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雲南姑娘,驚豔世界的美!哪一款是你的菜?

陰雨連綿的麗江 美麗的如此安詳

走在騰沖的小鎮 沒有行人的匆忙

大理傳來的琴聲 訴說著她的過往

粉牆畫壁的人家裡

飄散出一股茶香

彌勒搖擺的竹林 搖動著她的手掌

瑞麗聞名的人們 穿行在街道兩旁

怒江小城的河流 依然安靜的流淌

東川升起的溫暖陽光

灑在人們臉旁

啊 你好美麗的雲南姑娘

願時光會留住你的模樣

啊 當春意再灑滿整個世界

我一定會愛上你 美麗的姑娘

雲南有51個少數民族, 是全國少數民族種類最多的省份, 其人口約占全省總人口的1/3。 其中, 人口超過5000人的世居少數民族有25個, 分別是:彝、白、哈尼、壯、傣、苗、傈僳、回、拉祜、佤、納西、瑤、藏、景頗、布依、普米、怒、阿昌、德昂、基諾、水、蒙古、布朗、獨龍、滿。 在25個少數民族中, 白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佤族、拉祜族、納西族、景頗族、布朗族、阿昌族、普米族、怒族、德昂族、獨龍族、基諾族等15個民族為雲南特有。

其中人口在100萬以上的有彝族、哈尼族、壯族、傣族。 除回族、滿族、水族通用漢語外, 其他民族使用著26種語言、22種文字, 有600多萬人不懂漢語。

1白族美女

白族是雲南特有民族。 全國的白族總人口1933510人, 居於雲南省的有1564901人。

白族喜食酸辣, 善於醃制火腿、臘肉、香腸等。

喜飲烤茶, 著名的“三道茶”是待客上品。 第一道是用沱茶沖泡的苦茶, 第二道是加紅糖和牛奶的甜茶, 第三道是放入核桃、蜂蜜、米花的回味茶。 “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三道茶”不僅是白族同胞待客的佳茗, 還寓含了豐富的人生哲理。 乳扇是白族獨創的乳製品, 色澤淡黃, 狀如扇, 薄如紙, 味道鮮美。

白族的建築藝術獨具一格。 一般的建築形式是“兩房一耳”“三坊一照壁”, 少數富戶住“四合五天井”, 還有兩院相連的“六合同春”, 樓上樓下由走廊全部貫通的“走馬轉角樓”等, 現在多是一家一戶自成院落的兩層樓房。 充分利用當地盛產的鵝卵石來砌牆, 也是白族民居建築的一大特色。

三月街是白族盛大的傳統節日, 號稱“千年趕一街,

一街趕千年”, 會期7-10天。 結棚為市, 萬商雲集, 大宗交易各地土特產品、中草藥材、騾馬牲畜和日用百貨。 節日期間, 舉辦傳統的賽馬、賽龍舟、射弩、打秋千等民間體育比賽和大本曲演唱及洞經古樂、民族歌舞表演, 年年如是, 熱鬧非凡。

2哈尼族美女

哈尼族是雲南特有民族。

我國哈尼族總人口有1660932人, 居於雲南的有1629508人

哈尼族村寨一般為數十戶, 多至三四百戶。 在紅河南岸的哀牢山中, 哈尼族建造被稱為“土掌房”的土木結構住房。 這種住房有堅實的土牆, 厚重的草頂。 這草頂不僅能遮風擋雨, 更為重要的是使住房內冬暖夏涼, 通風乾燥。

哈尼族能根據不同的地形、土質去修築梯田, 還善於利用“山有多高, 水有多高”的自然條件, 把終年不斷的溪流澗水, 通過傍山水溝引進梯田。 梯田是建立在哀牢山自然生態系統之上的良性的農業生態系統, 為哈尼族社會文化生態系統提供了基礎。 在西南高原之上, 凡有哈尼族居住的地方, 都有哈尼族開墾的梯田, 梯田幾乎成了這個民族的標誌。 雲南哈尼梯田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3傣族美女

傣族是雲南省特有民族。我國傣族總人口有1261311人,居於雲南的有1222836人

傣族男子文身的習俗很普遍,既表示勇敢,又可以驅邪護身、裝飾身體。男孩到11歲左右,即請人文身,文身的圖形大多以虎、豹、獅、龍、蛇、鷹為主。所文部位大多是四肢、胸腹、背部,一般文一條腿需兩天,文全身需七八天。

生、鮮、酸、辣、野是傣族飲食特點。傣味中以酸為美味之冠,所有佐餐菜肴及小吃均以酸味為主,如酸筍、酸豌豆粉、酸肉及野生的酸果。傣族地區潮濕炎熱,昆蟲種類繁多。傣族也食昆蟲,經常食用的昆蟲有蟬、竹蟲、大蜘蛛、田鼈、螞蟻蛋等。傣族有食花習俗,經常採食的野花有攀枝花、棠梨花、白杜鵑、甜菜花、芭蕉花、刺桐花、金雀花等,有30多種。

4傈僳族美女

傈僳族是雲南省特有民族。我國傈僳族總人口為702839人,居於雲南的有668336人。

20世紀20年代初,英國人傅利葉和克倫族青年巴東以英文字母為基礎創制出傈僳族文字。

20世紀初,基督教和天主教由英法傳教士傳入怒江傈僳族地區,基督教現已成為怒江地區大部分傈僳族群眾信仰的宗教。信仰基督教的部分傈僳族,要過復活節、感恩節和耶誕節。

傈僳族的自然曆法,富於民族和地區特色。他們借助山花開放、山鳥啼鳴、大雪紛飛等自然現象的變化,作為判斷生產節令的物候。把一年劃分為花開月(3月)、鳥叫月(4月)、燒火山月(5月)、饑餓月(6月)、採集月(7、8月)、收穫月(9、10月)、煮酒月(11月)、狩獵月(12月)、過年月(1月)、蓋房月(2月)等10個節令。

