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圍繞鄉村振興,溫州代表委員有了一次特殊的思想碰撞

本報特派杭州記者 姜巽林 鄭序

跨越千山萬水, 千里迢迢回家鄉參加省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8位溫籍港澳華僑委員的心裡, 總有著一份別樣的鄉愁。

昨天上午, 從省人民大會堂裡走出, 馮定獻、曹國榮等港澳華僑委員和僑聯界別委員湊在一起, 話題離不開這份“鄉愁”:家鄉的鄉村, 如何讓人望得見山、看得見水, 記得住鄉愁?

“家鄉的山山水水, 始終縈繞在海外遊子的心頭。 ”曹國榮說, 這次與會, 不少華僑托他們通過微信、電話等方式, 捎來口信表達心聲, 希望傳統民居村落保護, 留住鄉村文脈, 開發鄉村旅遊,

真正建設美麗鄉村。

把鄉情鄉愁的根留住, 這是“離鄉遊子”捎回來的“回鄉偶書”。

因著這一份份“回鄉偶書”, 新一波的鄉愁討論, 也在代表委員們之間展開。

就在離省人民大會堂不遠處, 溫州代表團駐地, 一場特殊的“茶話會”也正在進行, 話題圍繞一個:鄉村振興怎麼幹。

利用大會休息時間, 來自溫州農村基層的潘武傑、蘭錫明、陳丹鳳、楊小秋、黃麗生等5位省人大代表聚在一起, 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我和蘭代表都在偏遠山村, 好山好水是我們村裡的寶。 鄉村振興就要用好這些寶。 ”

“對, 比如我們村‘振興’, 首先要講好佘鄉故事, 結合美麗鄉村發展民宿和旅遊。 ”

潘武傑、蘭錫明兩位代表, 你一言我一語, 討論激烈。

坐擁楠溪山水, 永嘉縣有著“長壽之鄉”美譽,

如今正打造生態旅遊小鎮。 念好鄉村振興的“山水經”, 大家紛紛向南陳村村黨支部書記潘武傑“取經”。

身為連任的“老支書”, 潘武傑則坦言, 此次學習領會省政府工作報告精神, 再與自身5年多的基層實踐思考一對照, 擦出了新的“火花”。 “生態、創新、激情, 實現鄉村振興離不開這三個詞。 ”他說, 我們得堅持“兩山”理念引領綠色發展, 讓新理念引領鄉村新發展, 讓夢想給幹事者不斷注入動力。

“老支書”的“新火花”, 觸發了去年新任村支書楊小秋和蘭錫明的思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 穩妥推進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試點, 這個對我們發展很有利。 農村帶頭人要多看、多走, 多掌握新資訊, 才能帶村民致富。 ”

打造獨具魅力的特色村莊、加快建設“城在海中、村在花中、島在景中、人在畫中”的海上花園……里安市巾幗農林種苗場負責人黃麗生、洞頭區霓嶼綠波家庭農場負責人陳丹鳳,

也在思想碰撞中探討“山海經”。

話增收、說轉型, 談文化、繪美景……一言一語, 探討的是鄉村振興之路, 為的正是這份讓所有遊子、讓我們每個人記得住的鄉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