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漢朝四大名將,一人平定天下,三人揚我國威,聲威赫赫名震千古

漢朝、唐朝和明朝是華夏文明最巔峰的三個時期, 以漢為為首, 以明為終;縱觀古今, 凡是鼎盛帝國, 必然軍事強大, 漢朝北逐匈奴, 西置西域都護;唐朝最西甚至打到了裡海;而明朝也是南吞越南, 西並青藏等。

兩漢時期, 名將如繁星, 數不勝數, 從最開始的韓信統百萬軍南征北戰, 最終助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朝, 到東漢末年曹操平定西域和北疆;諸朝以弱而衰, 獨漢以強而亡, 現在來細品漢朝的四大名將, 都有誰。

TOP、4 竇憲

竇憲是大司空竇融曾孫, 但是後來竇憲的祖父竇穆和父親竇勳都因罪被誅;本以為竇家因此敗落, 但是沒想到後來竇憲的妹妹被立為皇后, 竇家以外戚身份再次崛起。 竇憲初為郎, 後任侍中、虎賁中郎將;其弟竇篤任黃門侍郎。 兄弟二人, 同蒙親幸, 並侍宮省, 寵貴日盛, 王公側目。

再次崛起的竇憲想當囂張跋扈, 竟至於用低價強買沁水公主的園田, 而沁水公主畏憚竇憲的勢焰, 不敢與其相爭, 可見一斑;在他的妹妹成為太后後, 竇憲更是平步青雲, 搞得當時的朝廷烏煙瘴氣;又因為都鄉侯劉暢得竇太后恩寵, 怕劉暢分了他的宮省之權, 公然派遣刺客在屯衛之中殺死劉暢, 後來事情敗露, 太后大怒, 把竇憲禁閉內宮之中。

竇憲自知忤怒太后, 恐難保全, 於是請求出擊匈奴, 以贖死罪;當時正好南匈奴請求漢朝出兵討伐北匈奴, 於是竇太后就竇憲為車騎將軍, 佩金印紫綬, 比照司空規格配備屬員, 以執金吾耿秉為副, 發北軍五校﹑黎陽﹑雍營﹑緣邊十二郡騎士, 及羌胡兵出塞。

沒想到竇憲還真是個天生將才, 首戰告捷, 並一路乘勝追擊打到了私渠比鞮海, 此役, 共斬殺名王以下將士一萬三千多人, 俘獲馬、牛、羊、駝百余萬頭, 來降者八十一部, 前後二十多萬人;班師回朝的時候竇憲、耿秉遂登燕然山, 去塞三千餘裡, 刻石勒功, 紀漢威德, 令班固作銘。

因此功堪比衛青霍去病,後來竇憲升任為大將軍,但是竇憲雖然囂張跋扈,但是卻堅決不受爵,愛上了軍旅生涯的竇憲,開始嚮往沙場生涯,後來又率軍出擊北匈奴,派右校尉耿夔、司馬任尚、趙博等率兵出居延塞,在金微山大破北單于,斬首五千餘級,北單于遁逃,不知去向,北匈奴遂亡。

TOP、3 霍去病

霍去病雖然從軍生涯極短,但是其取得的成就卻讓古今名將皆望塵莫及。十七歲時就被漢武帝任命為驃姚校尉隨衛青擊匈奴于漠南,率輕勇騎八百單獨行動,斬獲敵人2028人,其中包括相國、當戶的官員,同時也斬殺了單于的祖父輩籍若侯產,並且俘虜了單于的叔父羅姑比,勇冠全軍,以一千六百戶受封冠軍侯。

十九歲的時候就被漢武帝任命為驃騎將軍,兩次率兵出擊佔據河西地區渾邪王、休屠王部,殲敵4萬餘人。俘虜匈奴王5人及王母、單于閼氏、王子、相國、將軍等120多人,逼得渾邪王率4萬餘眾歸漢。從此,漢朝控制了河西地區,為打通了西域道路奠定基礎。

霍去病22歲的時候,與衛青各率騎兵5萬,“步兵轉折踵軍數十萬”分別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尋殲匈奴主力。霍去病率軍北進兩千多裡,越過離侯山,渡過弓閭河,與匈奴左賢王部接戰,殲敵70400人,俘虜匈奴屯頭王、韓王等3人及將軍、相國、當戶、都尉等83人,乘勝追殺至狼居胥山,在狼居胥山舉行了祭天封禮,在姑衍山舉行了祭地禪禮,兵鋒一直逼至瀚海。