5佤族美女

佤族是雲南省特有民族。我國佤族總人口429709人,居於雲南的有400814人。

佤族的村寨多建在山坡或小山巔,一個村寨的規模,一般在百戶上下。房子隨山勢而建,不拘方向,由高而低,主要有“幹欄式”樓房和“四壁落地房”兩種。

佤族飲食比較簡單,普遍食用爛飯。佤族喜歡喝酒,將小紅米煮熟拌入酒藥發酵,約半個月後將其放在竹筒內摻入冷水,即成水酒。佤族有“無酒不成禮,說話不算數”的說法。佤族還喜歡飲苦茶、吸草煙和嚼檳榔。

佤族的木鼓舞和甩發舞,展示了佤族文化的深厚底蘊和濃郁的民族特色,享譽中外。

6拉祜族美女

拉祜族是雲南特有民族。我國的拉祜族總人口為485966人,居於雲南省的有475011人,占拉祜族總人口的98.6%。

拉祜族習慣上一般不吃狗肉。傳說拉祜族的穀種是粘附在狗尾巴上,由狗帶到人間,加之狗在現實生活中與人的關係密切,而且是獵人的好幫手,能為主人看家,因此,拉祜族認為吃狗肉、殺狗、打狗都是不道德的行為。

拉祜族家庭生活的每一個細節,都反映出尊敬老人的傳統美德。平時家裡有老人來了,青年就自覺地讓座,請老人坐在火塘靠太陽出的方向,然後敬煙,接著烤茶。第一碗茶自己喝,第二碗敬給老人,意思是請老人放心。向老人敬煙、敬茶時,都要雙手舉過頭,接的人也要雙手去接,單手接被視為不懂禮貌。

7納西族美女

納西族是雲南特有民族。全國納西族總人口為326295 人,居於雲南省的有309858人,絕大部分居住在麗江市。

祭天是納西族東巴教最大的儀式之一,也是納西族民間最大的傳統節日,在正月間舉行。祭天最初是納西族遠古自然崇拜的形式,後來便與民族的母系遠祖和父系祖先崇拜聯繫起來。當代,在一些比較邊遠的鄉村保留了這一盛大節慶,近年來恢復祭天傳統節日的村寨有所增加。

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大研古城典型地反映了納西族博採眾長而形成的高超的建築藝術,是中國建築史上的一個奇觀。“城依水存,水隨城在”是古城的一大特色。造型各異的古老石橋、木橋多達354座,橋樑密度居中國之冠。

8景頗族美女

景頗族是雲南特有民族。我國景頗族總人口為147828 人,居於雲南省的有142957人。

景頗族多數居住在海拔1500米左右的半山腰或山間的小平地,少數居住在壩區邊緣地帶。

景頗族菜肴以辣著稱,烹飪方式包括舂、燒、烤、煮、蒸、拌、揉等幾種類型。其中,舂菜是景頗族菜肴中最具特色的一種,味道獨特,景頗族常說“舂筒不響,吃飯不香”。景頗族喝酒十分注重禮節,主人遞上酒筒,客人要用雙手托住酒筒的底部,不能只用一隻手抓住酒筒的上部。飲酒時,不能抬著酒筒喝,只能用酒筒蓋盛酒喝。

9布朗族美女

布朗族是雲南特有民族。我國布朗族總人口為119639人,居於雲南省的有116573人。

布朗族品茶極為講究,他們的烤茶更是別具特色:將茶葉放入特別的茶罐中,放在火塘邊烘烤,撲鼻的香氣冒出時注入滾燙的開水,濃郁香醇的烤茶就製成了。這是布朗族待客的上品。

茶在布朗族的生活中佔有重要的位置,人們把茶視為聖物珍品,用於祭祀、婚喪,或作為禮品饋贈親朋好友。由於人們對茶的需要、珍視以及感激而使得茶樹最終昇華為神靈。因此,布朗族在採摘春茶前,都要祭獻“茶樹王”,對它頂禮膜拜。茶被神聖化對茶樹茶種的保存具有重要的作用,避免了人為的破壞與砍伐。

10阿昌族美女

阿昌族是雲南省特有民族。我國阿昌族總人口為39555人,居於雲南省的有38059人。

阿昌族人民打鐵、制刀的技術很高,打制的鐵器經久耐用。特別是長刀、尖刀、砍刀、菜刀、剪刀、鐮刀等鋒利美觀,以“戶撒刀”著稱於世,頗為附近傣、漢、景頗、德昂等各族人民所喜好。阿昌族戶撒刀鍛制技藝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1普米族美女

普米族是雲南省特有民族。全國普米族總人口為42861人,居於雲南省的有42043人。

普米族傳統的飲食方式有石頭烤粑粑、羊胃煮肉、木桶煮食。糌粑面是普米族的傳統食品,喝茶時可作點心,外出勞動、打獵、旅行時可隨身攜帶。

普米族有喝茶的嗜好。一日至少三茶:早茶、中午茶和晚飯茶。普米族還喜歡喝酥油茶。酒也是普米族喜愛的一種飲料,有燒酒和水酒。在婚喪、集會時,使用牛角杯盛水酒,稱為牛角酒。

