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獨家|中國手機設計最佳模型出爐:比一比你的手機差在哪?

日前, 備受矚目的《2017年中國手機設計監測報告》重磅發佈, 2017年中國手機設計基本特徵和主要趨勢與最優參數配置模型也隨之出爐。

此次被列為監測對象的10款手機, 都是活躍在中國手機市場的主流廠商的旗艦機型, 專案組以“設計”元素為考量基準, 在不考慮品牌溢價的大原則下, 甄選出的10款旗艦機型, 代表了當下中國手機設計最高水準和真實水準。 這10款手機分別是:小米MIX2、iPhone X、三星Note 8、vivo X20、努比亞Z17s、華為Mate 10 Pro、OPPO R11s、榮耀V10、一加5T、中興天機M。

中國手機設計模型最優配置

本次監測通過外觀、螢幕、CPU+GPU、作業系統、通信能力、拍照影像、RAM+ROM、音效、生物識別、電池等10個維度進行測評、比對,

監測中國手機設計。 橫向比對10款產品之後, 不難發現在手機設計上, 主流廠商對產品的認知, 以及對用戶需求的理解帶有一定的共性。 專案組總結出這些資訊, 大致描繪出中國手機設計最具競爭力的產品形態, 得出中國手機設計的主要特徵和未來趨勢。

基於此, 專案組給出代表當下中國手機設計主流及最高水準的最優參數配置模型。

中國手機設計基本特徵與趨勢

專案組基於10款代表機型的10大項進行了具體分析, 得出中國手機設計的主要特徵和未來趨勢。 最終結果是專案組在經過機型調查分析和專家問卷的基礎上, 做出的對未來手機設計趨勢的基本判斷。

外觀:全面屏旗幟高揚 玻璃陶瓷風起

在“顏值”成為手機廠商主打因素的2017年, 從追求屏占比、摒棄邊框約束的初心, 到全面屏成為主流, 手機尺寸也隨著全面屏的爆發而顯著變大, 外觀設計趨勢已經在向玻璃與金屬交融的機身靠攏, 手機的配色也會像服裝一樣在新的一年裡順應新的潮流,

從而推動國產手機外觀設計打破“千機一面”僵局;全金屬一體化機身不再備受青睞, 玻璃、陶瓷等材質的創新將推動手機外觀設計開啟新篇章。

螢幕:2K成主流 OLED是首選

隨著上游技術逐漸成熟, 全面屏手機大屏化方向不會改變並將步入2.0階段, 除了保留傳統佈局的全面屏方案之外, 更具視覺衝擊力的100%全面屏將成為市場追逐的主要趨勢, 2K螢幕已經成為市場主流並加速滲透;隨著產能的逐漸釋放, 在折疊螢幕和屏下指紋逐漸迎來爆發的關鍵節點, OLED螢幕將取代LCD螢幕成為廠商首選, 揭開全面屏2.0時代的慶典。

處理器:CPU市場三分天下 GPU混戰依舊

10nm制程工藝的手機處理器在2017年依然“打天下”,

上半年良品率出現注水的情況被驍龍835和麒麟970的強勢出貨所粉碎, 目前只有聯發科X30因技術偏差成為掉隊者。 在性能越來越被手機廠商強調的現狀下, 高通、聯發科和海思三分天下的態勢只會愈演愈烈, 隨著高通陷入博通收購、聯發科搭蘋果開發基帶等重大事件的演進, 晶片領域軍備競賽將吹響集結號;在產能過剩的時代, 內核的多寡已無實際意義, big.LITTLE依然是廠商的青睞方案;GPU方面, 隨著蘋果自研GPU的出世, 與高通、ARM形成多強混戰的局面依舊沒有改寫。

拍照:硬體創新放緩 AI演算法深入

2018年, 手機拍照將在軟體方面取得更大的進步, 而硬體方面更新換代的速度將有所減緩。 軟體方面, AI人工智慧在手機拍照上的應用會越來越廣泛,

國內廠商對物理鏡頭的調教和軟體優化也會進一步增強。 在硬體方面, 雙後置攝像頭和單前置攝像頭的設計仍占主流, 但不排除有激進的廠商推出四攝解決方案機型;光圈會以f/1.8為主流, 圖元值將不超過1600萬圖元;隨著雙防抖解決方案的成熟, 會有更多機型支持雙OIS。 不過鑒於索尼在數位影像上的統治力, 2018年中高端機型的CMOS將繼續由索尼IMX系列所壟斷。

通信能力:30頻以上成主流 4×4MIMO成標配

從發展趨勢來看, 全網通已經成為主流。 而且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廠商“出海”, 支援30頻及以上頻段的機型也會增加, 並從高端旗艦機向中端機型下探。 此外, 4G+載波聚合、多頻段WiFi的運用, 以及使用者對手機上網速度的新要求, 能夠提升手機信號和資料傳輸速率的四天線和4×4MIMO的設計將可能成為未來高端旗艦機型的標配, 其他中端機型可能更多採用雙天線和4×4MIMO的設計。

音效:設計權重降低 HiFi漸行漸遠

從2017年主力機型的配置來看,廠商的選擇越來越理智和高效,像vivo等在HiFi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的廠商,會繼續在中高端機型中搭載獨立HiFi新片,打磨和優化HiFi解決方案;而那些不擅長此道的廠商可能會直接採用高通移動平臺原生音訊解決方案,輔以杜比、U音等音效方案,來提升手機音質,不像曾經一窩蜂地熱炒HiFi手機概念,這一趨勢將繼續保持到2018年甚至更遠。

