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諸葛亮到底多牛?不但用兵如神,還有六大發明,其中四頂流傳至今

東漢末年, 天下大亂, 那個時代, 無數梟雄趁勢而起, 鹹多良將應運而生。 與此同時, 還湧現出了諸多謀士。 雖說文無第一, 武無第二, 但是這些謀臣的才能, 還是經常被後人拿來比較, 例如當今社會, 便流傳著一句“郭嘉不死, 臥龍不出”的傳言。 意思是說, 郭嘉的才能, 讓諸葛亮忌憚不已。 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其實不然, 諸葛亮是一個全才, 他不但有理民之幹, 有大局觀, 還能夠單獨統兵出戰, 除此之外, 他還有一點, 是郭嘉無法相比的, 那就是“長於巧思”——諸葛亮一生中, 共有六大發明, 造福了無數後人, 其中四項直到如今,

依舊在使用。 他的六大發明, 分別是什麼呢?

一、八陣圖

唐朝詩人杜甫, 曾贊諸葛亮曰:“功蓋三國分, 名成八陣圖”, 意思是說, 諸葛亮一生最大的功勞, 便是促成了天下三分的大勢, 最能揚名的成就, 便是創造了八陣圖。 八陣圖是一種陣法, 當時諸葛亮打算北伐, 他所率的蜀軍大多為步兵, 很難與曹魏的騎兵抗衡, 於是他便推演兵法, 自創了八卦陣, 這也是他在北伐過程中, 能夠攻得戰果, 並大敗司馬懿的關鍵。 他去世近四百年後, 又一軍事天才參透了其中的玄機, 替李唐打下了半壁江山, 那個人便是唐朝名將李靖。

可以說八陣圖這一發明, 不但增加了蜀漢的實力, 還造福了後人。

二、連弩

率領著當時最弱的勢力, 還能夠在軍事上取得巨大的成就, 諸葛亮憑藉的不僅是謀略和陣法, 還有武器。 據記載, 諸葛亮為了提高士兵的戰鬥力, 對最常用的兵器之一弓弩,

進行了改進, 發明了連弩。 史料稱:“損益連弩謂之元戎, 以鐵為矢, 矢長八寸, 一弩十矢俱發。 ”意思是說, 這種弓弩, 用鐵作箭頭, 每支箭矢長八寸, 每次可以連射十支箭。 在那個冷兵器時代, 這樣的武器幾乎相當於神器。 只可惜如此偉大的發明, 沒有實物或圖紙流傳。

三、木牛流馬

陳壽在著《三國志》時提到:“(諸葛亮)長於巧思, 損益連弩, 木牛流馬, 皆出其意”, 意思是說, 諸葛亮不但發明了損益連弩, 還發明了木牛流馬。 這是一種交通工具, 蜀漢在戰爭中, 用此物運糧, 節省了大量的時間, 和人力物力。 在《三國演義》中, 這種事物被描繪的神乎其神, 據說類於牛馬的形象, 而且相當於永動機。 然而目前, 人們基本上確定, 所謂的木牛流馬, 正是現在建築工地上, 經常可以見到的獨輪車。 雖然如今看來, 此物不足為奇, 但諸葛亮能夠在那個時代, 便發明此物, 並運用到戰爭中, 實屬難得。

四、孔明燈

孔明燈又叫天燈,據說是當初諸葛亮與司馬懿交鋒,被大軍圍困在了平陽,為了向己方發出求救信號,他算准了風向,製成了可以漂浮的紙燈籠,並在上面系上了求救資訊。因為這種事物是諸葛亮首創的,便被命名為了孔明燈,到了如今,這種事物依舊在流傳,而且承擔了祈福的作用。當然了孔明燈的名字來歷,還有另一種說法,那便是這種燈籠,形似諸葛亮的帽子,小編認為,這種說法略顯牽強。

五、孔明鎖

孔明鎖是一種益智玩具,是由六根內部有槽的長方體木條,按橫、豎、立三方向,相互咬合在一起構成的,想要將其拆開,具有一定的難度,拆開之後,再將起安裝起來,難度則更大。據說此物,是諸葛亮根據八卦玄學的原因發明的。現在這類玩具不但依然存在,還衍生出了不少更複雜的結構體,例如四季鎖,十二方鎖等。

六、饅頭

諸葛亮是一個非常仁慈的人,他不像其他上位者一樣,視人命如草莽。因此當他平定南蠻之後,得知蠻人用人頭祭祀,於是命人用面捏成人頭的形象,並將這種食物稱之為“蠻頭”,後來訛傳成了饅頭。清朝的《談征》中記載:“蓋蠻地人頭祭神,武侯以面為人頭以祭,謂之蠻頭。今訛而為饅頭也。”如今饅頭早已不再是祭祀的專用品,而是成為了北方人的主食。

本文所有史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志集注》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孔明燈又叫天燈,據說是當初諸葛亮與司馬懿交鋒,被大軍圍困在了平陽,為了向己方發出求救信號,他算准了風向,製成了可以漂浮的紙燈籠,並在上面系上了求救資訊。因為這種事物是諸葛亮首創的,便被命名為了孔明燈,到了如今,這種事物依舊在流傳,而且承擔了祈福的作用。當然了孔明燈的名字來歷,還有另一種說法,那便是這種燈籠,形似諸葛亮的帽子,小編認為,這種說法略顯牽強。

五、孔明鎖

孔明鎖是一種益智玩具,是由六根內部有槽的長方體木條,按橫、豎、立三方向,相互咬合在一起構成的,想要將其拆開,具有一定的難度,拆開之後,再將起安裝起來,難度則更大。據說此物,是諸葛亮根據八卦玄學的原因發明的。現在這類玩具不但依然存在,還衍生出了不少更複雜的結構體,例如四季鎖,十二方鎖等。

六、饅頭

諸葛亮是一個非常仁慈的人,他不像其他上位者一樣,視人命如草莽。因此當他平定南蠻之後,得知蠻人用人頭祭祀,於是命人用面捏成人頭的形象,並將這種食物稱之為“蠻頭”,後來訛傳成了饅頭。清朝的《談征》中記載:“蓋蠻地人頭祭神,武侯以面為人頭以祭,謂之蠻頭。今訛而為饅頭也。”如今饅頭早已不再是祭祀的專用品,而是成為了北方人的主食。

本文所有史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志集注》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