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三國時期,這四位武將最可憐,陽壽未盡,便“死”在了趙雲槍下

東漢末年, 天下大亂, 無數梟雄橫空出世, 咸多猛將應運而生, 正是因為他們的存在, 那段歷史成為了一個精彩紛呈的時代。 後世羅貫中先生, 以此為基礎, 著《三國演義》, 其中七分真, 再述英雄過往;三分假, 為其精彩添色。 只不過, 人非草木, 羅老先生也有著自己的好惡。 因此, 他在創作的時候, 摻入了個人感情, 對一些人物進行了拔高或貶低。 其中光環最明顯的人, 便是趙雲, 畢竟為了體現他的勇武, 羅貫中硬是讓四員“陽壽未盡”的武將, 強行死在趙雲槍下。 這四個可憐的人, 到底是誰呢?真實歷史上的他們,

又是怎樣的呢?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

一、袁紹麾下麴義

演義第七回中, 公孫瓚與袁紹在磐河交戰, 正當公孫瓚大敗之時, 趙雲恰好來投, 救下其性命。 到了第二天, 公孫瓚整頓兵馬再戰, 還是落於下風, 敵將麴義先斬嚴綱, 還砍倒執將旗、繡旗, 直沖到了後軍。

這時趙雲“挺槍躍馬, 直取麴義, 戰不數合, 一槍刺麴義于馬下”。 由此看來, 麴義好像僅僅是出來打了個醬油。

然而真實的歷史上, 麴義並沒有這麼窩囊, 史料中雖然並未記載, 他在此戰中, 有沒有與趙雲交鋒, 但是這一戰中, 他的發揮相當出彩, 據《英雄記》記載,

麴義率八百“先登死士”, 用弓弩大破公孫瓚軍, 不但擊潰了公孫瓚的數萬兵馬, 還全殲了其精銳部隊“白馬義從”。 而且他並未當場戰死, 而是後來居功自傲, 被袁紹處死。 另一說是因為他想謀反, 被袁紹識破, 最終被殺。 反正無論怎麼說, 他都是死于袁紹之手, 而非趙雲槍下。

二、先投袁紹後投曹操的高覽

趙雲與劉備一見如故, 後來終於在公孫瓚引兵自焚後, 投在了劉備帳下。 此後不久, 劉備便與曹操在穰山開戰。 劉備的勢力遠不及曹操, 所以他敗了, 而且敗的非常徹底——被殺得“望深山僻路, 單馬逃生”。 後來好不容易遇上自己的部將劉辟, 卻又被從袁紹處, 轉投曹操不久的張郃、高覽前後堵截了。 就在這千鈞一髮之時, 趙雲突然率軍殺出, “槍起處, 高覽翻身落馬”。 如此看來, 高覽比起麴義, 更加不堪。

此處是羅老先生, 鑽了歷史的空子, 因為在史料中, 並沒有關於高覽投降曹操之後, 到底經歷了什麼, 也就是說高覽是一個下落不明的歷史人物。 不過他死于趙雲手下的可能性, 微乎其微。

三、為曹操背劍的夏侯恩

《三國演義》中, 趙雲最出彩的一戰, 便是當陽長阪坡之戰。 在這一戰中, 他“殺死曹營名將五十余員, 奪槊三條, 砍倒大旗兩面”, 逞盡了威風。 只不過在這一戰中, 死於他槍下的人物, 大都為虛構, 唯一有原型可循的, 便是為曹操背“青釭劍”的夏侯恩。 小說中,夏侯恩撞見趙雲的時候,全無招架之力,不但丟了自己的性命,削鐵如泥的“青釭劍”也被趙雲所奪。

真實歷史上,的確有為曹操背劍之人,也姓夏侯,不過名字不叫夏侯恩,而是叫夏侯廉。此人不但是曹操的心腹,還是名將夏侯惇的族弟。因為夏侯惇功績太過卓越,曹魏朝廷將夏侯廉追封為了列侯。《三國志》記載:“帝追思惇功,欲使子孫畢侯,分惇邑千戶,賜惇七子二孫爵皆關內侯 。惇弟廉及子楙素自封列侯。”曹魏建國的時候,已經是西元220年了,夏侯廉又怎會死於西元208年的長阪坡之戰呢?

