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漢武帝劉徹:製造出無上權威的三大過人之處!

漢武帝劉徹的大名想來各位朋友都已經非常熟悉了, 那麼他為何能夠在中國歷史長河中書寫下如此光輝的一筆呢?個人覺得跟他的三大過人之處有關, 具體是哪三個呢?我們接著來看。

一、知人善任的才能

漢武帝即位時不過才16歲, 但他雄心勃勃, 很想有一番大的作為。 他深知若想要治理好國家, 就必須要選賢任能, 所以他在登基後的第一件事就是下詔徵集天下賢人。 一時間, 京城人頭攢動, 各地賢良之士紛紛彙聚京師。 劉徹十分重視, 親自出題、閱卷、面試, 從中選拔了大批人才。

他的任人標準其實很簡單, 只要你有才學, 不管是哪方面的, 只要願意為國家出力, 都可以得到任用。 簡單來說就是唯才是舉, 不拘一格。 比如丞相公孫弘、御史大夫倪寬、以及重臣嚴助、朱買臣等, 都是從貧苦百姓中選拔出來的;還有御史大夫張湯、杜周和廷尉趙禹等,

則是從小吏中選拔出來的;更有那金日磾, 是戰敗後被投入宮中養馬的匈奴王子, 就這樣的身世, 卻被選為了托孤重臣。

最最突出的是他對衛青和霍去病等人的重用。

衛青, 原本是他姐姐平陽公主府上養馬的家奴, 是個連大廳都不能進的下等人。 但劉徹察知了他的本事後,

提拔他當了將軍, 讓他率軍出擊匈奴。 還有那霍去病, 是衛青的外甥, 被他委以重任時還不到二十歲。 劉徹同樣認准他是個了不起的將才, 放手讓他領兵打仗。

這兩位元的功績就不需要多說了吧?

還有董仲舒, 原本是一介書生, 自幼熟讀儒家經典。 劉徹在審閱其試卷時, 被他驚人的論點、嚴謹的邏輯和優美的語言所折服, 火速命人傳他進宮當場面試。 隨後劉徹被他的君權神授、天下一統的宏大理論所振奮, 採納了他的“罷黜百家, 獨尊儒術”建議, 從此將儒家學說作為治國指導思想, 影響了後世上千年。

張騫, 一位普通的郎中(侍衛), 劉徹任命他作為漢朝的特使去聯絡西域諸國, 結果人家開通了一條著名的“絲綢之路”。

這條道路的開闢, 對於東西方經濟、文化和文明的交流, 具有重大的意義。

正因為如此, 漢武帝時期人才濟濟, 後世的班固在寫到這一段時驚歎道:“漢之得人, 于此為盛!”

二、氣吞萬里的氣勢

自戰國以來, 匈奴一直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

漢朝建立初期, 儘管一直採取的是“和親”政策, 可匈奴依舊經常對大漢邊境騷擾, 令其苦不堪言卻又無可奈何。 到了漢武帝時, 他決定採取強硬手段, 派大軍深入匈奴腹地, 徹底解決掉這塊心病。

這個決定可不好下。 匈奴腹地距離長安近萬里, 十幾萬大軍要在茫茫戈壁中先走上幾個月, 而且聯絡又不方便, 地勢又不熟悉, 若是運氣好的話, 能夠抓住匈奴主力, 一網打盡。 反之則很可能就是十幾萬大軍深陷大漠之中, 盡喪匈奴人的馬刀之下。

面對種種風險,劉徹沒有退縮,而是周密佈置,選擇良將,最終打贏了這場戰爭,把匈奴遠遠地趕到了大漠的被貶,確保了大漢邊境的安寧。

是劉徹造就了真正的騎兵時代。在他統治之前,騎兵是和車兵並更、以車兵為主的,此後騎兵則完全取代了車兵,進而成為漢代軍隊的主力兵種。就在騎兵迅猛發展的同時,養馬制度也不斷建立健全,據《史記》的記載:漢武帝時期“盛行養馬”,以致“街巷之中有馬,阡陌之間成群”。

