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看看宋徽宗給畫院出的入學考題,與現在的考試題相比如何?

推薦:從芳官洗頭事件看古代豪門規矩:在主子家不能教訓自己的兒女?

文/項蘇農

(一組宋徽宗的畫, 圖為搗練圖, 局部)

【作者簡介】項蘇農,

蘇州市人, 現在蘇州從事律師工作。 工作之餘愛看閒書, 出差之機常逛街市, 間或有所感, 書詩文自娛。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佈】

(一)嫩綠枝頭紅一點, 動人春色不須多

宋朝人陳善寫了一本名叫《捫虱新話》的書, 在書中“畫工善體詩人之意”一條中寫道:

唐人詩有“嫩綠枝頭紅一點, 動人春色不須多”之句, 聞舊時嘗以此試畫工。 眾工竟於花卉上妝點春色, 皆不中選。 惟一人于危亭縹緲隱映處, 畫一美婦人憑欄而立, 眾工遂服。 此可謂善體詩人之意矣。

說的是在以前的時候, 許多學習畫畫的人, 在畫“嫩綠枝頭紅一點, 動人春色不須多”這一命題畫時, 幾乎所有畫畫的人, 為了表現春天美麗的風光, 全是竭力描繪春天開放的鮮花,

都想在花朵上在畫法上勝人一籌, 有畫迎春花的寓意早春, 有畫桃花李花的寓意春濃, 有畫花苞欲放寓意春興, 有畫花上露水寓意曉春, 等等不一而足。

總之是所有人畫的這些畫, 都是根據命題詩句就事而事, 沒有體現出詩人的詩外之意。

只有一個畫家,

畫出來的畫面別出心裁:

一派樹木蔥蘢的綠蔭;

一抹若隱若現的山嵐;

一處立于高處的亭子;

亭子裡面,

一個美麗的婦人,

扶著美人靠,

穿一襲紅衣亭亭玉立。

在對所有畫作進行點評時, 所有的畫家都一致認為這幅畫畫得最好。

(二)野水無人渡, 孤舟盡日橫

很有趣的事情是,

和陳善生活在幾乎是同一年代的鄧椿, 寫了一本名叫《畫繼》的書, 該書是一部記錄中國南宋繪畫史的著作, 其中直接提到和宋徽宗有關的畫題詩句, 一句是“野水無人渡、孤舟盡日橫”, 一句是“亂山藏古寺”。

《畫繼》“卷一聖藝”記載:

“所試之題, 如《野水無人渡》《孤舟盡日橫》, 自第二人以下, 多系空舟岸側, 或拳鷺於舷間, 或棲鴉於篷背, 獨魁則不然。 畫一舟人, 臥於舟尾, 橫一孤笛, 其意以為非無舟人, 止無行人耳, 且以見舟子之甚閑也。

又如《亂山藏古寺》, 魁則畫荒山滿幅, 上出幡竿, 以見藏意。 餘人乃露塔尖或鴟吻, 往往有見殿堂者, 則無複藏意矣”。

所謂“聖藝”, 是說宋徽宗趙佶繪畫造詣才藝卓絕。

(宋徽宗畫的《芙蓉錦雞圖》)

“聖藝”中說宋徽宗在其統治時, “始建五嶽觀, 大集天下名手。 應詔者數百人, 鹹使圖之, 多不稱旨。 自此之後, 益興畫學, 教育眾工。 如進士科, 下題取士, 複立博士, 考其藝能。 ”

也就是說他很不滿意當時全國那些應招而來的, 為五嶽觀畫畫的所謂名人畫家水準。 於是創辦了皇家畫院,親力親為選拔全國的繪畫人才。入學的考試方法很特殊,由他親自為考生的畫作出題,出的題目倒很簡單,就是以當時流行的一句詩為考試畫題,用於瞭解考生對畫畫的理解水準。

例如,徽宗皇帝選取的“野水無人渡,孤舟盡日橫”的詩句,就出自於本朝前人寇准的《春日登樓懷歸》,全詩如下:“高樓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無人渡,孤舟盡日橫。荒村生斷靄,古寺語流鶯。花木遙清渭,沉思忽有驚。”

(宋徽宗《聽琴圖》)

寇准寫的“野水無人渡,孤舟盡日橫”,明顯化用了唐朝詩人韋應物的“野渡無人舟自橫”的詩句。韋應物的全詩是:“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滁州西澗》。

這兩人的詩句,雖然意境極為相近,但也存在重要區別,就是寇准的詩句,更加強調了在野渡渡口無人時,那個擺渡人百無聊賴長久等待的場景。因此從畫畫的角度來講,怎麼把抽象的時間具體的表現出來,顯然是前者的難度更大。

