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早產兒不能吃配方牛奶?專家告訴你早產兒如何正確餵養!

孕28周早產的寶寶壯壯在新生兒科住院50天后終於可以出院了。 此時的壯壯由出生時1.1公斤, 體重長到了2.0公斤。 糾正胎齡達35+1周寶寶可以出院了是天大的好事情, 但是卻難倒了年輕的爸爸媽媽。

“早產寶寶回家後要怎樣餵養?”“除了奶粉, 早產寶寶需要補哪些營養素?”“早產寶寶的生長發育可以趕上足月的的寶寶嗎?”面對這一連串的提問, 益陽市中心醫院新生兒科的專家有話說。

什麼是“早產兒”?

胎齡在37足周以前出生的嬰兒稱為早產兒。 其出生體重大部分在2500g以下。

這部分“提早報到”的寶貝們不僅給年輕的爸爸媽媽帶來驚喜,

同時也有許多擔憂。 大多數胎齡小的早產兒出院後, 因發育尚未成熟, 併發症多易發生宮外生長遲緩。

同時早產兒是嬰兒期和兒童期生長遲緩、感染性疾病和發育落後的高危人群, 也是成年期代謝綜合征的高風險人群。

早產兒追趕性生長的最佳時間是生後的第一年, 尤其是前六個月。

如何有效的幫助早產兒實現追趕型生長發育的同時又降低高風險代謝綜合征的發生機率, 早產兒的出院後科學合理餵養尤為重要。

(網路圖, 僅供參考)

“早產兒”的餵養建議

1、吃什麼?(乳製品的選擇)

乳製品的主要區別是能量密度不同, 100ml早產兒配方奶粉約含有80kcal, 而100ml母乳或足月兒配方奶粉約為67kcal。 如果出院時體重跟其矯正胎齡的體重是符合的, 可以給予純母乳或早產兒奶。

矯正胎齡達37周的寶寶可改足月兒配方奶粉餵養;如果體重低於矯正胎齡相應的體重, 則需要喂早產兒配方奶粉或母乳+母乳添加劑強化餵養。

強化餵養的時間:胎齡<34周、出生體重<2000 g的早產兒應首選強化母乳餵養。

當早產兒耐受了100 ml/(kg·d)母乳餵養之後開始添加, 中危、生長速率滿意的早產兒需強化餵養至糾正胎齡3個月左右。

而高危、併發症較多、宮內外生長遲緩的早產兒需強化的時間較長, 可糾正月齡6個月左右, 個別早產兒可至1歲。

2、如何餵養?多長時間喂一次?

對於足月兒來說可以按需餵養, 但早產兒, 尤其那些出生時孕周特別小的早產兒, 出院後還是需要定期餵養。

一般2-3小時左右餵養1次。 如果睡眠超過4個小時, 需要喚醒給予餵養。 由於早產寶寶吸吮力氣不足, 應耐心餵養。 一般出院初期, 一般不超過30分鐘左右。

奶量多少合適?

喂母乳+母乳添加劑、早產兒配方奶粉的時間是根據其體重的增長情況的, 如果體重追趕性生長,

已經達到糾正胎齡相應的體重, 則可改用純母乳或足月兒配方奶粉餵養。 這個需要根據生長曲線來判斷。

理想的哺乳量每日約增加20-35ml/公斤, 直至150-180ml/kg/日。 6個月添加輔食後約800ml奶量。 1歲後奶量除主食外約500ml。

(網路圖, 僅供參考)

3、其他營養素(維生素A、D, 鐵劑)補充

由於早產寶寶的鈣磷儲備不足, 為了滿足生後的快速生長, 他們對維生素D和鈣磷的需求較足月兒高得多。

未強化的母乳和足月兒配方奶不能提供足夠鈣和磷以滿足生長中的早產兒的需要, 故早產兒生後即應補充維生素D 800∼1000 U/d, 3個月後改為400 U/d, 直至2歲。 該補充量包括食物、日光照射、維生素D製劑中的維生素D含量。

早產寶寶的鐵儲備低, 非常容易發生貧血, 根據國內外專家的建議, 早產兒生後2周需開始補充元素鐵2∼4 mg/(kg·d), 直至校正年齡1歲。

該補充量包括強化鐵配方奶、母乳強化劑、食物和鐵製劑中的鐵元素含量。 具體的計量調整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4、注意事項

