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018年的人人必看的營養和健康寶典

廉價的預防, 無價的生命

“一次住院費超過一年生活費。 ”在講座一開場, 洪昭光教授就說到, 任何的節約都沒有健康節約來的明顯。

他舉例說, 2001年, 中國因為健康問題損失14000多億元人民幣, 占GDP14.6%, 這是什麼概念呢?對比一下大家就有概念了。 長江三峽工程舉世聞名, 15年總投資2000億元;南水北調是跨世紀工程, 50年總投資5000億元。

而且一個人出事了一家不安寧。 比如一個人中年早逝, 美滿家庭即打碎了:中年喪偶, 幼年喪父, 老年喪子。 直接打擊三代親人, 還有親戚朋友, 工作損失更無法統計。 所以保持健康, 對個人和社會來說都是最大的節約與和諧。

研究表明您投入一塊錢預防, 醫藥費相應省了8塊多, 重症搶救費節省100塊錢。 治療冠心病, 可以在堵塞的心血管處插一根導管, 再放個支架就可以了, 很簡單。 可你們知道嗎, 這個支架內徑3毫米, 重量不到0.5克, 2.5萬!一次就兩三個。

再搭一根導管, 1.5萬一根, 用一次就得扔, 做一回5萬、7萬、10萬, 代價太高了。 而且, 最重要的是, 這些手段並不能讓病人恢復到原來沒病的狀態!

吃自助餐不利健康

“七八分飽, 營養正好。 ”談到合理飲食, 洪昭光說, 人不能吃得太飽。 “美國曾對一群猴子做調查, 一組喂飽, 一組只七八分飽。 十年後, 第一組猴子一半都死了, 大多得了富貴病。 而第二組只有12%猴子死亡。 ”

“我曾到一家單位講課, 他們說這裡胖子特別多。 中午就餐時, 我發現原因了。 原來這家單位供應的是自助餐。 ”洪昭光笑著說, “他們就像第一組猴子一樣, 想怎麼吃就怎麼吃, 當然就胖了。 ”

洪昭光說, 自助餐不利健康, 常會讓人不知不覺吃得太多。

洪昭光介紹自己的飲食習慣, 每餐一葷一素一菇,

但不會吃得太飽。 他特別強調, 菇類有降膽固醇、提高免疫力及抗衰老的作用, 常吃有益。

上班族別忘做保健操

針對辦公室人群, 天天伏案工作, 頸椎病、肩周炎、腰痛腿痛普遍的現象, 洪昭光開了一個“秘方”有兩句話:你拍一, 我拍一, 一直拍到七十七。 深呼吸, 下蹲起, 十點十分去看戲。 “你拍一, 我拍一, 一直拍到七十七”就是右手拍左肩, 左手拍右肩, 一直拍到七十七次。 這樣做, 能改善血液迴圈。 經過研究發現, 所有頸椎病都是因為肌肉固定, 一個姿勢, 毛細血管閉塞, 造成肌肉、韌帶、骨骼的損傷。 “深呼吸, 下蹲起”, 深呼吸可以讓胃、肝、脾、腸等得到溫和的按摩, 改善腸胃功能;下蹲起就是下蹲站起, 這種體位變化, 對交感、副交感神經是最好的鍛煉,

還可改善腦供血。

“十點十分去看戲。 ”什麼意思呢, 就是說, 我們的站姿像錶針一樣的動, 從“九點一刻”的姿勢到“十點十分”的姿勢, 每天做200次, 分4—6次, 那麼你的頸椎肌肉和肩胛肌肉就鍛煉得很好;“看戲”是要伸著脖子向上, 這樣可以鍛煉頸部肌肉。

連結

洪昭光精彩語錄

洪昭光教授擅長把“健康”編成順口溜, 語言風趣幽默, 好懂好記, 讓大家在笑聲中領悟了健康道理:

我的健康我做主, 生命在我不在天, 從來沒有救世主, 全靠自己愛自己。

健康就是節約, 健康就是和諧, 健康就是財富, 健康就是發展。

平常飯菜, 一葷一素一菇, 燕麥瓜果豆腐;平和心態, 不爭不惱不怒, 愛心寬容大度;平均身材, 不胖不瘦不堵, 天天早晚走路。

活要活得長, 死要死得快, 自然凋亡最好。 千萬別活得短, 死得慢, 這種病理性死亡非常痛苦。

六十以前沒有病, 八十以前不衰老, 輕輕鬆松到百歲, 快快樂樂一輩子。

脫貧致富三五年, 一場大病回從前。 一人得病, 全家受罪。 愛妻愛子愛家庭, 不愛健康等於零。

健康就是自己少受罪, 兒女少受累, 節省醫藥費, 造福全社會。

……

王隴德:破解常見健康誤區

科學吃飯, 穀類薯類不能少

“只要在單位上班, 我每天的午飯就是一點蔬菜, 半個紅薯, 還有一些水果, 如果有小米粥, 再喝一碗。 ”

原衛生部副部長, 中華預防醫學會會長王隴德在講座中向大家“解密”了自己的午餐菜譜。

他說:每日膳食中不應只有大米白麵, 而應品種盡可能多地進食其他穀類和薯類。 多種穀物和薯類的攝入可以使營養成分互補,更好地滿足身體的需求。而近年來,中國居民膳食中除大米、小麥外的其他穀類和薯類的量明顯減少,穀類從1982年的每人每日103.5克降低到2002年的23.3克;薯類從179.9克降到49.5克。這種變化趨勢,對維持身體的健康十分不利,應儘快扭轉。