四、東吳名將朱然

演義中,趙雲不但年輕的時候驍勇善戰,到了老年依舊威名赫赫。小說中,劉備敗於夷陵,狼狽回軍時,趙雲率軍救援。陸遜聽說趙雲即將到來,立馬下令收兵,可是他部下的朱然,太過倒楣,正好撞見趙雲,不到一個回合,便被刺于馬下了。

然而真實歷史上,趙雲根本沒有來得及吳軍交鋒,他率軍馳援的時候,吳軍已經退去,不是被他殺退的,更不是被他嚇退的。另外朱然也沒有死於夷陵之戰中,他在此之後,數次抵禦曹魏有功,於西元249年才病逝。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得知,羅貫中為了,將趙雲塑造成一個武藝高強,戰無不勝的形象,運用了誇張的手法。其實真實歷史上的趙雲,也非常的勇猛,他雖然未曾像小說中這樣,一槍將敵將刺于馬下,但是長阪坡保住劉禪和甘夫人;漢水之戰僅率幾十騎沖散數萬曹軍;第一次北伐親自斷後,抵禦曹真大軍等,都是他武藝高強的體現。因此在小說中,稍微對其進行拔高,也無可厚非。只不過以上提到的四名武將,著實可憐,明明還能多活一段時間,卻莫名其妙的,死在了趙雲槍下,成了“常勝將軍”的經驗包。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演義》《三國志》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小說中,夏侯恩撞見趙雲的時候,全無招架之力,不但丟了自己的性命,削鐵如泥的“青釭劍”也被趙雲所奪。

真實歷史上,的確有為曹操背劍之人,也姓夏侯,不過名字不叫夏侯恩,而是叫夏侯廉。此人不但是曹操的心腹,還是名將夏侯惇的族弟。因為夏侯惇功績太過卓越,曹魏朝廷將夏侯廉追封為了列侯。《三國志》記載:“帝追思惇功,欲使子孫畢侯,分惇邑千戶,賜惇七子二孫爵皆關內侯 。惇弟廉及子楙素自封列侯。”曹魏建國的時候,已經是西元220年了,夏侯廉又怎會死於西元208年的長阪坡之戰呢?

四、東吳名將朱然

演義中,趙雲不但年輕的時候驍勇善戰,到了老年依舊威名赫赫。小說中,劉備敗於夷陵,狼狽回軍時,趙雲率軍救援。陸遜聽說趙雲即將到來,立馬下令收兵,可是他部下的朱然,太過倒楣,正好撞見趙雲,不到一個回合,便被刺于馬下了。

然而真實歷史上,趙雲根本沒有來得及吳軍交鋒,他率軍馳援的時候,吳軍已經退去,不是被他殺退的,更不是被他嚇退的。另外朱然也沒有死於夷陵之戰中,他在此之後,數次抵禦曹魏有功,於西元249年才病逝。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得知,羅貫中為了,將趙雲塑造成一個武藝高強,戰無不勝的形象,運用了誇張的手法。其實真實歷史上的趙雲,也非常的勇猛,他雖然未曾像小說中這樣,一槍將敵將刺于馬下,但是長阪坡保住劉禪和甘夫人;漢水之戰僅率幾十騎沖散數萬曹軍;第一次北伐親自斷後,抵禦曹真大軍等,都是他武藝高強的體現。因此在小說中,稍微對其進行拔高,也無可厚非。只不過以上提到的四名武將,著實可憐,明明還能多活一段時間,卻莫名其妙的,死在了趙雲槍下,成了“常勝將軍”的經驗包。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演義》《三國志》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