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雜談|怎樣把下午茶喝出正宗的英倫范兒

本文作者【已被Tie擊墜】, 首發於公眾號【軒轅眾】, 如需轉載, 請與本人聯繫。

公眾號【軒轅眾】為軒轅春秋文化論壇(2003——?)官方唯一公眾號。

想要關注的朋友, 請打開微信搜索公眾號“xycq2003”, 點擊關注即可。

後來, 我的確要了一杯茶, 這種飲品我從未喝過。

寫下這句話的撒母耳●派皮斯在1660年9月25日當夜大概沒想過自己達成了一個成就:“英國歷史上第一個留下茶葉飲用記錄的人”(雖然他可能買的是源自荷蘭二道販子的高價貨。 )

西元1689年(清康熙二十八年), 英國東印度公司首次將茶葉從中國運到倫敦。 剛開始時, 英國的茶葉進口量只有6噸,

短短一個世紀之後的1785年進口量則暴漲到達11000噸;如果算上走私的話, 大概還得再翻上一番。 到1750年左右, 茶葉已經代替酒類, 成為英國人的全民飲料。

茶成為全民飲料對於新興的中產者而言, 無疑有了一個可以跟上高層社會潮流的新生活方式。 那麼作為新生活的代價, 價格就不能太廉價, 否則就不那麼貴族范了。 那麼茶葉在英國究竟是怎麼既有貴族范又能全民化呢?答案是三個字“下午茶”。 喝著下午茶, 吃著小點心, 可代表著最傳統的英國經典文化。

一種流行的傳說認為, 在1840年一位英國上流社會的女士:貝德芙公爵夫人安娜女士, 在下午時分因百無聊賴, 讓女僕準備了少量的烤麵包片、奶油和紅茶。 這種簡便的飲食方式很快成為了英國貴族們打發下午時光的一種絕佳方式。

由於是貴族們衍生出來的習慣, 自然下午茶的禮儀、社會地位, 乃至與茶相關的器具和沖泡方法都有了更嚴格的要求。 一般來說下午茶專用茶是大吉嶺紅茶、伯爵茶、火藥綠茶、錫蘭茶、傳統口味純味茶, 若是喝奶茶, 則是先加牛奶再加入茶。 大吉嶺、阿薩姆下午茶配三層點心最正統。

英國人喝下午茶的方式由人而定, 從高貴的正式茶聚(low tea)到可以不喝茶而只吃點心的大眾下午茶(high tea), 都可以稱為下午茶。

英式下午茶, 一般在下午三點到四點半進行, 最正規的時間則是下午四點鐘。 英式下午茶的專用紅茶為產自英屬殖民地印度的大吉嶺紅茶、伯爵茶、錫蘭高地紅茶。

除此之外, 英國也有在下午茶時喝奶茶的習慣。 隨之而來的還有切成薄片的檸檬以及奶罐。

然後下午茶另一個環節就是點心。 正式的下午茶點心一般被疊成[三層架]的形式:第一層放各種口味的三明治(tea sandwich),第二層是英國的傳統點心司康餅(scone),

第三層是小蛋糕和水果塔。 這三層點心自然不是讓你隨便吃, 正確的順序是從下往上吃。 除了這種必不可少的三層點心, 一些牛角麵包、葡萄乾、魚子醬等食品也會被擺上來。 來迎合貴賓的口味。 食用他們的順序為:上到下、鹹到甜、淡到濃。

這還只是物質享受方面,

禮儀上英國人更是矯情:

維多利亞時代傳統下午茶時間應該是下午四點, 由於客人會坐在低矮的沙發上, 茶點也擺在較低的茶几上, 因此也被稱為Low Tea。

在家聚會時, 朋友之間會寄出邀請卡, 參加的人一定要寫回函, 以便主人準備足夠的點心。 (好胃口)