由於衛青和霍去病功勞實在太大,漢武帝特設大司馬位,大將軍衛青、驃騎將軍霍去病皆加官為大司馬。同時下令,驃騎將軍俸祿與大將軍相同。但是僅僅兩年後,霍去病就因中行說的生化戰而病逝,虛歲24,漢武帝對霍去病的死非常悲傷。他調來鐵甲軍,列成陣沿長安一直排到茂陵東的霍去病墓。他還下令將霍去病的墳墓修成祁連山的模樣,彰顯他力克匈奴的奇功。

TOP、2 衛青

衛青是漢武帝的小舅子兼姐夫,起初只是平陽公主府上的一個馬夫而已,卻天生奇才;後來任命為太中大夫,俸祿千石,掌管朝政議論;在西元前129年的時候,匈奴興兵南下直指上谷,漢武帝任命衛青為車騎將軍,率領一萬騎兵,迎擊匈奴;衛青首征,果敢冷靜,深入險境,直搗匈奴祭天聖地龍城,首虜700人,取得勝利。

龍城之戰是自漢初以來對戰匈奴的首次勝利,為以後漢朝的進一步反擊打下了良好的人心基礎,之後衛青又先後六次出征匈奴,皆獲大勝;直至西元前119年,漢武帝以十四萬匹戰馬及五十萬步卒作為後勤補給兵團,授與衛青與霍去病各率領五萬騎兵,步兵和運輸物資的軍隊十萬餘,兵分兩路,跨漠長征出擊匈奴。

漠北之戰擊潰了匈奴在漠南的主力,逐漸向西北遷徙,十幾年內再無南下之力。而漢軍損失也很大,出征的14萬馬匹僅三萬餘匹返回。漢軍士兵、馬匹損失十幾萬,兵器甲仗等物水陸運輸的費用還都不計算在內,於是傾盡庫藏錢和賦稅收入仍不足以供給戰士的費用。漢武帝設置武功爵,以籌集軍費。

漢武帝為表彰衛青、霍去病的戰功,特加封他們為大司馬,得以管理日常的軍事行政事務,以代太尉之職;雖然《史記》和《漢書》記載衛青的封邑不同,但是至少也在一萬六千以上;衛青薨後,漢武帝因文武名臣欲盡下求賢詔,但再難覓得衛青、霍去病這般的千古名將。

TOP、1 韓信

韓信早年家貧,常從人寄食,還曾受過“胯下之辱”;後來投身反秦鬥爭中,先是投奔項羽,不受重用,於是又去投奔劉邦,後被劉邦拜為大將軍,位在諸將之上,統協諸軍;韓信對劉邦分析了楚漢雙方的形勢,舉兵東向,三秦可以奪取。劉邦採納了這一建議,立即作了部署,很快占取了關中。

在楚漢戰爭中,韓信發揮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平定了魏國,又背水一戰擊敗代、趙。之後,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國。漢四年,韓信被拜為相國,率兵擊齊,攻下臨淄,並在濰水全殲龍且率領援齊的二十萬楚軍。於是,劉邦立韓信為齊王,次年十月,又命韓信會師垓下,圍殲楚軍,迫使項羽自刎。

劉邦有韓信和沒韓信是兩種極端,有韓信那就是逢戰必勝,沒韓信那就是近60萬大軍依然被項羽3萬軍隊打得全軍覆沒,漢王朝的建立,韓信功不可沒;但是狡兔死走狗烹,尤其是天下太平後,韓信的存在就更尷尬了,尤其是劉邦在還好,如果劉邦死了怎麼辦?就是韓信就悲劇了,被夷三族。

這四大名將,有三個掃平了漢王朝的邊疆威脅,揚我國威,有一個平定天下助劉邦建立漢朝;但是這四人結局並不都是怎麼好,竇憲後期因欲謀反而被勒令自殺,而霍去病早逝,衛青死後不久就爆發了“巫蠱之禍”,衛家權勢煙消雲散;韓信被夷三族……

因此功堪比衛青霍去病,後來竇憲升任為大將軍,但是竇憲雖然囂張跋扈,但是卻堅決不受爵,愛上了軍旅生涯的竇憲,開始嚮往沙場生涯,後來又率軍出擊北匈奴,派右校尉耿夔、司馬任尚、趙博等率兵出居延塞,在金微山大破北單于,斬首五千餘級,北單于遁逃,不知去向,北匈奴遂亡。

TOP、3 霍去病

霍去病雖然從軍生涯極短,但是其取得的成就卻讓古今名將皆望塵莫及。十七歲時就被漢武帝任命為驃姚校尉隨衛青擊匈奴于漠南,率輕勇騎八百單獨行動,斬獲敵人2028人,其中包括相國、當戶的官員,同時也斬殺了單于的祖父輩籍若侯產,並且俘虜了單于的叔父羅姑比,勇冠全軍,以一千六百戶受封冠軍侯。