生物識別:屏下指紋受寵 面部識別異軍突起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手機終端支付、無現金出門成了生活的常態,手機安全也越來越被廠商和用戶所重視。指紋識別技術已成為智慧手機標配,另外,以虹膜識別、屏下指紋為代表的新興生物識別技術逐漸融入智慧手機。不過,隨著蘋果iPhone X的Face ID推出,以優異的用戶體驗得到了市場的認可,也因此掀起了手機市場對於面部識別的熱潮。預計在2018年,指紋識別仍將是智慧手機標配,但是面部識別或將逐漸取代指紋識別的主流地位。

存儲:大型存放區成趨勢 高規格是主流

手機成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主要資訊獲取工具,手機逐漸升級為資料轉存設備,大儲存空間手機產品日益受到歡迎,6GB+128GB的組合成為2017年旗艦手機主流配置,預計在2018年,6GB+128GB的組合仍將是主流,但是8GB+256GB的存儲組合或將更多地出現在旗艦手機的配置選擇當中。值得注意的是,手機廠商在採用運存和快閃記憶體規格上越來越高,LPDDR4X記憶體和UFS 2.1快閃記憶體已經成為高端手機的標準配置,並且隨著產能升級,會逐漸向中低端手機滲透。

電池:安全大於容量 快充標準統一

隨著鋰電池技術進入瓶頸期,在不增加電池體積與重量前提下,廠商開始將更多精力放在優化快充技術上,未來兩年快充技術標準或將進入統一發展期。另外,近兩年電池安全事件頻發,手機廠商不僅在手機電池容量的選擇上更趨保守,對於電池安全會更加重視,這體現在電池安全方案的不斷完善以及電池出廠檢測標準的不斷提高。

作業系統:人工智慧主導UI進化

安卓系統在不斷更新升級的過程中,雖然普及率有了進一步飛躍,但安卓8.0奧利奧的份額仍舊慘澹。除了蘋果,剩餘9款產品都已經基於安卓7.1作為開發平臺,並逐步致力於解決流暢性等痛點;手機系統融入人工智慧理念已經不再新鮮,通過人工智慧優化操作步驟,手機主動思考、交互,成為新的方向。未來,語音辨識、環境感應、機器學習等,是手機廠商抓住AI風口的機會和挑戰。

作為致力於中國手機設計與應用開發創新的行業頂級活動,“中國手機創新周暨第中國手機設計與應用創新大賽”全面跟蹤2017年以來發佈的手機機型。大賽組委會特別成立中國手機設計監測專案組,跟蹤、對比、評價2017年業界發佈的旗艦機型。從2016年起,項目組已完成4期監測報告,並發佈4本白皮書,監測代表機型超過50款。

其他中端機型可能更多採用雙天線和4×4MIMO的設計。

音效:設計權重降低 HiFi漸行漸遠

從2017年主力機型的配置來看,廠商的選擇越來越理智和高效,像vivo等在HiFi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的廠商,會繼續在中高端機型中搭載獨立HiFi新片,打磨和優化HiFi解決方案;而那些不擅長此道的廠商可能會直接採用高通移動平臺原生音訊解決方案,輔以杜比、U音等音效方案,來提升手機音質,不像曾經一窩蜂地熱炒HiFi手機概念,這一趨勢將繼續保持到2018年甚至更遠。

生物識別:屏下指紋受寵 面部識別異軍突起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手機終端支付、無現金出門成了生活的常態,手機安全也越來越被廠商和用戶所重視。指紋識別技術已成為智慧手機標配,另外,以虹膜識別、屏下指紋為代表的新興生物識別技術逐漸融入智慧手機。不過,隨著蘋果iPhone X的Face ID推出,以優異的用戶體驗得到了市場的認可,也因此掀起了手機市場對於面部識別的熱潮。預計在2018年,指紋識別仍將是智慧手機標配,但是面部識別或將逐漸取代指紋識別的主流地位。

存儲:大型存放區成趨勢 高規格是主流

手機成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主要資訊獲取工具,手機逐漸升級為資料轉存設備,大儲存空間手機產品日益受到歡迎,6GB+128GB的組合成為2017年旗艦手機主流配置,預計在2018年,6GB+128GB的組合仍將是主流,但是8GB+256GB的存儲組合或將更多地出現在旗艦手機的配置選擇當中。值得注意的是,手機廠商在採用運存和快閃記憶體規格上越來越高,LPDDR4X記憶體和UFS 2.1快閃記憶體已經成為高端手機的標準配置,並且隨著產能升級,會逐漸向中低端手機滲透。

電池:安全大於容量 快充標準統一

隨著鋰電池技術進入瓶頸期,在不增加電池體積與重量前提下,廠商開始將更多精力放在優化快充技術上,未來兩年快充技術標準或將進入統一發展期。另外,近兩年電池安全事件頻發,手機廠商不僅在手機電池容量的選擇上更趨保守,對於電池安全會更加重視,這體現在電池安全方案的不斷完善以及電池出廠檢測標準的不斷提高。

作業系統:人工智慧主導UI進化

安卓系統在不斷更新升級的過程中,雖然普及率有了進一步飛躍,但安卓8.0奧利奧的份額仍舊慘澹。除了蘋果,剩餘9款產品都已經基於安卓7.1作為開發平臺,並逐步致力於解決流暢性等痛點;手機系統融入人工智慧理念已經不再新鮮,通過人工智慧優化操作步驟,手機主動思考、交互,成為新的方向。未來,語音辨識、環境感應、機器學習等,是手機廠商抓住AI風口的機會和挑戰。

作為致力於中國手機設計與應用開發創新的行業頂級活動,“中國手機創新周暨第中國手機設計與應用創新大賽”全面跟蹤2017年以來發佈的手機機型。大賽組委會特別成立中國手機設計監測專案組,跟蹤、對比、評價2017年業界發佈的旗艦機型。從2016年起,項目組已完成4期監測報告,並發佈4本白皮書,監測代表機型超過50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