“跳鍋莊”是普米族傳統的舞蹈形式,一般是傍晚時在院內或場壩上舉行。跳舞時,總要在中間燃起一堆火,與室內的鍋莊相似,所以叫“跳鍋莊”。

12怒族美女

怒族是雲南特有民族。我國怒族總人口為37523人,居於雲南省的有 31821人。

怒族主食為玉米、蕎子等。怒族男女均喜飲酒。怒族以漆籽榨油,然後加茶、鹽、核桃仁等原料,經攪制乳化即成漆油茶,常作為產婦或體弱者食用的補品。

怒族住房分木板房及竹篾房兩種,在木樁上鋪設木板或竹篾席建成。一般都為兩間,外間待客,並設有火塘,火塘上安置鐵三腳架或石三腳架,供燒飯之用;內間為主人臥室及用於儲藏糧食,不許外人進入。

13德昂族美女

德昂族是雲南省特有民族。我國德昂族總人口為20556人,居於雲南省的有20186人。

德昂族青年人不論男女均喜歡佩戴銀項圈、耳筒、耳墜等首飾。

茶是德昂族最重要的飲料,尤其是成年男子和中老年婦女幾乎一日不可無茶,而且好飲濃茶。茶在德昂族的社會生活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德昂族講究“茶到意到”,賓客臨門,必先煨茶相待;走親訪友和托媒求婚時,必以茶為見面禮;若有喜事需邀請親朋光臨,一小包紮有紅十字線的茶葉便成了“請柬”;如兩人產生矛盾時,有過失的一方只要送一包茶,就可求得對方的諒解。由於茶葉的這種特殊地位和作用,致使茶葉的消費量很大,因此德昂族家家戶戶都習慣在房前屋後、村頭寨邊栽上一些茶樹,因而被周圍的民族稱為“古老的茶農”。

武術在德昂族中較為流行。左拳是德昂族的看家拳之一,拳路靈活多變,迎戰對手時,最後都以左手出擊的絕招取勝,故德昂族有左手定乾坤之說。

14獨龍族美女

獨龍族是雲南省特有民族。我國獨龍族總人口為6930人,居於雲南省的有6353人。

獨龍族男女均散發,前垂齊眉,後披在肩上,左右蓋耳。過去都喜歡墜系耳飾和佩掛項鍊,現男子已極少系戴。過去女子有文面的習慣,新中國成立以後,這種文面習俗已逐漸被獨龍族婦女所摒棄。

獨龍族根據自己對生產過程和自然現象變化的觀察和總結,創造了一種適合於自身生產生活需要的曆演算法,即根據月圓月虧、花開鳥鳴、草木生長、雨雪飄落、江河起伏等來計算年曆。從當年的大雪封山到次年的大雪封山算為一年,稱為“極友”;從月亮最圓的那天起至第二次月亮最圓時為一月,稱為“數朗”。

15基諾族美女

基諾族是雲南省特有民族。全國基諾族總人口為23143人,居於雲南省的有22759人。

男女皆兩耳穿孔,內塞竹管、木塞,以耳孔大為美。

基諾族民間一直保留“生分熟吃”的習俗,即捕獲到獵物之後,凡是見到捕獲者的人,生時就可分得一份,熟時還可去吃,直到吃完為止。飲酒待客也非常真誠,只要客人不放杯,主人一定要奉陪到底。

基諾族有不成系統的太陰曆,它以月亮的圓缺紀月。一年分為12個月,民歌有“一年11個月,一月30天”的唱詞,實際多餘的那個月是基諾族的“過年月”,其天數是不固定的。其他11個月也沒有月份名稱。

16彝族美女

彝族總人口8714393人,其中雲南有5041210人。

火把節,為彝族的傳統節日,日期為每年農曆的六月二十四日。

彝族人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創造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科學技術。如以觀測太陽運動定冬夏,以北斗星座斗柄指向定寒暑的十月太陽曆,準確地反映了季節變化的規律。

17壯族美女

壯族是我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總人口16926381人,雲南省有壯族1215260人。

壯族是最早栽培和種植水稻的民族之一,稻作文化十分發達,稻米也自然成為壯族人民的主食。各種米飯、米粥、米粉、米糕、糍粑、粽子、湯圓等,是壯族人民日常喜愛的食品。如果摻和其他材料,還可以製成許多更加味美營養的食品,如八寶飯、八寶粥、竹筒飯、南瓜飯、彩色糯米飯等。

18苗族美女

苗族總人口9426007人,雲南省有苗族1202705人。

苗族飲食習俗自有其特點。酸、辣兩味是苗族生活中不可缺少之物,幾乎家家戶戶都自製酸湯、酸菜、酸辣椒,醃制魚肉。苗族喜飲酒。親友來訪,逢年過節,紅白喜事,必以酒待客,久之形成了一套喝酒的傳統習俗和禮儀。很多地方的苗族宴飲和敬酒時,還有唱酒歌的習俗。

19回族美女

回族總人口10586087人,全國各省(市、區)均有分佈。雲南省有回族698265人。

伊斯蘭教在回族的形成和發展中始終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在回族形成後,各地回族一直延續著這一信仰。日常生活中,履行念、禮、齋、課、朝五功是信仰的基本功修。“念”就是男女老少都要學會念清真言。“禮”即禮拜。“齋”就是齋戒,又稱“封齋”“閉齋”“把齋”。“課”也叫天課,屬於“濟貧稅”,可以散給貧窮者、管理賬務者、無力贖身者、不能還債者和無依無靠的人,也可以用於修橋、辦教育及其他慈善和公益事業。“朝”即朝覲,伊斯蘭教規定凡是身體健康的,經濟條件許可,在旅途平安的情況下,不論男女穆斯林,在一生中要去天房朝覲一次。

