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豆類製品降低乳腺癌死亡風險

大豆在我國飲食結構中佔據了重要的位置, 栽培歷史長達五千年, 同時中國也是最早研發生產豆製品的國家。 豆類食物富含蛋白質、植物油脂、維生素以及無機鹽,

營養價值可觀, 且易於消化。 值得注意的是, 大豆含有豐富的異黃酮(一種植物雌激素), 對女性健康有益。

但是, 對於乳腺癌患者而言, 異黃酮的利弊卻一直存在爭議。 之前不少研究表明, 豆類食物會增加乳腺癌的患病風險, 它會啟動相關基因, 導致腫瘤發生和惡化。

科學界對於“乳腺癌患者是否應該多食用豆類製品”一直難有定論。 3月7日, 來自於美國塔夫茨大學的研究團隊在《Cancer》期刊發表一篇文章, 試圖通過研究異黃酮攝取量與乳腺癌死亡率之間的關聯終結這一爭議。

異黃酮

作為一種植物次級代謝物, 異黃酮結構類似於雌激素, 被稱為“植物雌激素”。 已有研究證實, 雌激素會協助癌細胞複製、擴散,

特別是激素受體陽性的乳腺癌。 因此, 科學家們擔心大豆會對乳腺癌患者帶來負面影響, 導致癌症惡化。

文章一作、塔夫茨大學弗裡德曼營養科學與政策學院助理教授Fang Fang Zhang博士解釋:“大豆是人類攝取異黃酮的有效來源。 由研究團隊證實, 異黃酮會減緩癌細胞生長。 同時, 以東亞地區的乳腺癌患者為物件進行流行病學分析, 結果顯示異黃酮攝取量增加, 會顯著降低癌症患者的死亡率。 但是, 也有研究揭示, 異黃酮會阻礙癌症激素治療的效果。 ”

Zhang博士表示:“這些研究結果相互矛盾。 所以, 我們無法明確, 乳腺癌患者究竟是應該多食用豆製品還是應該避免它。 ”

多攝取豆製品, 乳腺癌死亡率下降21%

為了解開爭議, 她帶領團隊對6235名來自於美國和加拿大、且確診患有乳腺癌的女性進行了為期9年的隨訪調研,

試圖評估異黃酮攝取量與乳腺癌死亡率之間的關係。

隨訪資料揭示, 相比於食用豆製品少的患者, 補充大量異黃酮的乳腺癌患者死亡率降低了21%。

需要注意的是, 雖然只有激素受體陰性的癌症患者以及尚未接受抗雌激素藥物治療的癌症患者才表現出死亡率下降的結果, 但是對於接受激素治療的癌症患者而言, 食用大量豆製品並不會增加死亡風險。

Zhang博士強調:“依據已有資料, 我們並沒有發現豆製品對接受內分泌治療的癌症患者會有負面影響。 而且, 大豆製品會對激素受體陰性患者起到積極的保護作用。 ”

文章通訊作者,

加州癌症預防研究所教授Esther John博士表示:“我們的研究表明, 提高異黃酮的攝取量有望增加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 ”

雖然現有的研究並不能揭示豆製品提高癌症患者生存率的分子機制, 但是研究人員推測, 這或許與異黃酮的抗氧化和抗炎特性有關聯。 總體而言, 食用大豆是有益的, 而且它會減少一些乳腺癌患者的死亡風險。

預防乳腺癌, 關愛女性健康

乳腺癌是威脅女性健康的一種高發性惡性腫瘤。 乳腺癌是我國女性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 占女性全部惡性腫瘤發病的16.81%, 且發病率正在以每年3~4%的速度猛增。

乳腺癌的致病因素很多, 包括乳腺癌家族史、乳腺腺體緻密、超重、更年期推遲、晚育或者未育等等。 如何預防乳腺癌一直是大家關心的關鍵問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