應試的考生,絕大多數畫的都是一隻停在岸邊的空船,其中也有幾個人動了一點小腦筋,或者畫一隻鷺鷥立在船邊,或者畫一隻鳥兒落於船篷。

只有其中一個名字叫宋迪的畫家,他畫的畫別出心裁:

一個擺渡人,

手裡橫握一管竹笛,

斜睡在船尾。

(宋徽宗《天水金英秋禽圖》)

徽宗皇帝就欽定宋迪為第一名,認為他在畫畫上表現出的驚人聰明,不亞于漢朝時的張良。理由是其他人畫的是空船,都在“碼頭無人”上下了功夫,都著眼於詩的前一句意思。而這個宋迪除此以外,還在時間上大做文章,看著這畫中的擺渡人,可以想見他在坐著等人的過程中,百無聊賴的吹著笛子,竟然吹著吹著就躺在船上打起瞌睡來了,落實了詩的後一句意思。

從對兩句詩的詩意理解上來講,宋迪的理解顯然是高出眾人一頭:一個人、一條船、一支笛,突顯了詩中的一個“孤”字,從手握笛子的擺渡人,再到手握笛子橫睡在船尾的擺渡人,突出了詩中寓意的時間長度“盡日”。

(宋徽宗《臘梅山禽圖》)

(三)亂山藏古寺

再如徽宗皇帝出的另一道考試畫題“亂山藏古寺”,該詩句也是選自於同時代的楊無咎的詞作《玉燭新•荒山藏古寺》。

獲得這次考試的第一名畫作,整個畫面是荒山野嶺,其中一個山坳深處,露出一根佛寺幡竿。

由此可見,宋徽宗親自為皇家畫院考生出題,並對考生畫作欽點頭名,只涉及到兩首詩詞的詩句。

同樣是宋朝人,在陳善的《捫虱新話》中,卻沒有把“嫩綠枝頭紅一點,動人春色不須多”詩句畫題,和宋徽宗聯繫在一起。

(宋徽宗《紅蓼白鵝圖》)

(四)竹鎖橋邊賣酒家

但是到了清朝,在鄒一桂的《小山畫譜》中,就憑空多出了三道詩句畫題,並且把“嫩綠枝頭紅一點”,和另外的“竹鎖橋邊賣酒家”“踏花歸去馬蹄香”,同宋徽宗建設的“畫學”一起聯繫起來了。

鄒一桂在《小山畫譜•結構》中說:“宋政和中,建設畫學,用太學考試法,試四方畫士。以古人詩句命題。嘗試“竹鎖橋邊賣酒家”,人皆向酒家著筆,一史但於橋頭竹外,掛一酒簾而已。又試“踏花歸去馬蹄香”,人皆作馬上看花景,一史於落紅徑上,掃數蝴蝶飛逐馬後。又試“嫩綠枝頭紅一點”,人皆於花木上妝點,一史獨于危亭縹緲、綠楊隱映之處,畫一美人憑闌而立。果皆得中魁選。想其結構時意象慘澹,圖成後落落大方,推陳出新,真切而不落纖巧,乃為結構。”

(蠟梅山禽)

說的也是在宋徽宗時代,有一次入學考試畫題,考官出的題目是“竹鎖橋邊賣酒家”一句詩。這句詩選自於七言律詩《江樓閒望》,作者是當時著名詩人趙令畤,全詩是:“紅塵無處不諠嘩,獨上江樓四望賒。泥水僧歸林下寺,待船人立渡頭沙。雲藏島外啼猿樹,竹鎖橋邊賣酒家。吟罷憑欄心更逸,海風吹斷暮天霞。”

考生們大多畫的畫面,全是圍繞著竹林小橋酒家本身進行表現。這次考試中的第一名,他的畫中沒有出現酒家,畫的是小橋畔邊的竹林深處,斜挑出一幅酒簾,上面用隸書寫著一個大大的“酒”字,很是突出了詩人在詩中極力表現的“竹鎖”詩意。

(搗練圖,局部)

還有一次入學考試畫題是“踏花歸去馬蹄香”,選的也是當時的詩人李龏的詩:“人人欲看壽陽妝,自笑狂夫老更狂。取醉不辭留夜月,踏花歸去馬蹄香。”《梅花集句其八十五》。

畫畫的考生們面面相覷,因為繪畫是視覺藝術,畫的都是能直接看到的東西,而馬蹄香是抽象概念,這怎麼能表現呢?