回族禁食豬、馬、驢、騾、狗和一切自死的動物、動物血,禁食一切形象醜惡的飛禽走獸。無論牛、羊、駱駝及雞禽,均需經阿訇或做禮拜的人念安拉之名然後屠宰,否則不能食用。日常生活中,回族不抽煙、不飲酒,但特別喜歡飲茶和用茶待客。

20瑤族美女

瑤族總人口2796003人,雲南省有瑤族219914人。

盤瑤、藍靛瑤和部分茶山瑤成年時,必須舉行一次度戒儀式,其意義與成丁禮相同。舉行儀式時,要翻雲台(從3米多高的臺上向後倒下),上刀山(赤腳爬上插有利刀的梯子),過火海(赤腳走過炭火通紅的火塘)等,歷盡艱苦考驗。只有經過度戒,才能結婚成家,具有參加社會活動或進一步接受道公、師公傳授法術的權利。

21藏族美女

藏族總人口6282187人,雲南省有藏族142257人

藏族習慣上有名無姓。名字一般有男女性別之分,通常是兩字或四字,多取自佛教經典,因而重名的人較多。

藏族男女多蓄辮,並在辮梢或特製的發架上掛上飾物。男女都喜戴呢帽或細皮帽,均穿氆氌長靴或牛皮長靴。

藏族人喜歡酥油茶和奶茶,喜飲青稞酒。不吃奇蹄類獸肉,大部分地區沒有吃飛禽和魚的習慣。

藏醫有悠久的歷史,講究“望、聞、問、切”,兼通採集和炮製藥物的方法以及針灸、按摩、外科手術等技術,尤其對於治療風濕、關節炎、胃病等有獨到之處。

22布依族美女

布依族總人口2870034人,主要分佈在貴州、雲南、四川等省,其中以貴州省的布依族人口最多,占全國布依族人口的97%。雲南省有布依族58790 人。

布依族喜食狗肉,各地加工方式不一,風味獨特,較著名的有“花江狗肉”“都勻黃燜狗肉”“冊亨狗肉全席”等。布依人家戶戶皆能釀制糯米酒和大米、玉米燒酒。

布依族工藝美術素負盛名,主要有蠟染、刺繡、織錦、竹編、織染、陶瓷和雕刻等等。織面類似絲繡,但卻是在古老的織布機上編織而成,且錦花背面向織者,編織中若要查檢花色,需用鏡子從下麵反照。婦女們就這樣全憑記憶熟練操作,繼承著祖輩的技術工藝。

23水族美女

水族總人口411847人,雲南省有水族8834人。

水族村寨大多是同血緣氏族聚居。水族傳統的房屋結構,大多屬於“人樓居,梯而上”的古越人卯榫幹欄式建築遺風,由“依樹為巢而居”演化而來。

水書是水族古文字及其著編典籍的漢譯通稱。水書典籍是水族民間知識、信仰文化雜糅的巨著,被譽為水族的“易經”“百科全書”。

水族有本民族自己的曆法——水曆。水曆與夏曆基本一致,不同的是水曆以夏曆八月為歲末,九月為歲首,所以他們有著自己的重要節日——端節。

24蒙古族美女

蒙古族總人口5981840人。雲南省有蒙古族22624人,主要居住在通海縣興蒙蒙古族鄉。

蒙古族主要傳統節日有興畜節和“那達慕”等,其中,“那達慕”是蒙古族最為盛大、影響廣泛的節日。“那達慕”,系蒙古語娛樂或遊戲的意思,在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壯的季節舉行。雲南省的蒙古族傳統節日還有魯班節,每年農曆四月初二舉行。

25滿族美女

滿族總人口10387958人,分佈於全國各地。雲南省有滿族13490人。

滿族重視禮節。過去小輩對老輩是三天一小禮,五天一大禮。小輩每隔三天要給長輩打千請安,隔五天見長輩得叩頭。打千的形式男女有別,男人哈腰,右手下伸左手扶膝,似抬物狀;女人雙手扶膝下蹲。路上遇見不相識的長者,要鞠躬垂手問“賽音”(滿語音譯,好的意思)。如騎馬,要下馬閃在路旁讓路,等長輩過去,再上馬趕路。遠方親友相見,不分男女皆行抱腰接面大禮。

26撒尼人(彝族的一個支系)美女

撒尼人(阿詩瑪)是彝族的一支系,分別居住在雲南石林彝族自治縣,廬西縣。人口10萬左右。

世代居住于石林的彝族撒尼支(彝族的一個支系)、那深厚的文化和古樸濃郁的民俗風情,與石林奇特 秀美的自然奇觀相輝映,更為這神奇的景觀倍添丰采。

《阿詩瑪》是流傳在撒尼人民口頭上的一支美麗的歌,是撒尼人民世世代代的集體創作,它充分體現了撒尼人民的生活習慣和風俗人情。中國第一部彩色寬銀幕身歷聲音樂歌舞片《阿詩瑪》,於1982年獲西班牙桑坦德第一屆國際音樂最佳舞蹈片獎。自此民間敘事長詩《阿詩瑪》開始享譽海內外。從那時起,一個勤勞善良、能歌善舞、不畏強權的阿詩瑪形象,活在了國人的心中。

27摩梭人(納西族的一個支系)美女

摩梭人生活在風光秀麗的瀘沽湖畔,人口約五萬。

摩梭人一部分屬元代蒙古軍南征時候留下居住在雲南四川邊界一帶的蒙古人,但他們不屬於蒙古族,早在漢代摩梭人的祖先古代羌人就已經來到雲南,而之後的幾百年蒙古人才來,而後來被歸為納西族的支系是因為木府的興盛導致與周邊勢力融合所致。摩梭人的叫法是來源於他們的古樸民風。

