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勇敢還是怕死?此役德軍無一人投降,慘烈不輸任何一場大戰役

二戰中, 德軍引以為豪的党衛軍通常被認為是一支“血統純正”的精銳部隊。 在設立之初, 党衛軍被視為元首的私人武裝, 每一名成員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 在納粹的鼓吹下, 狂熱的德國青年積極加入, 甚至將能夠被党衛軍吸收作為一件人生大事。 然而諷刺的是, 二戰開始沒多久, 党衛軍裡就吸收了越來越多的外國人, 甚至後來還有一部分印度人混了進去。

1945年4月16日, 強大的蘇軍部隊突破了德軍設置的守衛柏林的最後一道屏障奧得河—尼斯河防線, 沒幾天後, 蘇軍就已經把整個柏林圍了個水泄不通。 雖然敗局已定, 納粹的首腦們逃跑的逃跑, 自殺的自殺, 但德軍士兵們依舊執行著上級的命令, 對蘇軍層層設伏。 雖然蘇軍進軍神速, 但過程中卻損失較重。 尤其是突入柏林市區後, 德軍守將戈特哈德·海茵裡希將軍下令部隊化整為零, 與蘇軍展開了殘酷的巷戰。

不過, 此時的蘇軍為了同盟軍爭奪攻克柏林這一偉大的歷史榮譽, 早已不計傷亡了。

1945年4月29日, 蘇軍部隊抵達第三帝國權力的象徵——國會大廈前廣場處。 這支蘇軍部隊之前並沒有遭遇像樣的抵抗, 指揮官也認為德軍早已是強弩之末, 根本無力反抗了, 便以為國會大廈內空無一人。 誰知蘇軍剛靠近這座建築, 就被一陣兇猛的火力逼了回去。

原來, 雖然接到命令各自為戰, 並沒有人強迫, 有一支党衛軍部隊卻自願守衛這座建築。 在蘇軍抵達之前, 他們利用鐵絲網和路障將國會大廈四周戒嚴, 並將底層的視窗全部加固, 改裝成機槍口另外, 德軍又將剩下不多的坦克圍在大廈周圍, 如此一來, 雖然國會大廈成了一個相當堅固的堡壘, 但一旦被包圍, 他們連逃跑的機會都沒有。

蘇軍在遭遇抵抗初並不以為然, 依仗著武器裝備和人數的碾壓性優勢, 蘇軍發動了多股進攻。 然而, 德軍的抵抗遠超預料, 當4月29日蘇軍最後的一次進攻宣告失敗後, 士兵遺體和武器裝備鋪滿了國會大廈周圍。

因為劇烈的戰鬥減員, 蘇軍指揮官不得不下令暫停進攻以作休整。 不過在4月30日淩晨, 攻佔總統府的蘇軍前來支援。 這支部隊顯然更加兇猛, 在衝鋒前, 蘇軍先集中了全部共89門重炮對國會大廈進行了長達20分鐘的轟炸(德國人蓋房子夠結實);隨後, 步兵在坦克的掩護下, 分三個方向向國會大廈衝鋒。

然而, 由於路障的阻擋, 蘇軍行進速度遭到極大延誤, 他們反而成了大廈內德軍的活靶子。 在又一輪猛烈的交火後, 蘇軍死傷慘重, 不得不徹底改變戰術, 轉而在國會大廈前廣場處設置陣地。 有趣的是, 蘇軍將全部精力集中在前方的國會大廈, 並沒有意識到背後的危險。 德軍趁機組建了一支敢死隊, 繞過蘇軍從背後發動偷襲。 蘇軍始料未及陣腳大亂。

不過, 此時的蘇軍畢竟是實力處於碾壓優勢之下, 在打退了德軍的騷擾後, 步步為營, 一點點向國會大廈方向推進。 1945年4月30日正午, 蘇軍已經突破國會大廈週邊防線, 抵達大廈樓下。 為了減少傷亡, 蘇軍指揮官令士兵用擴音器迴圈不停地給德軍做思想工作, 企圖勸說他們繳械投降。然而德軍並不領情。4月30日13時,蘇軍終於失去耐心,他們首先用重炮轟擊大廈底層的射擊孔,德軍防線崩潰。隨後,蘇軍大部隊沖入國會大廈,雙方在建築內展開了空前慘烈的肉搏。

