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此地住的都是“漢人”,用“人民幣”說“漢語”,竟不是中國領土

就在我國雲南省與“緬甸”之間有這麼一塊區域, 這裡在籍人口有25萬左右, 面積約有2700平方公里;這裡百分之90的人口都是“漢人”, 通用語言是“漢語”, 貨幣是“人民幣”, 通訊是“中國移動”, 教材是“中國雲南版”, 甚至他們日常所需電力都是“雲南電網”;但是, 這塊地方卻不屬於中國。

這塊區域就是“果敢”, 全稱“緬甸撣邦果敢自治區”, 先是英國殖民地, 如今名義上隸屬“緬甸”;但這裡的人卻仍說自己是“中國人”。 其實不僅是“果敢人”說自己是“中國人”, 甚至至今很多人都說這裡就是“中國”的一部分;不僅僅是因為他們生活和語言都與我們一樣, 而是在歷史上“果敢”地區本就屬於中國!

早在“元朝”時期, 果敢地區就是“宣慰司鎮康路軍民總管府”;在明朝末年, 天下大亂之時, 大明最後一個皇帝“朱由榔”出逃“緬甸”。 而當時為了徹底覆滅大明王朝, 吳三桂率領10萬鐵騎進駐緬甸, 逼迫緬甸當地人交出“朱由榔”;大明王朝就此徹底覆滅, 但當時朱由榔所帶軍隊卻留在了“果敢”這一地區。

當時“朱由榔”這些殘餘部隊的首領為“楊高學”, 大明覆滅後, “果敢”地區正式由“楊高學”建立“楊氏土司”政權。 再到“清朝”年間, 楊高學後代“楊猷”被“雍正”帝冊封為“誥封奉正大夫”之職, 並成為“大清”正式承認的, 以“臣子”身份行使對“果敢”地區的管轄。 再到“乾隆”年間, 楊猷病故, 其子“楊維興”繼職, 此時“果敢”範圍已超過原油面積的三倍。 直到道光年間, “楊氏後人”楊國華還被冊封為“世襲果敢縣令”並頒發封印。

隨著清王朝日益衰落, 到了“光緒”年間, 英國吞併“緬甸”, 將其作為“印度殖民地”的一個省;而此時果敢“楊氏”竟主動投靠英國, 並宣佈成為英國殖民地。 光緒二十年, 也就是西元1984年, 中英簽署《中緬邊界條約》, 其中內容仍舊將“果敢”地區劃為“中國”領土。 但隨著清王朝的日益懦弱,

英國悍然推翻之前的“邊境條約”, 並在重修條約的過程中, 以武力逼迫清廷又簽訂了《中英續議滇緬條約附款》, 而此時“果敢”地區的漢人竟改為“果敢族”, 漢語也被改為“果語”, 甚至“漢字”也被改為“果文”, 實際上此時的的“果敢”已經不再屬於中國領土。

這一系列變故也少不了“楊氏土司“的勢力在從中作梗, “楊氏土司”勢力變幻無常,誰的實力強就隨風倒向那一方,其目的也僅僅是自私的想保住自己在“果敢”的統治地位。甚至在1948年,緬甸脫離“英國殖民地”正式獨立之後,楊氏土司勢力竟然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悍然宣佈“果敢為緬甸國土。”當然,這只是“楊氏土司”的一廂情願而已,大多數“漢人”並不認可;而在這之後的數十年間,“果敢”地區連年混戰。多年的征戰中,“果敢人”一直都在爭取回歸中國;先割據一方,後與“毒梟”作戰,直到近年來又與“緬甸政府軍”對抗。

直到2015年,緬甸軍方對外宣稱“已控制整個果敢地區”;但近來“果敢”地區的戰火一直沒有停息過。儘管緬甸單方面宣佈“果敢”是“緬甸”國土,但“果敢人”至今沒有統一的身份證明,甚至不能作為一個正常的“緬甸人”進出緬甸其他城市。

當然,從果敢人民的衣食住行中也可以看出,幾乎生活中所有的必備資源處處都是“中國”的影子。

“楊氏土司”勢力變幻無常,誰的實力強就隨風倒向那一方,其目的也僅僅是自私的想保住自己在“果敢”的統治地位。甚至在1948年,緬甸脫離“英國殖民地”正式獨立之後,楊氏土司勢力竟然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悍然宣佈“果敢為緬甸國土。”當然,這只是“楊氏土司”的一廂情願而已,大多數“漢人”並不認可;而在這之後的數十年間,“果敢”地區連年混戰。多年的征戰中,“果敢人”一直都在爭取回歸中國;先割據一方,後與“毒梟”作戰,直到近年來又與“緬甸政府軍”對抗。

直到2015年,緬甸軍方對外宣稱“已控制整個果敢地區”;但近來“果敢”地區的戰火一直沒有停息過。儘管緬甸單方面宣佈“果敢”是“緬甸”國土,但“果敢人”至今沒有統一的身份證明,甚至不能作為一個正常的“緬甸人”進出緬甸其他城市。

當然,從果敢人民的衣食住行中也可以看出,幾乎生活中所有的必備資源處處都是“中國”的影子。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