摩梭人是中國唯一仍存在的母系氏族社會,實行“ 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制度。

豬膘肉是摩梭人加工整豬的一種特殊方式,即將豬宰殺後,去骨及內臟,加入鹽和花椒做成醃肉,然後把豬皮縫起來,即成豬膘。因形似琵琶,故又名“琵琶肉”。豬膘是普米族送禮的上等禮品,食用時要一圈圈地切下來。

28花腰傣美女

“花腰傣”是紅河中上游地區的傣族,源于古哀牢人和古滇人。

花腰傣”保留了最原始的傣族文化,是傣族研究歷史的活化石。“花腰傣”由於地處偏僻的紅河河谷中,封閉的環境使“花腰傣”完整地保存了傣族先民原始的自然崇拜、祭祀、巫術、染齒、紋身、服飾等原生型傣族文化。

“花腰傣”與其他地區的傣族相比,有著自己鮮明的文化特徵,沒有受到南傳上部座佛教文化影響,信奉萬物有靈的原始宗教崇拜,是原生型文化特徵最鮮明的體現;豔麗多姿、內涵豐富的服飾文化,是最神奇、最靚麗的一道風景線;古老深邃、自然和諧、承傳完整的民風民俗,保留了傣族先民最初的文化特質;紅河河谷不到700平方公里的傣族聚居區內,令人感受到古老文明與現代文明交融的壯美。

29花腰彝美女

花腰彝,在石屏縣北部的哨沖、龍武、龍朋三個鄉鎮,居住著全世界僅有的3萬多花腰彝人。花腰是雲南彝族尼蘇支系的一部分,花腰並非自稱,是他稱。因婦女們的服飾色彩豔麗,精美大方,被人們親切地稱為“花腰彝族”,俗稱花腰彝。花腰彝的民居,是彝族地區特有的土掌房。其牆壁和屋頂用土夯築而成,冬暖夏涼,且屋頂家家相連,上一家房頂即可跑遍全寨。

張靜初主演的電影《花腰新娘》就是以花腰彝族的婚俗為背景而拍攝的。

雲南哈尼梯田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3傣族美女

傣族是雲南省特有民族。我國傣族總人口有1261311人,居於雲南的有1222836人

傣族男子文身的習俗很普遍,既表示勇敢,又可以驅邪護身、裝飾身體。男孩到11歲左右,即請人文身,文身的圖形大多以虎、豹、獅、龍、蛇、鷹為主。所文部位大多是四肢、胸腹、背部,一般文一條腿需兩天,文全身需七八天。

生、鮮、酸、辣、野是傣族飲食特點。傣味中以酸為美味之冠,所有佐餐菜肴及小吃均以酸味為主,如酸筍、酸豌豆粉、酸肉及野生的酸果。傣族地區潮濕炎熱,昆蟲種類繁多。傣族也食昆蟲,經常食用的昆蟲有蟬、竹蟲、大蜘蛛、田鼈、螞蟻蛋等。傣族有食花習俗,經常採食的野花有攀枝花、棠梨花、白杜鵑、甜菜花、芭蕉花、刺桐花、金雀花等,有30多種。

4傈僳族美女

傈僳族是雲南省特有民族。我國傈僳族總人口為702839人,居於雲南的有668336人。

20世紀20年代初,英國人傅利葉和克倫族青年巴東以英文字母為基礎創制出傈僳族文字。

20世紀初,基督教和天主教由英法傳教士傳入怒江傈僳族地區,基督教現已成為怒江地區大部分傈僳族群眾信仰的宗教。信仰基督教的部分傈僳族,要過復活節、感恩節和耶誕節。

傈僳族的自然曆法,富於民族和地區特色。他們借助山花開放、山鳥啼鳴、大雪紛飛等自然現象的變化,作為判斷生產節令的物候。把一年劃分為花開月(3月)、鳥叫月(4月)、燒火山月(5月)、饑餓月(6月)、採集月(7、8月)、收穫月(9、10月)、煮酒月(11月)、狩獵月(12月)、過年月(1月)、蓋房月(2月)等10個節令。

5佤族美女

佤族是雲南省特有民族。我國佤族總人口429709人,居於雲南的有400814人。

佤族的村寨多建在山坡或小山巔,一個村寨的規模,一般在百戶上下。房子隨山勢而建,不拘方向,由高而低,主要有“幹欄式”樓房和“四壁落地房”兩種。

佤族飲食比較簡單,普遍食用爛飯。佤族喜歡喝酒,將小紅米煮熟拌入酒藥發酵,約半個月後將其放在竹筒內摻入冷水,即成水酒。佤族有“無酒不成禮,說話不算數”的說法。佤族還喜歡飲苦茶、吸草煙和嚼檳榔。

佤族的木鼓舞和甩發舞,展示了佤族文化的深厚底蘊和濃郁的民族特色,享譽中外。

6拉祜族美女

拉祜族是雲南特有民族。我國的拉祜族總人口為485966人,居於雲南省的有475011人,占拉祜族總人口的98.6%。

拉祜族習慣上一般不吃狗肉。傳說拉祜族的穀種是粘附在狗尾巴上,由狗帶到人間,加之狗在現實生活中與人的關係密切,而且是獵人的好幫手,能為主人看家,因此,拉祜族認為吃狗肉、殺狗、打狗都是不道德的行為。

拉祜族家庭生活的每一個細節,都反映出尊敬老人的傳統美德。平時家裡有老人來了,青年就自覺地讓座,請老人坐在火塘靠太陽出的方向,然後敬煙,接著烤茶。第一碗茶自己喝,第二碗敬給老人,意思是請老人放心。向老人敬煙、敬茶時,都要雙手舉過頭,接的人也要雙手去接,單手接被視為不懂禮貌。