國會大廈內部的戰鬥慘烈到了何種程度呢?最初,兩軍士兵在大廈底層搏殺,蘇軍一層層地由下向上進攻,每奪下一層,雙方士兵的屍體都會鋪滿地面。值得一提的是,此時元首已經畏罪自殺,蘇軍將該消息告知德軍後,他們不但不為之所動,反而用子彈回應。原先進攻國會大廈的兩股蘇軍居然難以維持這樣的傷亡,不得不多次增兵。用參加過這場戰鬥的蘇軍士兵的話來說,德國人是連一塊地板磚都不打算放棄。在一間會議室裡,雙方曾有超過百人肉搏的情況出現,其慘烈程度可以說不亞于二戰任何一場大戰役。

此役一直持續到1945年4月30日,蘇軍終於打通了通向大廈圓頂的道路。蘇軍葉戈羅夫中士和坎塔利亞下士將一面蘇聯國旗插到國會大廈圓頂上,這面國旗便成了後來著名的“勝利旗”。值得一提的是,此時的德軍仍然沒有放棄抵抗,因為情況太過危險,兩人第一次插旗時並沒有留下照片,如今那張著名的照片是後來補拍的。直到1945年5月2日,國會大廈內最後一名德軍士兵被擊斃,至此,這支党衛軍部隊全部被殲滅,無一人倖存,國會大廈保衛戰也才算是真正結束。

此役蘇軍不計傷亡的進攻讓他們損失慘重,投入的約1個軍的步兵死傷為10560人,達到了這個編制的2/3。除此之外,蘇軍還損失了火炮42門,坦克11輛。德軍守軍自始至終沒有一人投降,全部被擊斃。值得注意的是,正如我們文章開頭所說,這支守衛德國權力象徵的部隊,居然絕大多數都是外籍士兵。有人認為他們是為了士兵的榮譽而戰,但也有人覺得他們害怕助紂為虐,戰後遭到更為殘酷的懲罰。究竟出何原因讓他們如此瘋狂,我們就不好定論了。

企圖勸說他們繳械投降。然而德軍並不領情。4月30日13時,蘇軍終於失去耐心,他們首先用重炮轟擊大廈底層的射擊孔,德軍防線崩潰。隨後,蘇軍大部隊沖入國會大廈,雙方在建築內展開了空前慘烈的肉搏。

國會大廈內部的戰鬥慘烈到了何種程度呢?最初,兩軍士兵在大廈底層搏殺,蘇軍一層層地由下向上進攻,每奪下一層,雙方士兵的屍體都會鋪滿地面。值得一提的是,此時元首已經畏罪自殺,蘇軍將該消息告知德軍後,他們不但不為之所動,反而用子彈回應。原先進攻國會大廈的兩股蘇軍居然難以維持這樣的傷亡,不得不多次增兵。用參加過這場戰鬥的蘇軍士兵的話來說,德國人是連一塊地板磚都不打算放棄。在一間會議室裡,雙方曾有超過百人肉搏的情況出現,其慘烈程度可以說不亞于二戰任何一場大戰役。

此役一直持續到1945年4月30日,蘇軍終於打通了通向大廈圓頂的道路。蘇軍葉戈羅夫中士和坎塔利亞下士將一面蘇聯國旗插到國會大廈圓頂上,這面國旗便成了後來著名的“勝利旗”。值得一提的是,此時的德軍仍然沒有放棄抵抗,因為情況太過危險,兩人第一次插旗時並沒有留下照片,如今那張著名的照片是後來補拍的。直到1945年5月2日,國會大廈內最後一名德軍士兵被擊斃,至此,這支党衛軍部隊全部被殲滅,無一人倖存,國會大廈保衛戰也才算是真正結束。

此役蘇軍不計傷亡的進攻讓他們損失慘重,投入的約1個軍的步兵死傷為10560人,達到了這個編制的2/3。除此之外,蘇軍還損失了火炮42門,坦克11輛。德軍守軍自始至終沒有一人投降,全部被擊斃。值得注意的是,正如我們文章開頭所說,這支守衛德國權力象徵的部隊,居然絕大多數都是外籍士兵。有人認為他們是為了士兵的榮譽而戰,但也有人覺得他們害怕助紂為虐,戰後遭到更為殘酷的懲罰。究竟出何原因讓他們如此瘋狂,我們就不好定論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