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佛教裡的般若學到底是什麼意思?龍樹和提婆又是誰?

點擊右上方“關注”關注人文悟宇!

般若這個詞應該念作Bo Re, 是梵文Praiā的音譯, 意思就是智慧。

般若學是印度大乘佛教興起的源動力。 而漢傳佛教就是大乘佛教, 所以說, 般若學在中國也極其興盛。

我們第一篇先來看看印度中觀學派的龍樹和提婆的思想, 因為般若思想是其學派創立的依據。

以後的文章中我們再介紹其他人物, 以期對般若有更好的理解。

龍樹據說出生在樹下, 師傅又姓龍, 故而得名, 而提婆是來自斯里蘭卡(獅子國)的龍樹之徒。 龍樹的“中論”、“十二門論”以及提婆的“百論”是大乘空宗的經典, 中國三論宗也以此起名。

龍樹菩薩

因此, 龍樹被稱為中國佛教的“八宗共祖”。

提婆

龍樹與提婆的學說包括三個思想:緣起說、中道觀、二諦義。

我們這裡簡單介紹一下(哲學意味, 還是比較難的)。

緣起說實際上是龍樹將“阿含經”裡的緣起說與“般若經”裡的性空統一了起來, 這是最為偉大的貢獻。

緣起性空的意思就是萬事萬物都是因緣和合而生, 不是自生、他生和共生, 所以是互相關聯的, 沒有獨立性, 正是沒有獨立性, 所以萬事變幻, 畢竟是空。

所以說緣起即性空。 這個和“心經”裡的“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是一個道理。

中道觀當然在大小乘佛經裡也都有提及。 龍樹所指的中道, 是通過“八不中道”來實現的。

生滅、常斷、一異和來去是宇宙的規律, 但諸法皆空, 所以他通過“不生亦不滅, 不常也不斷, 不一亦不滅, 不來亦不去”來破除眾生對於有無的執念嫌疑。

而他的弟子提婆則更進一層, 認為“空則一切皆空”, 否則龍樹就會有對於“空”的執念。

二諦義分為真諦和俗諦。 真諦就是佛陀所認識的宇宙真理, 不可言說。 俗諦就是凡夫俗子理解的能夠用世俗的文字表達出來的道理。 所以佛教的傳播必然是用俗諦來傳播真諦。

兩者是統一的。

真諦的空不是虛無, 是不可表述的存在, 即有;俗諦的有, 不是真有, 而是因緣和合的假有, 即空, 因空才假, 因假才空, 不要執空, 也不可執有。

點擊標題右下方關注人文悟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