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劉備比曹操、孫權起點低,基業差,卻能三分天下,主要靠三種手段

導讀:三國是中國歷史上三個朝代的統稱, 專指魏、蜀、吳三個國家。 三國的開創者或者說是奠基者分別是:曹操、劉備、孫權, 三人都算是當世之英豪。 可如果論出身, 講家庭條件, 劉備是三個人中最差的一個。

論出身, 劉備自稱是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之後, 可世襲久遠, 到了劉備這一代早就沒了爵位。 為了生活下去, 年輕時的劉備只能靠賣鞋為生, “少時曾與母販履織席為業。 ”

曹操和孫權就不一樣了, 都是出身官宦世家。 曹操的祖父曹騰是漢桓帝時期著名的大宦官, 曹操二十歲便被舉薦做官。 孫權的父親孫堅做到長沙太守, 是十八路諸侯之一, 孫權從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史載:“少博覽群書, 精習經史, 才秀明達, 始有知名。 ”

說完出身, 再來看一下三人創業的經過。 劉備白手起家, 只有關羽、張飛二人追隨, 因為討伐黃巾軍正是被朝廷冊封為官。 曹操早在洛陽之時,

因為刺殺董卓名揚天下, 回鄉舉兵之後天下回應。 孫權憑藉父兄二世餘蔭, “割據江東, 國險民附”。

儘管劉備的條件非常差, 但最後還是建立了蜀漢政權, 與曹操、孫權三分天下。 劉備之所以能夠成功, 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能夠拉攏人才, 處於劣勢的劉備主要靠以下三種手段拉攏各方人才為己所用。

第一、樹立起漢室正統的大旗。 劉備一生都宣稱自己是漢室後裔, 打出“漢賊不兩立, 王業不偏安”的旗號。 雖然當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 可天下誰人都明白漢獻帝就是一個傀儡, 漢室已經名存實亡。 而劉備打出的旗號是恢復漢室, 這就容易取得正統士大夫的心。

蜀漢創建的關鍵人物諸葛亮、趙雲都是這個口號的堅決擁護者, 諸葛亮青年時期, 在汝南求學就曾大罵“操為國賊”, 表示“決不北向, 委身曹氏”《諸葛亮文集》;趙雲也說過同樣的話。 劉備依靠這面“漢室大旗”, 收攬南北人才, 發展自己勢力, 最終建立蜀漢政權。

第二、講究忠義, 爭取社會底層人才。 劉備出任卑微, 養成了市井之中“仗義疏財、捨身取義”的性格, 這也成了他招攬人才的手段。 相比曹魏、孫吳, 劉備手下的文武出身微賤之人最多, 比如:關羽張飛是遊民, 糜竺張世平是商人, 魏延是部曲, 趙雲是下級軍吏;諸葛亮自稱是布衣等等。

這些散兵游勇投靠劉備之後, 他用忠義的思想感化他們,

讓他們逐漸變強, 從而凝聚成一只能征善戰的軍隊。

三、做事不拘小節, 敢於破格任用提拔人才。 劉備能夠知人善任, 就像《三國志》的作者陳壽所寫:“先主知人待士, 蓋有高祖之風, 英雄之器。 ”

三顧茅廬, 劉備是久經沙場的老將, 卻委身三顧茅廬去請27歲的待業青年諸葛亮, 也正是如此,讓劉備得到了“千兵易得,一相難逢”的軍師。在起兵之初與黃巾軍作戰之時,他大膽提拔下級軍吏趙雲,任之為主將,最後成長為蜀國五虎大將之一。北征漢中,他擢拔部曲出身的“猛將魏延于卒伍”,出任漢中太守,而“一軍盡驚”(《三國志·魏延傳》)。

“得人才者無敵于天下”,劉備能夠清楚的認識到自己的弱點,所以在南征北戰中,特別注重拉攏人才,而他所採用的三個手段,也讓他得到了大批的謀士、武將,從而有了實力與江東孫權北方曹操爭奪天下,逐鹿中原。

參考史料:《三國志》《諸葛亮文集》《廿二史劄記》

也正是如此,讓劉備得到了“千兵易得,一相難逢”的軍師。在起兵之初與黃巾軍作戰之時,他大膽提拔下級軍吏趙雲,任之為主將,最後成長為蜀國五虎大將之一。北征漢中,他擢拔部曲出身的“猛將魏延于卒伍”,出任漢中太守,而“一軍盡驚”(《三國志·魏延傳》)。

“得人才者無敵于天下”,劉備能夠清楚的認識到自己的弱點,所以在南征北戰中,特別注重拉攏人才,而他所採用的三個手段,也讓他得到了大批的謀士、武將,從而有了實力與江東孫權北方曹操爭奪天下,逐鹿中原。

參考史料:《三國志》《諸葛亮文集》《廿二史劄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