7納西族美女

納西族是雲南特有民族。全國納西族總人口為326295 人,居於雲南省的有309858人,絕大部分居住在麗江市。

祭天是納西族東巴教最大的儀式之一,也是納西族民間最大的傳統節日,在正月間舉行。祭天最初是納西族遠古自然崇拜的形式,後來便與民族的母系遠祖和父系祖先崇拜聯繫起來。當代,在一些比較邊遠的鄉村保留了這一盛大節慶,近年來恢復祭天傳統節日的村寨有所增加。

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大研古城典型地反映了納西族博採眾長而形成的高超的建築藝術,是中國建築史上的一個奇觀。“城依水存,水隨城在”是古城的一大特色。造型各異的古老石橋、木橋多達354座,橋樑密度居中國之冠。

8景頗族美女

景頗族是雲南特有民族。我國景頗族總人口為147828 人,居於雲南省的有142957人。

景頗族多數居住在海拔1500米左右的半山腰或山間的小平地,少數居住在壩區邊緣地帶。

景頗族菜肴以辣著稱,烹飪方式包括舂、燒、烤、煮、蒸、拌、揉等幾種類型。其中,舂菜是景頗族菜肴中最具特色的一種,味道獨特,景頗族常說“舂筒不響,吃飯不香”。景頗族喝酒十分注重禮節,主人遞上酒筒,客人要用雙手托住酒筒的底部,不能只用一隻手抓住酒筒的上部。飲酒時,不能抬著酒筒喝,只能用酒筒蓋盛酒喝。

9布朗族美女

布朗族是雲南特有民族。我國布朗族總人口為119639人,居於雲南省的有116573人。

布朗族品茶極為講究,他們的烤茶更是別具特色:將茶葉放入特別的茶罐中,放在火塘邊烘烤,撲鼻的香氣冒出時注入滾燙的開水,濃郁香醇的烤茶就製成了。這是布朗族待客的上品。

茶在布朗族的生活中佔有重要的位置,人們把茶視為聖物珍品,用於祭祀、婚喪,或作為禮品饋贈親朋好友。由於人們對茶的需要、珍視以及感激而使得茶樹最終昇華為神靈。因此,布朗族在採摘春茶前,都要祭獻“茶樹王”,對它頂禮膜拜。茶被神聖化對茶樹茶種的保存具有重要的作用,避免了人為的破壞與砍伐。

10阿昌族美女

阿昌族是雲南省特有民族。我國阿昌族總人口為39555人,居於雲南省的有38059人。

阿昌族人民打鐵、制刀的技術很高,打制的鐵器經久耐用。特別是長刀、尖刀、砍刀、菜刀、剪刀、鐮刀等鋒利美觀,以“戶撒刀”著稱於世,頗為附近傣、漢、景頗、德昂等各族人民所喜好。阿昌族戶撒刀鍛制技藝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1普米族美女

普米族是雲南省特有民族。全國普米族總人口為42861人,居於雲南省的有42043人。

普米族傳統的飲食方式有石頭烤粑粑、羊胃煮肉、木桶煮食。糌粑面是普米族的傳統食品,喝茶時可作點心,外出勞動、打獵、旅行時可隨身攜帶。

普米族有喝茶的嗜好。一日至少三茶:早茶、中午茶和晚飯茶。普米族還喜歡喝酥油茶。酒也是普米族喜愛的一種飲料,有燒酒和水酒。在婚喪、集會時,使用牛角杯盛水酒,稱為牛角酒。

“跳鍋莊”是普米族傳統的舞蹈形式,一般是傍晚時在院內或場壩上舉行。跳舞時,總要在中間燃起一堆火,與室內的鍋莊相似,所以叫“跳鍋莊”。

12怒族美女

怒族是雲南特有民族。我國怒族總人口為37523人,居於雲南省的有 31821人。

怒族主食為玉米、蕎子等。怒族男女均喜飲酒。怒族以漆籽榨油,然後加茶、鹽、核桃仁等原料,經攪制乳化即成漆油茶,常作為產婦或體弱者食用的補品。

怒族住房分木板房及竹篾房兩種,在木樁上鋪設木板或竹篾席建成。一般都為兩間,外間待客,並設有火塘,火塘上安置鐵三腳架或石三腳架,供燒飯之用;內間為主人臥室及用於儲藏糧食,不許外人進入。

13德昂族美女

德昂族是雲南省特有民族。我國德昂族總人口為20556人,居於雲南省的有20186人。

德昂族青年人不論男女均喜歡佩戴銀項圈、耳筒、耳墜等首飾。

茶是德昂族最重要的飲料,尤其是成年男子和中老年婦女幾乎一日不可無茶,而且好飲濃茶。茶在德昂族的社會生活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德昂族講究“茶到意到”,賓客臨門,必先煨茶相待;走親訪友和托媒求婚時,必以茶為見面禮;若有喜事需邀請親朋光臨,一小包紮有紅十字線的茶葉便成了“請柬”;如兩人產生矛盾時,有過失的一方只要送一包茶,就可求得對方的諒解。由於茶葉的這種特殊地位和作用,致使茶葉的消費量很大,因此德昂族家家戶戶都習慣在房前屋後、村頭寨邊栽上一些茶樹,因而被周圍的民族稱為“古老的茶農”。

武術在德昂族中較為流行。左拳是德昂族的看家拳之一,拳路靈活多變,迎戰對手時,最後都以左手出擊的絕招取勝,故德昂族有左手定乾坤之說。

14獨龍族美女

獨龍族是雲南省特有民族。我國獨龍族總人口為6930人,居於雲南省的有6353人。

獨龍族男女均散發,前垂齊眉,後披在肩上,左右蓋耳。過去都喜歡墜系耳飾和佩掛項鍊,現男子已極少系戴。過去女子有文面的習慣,新中國成立以後,這種文面習俗已逐漸被獨龍族婦女所摒棄。

