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抗日戰爭初期,日本為何力挺中國“速勝論”,背後用心如此險惡

首先, 無論從國力和軍力上相比, 中國都處於絕對的劣勢, 在“軍力、經濟力和政治組織力”上, 中國與自己的戰爭對手有著相當的差距, 這種差距是近代以來的中國歷史造成的。

戰爭除了精神品質的比拼之外, 還是工業能力、科技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比拼, 在這些方面, 當時的中國與已進入工業強國時代的日本幾乎沒有可比性。

承認劣勢需要勇氣, 也是一種清醒和智慧;盲目的自以為是不是自信, 是魯莽和愚蠢, 由此產生的樂觀是要付出代價的, 也是要承擔後果的。

自日本挑起侵略戰爭以來,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後, 中國舉國抗戰, 軍隊拼死作戰, 但是卻沒能抵抗住日軍從北向南的節節進攻, 在這種情形下何以謀求中國之速勝?

其次, “速勝論”也是受到日本支持的。

沒有人不希望對手越魯莽越愚蠢越好。 如果中國繼續並固執地盲目樂觀下去, 日本便可以獲得他們“速勝”的結果。

因為在“速勝論”的指導下, 中國將會不計後果地投入所有國力和軍力, 與日軍進行大規模的決戰, 或者死守某一要地名城, 形成大規模的決戰態勢。

在這種情況下, 日軍將會集中所有的優勢兵力和火力, 對中國軍隊實施毀滅性的殲滅,

使得中國徹底地喪失抵抗能力, 從而在最短的時期內將中國淪為日本的戰利品。

對於武器裝備以及作戰技能均佔據優勢的日軍來講, 最擔心的就是在中國戰場上尋找不到決戰契機, 消耗不掉中國軍隊的主力, 從而使得戰爭無限期地拖延下去。

親愛的朋友, 如您喜歡本文, 請關注大鵬微信公眾號“大鵬說書(帳號dapengshuoshu)。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