眼裡的盛世,為了讓更多人去感受這個盛世,就動用文壇的一些宣傳手法,去虛擬,去誇大,去粉飾,後世也不乏其人,如東漢末年的黃巾起義,以“太平道”為標榜,宋代的農民造反,也高舉“殺盡不平享太平”的大旗;晚清洪秀全則乾脆自稱“太平軍”、“太平天國”,這些所謂的“太平盛世”只是一張畫餅,老百姓從來就沒有嘗過它的滋味,只是聽說過而已。

二、皇帝的個人作風方面,驕奢淫逸。玄宗“令百官於春月旬休,選勝行樂,自宰相至員外郎,凡十二筵,各賜錢五千緡;上或禦花萼樓邀其歸騎留飲,迭使起舞,盡歡而去”。接下來的兩年,玄宗每年春天都下詔讓百官休假,“任逐遊賞”。去華清池洗溫泉浴達42次之多。每次都自然少不了美女陪伴,只不過後來有了楊貴妃,唐玄宗在別的女人身上也就少下了不少功夫。就在安祿山起兵之時,唐玄宗還和楊貴妃駕幸臨潼華清池,忘情於湖光山色,迷醉歌舞宴樂之中。

三、百姓生活十分貧窮。國內土地兼併之風愈演愈烈,成為了“今天下戶口,亡逃過半”的嚴重社會問題,土地兼併手段之惡劣,數量之驚人,有登峰造極之勢。《新唐書·蘆從原傳》記載,蘆從原“占良田數百頃”,唐玄宗不以為怪,反譽他為“多田翁”。土地兼併導致了貧富兩極分化懸殊:富者田連千頃,宅院無數,占盡天下資財;貧者四壁皆空,棲身無所。

老百姓沒有飯吃,沒有房子住,只是個別人擁有大量的財富,但通過一些文人來粉飾太平、替玄宗歌功頌德,用歌舞昇平的盛世,表現出太平之風。

其實,明明是短暫的,在皇上眼裡的盛世,為了讓更多人去感受這個盛世,就動用文壇的一些宣傳手法,去虛擬,去誇大,去粉飾,後世也不乏其人,如東漢末年的黃巾起義,以“太平道”為標榜,宋代的農民造反,也高舉“殺盡不平享太平”的大旗;晚清洪秀全則乾脆自稱“太平軍”、“太平天國”,這些所謂的“太平盛世”只是一張畫餅,老百姓從來就沒有嘗過它的滋味,只是聽說過而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