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瀋陽六大變態地名:每一個都有奇葩來歷,你知道嗎?

瀋陽歷史悠久

共占地12948平方公里

充滿了大大小小的街巷

然而, 你知道瀋陽還有些奇葩的地名嗎?

含笑街
提起含笑街, 你是否回想起周氏電影《唐伯虎點秋香》中的“含笑半步癲”?可實際上, 位於蘇家屯區的含笑街, 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已經出現了。
據蘇家屯區地名辦的相關負責人介紹, 含笑街中“含笑”二字取自於“含笑花”。
含笑街的命名正是符合了蘇家屯區街路的命名特點:街為花, 路為樹。 就拿街名來說, 有丁香街、桂花街、迎春街、海棠街、山茶街、牡丹街等, 而路名則有雪松路、青松路、金錢松路、楓楊路、白松路等。


翰林路翰林路, 位於沈河區中部, 西起風雨壇街, 東至小南街, 長655米, 寬12米。
翰林路, 顧名思義, 取自官名翰林, 因為這裡曾居住過一位官老爺繆翰林。
▲殘存的翰林匾
繆翰林即繆潤紱, 隸屬漢軍正白旗, 瀋陽人。 光緒元年舉人, 光緒十八年進士, 授翰林院庶起士, 旋改任戶部主事, 後官至山東臨清直隸州知州候補知府。 在其未出仕之前, 一直居住在瀋陽。
▲《陪京雜述》
繆潤紱不但熱愛家鄉瀋陽, 而且日常細心考察瀋陽的歷史文物、風土民情。 于二十七歲寫成並出版了歌詠瀋陽民俗風物的《瀋陽百詠》及《陪京雜述》, 迄今為止, 這兩本書仍是瀋陽文化史上不可多得的珍貴地方文獻。
豔粉街豔粉街, 又名豔粉屯, 位於鐵西區。 其歷史可追溯到明朝末年,
努爾哈赤分封八旗時, 此處鑲藍旗屬地。
關於豔粉街名的由來有多個傳說:
有人說這是清朝類似北京“八大胡同”的胭粉地帶。
有人說有一個叫胭脂的姑娘, 為了反抗惡霸的侮辱, 將其殺死後同心上人一起逃到了這裡, 後來人們就把這裡叫做胭脂屯, 後改名為豔粉屯, 最後更名為“豔粉街”。

也有人說清朝初期, 鑲蘭旗主濟爾哈朗被封為和碩鄭親王, 豔粉屯一直為鄭親王府的領地。 當時在此居住的村民, 專為王府種植做胭脂的植物, 以供王府女眷化妝使用, 因此被當地居民稱為胭粉屯, 後演化為豔粉屯。

南八條

南八條, 位於和平區南大街南八馬路交匯處。

聽到這個地名,小主第一反應就是麻將中“八條”。其實不然,南八條其實就是南八馬路的別稱。

當時由奉天驛向南輻射的馬路是由一到八排列的。也就是說,現在的南一馬路、南五馬路、南八馬路都被稱為南一條通、南五條通和南八條通。

後來由於人們的語言習慣,認為三個字的地名念起來比較省事,於是就習慣性地稱南八條通為南八條了。

馬剛鄉

馬剛鄉,位於沈北新區,原名為劉千戶屯,是瀋陽市唯一一個以烈士姓名命名的鄉鎮。


馬剛原名馬吉瑞,15歲時加入了八路軍,1945年隨軍來到瀋陽劉千戶屯開展武裝鬥爭。1946年5月,軍隊內部叛徒製造了假裝敵人圍攻的假像,馬剛同志挺身出外觀察,被叛徒高雲程黑槍擊中,壯烈犧牲,年僅23歲。

1949年,鄉政府將馬剛墓遷至馬剛鄉政府旁。2006年10月,又將馬剛烈士墓及沈北新區內的所有革命烈士墓均遷移至馬剛烈士陵園。

馬門子

馬門子,位於沈北新區石佛寺鄉一個村屯,在石佛寺村西側,七星山西南處,屬於錫伯、滿、漢雜居的村落。


馬門子以“馬”起名,自然離不開馬匹,實際上,這裡曾經是一片草木茂盛、河水清清的牧場。
乾隆年間,盛京官員為迎送乾隆帝,精選了大批良馬放游此地,作為皇家的馬場,並建有房舍、倉庫,派人看守餵養。因要對馬匹進行放牧,放養的馬匹每天都要經西門趕出。後來西門這裡漸漸形成村落,因馬匹經常從村中出入,故取名為馬門子。

很多地名都是歷史的沉澱,它們其中一些的起源已經很少有人能夠解釋清楚,一些起源則廣為流傳,融入當地人的血脈。儘管這些地方曾今的風貌不在,但只要地名還在,往昔的故事就還在。

熱愛瀋陽

熱愛瀋陽的每個角落

熱愛瀋陽的一點一滴

走在瀋陽的大街小巷

品味屬於瀋陽的故事

▍資料綜合自搜狐網、瀋陽攻略、今日頭條

聽到這個地名,小主第一反應就是麻將中“八條”。其實不然,南八條其實就是南八馬路的別稱。

當時由奉天驛向南輻射的馬路是由一到八排列的。也就是說,現在的南一馬路、南五馬路、南八馬路都被稱為南一條通、南五條通和南八條通。

後來由於人們的語言習慣,認為三個字的地名念起來比較省事,於是就習慣性地稱南八條通為南八條了。

馬剛鄉

馬剛鄉,位於沈北新區,原名為劉千戶屯,是瀋陽市唯一一個以烈士姓名命名的鄉鎮。


馬剛原名馬吉瑞,15歲時加入了八路軍,1945年隨軍來到瀋陽劉千戶屯開展武裝鬥爭。1946年5月,軍隊內部叛徒製造了假裝敵人圍攻的假像,馬剛同志挺身出外觀察,被叛徒高雲程黑槍擊中,壯烈犧牲,年僅23歲。

1949年,鄉政府將馬剛墓遷至馬剛鄉政府旁。2006年10月,又將馬剛烈士墓及沈北新區內的所有革命烈士墓均遷移至馬剛烈士陵園。

馬門子

馬門子,位於沈北新區石佛寺鄉一個村屯,在石佛寺村西側,七星山西南處,屬於錫伯、滿、漢雜居的村落。


馬門子以“馬”起名,自然離不開馬匹,實際上,這裡曾經是一片草木茂盛、河水清清的牧場。
乾隆年間,盛京官員為迎送乾隆帝,精選了大批良馬放游此地,作為皇家的馬場,並建有房舍、倉庫,派人看守餵養。因要對馬匹進行放牧,放養的馬匹每天都要經西門趕出。後來西門這裡漸漸形成村落,因馬匹經常從村中出入,故取名為馬門子。

很多地名都是歷史的沉澱,它們其中一些的起源已經很少有人能夠解釋清楚,一些起源則廣為流傳,融入當地人的血脈。儘管這些地方曾今的風貌不在,但只要地名還在,往昔的故事就還在。

熱愛瀋陽

熱愛瀋陽的每個角落

熱愛瀋陽的一點一滴

走在瀋陽的大街小巷

品味屬於瀋陽的故事

▍資料綜合自搜狐網、瀋陽攻略、今日頭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