易嗆奶:注意拍嗝, 保持呼吸道暢通, 若出現嗆奶誘發發紺、吸入性肺炎等情況時及時醫院就診。

易出現濕疹、腹瀉等症狀:多為餵養不耐受表現,尤其是牛乳不耐受或乳糖不耐受。建議換母乳餵養或者換深度水解蛋白/部分水解蛋白奶粉餵養。

家長誤區

1、直接餵養足月兒配方奶粉

早產兒在生長參數各項指標均顯著低下的情況下,若直接餵養足月兒配方奶,可能無法滿足早產兒出院後追趕性生長的特殊需求,導致營養不良,發育落後等。

2、長時間予以早產兒配方奶粉

應注意若持續長時間使用能量密度較高的早產兒配方奶餵養,可能會導致某些營養素的過度攝入,導致營養過剩,生長追趕過快,增加能量代謝性疾病的風險。

3、注意餵養適宜濃度的高營養、高能量

另外對於早產兒來講,要注意餵養適宜濃度的高營養、高能量,如乳類,而不是米湯、稀飯;沖調配方奶並不是越濃越好;切忌怕餓壞不停喂,怕吵醒不敢喂;2歲以內不宜食用鮮奶。

餵養效果的評價

運用生長曲線圖進行評估。

(生長曲線圖)

早產兒出院後應達到以下要求

早期早產兒的生長可參照正常胎兒在宮內的生長速度,即15-20g/(kg.d);胎齡>40周早產兒校正胎齡後採用正常嬰幼兒的生長標準評估。但早產兒追趕性生長期間應超過足月兒的標準。

早產兒體重/身高反映生長的勻稱程度。在矯正胎齡40周之前一般體重增加15-20g/kg/天,身長增加0.75-1cm/周,頭圍增加0.75cm/周,早產兒的生長曲線至少應該維持和標準生長曲線呈平行趨勢,否則需要考慮是否有攝入奶量不足或營養以外的其他因素影響。

溫馨提示

父母必須謹記的是,早產兒的心智發展,必須以矯正年齡來評估(矯正月齡=出生後月齡-(40-出生時孕周)/4)。例如:孕周只有32周的小寶寶,現已出生3個月,他的矯正月齡=3-(40-32)/4=1個月。

這時可將孩子的身高、體重和頭圍與正常嬰兒生長曲線表中1月齡進行比較。矯正月齡使用到孩子滿24個月(2歲)時。

早產寶寶出院後需要新生兒科及兒童保健門診定期隨診,定期監測體格發育指標、神經系統發育情況及各項生化指標,以保證營養狀態能滿足適宜的追趕性生長的需求,預防營養缺乏或過剩,促進各組織器官發育成熟,有利於遠期健康。

早產兒隨訪:

<6月齡 每月隨訪1次

6-12月齡 每2月隨訪1次

1-2歲 每3月隨訪1次

易出現濕疹、腹瀉等症狀:多為餵養不耐受表現,尤其是牛乳不耐受或乳糖不耐受。建議換母乳餵養或者換深度水解蛋白/部分水解蛋白奶粉餵養。

家長誤區

1、直接餵養足月兒配方奶粉

早產兒在生長參數各項指標均顯著低下的情況下,若直接餵養足月兒配方奶,可能無法滿足早產兒出院後追趕性生長的特殊需求,導致營養不良,發育落後等。

2、長時間予以早產兒配方奶粉

應注意若持續長時間使用能量密度較高的早產兒配方奶餵養,可能會導致某些營養素的過度攝入,導致營養過剩,生長追趕過快,增加能量代謝性疾病的風險。

3、注意餵養適宜濃度的高營養、高能量

另外對於早產兒來講,要注意餵養適宜濃度的高營養、高能量,如乳類,而不是米湯、稀飯;沖調配方奶並不是越濃越好;切忌怕餓壞不停喂,怕吵醒不敢喂;2歲以內不宜食用鮮奶。

餵養效果的評價

運用生長曲線圖進行評估。

(生長曲線圖)

早產兒出院後應達到以下要求

早期早產兒的生長可參照正常胎兒在宮內的生長速度,即15-20g/(kg.d);胎齡>40周早產兒校正胎齡後採用正常嬰幼兒的生長標準評估。但早產兒追趕性生長期間應超過足月兒的標準。

早產兒體重/身高反映生長的勻稱程度。在矯正胎齡40周之前一般體重增加15-20g/kg/天,身長增加0.75-1cm/周,頭圍增加0.75cm/周,早產兒的生長曲線至少應該維持和標準生長曲線呈平行趨勢,否則需要考慮是否有攝入奶量不足或營養以外的其他因素影響。

溫馨提示

父母必須謹記的是,早產兒的心智發展,必須以矯正年齡來評估(矯正月齡=出生後月齡-(40-出生時孕周)/4)。例如:孕周只有32周的小寶寶,現已出生3個月,他的矯正月齡=3-(40-32)/4=1個月。

這時可將孩子的身高、體重和頭圍與正常嬰兒生長曲線表中1月齡進行比較。矯正月齡使用到孩子滿24個月(2歲)時。

早產寶寶出院後需要新生兒科及兒童保健門診定期隨診,定期監測體格發育指標、神經系統發育情況及各項生化指標,以保證營養狀態能滿足適宜的追趕性生長的需求,預防營養缺乏或過剩,促進各組織器官發育成熟,有利於遠期健康。

早產兒隨訪:

<6月齡 每月隨訪1次

6-12月齡 每2月隨訪1次

1-2歲 每3月隨訪1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