名將霍去病遠征漠北時,己能動員戰騎二十四萬匹隨同出征。

三、敢於“罪己”的勇氣

功成身就後的劉徹自信心爆棚了,覺得自己可以與秦始皇比肩了,秦始皇做過的事情他也有資格做了。

於是乎,他大修離宮別院,四方巡視,泰山封禪等等。他在很多方面都學秦始皇,不但好的學,不好的也學,以至於連其迷信長生不老的毛病也都學了過來,結果自然是和秦始皇一樣,除了被那些方士騙了不少銀子外,一無所獲。但他很快清醒了過來,到了晚年,對自己的政策進行了一個全面的檢討,下了一道“罪己詔”。

西元前89年,這是劉徹當皇帝的第五十二個年頭,當桑弘羊等人按照以往的思路,奏請在西域的輪台繼續屯田,並且為此要向百姓每人多徵收三十錢的賦稅時,劉徹頒佈了一道著名的詔書。

詔書除了說屯田“擾勞天下”,不要再搞了,百姓的錢也不再多收了之外,還明白地說:“我自即位以來。做了很多不合理的事情,使天下的百姓愁苦。過去的事已經不可追悔了,從現在開始,凡有傷害到百姓利益的事,凡有浪費天下財物的事,一律罷黜。要實行去除苛政、減輕稅負、恢復農耕、讓百姓休養生息的政策。”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輪台悔過”。

劉徹這種勇於承認錯誤的勇氣,這種對國家、對百姓的責任感,是十分難能可貴的。雖說此舉的初衷是感覺到了大漢王朝的危機感,是為了凝聚人心,但是他能夠以帝王之尊,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且知錯能改,及時調整統治政策,這也正是他的過人之處。

面對種種風險,劉徹沒有退縮,而是周密佈置,選擇良將,最終打贏了這場戰爭,把匈奴遠遠地趕到了大漠的被貶,確保了大漢邊境的安寧。

是劉徹造就了真正的騎兵時代。在他統治之前,騎兵是和車兵並更、以車兵為主的,此後騎兵則完全取代了車兵,進而成為漢代軍隊的主力兵種。就在騎兵迅猛發展的同時,養馬制度也不斷建立健全,據《史記》的記載:漢武帝時期“盛行養馬”,以致“街巷之中有馬,阡陌之間成群”。

名將霍去病遠征漠北時,己能動員戰騎二十四萬匹隨同出征。

三、敢於“罪己”的勇氣

功成身就後的劉徹自信心爆棚了,覺得自己可以與秦始皇比肩了,秦始皇做過的事情他也有資格做了。

於是乎,他大修離宮別院,四方巡視,泰山封禪等等。他在很多方面都學秦始皇,不但好的學,不好的也學,以至於連其迷信長生不老的毛病也都學了過來,結果自然是和秦始皇一樣,除了被那些方士騙了不少銀子外,一無所獲。但他很快清醒了過來,到了晚年,對自己的政策進行了一個全面的檢討,下了一道“罪己詔”。

西元前89年,這是劉徹當皇帝的第五十二個年頭,當桑弘羊等人按照以往的思路,奏請在西域的輪台繼續屯田,並且為此要向百姓每人多徵收三十錢的賦稅時,劉徹頒佈了一道著名的詔書。

詔書除了說屯田“擾勞天下”,不要再搞了,百姓的錢也不再多收了之外,還明白地說:“我自即位以來。做了很多不合理的事情,使天下的百姓愁苦。過去的事已經不可追悔了,從現在開始,凡有傷害到百姓利益的事,凡有浪費天下財物的事,一律罷黜。要實行去除苛政、減輕稅負、恢復農耕、讓百姓休養生息的政策。”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輪台悔過”。

劉徹這種勇於承認錯誤的勇氣,這種對國家、對百姓的責任感,是十分難能可貴的。雖說此舉的初衷是感覺到了大漢王朝的危機感,是為了凝聚人心,但是他能夠以帝王之尊,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且知錯能改,及時調整統治政策,這也正是他的過人之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