飯後吃水果是極大的誤區

飯後吃水果是很多人的一種生活習慣,王隴德說,其實,這是必須改變的進食程式。飯後吃水果,水果中的有機酸會與其他食物中的礦物質結合,影響身體消化吸收;水果中的果膠有吸收水分、增加胃腸內食物濕潤程度的作用,因此飯後吃水果還會加重胃的負擔。

吃水果的正確時間是飯前1個小時和飯後2個小時左右(柿子等不宜在飯前吃的水果除外)。飯前吃水果,有很多好處。首先,水果中許多成分均是水溶性的,飯前吃有利於身體必需營養素的吸收。其次,水果是低熱量食物,其平均熱量僅為同等重量麵食的1/4,為同等豬肉等肉食的約1/10。先吃低熱量食物,比較容易把握一頓飯裡總的熱量攝入。第三,許多水果本身容易被氧化、腐敗,先吃水果可縮短它在胃中的停留時間,降低其氧化、腐敗程度,減少可能對身體造成的不利影響。

另外,我們也要注意,不要在晚上臨睡覺前吃水果,不然充盈的胃腸會使你的睡眠受到影響。

中老年人,不要怕吃雞蛋

“很多人,特別是中老年人多認為雞蛋,尤其是蛋黃含膽固醇高,最好別碰。”王隴德遺憾地說,“不吃雞蛋或只吃蛋清,不吃蛋黃,可能失去很多必需的營養素。”

人體每日有大量的細胞死亡和新生,以血液中紅細胞為例,每天要更新0.8%。組成這些新生紅細胞的細胞膜,需要一定量的膽固醇。膽固醇還是合成腎上腺素,性激素的主要原料並參與維生素D的合成,因此,膽固醇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作用。

在正常情況下,對於膳食中膽固醇的含量不要限制過嚴。目前,國內外普遍認為,正常人每日膽固醇的攝入量以不超過200毫克。

雞蛋內雖然膽固醇的含量較高,但它也含有許多人體必需的營養成分。建議正常人每天吃一個雞蛋;患糖尿病、心血管病者每兩天吃一個雞蛋比較合適。

植物油,也要悠著吃

王隴德說,現在大家都知道要少吃豬油,而植物油主要含不飽和脂肪酸,以為多吃點沒關係。

中國營養學會推薦的居民平衡膳食寶塔中油脂類在最頂層,每天每人不應超過25克。

據北京市調查,北京居民平均每天食用植物油83克,大大超過了推薦的攝入量。按此統計,北京的居民每天從植物油中多攝入500千卡的熱量,而要消耗掉這500千卡的熱量,每天必須快走一個半小時或慢跑一個小時,否則這些餘熱就會變為脂肪儲存起來,引致肥胖。因此,必須格外注意植物油的攝入量。

多種穀物和薯類的攝入可以使營養成分互補,更好地滿足身體的需求。而近年來,中國居民膳食中除大米、小麥外的其他穀類和薯類的量明顯減少,穀類從1982年的每人每日103.5克降低到2002年的23.3克;薯類從179.9克降到49.5克。這種變化趨勢,對維持身體的健康十分不利,應儘快扭轉。

飯後吃水果是極大的誤區

飯後吃水果是很多人的一種生活習慣,王隴德說,其實,這是必須改變的進食程式。飯後吃水果,水果中的有機酸會與其他食物中的礦物質結合,影響身體消化吸收;水果中的果膠有吸收水分、增加胃腸內食物濕潤程度的作用,因此飯後吃水果還會加重胃的負擔。

吃水果的正確時間是飯前1個小時和飯後2個小時左右(柿子等不宜在飯前吃的水果除外)。飯前吃水果,有很多好處。首先,水果中許多成分均是水溶性的,飯前吃有利於身體必需營養素的吸收。其次,水果是低熱量食物,其平均熱量僅為同等重量麵食的1/4,為同等豬肉等肉食的約1/10。先吃低熱量食物,比較容易把握一頓飯裡總的熱量攝入。第三,許多水果本身容易被氧化、腐敗,先吃水果可縮短它在胃中的停留時間,降低其氧化、腐敗程度,減少可能對身體造成的不利影響。

另外,我們也要注意,不要在晚上臨睡覺前吃水果,不然充盈的胃腸會使你的睡眠受到影響。

中老年人,不要怕吃雞蛋

“很多人,特別是中老年人多認為雞蛋,尤其是蛋黃含膽固醇高,最好別碰。”王隴德遺憾地說,“不吃雞蛋或只吃蛋清,不吃蛋黃,可能失去很多必需的營養素。”

人體每日有大量的細胞死亡和新生,以血液中紅細胞為例,每天要更新0.8%。組成這些新生紅細胞的細胞膜,需要一定量的膽固醇。膽固醇還是合成腎上腺素,性激素的主要原料並參與維生素D的合成,因此,膽固醇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作用。

在正常情況下,對於膳食中膽固醇的含量不要限制過嚴。目前,國內外普遍認為,正常人每日膽固醇的攝入量以不超過200毫克。

雞蛋內雖然膽固醇的含量較高,但它也含有許多人體必需的營養成分。建議正常人每天吃一個雞蛋;患糖尿病、心血管病者每兩天吃一個雞蛋比較合適。

植物油,也要悠著吃

王隴德說,現在大家都知道要少吃豬油,而植物油主要含不飽和脂肪酸,以為多吃點沒關係。

中國營養學會推薦的居民平衡膳食寶塔中油脂類在最頂層,每天每人不應超過25克。

據北京市調查,北京居民平均每天食用植物油83克,大大超過了推薦的攝入量。按此統計,北京的居民每天從植物油中多攝入500千卡的熱量,而要消耗掉這500千卡的熱量,每天必須快走一個半小時或慢跑一個小時,否則這些餘熱就會變為脂肪儲存起來,引致肥胖。因此,必須格外注意植物油的攝入量。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