獨龍族根據自己對生產過程和自然現象變化的觀察和總結,創造了一種適合於自身生產生活需要的曆演算法,即根據月圓月虧、花開鳥鳴、草木生長、雨雪飄落、江河起伏等來計算年曆。從當年的大雪封山到次年的大雪封山算為一年,稱為“極友”;從月亮最圓的那天起至第二次月亮最圓時為一月,稱為“數朗”。

15基諾族美女

基諾族是雲南省特有民族。全國基諾族總人口為23143人,居於雲南省的有22759人。

男女皆兩耳穿孔,內塞竹管、木塞,以耳孔大為美。

基諾族民間一直保留“生分熟吃”的習俗,即捕獲到獵物之後,凡是見到捕獲者的人,生時就可分得一份,熟時還可去吃,直到吃完為止。飲酒待客也非常真誠,只要客人不放杯,主人一定要奉陪到底。

基諾族有不成系統的太陰曆,它以月亮的圓缺紀月。一年分為12個月,民歌有“一年11個月,一月30天”的唱詞,實際多餘的那個月是基諾族的“過年月”,其天數是不固定的。其他11個月也沒有月份名稱。

16彝族美女

彝族總人口8714393人,其中雲南有5041210人。

火把節,為彝族的傳統節日,日期為每年農曆的六月二十四日。

彝族人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創造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科學技術。如以觀測太陽運動定冬夏,以北斗星座斗柄指向定寒暑的十月太陽曆,準確地反映了季節變化的規律。

17壯族美女

壯族是我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總人口16926381人,雲南省有壯族1215260人。

壯族是最早栽培和種植水稻的民族之一,稻作文化十分發達,稻米也自然成為壯族人民的主食。各種米飯、米粥、米粉、米糕、糍粑、粽子、湯圓等,是壯族人民日常喜愛的食品。如果摻和其他材料,還可以製成許多更加味美營養的食品,如八寶飯、八寶粥、竹筒飯、南瓜飯、彩色糯米飯等。

18苗族美女

苗族總人口9426007人,雲南省有苗族1202705人。

苗族飲食習俗自有其特點。酸、辣兩味是苗族生活中不可缺少之物,幾乎家家戶戶都自製酸湯、酸菜、酸辣椒,醃制魚肉。苗族喜飲酒。親友來訪,逢年過節,紅白喜事,必以酒待客,久之形成了一套喝酒的傳統習俗和禮儀。很多地方的苗族宴飲和敬酒時,還有唱酒歌的習俗。

19回族美女

回族總人口10586087人,全國各省(市、區)均有分佈。雲南省有回族698265人。

伊斯蘭教在回族的形成和發展中始終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在回族形成後,各地回族一直延續著這一信仰。日常生活中,履行念、禮、齋、課、朝五功是信仰的基本功修。“念”就是男女老少都要學會念清真言。“禮”即禮拜。“齋”就是齋戒,又稱“封齋”“閉齋”“把齋”。“課”也叫天課,屬於“濟貧稅”,可以散給貧窮者、管理賬務者、無力贖身者、不能還債者和無依無靠的人,也可以用於修橋、辦教育及其他慈善和公益事業。“朝”即朝覲,伊斯蘭教規定凡是身體健康的,經濟條件許可,在旅途平安的情況下,不論男女穆斯林,在一生中要去天房朝覲一次。

回族禁食豬、馬、驢、騾、狗和一切自死的動物、動物血,禁食一切形象醜惡的飛禽走獸。無論牛、羊、駱駝及雞禽,均需經阿訇或做禮拜的人念安拉之名然後屠宰,否則不能食用。日常生活中,回族不抽煙、不飲酒,但特別喜歡飲茶和用茶待客。

20瑤族美女

瑤族總人口2796003人,雲南省有瑤族219914人。

盤瑤、藍靛瑤和部分茶山瑤成年時,必須舉行一次度戒儀式,其意義與成丁禮相同。舉行儀式時,要翻雲台(從3米多高的臺上向後倒下),上刀山(赤腳爬上插有利刀的梯子),過火海(赤腳走過炭火通紅的火塘)等,歷盡艱苦考驗。只有經過度戒,才能結婚成家,具有參加社會活動或進一步接受道公、師公傳授法術的權利。

21藏族美女

藏族總人口6282187人,雲南省有藏族142257人

藏族習慣上有名無姓。名字一般有男女性別之分,通常是兩字或四字,多取自佛教經典,因而重名的人較多。

藏族男女多蓄辮,並在辮梢或特製的發架上掛上飾物。男女都喜戴呢帽或細皮帽,均穿氆氌長靴或牛皮長靴。

藏族人喜歡酥油茶和奶茶,喜飲青稞酒。不吃奇蹄類獸肉,大部分地區沒有吃飛禽和魚的習慣。

藏醫有悠久的歷史,講究“望、聞、問、切”,兼通採集和炮製藥物的方法以及針灸、按摩、外科手術等技術,尤其對於治療風濕、關節炎、胃病等有獨到之處。

22布依族美女

布依族總人口2870034人,主要分佈在貴州、雲南、四川等省,其中以貴州省的布依族人口最多,占全國布依族人口的97%。雲南省有布依族58790 人。

布依族喜食狗肉,各地加工方式不一,風味獨特,較著名的有“花江狗肉”“都勻黃燜狗肉”“冊亨狗肉全席”等。布依人家戶戶皆能釀制糯米酒和大米、玉米燒酒。

布依族工藝美術素負盛名,主要有蠟染、刺繡、織錦、竹編、織染、陶瓷和雕刻等等。織面類似絲繡,但卻是在古老的織布機上編織而成,且錦花背面向織者,編織中若要查檢花色,需用鏡子從下麵反照。婦女們就這樣全憑記憶熟練操作,繼承著祖輩的技術工藝。