但既然是考試,來都來了,那就按照自己的理解畫吧。

這些考生們,畫的都是各色人等,騎在馬上觀賞花景。

只有一個人畫的是在落英繽紛的小路上,幾隻飛舞的蝴蝶,忽上忽下的追逐著揚起的馬蹄,淋漓盡致地畫出了馬之四蹄,充滿了縈繞不散的香氣。

(溪山秋色圖軸,臺北故宮藏)

(五)萬年枝上太平雀

宋朝人方勺在《泊宅編》卷一記載道:“ 徽宗興畫學,嘗自試諸生,以‘萬年枝上太平雀’為題,無中程者。或密扣中貴,答曰:‘萬年枝,冬青木也。太平雀,頻伽鳥也’。”

說的是曾經有一次,徽宗皇帝親自出了一道“萬年枝上太平雀”的考試題目,給所有參加皇家畫院考試的考生。面對這道冷僻而又偏門的試題,全體考生都犯了難,最後的考試成績可想而知,沒有一個考生的考試作品,符合這次考題要求。

於是就有一個心裡存在疑惑的考生,偷偷的找了一個機會,跑去問一個他認識的深受徽宗皇帝寵愛的太監。這個太監告訴他說:“所謂的萬年枝,其實就是冬青樹啊,所謂的太平雀,其實就是頻伽鳥啊。”

從相關書籍的記載內容上來看,徽宗皇帝為皇家畫院的招生考試,先後親自出過三道考試畫題,並對其中勝出的兩幅第一名畫作,親自進行過點評。至於把“嫩綠枝頭紅一點”、“竹鎖橋邊賣酒家”、“踏花歸去馬蹄香”,直接同宋徽宗本人聯繫起來,則是無案可稽。

這也從另一個角度充分說明了,即使有皇帝的欣賞和加持,而沒有畫家對功夫在畫外的藝術追求,用宋朝人陳善的話來說,也就是缺乏“畫工善體詩人之意”,就不會出現第一流的畫作,這也是之所以精品難出的根本原因。

相關閱讀:

歷史丨宋徽宗的錯位人生

宋代:那段如花的溫軟時光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關注、點贊、轉發,歡迎參與評論,說出您的想法;若不喜歡,敬請留下批評,分享您的見解。

於是創辦了皇家畫院,親力親為選拔全國的繪畫人才。入學的考試方法很特殊,由他親自為考生的畫作出題,出的題目倒很簡單,就是以當時流行的一句詩為考試畫題,用於瞭解考生對畫畫的理解水準。

例如,徽宗皇帝選取的“野水無人渡,孤舟盡日橫”的詩句,就出自於本朝前人寇准的《春日登樓懷歸》,全詩如下:“高樓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無人渡,孤舟盡日橫。荒村生斷靄,古寺語流鶯。花木遙清渭,沉思忽有驚。”

(宋徽宗《聽琴圖》)

寇准寫的“野水無人渡,孤舟盡日橫”,明顯化用了唐朝詩人韋應物的“野渡無人舟自橫”的詩句。韋應物的全詩是:“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滁州西澗》。

這兩人的詩句,雖然意境極為相近,但也存在重要區別,就是寇准的詩句,更加強調了在野渡渡口無人時,那個擺渡人百無聊賴長久等待的場景。因此從畫畫的角度來講,怎麼把抽象的時間具體的表現出來,顯然是前者的難度更大。

應試的考生,絕大多數畫的都是一隻停在岸邊的空船,其中也有幾個人動了一點小腦筋,或者畫一隻鷺鷥立在船邊,或者畫一隻鳥兒落於船篷。

只有其中一個名字叫宋迪的畫家,他畫的畫別出心裁:

一個擺渡人,

手裡橫握一管竹笛,

斜睡在船尾。

(宋徽宗《天水金英秋禽圖》)

徽宗皇帝就欽定宋迪為第一名,認為他在畫畫上表現出的驚人聰明,不亞于漢朝時的張良。理由是其他人畫的是空船,都在“碼頭無人”上下了功夫,都著眼於詩的前一句意思。而這個宋迪除此以外,還在時間上大做文章,看著這畫中的擺渡人,可以想見他在坐著等人的過程中,百無聊賴的吹著笛子,竟然吹著吹著就躺在船上打起瞌睡來了,落實了詩的後一句意思。

從對兩句詩的詩意理解上來講,宋迪的理解顯然是高出眾人一頭:一個人、一條船、一支笛,突顯了詩中的一個“孤”字,從手握笛子的擺渡人,再到手握笛子橫睡在船尾的擺渡人,突出了詩中寓意的時間長度“盡日”。

(宋徽宗《臘梅山禽圖》)

(三)亂山藏古寺

再如徽宗皇帝出的另一道考試畫題“亂山藏古寺”,該詩句也是選自於同時代的楊無咎的詞作《玉燭新•荒山藏古寺》。

獲得這次考試的第一名畫作,整個畫面是荒山野嶺,其中一個山坳深處,露出一根佛寺幡竿。

由此可見,宋徽宗親自為皇家畫院考生出題,並對考生畫作欽點頭名,只涉及到兩首詩詞的詩句。

同樣是宋朝人,在陳善的《捫虱新話》中,卻沒有把“嫩綠枝頭紅一點,動人春色不須多”詩句畫題,和宋徽宗聯繫在一起。

(宋徽宗《紅蓼白鵝圖》)

