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為何能輕易奪權,誅滅曹爽?原因很簡單

東漢末年, 天下大亂, 群雄並起, 諸侯爭霸, 曹操脫穎而出, 降張繡、擒呂布、滅二袁, 一統江北, 成為了最大的贏家, 其子曹丕則在此基礎上, 建立了曹魏政權。 也許是一代不如一代, 曹操雄才大略, 曹丕頗有城府, 曹叡雖然不及其父祖, 卻也是一個帝王之才。 然而到了曹芳之時, 皇權便已岌岌可危了——當時的輔政大臣曹爽, 一面把持朝政, 一面打壓司馬懿, 大權獨攬, 可謂權傾一時。 不過曹爽並沒有張揚多久, 早已被他奪了實權的司馬懿, 於西元249年突然發動高平陵之變, 不但消滅了曹爽黨羽, 還收押了曹爽本人。

曹爽的失勢, 可謂“忽喇喇如大廈傾”。

品讀歷史時, 每每讀到此處, 有人唏噓不已, 有人拍手稱快。 今天我們不談曹爽勢力, 是否應該倒臺, 單來分析一下, 如日中天的他, 為何會如此輕易的落敗呢?難道僅僅是因為司馬懿謀略得當嗎?小編認為不是的, 曹爽與其說是敗給了司馬懿,

倒不如說敗給了他自己。 他之所以會勢敗如山倒, 是因為他存在以下四下弱點。

一、他並非輔政大臣的首選人物

曹叡臨終之前, 緊急將司馬懿召回, 囑託道:“吾疾甚, 以後事屬君, 君其與爽輔少子。 吾得見君, 無所恨。 ”意思是說, 曹叡病得很重, 自知時日無多, 把兒子曹芳託付給司馬懿和曹爽, 並明言, 自己臨終之前, 還能見到司馬懿, 已經沒有遺憾了。 由此可以看出, 曹叡對司馬懿的看重。

可是與司馬懿同為輔政大臣的曹爽, 卻差了些火候。 《三國志》記載:“明帝疾篤, 拜宇為大將軍, 屬以後事。 受署四日, 宇深固讓, 帝意亦變, 遂免宇官”。 這段話是說, 曹叡原本選定的托孤大臣, 是自己的叔叔曹宇, 只是曹宇不肯接受, 才又選了曹爽。 說白了, 曹爽就是一個替補, 作用僅在於制衡司馬懿。 這樣的他很難服眾, 號召力更是無法與司馬懿相比。

二、他沒有戰功,

無法服眾

就算不是輔政大臣的首選人物, 如果他有足夠的戰功, 想要樹立威望也不是難事。 可是他僅是宗室子弟, 因早年與曹叡親厚, 所以步步高升, 最後被拜為大將軍, 假節鉞, 幾乎沒有拿得出手的戰績。 後來他為了建立軍功, 不顧司馬懿勸阻, 率十萬大軍伐蜀,結果慘敗而歸。司馬懿則先後有抵禦諸葛亮北伐、平定遼東、智退吳兵等戰功,而且是四朝元老。兩相對比之下,曹爽又落了下風。

三、任人唯親,不遵法度,引發了眾怒

曹爽身居大將軍之位,又是曹叡自己選定的托孤大臣,就算他一時無法服眾,只要他安分守己,也不會引發眾怒。畢竟他剛開始輔政的時候,與司馬懿相處的還算不錯。可是不久之後,他便在親信的挑拔之下,被權力和欲望迷失了雙眼。不但開始打壓司馬懿,還任人唯親,迫害忠良,引起了眾人的不滿。不管是士族大家,還是心懷魏室的忠良,都看不過去,對他極為抵觸。原本牆倒眾人推,便是亙古不變的真理,更何況他不得人心呢?

四、本身胸無大志

這些根深蒂固的問題,一時半會無法解決,曹爽終究是要倒臺的,可是手中握有兵權,皇帝又在身邊的他,如果曹爽負隅頑抗,也能夠給司馬懿製造不小的麻煩,那麼他為什麼會迅速落敗被擒,甚至被夷滅三族呢?這就要說到他最大的弱點了,那就是胸無大志。當初支持他的楊綜、桓範等人,勸他挾持天子而去,再召大軍討伐司馬懿,他卻在聽說司馬懿,只會奪走他的權力,不會殺害他時,立馬放棄了抵抗,“立志”做個富家翁。這讓少數幾個願意追隨他的人,失望不已。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得知,司馬懿在曹爽如日中天的時候,突然發動政變,能夠輕易成功,不僅是因為他謀略得當,抓准了時機,更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曹爽暴露了太多的弱點。若是曹爽不犯眾怒,或能力足以服眾,便不會輕易被司馬懿抓住機會,若他有足夠的野心,便不會立馬投降,讓司馬懿贏得如此輕鬆。因此,與其說曹爽敗給了司馬懿,倒不如說,他敗給了自己。

本文所有史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志集注》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率十萬大軍伐蜀,結果慘敗而歸。司馬懿則先後有抵禦諸葛亮北伐、平定遼東、智退吳兵等戰功,而且是四朝元老。兩相對比之下,曹爽又落了下風。

三、任人唯親,不遵法度,引發了眾怒

曹爽身居大將軍之位,又是曹叡自己選定的托孤大臣,就算他一時無法服眾,只要他安分守己,也不會引發眾怒。畢竟他剛開始輔政的時候,與司馬懿相處的還算不錯。可是不久之後,他便在親信的挑拔之下,被權力和欲望迷失了雙眼。不但開始打壓司馬懿,還任人唯親,迫害忠良,引起了眾人的不滿。不管是士族大家,還是心懷魏室的忠良,都看不過去,對他極為抵觸。原本牆倒眾人推,便是亙古不變的真理,更何況他不得人心呢?

四、本身胸無大志

這些根深蒂固的問題,一時半會無法解決,曹爽終究是要倒臺的,可是手中握有兵權,皇帝又在身邊的他,如果曹爽負隅頑抗,也能夠給司馬懿製造不小的麻煩,那麼他為什麼會迅速落敗被擒,甚至被夷滅三族呢?這就要說到他最大的弱點了,那就是胸無大志。當初支持他的楊綜、桓範等人,勸他挾持天子而去,再召大軍討伐司馬懿,他卻在聽說司馬懿,只會奪走他的權力,不會殺害他時,立馬放棄了抵抗,“立志”做個富家翁。這讓少數幾個願意追隨他的人,失望不已。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得知,司馬懿在曹爽如日中天的時候,突然發動政變,能夠輕易成功,不僅是因為他謀略得當,抓准了時機,更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曹爽暴露了太多的弱點。若是曹爽不犯眾怒,或能力足以服眾,便不會輕易被司馬懿抓住機會,若他有足夠的野心,便不會立馬投降,讓司馬懿贏得如此輕鬆。因此,與其說曹爽敗給了司馬懿,倒不如說,他敗給了自己。

本文所有史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志集注》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