十九歲的時候就被漢武帝任命為驃騎將軍,兩次率兵出擊佔據河西地區渾邪王、休屠王部,殲敵4萬餘人。俘虜匈奴王5人及王母、單于閼氏、王子、相國、將軍等120多人,逼得渾邪王率4萬餘眾歸漢。從此,漢朝控制了河西地區,為打通了西域道路奠定基礎。

霍去病22歲的時候,與衛青各率騎兵5萬,“步兵轉折踵軍數十萬”分別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尋殲匈奴主力。霍去病率軍北進兩千多裡,越過離侯山,渡過弓閭河,與匈奴左賢王部接戰,殲敵70400人,俘虜匈奴屯頭王、韓王等3人及將軍、相國、當戶、都尉等83人,乘勝追殺至狼居胥山,在狼居胥山舉行了祭天封禮,在姑衍山舉行了祭地禪禮,兵鋒一直逼至瀚海。

由於衛青和霍去病功勞實在太大,漢武帝特設大司馬位,大將軍衛青、驃騎將軍霍去病皆加官為大司馬。同時下令,驃騎將軍俸祿與大將軍相同。但是僅僅兩年後,霍去病就因中行說的生化戰而病逝,虛歲24,漢武帝對霍去病的死非常悲傷。他調來鐵甲軍,列成陣沿長安一直排到茂陵東的霍去病墓。他還下令將霍去病的墳墓修成祁連山的模樣,彰顯他力克匈奴的奇功。

TOP、2 衛青

衛青是漢武帝的小舅子兼姐夫,起初只是平陽公主府上的一個馬夫而已,卻天生奇才;後來任命為太中大夫,俸祿千石,掌管朝政議論;在西元前129年的時候,匈奴興兵南下直指上谷,漢武帝任命衛青為車騎將軍,率領一萬騎兵,迎擊匈奴;衛青首征,果敢冷靜,深入險境,直搗匈奴祭天聖地龍城,首虜700人,取得勝利。

龍城之戰是自漢初以來對戰匈奴的首次勝利,為以後漢朝的進一步反擊打下了良好的人心基礎,之後衛青又先後六次出征匈奴,皆獲大勝;直至西元前119年,漢武帝以十四萬匹戰馬及五十萬步卒作為後勤補給兵團,授與衛青與霍去病各率領五萬騎兵,步兵和運輸物資的軍隊十萬餘,兵分兩路,跨漠長征出擊匈奴。

漠北之戰擊潰了匈奴在漠南的主力,逐漸向西北遷徙,十幾年內再無南下之力。而漢軍損失也很大,出征的14萬馬匹僅三萬餘匹返回。漢軍士兵、馬匹損失十幾萬,兵器甲仗等物水陸運輸的費用還都不計算在內,於是傾盡庫藏錢和賦稅收入仍不足以供給戰士的費用。漢武帝設置武功爵,以籌集軍費。

漢武帝為表彰衛青、霍去病的戰功,特加封他們為大司馬,得以管理日常的軍事行政事務,以代太尉之職;雖然《史記》和《漢書》記載衛青的封邑不同,但是至少也在一萬六千以上;衛青薨後,漢武帝因文武名臣欲盡下求賢詔,但再難覓得衛青、霍去病這般的千古名將。

TOP、1 韓信

韓信早年家貧,常從人寄食,還曾受過“胯下之辱”;後來投身反秦鬥爭中,先是投奔項羽,不受重用,於是又去投奔劉邦,後被劉邦拜為大將軍,位在諸將之上,統協諸軍;韓信對劉邦分析了楚漢雙方的形勢,舉兵東向,三秦可以奪取。劉邦採納了這一建議,立即作了部署,很快占取了關中。

在楚漢戰爭中,韓信發揮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平定了魏國,又背水一戰擊敗代、趙。之後,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國。漢四年,韓信被拜為相國,率兵擊齊,攻下臨淄,並在濰水全殲龍且率領援齊的二十萬楚軍。於是,劉邦立韓信為齊王,次年十月,又命韓信會師垓下,圍殲楚軍,迫使項羽自刎。

劉邦有韓信和沒韓信是兩種極端,有韓信那就是逢戰必勝,沒韓信那就是近60萬大軍依然被項羽3萬軍隊打得全軍覆沒,漢王朝的建立,韓信功不可沒;但是狡兔死走狗烹,尤其是天下太平後,韓信的存在就更尷尬了,尤其是劉邦在還好,如果劉邦死了怎麼辦?就是韓信就悲劇了,被夷三族。

這四大名將,有三個掃平了漢王朝的邊疆威脅,揚我國威,有一個平定天下助劉邦建立漢朝;但是這四人結局並不都是怎麼好,竇憲後期因欲謀反而被勒令自殺,而霍去病早逝,衛青死後不久就爆發了“巫蠱之禍”,衛家權勢煙消雲散;韓信被夷三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