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冷炮問答:為什麼明與後金交戰時基本守不住堡壘?

問丨明軍在與後金&滿清的戰爭中, 野戰不給力還情有可原。 但為什麼就連中原軍隊原本應該是優勢的守城戰, 都沒法取得優勢呢?雖然有袁崇煥在寧遠城的勝利, 但關外的很多城市還是先後丟失了。

很多人一直以為滿清就是典型的遊牧民族或者進一步是林地蠻族, 想當然的覺得滿洲在攻城技術上與明朝有很大的差距, 認為他們的攻城水準低, 手段非常簡單。 可實際上, 滿清在攻城方面的表現, 一直是好于明朝。

當然, 根據不同時期, 後金軍隊的自身發展狀況, 他們攻城手法也是有很大不同的。

滿洲或者說核心的建州女真, 在崛起之前已有了幾百年築城習慣。 所以, 你說這麼一群人不懂攻城是不可能的事情。 畢竟, 建州女真在擴張關外地盤時, 一直都需要同其他女真人、漢人甚至蒙古人營建的城市遭遇。

當然, 在滿洲崛起的早期, 攻城技術一定是比較粗糙的。

因為在古代, 圍攻戰不僅需要大量的人員和資源堆積, 也需要非常多的工程技術底子。 滿洲早年在這方面是有欠缺, 他們沒有太多成熟和先進的技術, 來支撐浩大的圍攻戰。 但後金軍隊, 還是可以通過一擁而上的辦法, 對付小堡壘。 又或者買通內奸開門的辦法對付大城市。

由於明軍野戰能力太差, 一出城交戰, 十有八九會被圍城的後金軍隊打回去。 這樣一來, 明軍駐守的城市, 就會經常遭到圍困。 由於士兵和城內居民都被困在有限的空間裡, 圍困一段時間後, 就會出現缺兵少糧的情況下。 這時候, 就輪到意志不堅定的變節者發揮作用了。

明朝在其他地方的守軍, 也經常會對被困的城市進行救援。

但因為野戰能力不足, 這些軍隊經常只是被臨時湊起來的雜牌, 結果也是自身難保。 城裡守軍在目睹援軍遭到圍點打援的殲滅後, 也多半會因缺少物資所造成的士氣低落而選擇放棄抵抗。

隨著八旗制度的建立與完善, 後金軍隊本身的組織水準, 有了巨大提升。 從明朝與後金戰爭的中期開始, 後金已經可以組織大規模的圍攻戰。 加上遼東漢人等各方人員的投奔, 逐步壯大的滿洲已經在圍城戰中表現的讓明軍害怕。

從大淩河戰役開始, 到後來的雅克薩之圍, 滿洲土木技術都得到了充分體現。 他們通常會像很多專業的古代精銳部隊一樣, 構築胸牆與挖掘壕溝來斷絕城市與外界的聯繫, 困死對手。 這些工事與設防的營壘。

佈置非常得當, 不容易被偷襲拔除。 於是明軍在被圍困後, 想要突圍或救援, 往往更加艱難。

此後, 明軍基本開始將關外的城市和要塞, 逐個丟給了滿洲。 雖然有袁崇煥在寧遠的守城勝利, 但這主要是引進東亞當時還沒有的紅衣大炮所帶來的技術紅利。 明軍第一次使用, 收穫了奇效。 後金軍隊第一次遭遇, 也碰了一鼻子灰。 只是這樣的少數勝利, 已經無法在根本上改變雙方的攻守形式。

最大的轉捩點, 發生在孔有德叛變之後。 孔有德的部隊裡, 不僅有剛剛從澳門買來的紅衣大炮, 還有經過葡萄牙人專業訓練的炮手和鑄炮師。 從此, 滿清就擁有了壓制明軍守城火力的武器。 無論是明朝的弗朗機炮、大將軍炮,

還是更傳統的人力投石器、火銃和弩, 都在射程上不如紅衣炮。 滿清也靠著這些大炮, 在入關後叩開了很多明軍城池的大門。 其中既有揚州、嘉定、江陰一類的江南要地, 也有潼關這樣的設防要塞。

另一方面, 後金軍隊中的火器比例增加。 火繩槍手與其弓箭手, 在攻城中可以獲得盾車等手段防護。 這讓攻城的滿洲部隊, 越來越不害怕明軍的火力打擊。 到了可以近身廝殺的距離, 關外部隊那種更強的戰鬥力, 更是顯露無疑。 明朝守城的勝算, 往往大大降低。

就是明軍本身的守城技術, 也一直稱不上不高明。 在失去紅衣大炮的壟斷優勢後, 由於自身鑄炮水準差, 產量也很低下, 已經無法取得火力平衡。 明朝雖然也能繼續鑄造紅衣炮, 但大部分都是性能不佳的殘次產品。而在非常傳統的土木作業上,素質低下的明軍,也無法使用坑道、平行戰壕等辦法,與圍城的清軍爭鋒相對。說到底,戰鬥力太差,就是挖溝對抗也頂不住。

所以,面對咄咄逼人的後金,明軍往往難以守住很多城市。雞肋的戰鬥力本身,就註定了他們的軍事失敗。哪怕是沒有紅衣大炮的亂入,結局也不會有根本性的改觀。

但大部分都是性能不佳的殘次產品。而在非常傳統的土木作業上,素質低下的明軍,也無法使用坑道、平行戰壕等辦法,與圍城的清軍爭鋒相對。說到底,戰鬥力太差,就是挖溝對抗也頂不住。

所以,面對咄咄逼人的後金,明軍往往難以守住很多城市。雞肋的戰鬥力本身,就註定了他們的軍事失敗。哪怕是沒有紅衣大炮的亂入,結局也不會有根本性的改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