充滿貴族意味的下午茶會, 男性來賓穿著燕尾服、戴高帽, 女士則應該穿著白色洋裝而且一定帶帽子。

恩。。。必須是我們執事、男僕、女僕為來賓以及主人服務。如果是主人自己喝茶,必須是貼身侍從為主人服務。

瞧瞧,這很貴族范吧,然而中產者們可承受不起這麼大的開銷和規矩,他們選擇了一些更加廉價的方式,茶館。受咖啡館的啟發,茶館作為公眾社交場所風靡三島。在此之前,男人們可以去咖啡館喝咖啡聊天,而如果女性出現在咖啡館坐著吃東西聊天,那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事情。女性缺乏社交活動的舞臺,除了購物和參觀展覽外幾乎沒有去處。而作為生產力大爆發的結果之一,社會風氣也從女性飲茶這個小口子裡不斷放鬆,開放的社交環境帶來了一切意想不到的結果,比如追求平等......想像一下各種族各地區的男女在不同茶桌前用八門以上的外語談笑風生,是不是比咖啡館老古董和東區酒吧裡賭博鬥毆不知高到哪裡去了。

談完了茶葉對社會的影響,我們來談談經濟這個令人頭大的問題。

作為英國最早的公司之一,東印度公司號稱“壟斷了與中國的茶葉貿易,完全控制了貨源;限制英格蘭的進口量,從而決定了價格。它不僅建立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茶葉壟斷貿易,還使得茶葉成了英國人的標籤”。但實際上,東印度公司所提供的中國茶,無論在數量與價格上,都不能滿足英國市場的需求。在18世紀中葉的英國,人們所消費的茶葉有一半來自於走私。

東印度公司的茶葉廣告畫

與中國古代的食鹽一樣,走私是高稅收、壟斷經營的必然產物。由於英國茶葉進口稅高達100%, 許多歐洲公司通過向英國走私中國茶葉獲取暴利。走私茶大多來自荷蘭,為了與英國東印度公司競爭,荷蘭東印度公司大量傾銷茶葉,每鎊只要7便士,即使最好的茶也才11便士,這使得整個英國海岸都在走私中國茶。當時的英國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在他的《國富論》中認為,走私的存在雖然違法國家法律,但並不違反“自然正義”。

既然無法禁止走私,英國國會遂於1784年通過抵代稅條例,即《茶與窗戶法案》,茶葉消費稅從119%驟降至12.5%;茶葉減稅造成的損失通過窗戶稅(按每戶家庭的窗戶數量徵收)來彌補。降稅之後,茶葉走私現象隨之煙消雲散,茶葉也更加廉價。通過海關進口的茶葉,從1784年的500萬磅猛增至1875年的1300萬磅。此後的茶葉貿易基本為英國東印度公司所壟斷。

對東印度公司來說,其90%以上的利潤都來自茶葉貿易,有時甚至是100%;在茶葉貿易中,利潤率從來不低於30%。東印度公司每年從中國茶葉獲得的利潤高達350萬英鎊。從1775年到1799年,東印度每年進口的中國茶葉從22574擔猛增到157526擔。特別是在它壟斷中國貿易的最後幾年,茶葉幾乎成為唯一的進口商品。

東印度公司的遠洋茶葉貨船

“英國東印度公司除了在東印度擁有政治壟斷權外,還擁有茶葉貿易、同中國的貿易和對歐洲往來貨運的壟斷權。”東印度公司的運茶船非常之大,如同古堡與庫房的奇異組合。船在每年年初離開英國,繞過非洲好望角,然後乘著東南季風航行,到達中國時正好是秋季。這時茶葉已經收穫,他們完全可以將茶葉填滿船艙,然後在年底前返航。在帆船時代,航行是以年來計算的。即使一路順風,中國茶葉到達英國也需要將近一年的時間;英國人即使吃到最新鮮的茶葉,也往往是去年的。這使得銷往英國的茶葉基本都是紅茶;為了品嘗到新鮮的綠茶,後來出現了專門的快速帆船和運茶競賽。