23水族美女

水族總人口411847人,雲南省有水族8834人。

水族村寨大多是同血緣氏族聚居。水族傳統的房屋結構,大多屬於“人樓居,梯而上”的古越人卯榫幹欄式建築遺風,由“依樹為巢而居”演化而來。

水書是水族古文字及其著編典籍的漢譯通稱。水書典籍是水族民間知識、信仰文化雜糅的巨著,被譽為水族的“易經”“百科全書”。

水族有本民族自己的曆法——水曆。水曆與夏曆基本一致,不同的是水曆以夏曆八月為歲末,九月為歲首,所以他們有著自己的重要節日——端節。

24蒙古族美女

蒙古族總人口5981840人。雲南省有蒙古族22624人,主要居住在通海縣興蒙蒙古族鄉。

蒙古族主要傳統節日有興畜節和“那達慕”等,其中,“那達慕”是蒙古族最為盛大、影響廣泛的節日。“那達慕”,系蒙古語娛樂或遊戲的意思,在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壯的季節舉行。雲南省的蒙古族傳統節日還有魯班節,每年農曆四月初二舉行。

25滿族美女

滿族總人口10387958人,分佈於全國各地。雲南省有滿族13490人。

滿族重視禮節。過去小輩對老輩是三天一小禮,五天一大禮。小輩每隔三天要給長輩打千請安,隔五天見長輩得叩頭。打千的形式男女有別,男人哈腰,右手下伸左手扶膝,似抬物狀;女人雙手扶膝下蹲。路上遇見不相識的長者,要鞠躬垂手問“賽音”(滿語音譯,好的意思)。如騎馬,要下馬閃在路旁讓路,等長輩過去,再上馬趕路。遠方親友相見,不分男女皆行抱腰接面大禮。

26撒尼人(彝族的一個支系)美女

撒尼人(阿詩瑪)是彝族的一支系,分別居住在雲南石林彝族自治縣,廬西縣。人口10萬左右。

世代居住于石林的彝族撒尼支(彝族的一個支系)、那深厚的文化和古樸濃郁的民俗風情,與石林奇特 秀美的自然奇觀相輝映,更為這神奇的景觀倍添丰采。

《阿詩瑪》是流傳在撒尼人民口頭上的一支美麗的歌,是撒尼人民世世代代的集體創作,它充分體現了撒尼人民的生活習慣和風俗人情。中國第一部彩色寬銀幕身歷聲音樂歌舞片《阿詩瑪》,於1982年獲西班牙桑坦德第一屆國際音樂最佳舞蹈片獎。自此民間敘事長詩《阿詩瑪》開始享譽海內外。從那時起,一個勤勞善良、能歌善舞、不畏強權的阿詩瑪形象,活在了國人的心中。

27摩梭人(納西族的一個支系)美女

摩梭人生活在風光秀麗的瀘沽湖畔,人口約五萬。

摩梭人一部分屬元代蒙古軍南征時候留下居住在雲南四川邊界一帶的蒙古人,但他們不屬於蒙古族,早在漢代摩梭人的祖先古代羌人就已經來到雲南,而之後的幾百年蒙古人才來,而後來被歸為納西族的支系是因為木府的興盛導致與周邊勢力融合所致。摩梭人的叫法是來源於他們的古樸民風。

摩梭人是中國唯一仍存在的母系氏族社會,實行“ 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制度。

豬膘肉是摩梭人加工整豬的一種特殊方式,即將豬宰殺後,去骨及內臟,加入鹽和花椒做成醃肉,然後把豬皮縫起來,即成豬膘。因形似琵琶,故又名“琵琶肉”。豬膘是普米族送禮的上等禮品,食用時要一圈圈地切下來。

28花腰傣美女

“花腰傣”是紅河中上游地區的傣族,源于古哀牢人和古滇人。

花腰傣”保留了最原始的傣族文化,是傣族研究歷史的活化石。“花腰傣”由於地處偏僻的紅河河谷中,封閉的環境使“花腰傣”完整地保存了傣族先民原始的自然崇拜、祭祀、巫術、染齒、紋身、服飾等原生型傣族文化。

“花腰傣”與其他地區的傣族相比,有著自己鮮明的文化特徵,沒有受到南傳上部座佛教文化影響,信奉萬物有靈的原始宗教崇拜,是原生型文化特徵最鮮明的體現;豔麗多姿、內涵豐富的服飾文化,是最神奇、最靚麗的一道風景線;古老深邃、自然和諧、承傳完整的民風民俗,保留了傣族先民最初的文化特質;紅河河谷不到700平方公里的傣族聚居區內,令人感受到古老文明與現代文明交融的壯美。

29花腰彝美女

花腰彝,在石屏縣北部的哨沖、龍武、龍朋三個鄉鎮,居住著全世界僅有的3萬多花腰彝人。花腰是雲南彝族尼蘇支系的一部分,花腰並非自稱,是他稱。因婦女們的服飾色彩豔麗,精美大方,被人們親切地稱為“花腰彝族”,俗稱花腰彝。花腰彝的民居,是彝族地區特有的土掌房。其牆壁和屋頂用土夯築而成,冬暖夏涼,且屋頂家家相連,上一家房頂即可跑遍全寨。

張靜初主演的電影《花腰新娘》就是以花腰彝族的婚俗為背景而拍攝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