(四)竹鎖橋邊賣酒家

但是到了清朝,在鄒一桂的《小山畫譜》中,就憑空多出了三道詩句畫題,並且把“嫩綠枝頭紅一點”,和另外的“竹鎖橋邊賣酒家”“踏花歸去馬蹄香”,同宋徽宗建設的“畫學”一起聯繫起來了。

鄒一桂在《小山畫譜•結構》中說:“宋政和中,建設畫學,用太學考試法,試四方畫士。以古人詩句命題。嘗試“竹鎖橋邊賣酒家”,人皆向酒家著筆,一史但於橋頭竹外,掛一酒簾而已。又試“踏花歸去馬蹄香”,人皆作馬上看花景,一史於落紅徑上,掃數蝴蝶飛逐馬後。又試“嫩綠枝頭紅一點”,人皆於花木上妝點,一史獨于危亭縹緲、綠楊隱映之處,畫一美人憑闌而立。果皆得中魁選。想其結構時意象慘澹,圖成後落落大方,推陳出新,真切而不落纖巧,乃為結構。”

(蠟梅山禽)

說的也是在宋徽宗時代,有一次入學考試畫題,考官出的題目是“竹鎖橋邊賣酒家”一句詩。這句詩選自於七言律詩《江樓閒望》,作者是當時著名詩人趙令畤,全詩是:“紅塵無處不諠嘩,獨上江樓四望賒。泥水僧歸林下寺,待船人立渡頭沙。雲藏島外啼猿樹,竹鎖橋邊賣酒家。吟罷憑欄心更逸,海風吹斷暮天霞。”

考生們大多畫的畫面,全是圍繞著竹林小橋酒家本身進行表現。這次考試中的第一名,他的畫中沒有出現酒家,畫的是小橋畔邊的竹林深處,斜挑出一幅酒簾,上面用隸書寫著一個大大的“酒”字,很是突出了詩人在詩中極力表現的“竹鎖”詩意。

(搗練圖,局部)

還有一次入學考試畫題是“踏花歸去馬蹄香”,選的也是當時的詩人李龏的詩:“人人欲看壽陽妝,自笑狂夫老更狂。取醉不辭留夜月,踏花歸去馬蹄香。”《梅花集句其八十五》。

畫畫的考生們面面相覷,因為繪畫是視覺藝術,畫的都是能直接看到的東西,而馬蹄香是抽象概念,這怎麼能表現呢?

但既然是考試,來都來了,那就按照自己的理解畫吧。

這些考生們,畫的都是各色人等,騎在馬上觀賞花景。

只有一個人畫的是在落英繽紛的小路上,幾隻飛舞的蝴蝶,忽上忽下的追逐著揚起的馬蹄,淋漓盡致地畫出了馬之四蹄,充滿了縈繞不散的香氣。

(溪山秋色圖軸,臺北故宮藏)

(五)萬年枝上太平雀

宋朝人方勺在《泊宅編》卷一記載道:“ 徽宗興畫學,嘗自試諸生,以‘萬年枝上太平雀’為題,無中程者。或密扣中貴,答曰:‘萬年枝,冬青木也。太平雀,頻伽鳥也’。”

說的是曾經有一次,徽宗皇帝親自出了一道“萬年枝上太平雀”的考試題目,給所有參加皇家畫院考試的考生。面對這道冷僻而又偏門的試題,全體考生都犯了難,最後的考試成績可想而知,沒有一個考生的考試作品,符合這次考題要求。

於是就有一個心裡存在疑惑的考生,偷偷的找了一個機會,跑去問一個他認識的深受徽宗皇帝寵愛的太監。這個太監告訴他說:“所謂的萬年枝,其實就是冬青樹啊,所謂的太平雀,其實就是頻伽鳥啊。”

從相關書籍的記載內容上來看,徽宗皇帝為皇家畫院的招生考試,先後親自出過三道考試畫題,並對其中勝出的兩幅第一名畫作,親自進行過點評。至於把“嫩綠枝頭紅一點”、“竹鎖橋邊賣酒家”、“踏花歸去馬蹄香”,直接同宋徽宗本人聯繫起來,則是無案可稽。

這也從另一個角度充分說明了,即使有皇帝的欣賞和加持,而沒有畫家對功夫在畫外的藝術追求,用宋朝人陳善的話來說,也就是缺乏“畫工善體詩人之意”,就不會出現第一流的畫作,這也是之所以精品難出的根本原因。

相關閱讀:

歷史丨宋徽宗的錯位人生

宋代:那段如花的溫軟時光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關注、點贊、轉發,歡迎參與評論,說出您的想法;若不喜歡,敬請留下批評,分享您的見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