19世紀這一杯茶裡的甘美潤香都被大英帝國嘗去了,留給大清帝國的怕是只有杯中那剩下的一絲絲苦澀了。

拓展閱讀

吃茶還是喝茶,哪種姿勢更正確

歐洲旅遊必看,五分鐘變身裝逼達人

作者

已被Tie擊墜

被擊墜後生無可戀沉迷撿破爛的Rebel steam squard前駕駛員

恩。。。必須是我們執事、男僕、女僕為來賓以及主人服務。如果是主人自己喝茶,必須是貼身侍從為主人服務。

瞧瞧,這很貴族范吧,然而中產者們可承受不起這麼大的開銷和規矩,他們選擇了一些更加廉價的方式,茶館。受咖啡館的啟發,茶館作為公眾社交場所風靡三島。在此之前,男人們可以去咖啡館喝咖啡聊天,而如果女性出現在咖啡館坐著吃東西聊天,那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事情。女性缺乏社交活動的舞臺,除了購物和參觀展覽外幾乎沒有去處。而作為生產力大爆發的結果之一,社會風氣也從女性飲茶這個小口子裡不斷放鬆,開放的社交環境帶來了一切意想不到的結果,比如追求平等......想像一下各種族各地區的男女在不同茶桌前用八門以上的外語談笑風生,是不是比咖啡館老古董和東區酒吧裡賭博鬥毆不知高到哪裡去了。

談完了茶葉對社會的影響,我們來談談經濟這個令人頭大的問題。

作為英國最早的公司之一,東印度公司號稱“壟斷了與中國的茶葉貿易,完全控制了貨源;限制英格蘭的進口量,從而決定了價格。它不僅建立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茶葉壟斷貿易,還使得茶葉成了英國人的標籤”。但實際上,東印度公司所提供的中國茶,無論在數量與價格上,都不能滿足英國市場的需求。在18世紀中葉的英國,人們所消費的茶葉有一半來自於走私。

東印度公司的茶葉廣告畫

與中國古代的食鹽一樣,走私是高稅收、壟斷經營的必然產物。由於英國茶葉進口稅高達100%, 許多歐洲公司通過向英國走私中國茶葉獲取暴利。走私茶大多來自荷蘭,為了與英國東印度公司競爭,荷蘭東印度公司大量傾銷茶葉,每鎊只要7便士,即使最好的茶也才11便士,這使得整個英國海岸都在走私中國茶。當時的英國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在他的《國富論》中認為,走私的存在雖然違法國家法律,但並不違反“自然正義”。

既然無法禁止走私,英國國會遂於1784年通過抵代稅條例,即《茶與窗戶法案》,茶葉消費稅從119%驟降至12.5%;茶葉減稅造成的損失通過窗戶稅(按每戶家庭的窗戶數量徵收)來彌補。降稅之後,茶葉走私現象隨之煙消雲散,茶葉也更加廉價。通過海關進口的茶葉,從1784年的500萬磅猛增至1875年的1300萬磅。此後的茶葉貿易基本為英國東印度公司所壟斷。

對東印度公司來說,其90%以上的利潤都來自茶葉貿易,有時甚至是100%;在茶葉貿易中,利潤率從來不低於30%。東印度公司每年從中國茶葉獲得的利潤高達350萬英鎊。從1775年到1799年,東印度每年進口的中國茶葉從22574擔猛增到157526擔。特別是在它壟斷中國貿易的最後幾年,茶葉幾乎成為唯一的進口商品。

東印度公司的遠洋茶葉貨船

“英國東印度公司除了在東印度擁有政治壟斷權外,還擁有茶葉貿易、同中國的貿易和對歐洲往來貨運的壟斷權。”東印度公司的運茶船非常之大,如同古堡與庫房的奇異組合。船在每年年初離開英國,繞過非洲好望角,然後乘著東南季風航行,到達中國時正好是秋季。這時茶葉已經收穫,他們完全可以將茶葉填滿船艙,然後在年底前返航。在帆船時代,航行是以年來計算的。即使一路順風,中國茶葉到達英國也需要將近一年的時間;英國人即使吃到最新鮮的茶葉,也往往是去年的。這使得銷往英國的茶葉基本都是紅茶;為了品嘗到新鮮的綠茶,後來出現了專門的快速帆船和運茶競賽。

19世紀這一杯茶裡的甘美潤香都被大英帝國嘗去了,留給大清帝國的怕是只有杯中那剩下的一絲絲苦澀了。

拓展閱讀

吃茶還是喝茶,哪種姿勢更正確

歐洲旅遊必看,五分鐘變身裝逼達人

作者

已被Tie擊墜

被擊墜後生無可戀沉迷撿破爛的Rebel steam squard前駕駛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