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找到了!十幾年了這碗“紅燒牛肉麵”還是那熟悉味

多年前, 成都義學巷的路口有一家名叫“潔軒”的麵館, 雖然鋪面不大, 但人氣卻很旺, 街坊四鄰都愛去那裡吃面。 店裡的女主人車天裕在家裡排行老二, 因此很多熟客都愛稱這家店叫“二姐麵館”。 二姐除了賣麵條, 還養了一隻經常跟人學說話的鷯哥。 這只可愛的鷯哥, 甚至是每天都在學著主人吆喝——

“老二, 挑面!”

“老二, 收錢!”

“老二, 舀碗湯!”

每當這幾句話用四川方言從鷯哥嘴裡說出來時, 那些正在吃面的客人都會開心地笑出聲, 有時客人還一邊吃著面一邊逗鷯哥玩, 那場景很有趣。

打我出生起, 我們一家就住在義學巷這條狹長的小巷子裡。 我家在巷尾, 那是一棟老舊的灰褐色居民樓。 大概因為爺爺是從北方遷到成都來的緣故吧, 我和老爸仍保留著北方人的飲食偏好——愛吃麵食, 而巷口的二姐麵館自然就成了我們經常光顧的地方, 尤其是老爸, 每天清晨上班前,

總是會先去吃一碗牛肉麵, 而到了週末, 他還會帶著我和老媽一起去吃。 老爸常對我們說, 二姐家的澆頭做得就是香。 那時的二姐, 于我們家而言已經不只是一個麵館老闆, 而是一位有感情的老街坊。

後來, 由於舊城改造, 義學巷片區被整體拆遷後重建, 老街坊們一個接一個地搬走了, 我們也不知道二姐麵館搬到哪裡去了。

一晃十多年過去了, 我現在也成了一個經常和美食接觸的小編, 當然也包括去關注那些散佈在街頭的麵館。 前段時間, 同事讓我和她一起去採訪“義學巷老麵館”, 我當時就心頭一顫, 莫非這就是當年家裡人常去吃的“二姐麵館”嗎?

那天, 我和同事來到了位於武侯區神仙樹路的這家麵館時,

剛好是中午的飯點, 不僅店內有好多來吃面的客人, 而且還有幾位客人是專門開車從遠處趕過來的。

這家店的鋪面不算大, 晚來的客人都被安排在了門前的空壩處。 當時正忙著收錢、叫面的是一位美女老闆, 看她的模樣, 讓我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我心裡有些疑惑, 便上前向她詢問:“你們是從義學巷搬過來的吧?”當我得到了對方的肯定回答後, 心裡真的還有些激動, 原來, 她的母親就是當年的二姐, 而這時的二姐, 正在店堂內忙個不停。

等到過了飯點客人漸漸散去後, 我才有機會和二姐坐下來敘舊。 二姐說, 她搬到現在這個地方已經有十多年了。

當年義學巷拆遷時, 他們就舉家搬到了這裡, 店名依然保留著“義學巷”三個字,

也是為了召喚以前的老顧客。 自從去年有媒體陸續來給她的麵館作宣傳後, 很多以前的老街坊都陸續找了過來, 二姐告訴我, 其實很多人還是很懷念她們店裡的老味道, 當一位老顧客偶然認出二姐後, 便激動地說:“我就說這碗面咋那麼熟悉, 原來真的是二姐您啊!”與當年由二姐獨自支撐麵館不同的是, 現在她的店裡有了女兒和女婿的加入, 一家人齊心協力地經營著這家小店。 二姐告訴我們, 他們現在還是只做早上和中午, 因為每天下午都要花很多時間去製作澆頭, 店裡所賣的燒肉、牛肉、排骨澆頭, 都是要花時間才能製作出來, 就像店裡最受歡迎的燒肉面, 如果不是因為燒肉如此紅油透亮, 又哪裡能拴住客人的胃呢?說到這裡,
二姐的臉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環顧四周, 我卻都沒發現當年那只鷯哥的身影, 於是便好奇地問, 二姐回答說:“我都養過好幾隻了, 不過都已經送人了, 現在經常都有些老顧客給我們說還想聽鷯哥吆喝!”

在和二姐聊完後, 我立馬撥通了老爸的電話, 告訴他我找到了當年的二姐麵館, 電話那頭, 老爸也顯得有點激動, 他還說週末一定要去吃一碗!

言談間, 我點的牛肉麵已經做好了, 我端起碗來嘗了一口, 確實是記憶裡熟悉的味道……

甜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