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十個寶寶八個黃!專家教您如何應對黃疸

27歲的小美剛剛升級做了媽媽, 一家人沉浸在幸福之中。 可孩子出生幾天後, 小美卻發現寶寶的小臉有點黃黃的, 這可讓這位新手媽媽嚇得不輕, 趕緊帶寶寶去了醫院。

安醫大一附院新生兒科主任醫師王楊告訴小美, 寶寶這是出現了“黃疸”, 是新生兒比較常見的一種現象。

十個寶寶八個黃, 區別對待

王楊主任介紹, 新生兒黃疸, 是因膽紅素在體內積聚而引起的皮膚或其他器官黃染, 一般來說, 新生兒血中的膽紅素超過5-7mg/dl, 就可以出現肉眼可見的黃疸了。

新生兒黃疸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兩種情況:

生理性黃疸是生長發育過程中出現的一種生理現象, 有近一半的足月兒和多達80%的早產兒都會出現生理性黃疸。 生理性黃疸在出生後2~3天出現, 4~6天達到高峰, 大多數可以在1-2周後自行消退, 不需要任何治療。

如果寶寶的膽紅素水準比正常新生兒上升過高或者過快,

這時稱為高膽紅素血症(病理性黃疸)。 部分血中膽紅素水準較高的寶寶, 膽紅素還可衝破血腦屏障進入大腦, 發生膽紅素腦病, 一旦膽紅素入腦後, 造成“核黃疸”, 會留下不同程度的神經系統後遺症, 再嚴重一些的甚至還可威脅到寶寶的生命。

病理性黃疸有何表現?

寶寶在黃疸期間, 爸爸媽媽需要密切觀察寶寶的精神狀態, 一旦發現寶寶精神狀態欠佳, 吸吮力變差, 或者出現難以安撫等煩躁狀態時, 就需要提高警惕, 及時就醫了。

病理性黃疸如何應對?

王楊介紹, 任何導致新生兒體內的紅細胞破壞分解過多, 增加了肝臟中膽紅素水準的病因都需要積極處理, 例如分娩中造成的產傷、母子血型不合等。

有些家庭存在家族性遺傳性血液病, 可導致後代出生後膽紅素水準過高。 其他疾病, 如感染, 可能會影響寶寶的肝功能, 導致膽紅素水準的急劇升高。 如果你的寶寶有發生高膽紅素血症的風險, 需要到兒科醫生門診監測寶寶的膽紅素水準。

如果寶寶的膽紅素水準達到了需要治療的數值, 就要開始光照療法(光療)。 光療是利用藍色或綠色光波改變膽紅素分子的構型, 增加膽紅素的水溶性, 使其能夠直接經寶寶的尿或大便清除, 不需要經過肝臟處理。 光療期間通常需要給寶寶戴上眼罩, 保護他們不受強光的影響。

大多數需要治療的高膽紅素血症新生兒都能通過光療治癒。

小貼士

生理性黃疸寶寶的照料

雖然生理性黃疸由於症狀較輕, 一般無需特殊處理。 但生活中麻麻們可以這樣照料寶寶, 促進寶寶儘快“退黃”:

早吸吮、勤哺乳:寶寶出生後, 儘快讓其吸吮乳頭。 一天的餵奶次數最好不少於8-12次。 喂得多可刺激腸管蠕動, 大便排得多, 從而建立腸道正常菌群, 減少腸肝迴圈, 以利於黃疸的消退。

曬太陽:選擇早晚太陽紫外線沒那麼強烈的時間段曬, 如果是陰天, 也可讓自然光照射寶寶, 隔著玻璃曬達不到效果。 曬的時候盡可能地露出頭部、軀幹、四肢, 但需要注意做好眼睛的保護, 避免著涼。

聲明:文章轉載僅作分享, 如有涉及侵權煩請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

誠邀稿件,歡迎投稿:yangzhanggk@foxmail.com。

如有涉及侵權煩請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

誠邀稿件,歡迎投稿:yangzhanggk@foxmail.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