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司馬懿晚年一場勝仗,讓一個小國崛起,困擾了隋唐王朝長達50多年

東漢末年, 群雄爭霸。 從最初的十八路諸侯, 到後來的三足鼎立, 可以說那個時代英雄輩出。 三足鼎立後, 天下形成了曹魏強, 吳蜀弱的局面。 其中最希望統一的是實力較弱的蜀國, 諸葛亮一心想要完成先帝的遺願, 興複漢室一統天下。 最終諸葛亮不敵司馬懿, 隨著諸葛亮北伐失敗, 蜀國基本上已經退出了三國之爭。 就在魏國將要一統天下之時, 司馬家族坐收漁翁之利, 一舉推翻了曹魏政權, 成為東漢末年最大的贏家。 司馬懿一生雖分豐功偉績, 但有一事卻為後人留下了巨大的難題。

司馬懿的父親司馬防是一個非常正直的人, 曾被曹操推薦, 在朝廷做官。 司馬防有八個兒子, 各個博才多學, 人稱司馬八達。 其中, 二兒子司馬懿最為突出, 曹操做丞相時, 就聽聞司馬懿足智多謀, 於是召司馬懿到朝廷做官。 與此同時, 曹操之子曹丕也將司馬懿視為不可多得的人才,

曹丕非常欣賞司馬懿的才華, 二人私交甚好。 因此, 初期司馬懿多是在五官中郎將曹丕身邊, 為曹丕出謀劃策, 幫助曹丕登上太子之位。 儘管司馬懿與曹操接觸的機會並不多, 但曹操認為司馬懿是一個很有野心的人, 定不會久居人下, 認為司馬懿對自家的江山有威脅, 臨終前還囑託曹丕, 要對司馬懿嚴加防範。

史書《晉書·宣帝紀》中記載:“帝內忌而外寬, 猜忌多權變。 魏武察帝有雄豪志, 聞有狼顧相。 欲驗之。 乃召使前行, 令反顧, 面正向後而身不動。 又嘗夢三馬同食一槽, 甚惡焉。 因謂太子丕曰:“司馬懿非人臣也, 必預汝家事。 ”然而曹丕與司馬懿私交甚好, 不僅對司馬懿沒有防範, 還任司馬懿為高官, 待司馬懿亦師亦友, 凡有大事必先與司馬懿商議。

西元226年魏文帝曹丕駕崩, 明帝曹睿即位。 曹睿即位後, 一方面面臨著諸葛亮的北伐, 另一方面面臨著遼東公孫氏的威脅。 在這危急存亡之際, 司馬懿挺身而出, 展現出了自己過人的謀略和軍事才能。 司馬懿先後任大都督、大將軍, 率領大軍抵禦諸葛亮的進攻。 可以說三國中後期, 能與諸葛亮對抗的應該只有司馬懿一人了。 司馬懿成功抵禦西蜀大軍, 為大魏立下了汗馬功勞。

司馬懿的主要成就除了兩次成功抵禦諸葛亮的進攻外, 還有遠征平定遼東。 面對遼東公孫集團的威脅, 曹魏必須除掉這一心頭大患。 魏明帝曹睿曾親自率兵與遼東對戰, 並以失敗告終。 司馬懿在成功抵禦諸葛亮的進攻後, 率四萬魏軍, 三戰三捷, 大勝公孫淵, 平定遼東。 但是這一仗, 雖然以司馬懿大勝結尾, 卻因司馬懿的錯誤決定, 為隋唐兩朝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司馬懿攻城之後,將城中十五歲以上的男子全部殘忍殺害。將公孫淵手下大臣全部斬首。最重要的是將遼東的百姓,大批轉移到中原,導致遼東地區地廣人稀,這便給遼東東面的高句麗勢力極大的發展空間。

在公孫政權沒有滅亡時,高句麗因忌憚公孫家族的勢力,不敢在遼東地區壯大自己的勢力。然而由於司馬懿下令大肆屠殺遼東地區的壯年,又將百姓轉移到中原地帶,西晉建國不到50年,中原再次大亂,僅僅70年,高句麗就重建了丸都城,並開始襲擊遼東,樂浪和玄菟。到隋朝再次一統海內時,經過400年發展的高句麗已經擁眾500萬,成為東北亞大國。據《隋唐史》記載,西元404年,高句麗十九世朝廣開土鏡,平安好太王卒掠有遼東之地。西元598年,高句麗達到了鼎盛時期,高句麗王高元不遵籓禮,隋煬帝決定征討高句麗,最終隋煬帝十五年間三次遠征高句麗以失敗告終。

隋煬帝三征高句麗,導致國內大亂,身死國滅。繼之而起的唐帝國,在 668 年與後來居上的新羅聯手,先是滅亡了百濟,又在白江口(今天韓國的錦江口)的大海戰中大敗前來援助百濟殘餘勢力的倭軍。唐軍與新羅水陸並進,南北夾擊高句麗,趁其內訌之機,一舉攻破平壤,滅亡了高句麗。隨後,唐朝在平壤設立安東都護府統轄其地。

自漢末至唐初,高句麗共存在了 705 年,連天可汗李世民都沒有滅掉,最後在唐高宗李治事情消滅了。高句麗的猖獗困擾了我國隋唐兩個朝代,可以說高句麗勢力大發展與當初司馬懿所做的決定是有著必然聯繫的,司馬懿一生神機妙算,卻沒算到這個民族給後人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後漢書》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司馬懿攻城之後,將城中十五歲以上的男子全部殘忍殺害。將公孫淵手下大臣全部斬首。最重要的是將遼東的百姓,大批轉移到中原,導致遼東地區地廣人稀,這便給遼東東面的高句麗勢力極大的發展空間。

在公孫政權沒有滅亡時,高句麗因忌憚公孫家族的勢力,不敢在遼東地區壯大自己的勢力。然而由於司馬懿下令大肆屠殺遼東地區的壯年,又將百姓轉移到中原地帶,西晉建國不到50年,中原再次大亂,僅僅70年,高句麗就重建了丸都城,並開始襲擊遼東,樂浪和玄菟。到隋朝再次一統海內時,經過400年發展的高句麗已經擁眾500萬,成為東北亞大國。據《隋唐史》記載,西元404年,高句麗十九世朝廣開土鏡,平安好太王卒掠有遼東之地。西元598年,高句麗達到了鼎盛時期,高句麗王高元不遵籓禮,隋煬帝決定征討高句麗,最終隋煬帝十五年間三次遠征高句麗以失敗告終。

隋煬帝三征高句麗,導致國內大亂,身死國滅。繼之而起的唐帝國,在 668 年與後來居上的新羅聯手,先是滅亡了百濟,又在白江口(今天韓國的錦江口)的大海戰中大敗前來援助百濟殘餘勢力的倭軍。唐軍與新羅水陸並進,南北夾擊高句麗,趁其內訌之機,一舉攻破平壤,滅亡了高句麗。隨後,唐朝在平壤設立安東都護府統轄其地。

自漢末至唐初,高句麗共存在了 705 年,連天可汗李世民都沒有滅掉,最後在唐高宗李治事情消滅了。高句麗的猖獗困擾了我國隋唐兩個朝代,可以說高句麗勢力大發展與當初司馬懿所做的決定是有著必然聯繫的,司馬懿一生神機妙算,卻沒算到這個民族給後人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後漢書》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