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智通決策參考︱2.5

【主編觀市】

港股上周收出一根周陰線。 儘管特朗普上任首年國情咨文對股市正面, 但講話之前投資者的憂慮情緒及A股的大幅殺跌對市場造成了調整壓力。 對於本周港股的走勢要小心上週五美股大跌對恒指的壓力。 因為美國上月非農就業崗位增加20萬個, 超過18萬個的預期, 前值為16萬個。 失業率持平于4.1%, 平均時薪出現增長, 按年增幅達到2.9%, 為2009年6月以來最大增幅。 這份非農報告使得市場對於今年加息的預期次數再度升溫, 對股市明顯不利。 另外本周英國公佈利率決議, 儘管不會加息, 但要觀察卡尼新聞發佈會對於經濟前景的展望及脫歐對經濟產生何種影響的看法。

利好方面主要看中國CPI和貿易帳能否帶來驚喜。 總體而言, 要注意恒指在20日均線能否企穩。

【本周金股】

【閱文集團(00772)】閱文集團是中國最大的網上文學作品市場, 其生態系統及商業模式結合, 形成了一個有效的內容及收入管道, 令公司能夠在未來數年提高市場份額。 次新股閱文的股價調整基本到位, 即便再下跌的深度也不大。 該股在業績來臨前, 有資金逐步吸籌。

【中海油(00883)】中海油發佈2018年投資預算, 總額為700-800億元, 較2017年500億元增加近50%!美股雖然開始出現調整, 但是油價還是處於階段高位。 中海油管理層指出資本開支及生產是基於現時專案基礎及今年的新專案,

並強調營運現金流是足夠支持資本開支及承諾派息, 即使沒有進行新的借貸。 該股穩定性好, 值得長線關注。

【個股地雷】

【品牌中國(00863)】品牌中國獲高振順參與要約人提全購, 每股現金要約價為3.18港元。 不過上周幾天時間就股價飆升到了19.00元的高位, 周漲幅達到驚人的273%。 從盤口資訊可以看出, 該股主力高度控盤, 成交稀疏, 散戶輕易參與風險極高, 而且業績高峰期, 參與這類投機毫無意義, 建議規避。

【資料看盤】

港交所公佈資料顯示, 截至上週五, 恒生期指(二月)未平倉合約總數為138560張, 未平倉淨數30930張。 到期日2月27日 , 未平倉合約淨數比前周增加。

從恒生指數牛熊街貨分佈情況, 恒生指數在32602 點位置牛熊創設並不多, 但是隔夜週邊美股暴跌,

A股疲軟, 相信港股恒生指數本周也需要考驗下方的支撐, 恒指有調整的需求, 2月波動較大, 投資者需開始謹慎。

【產業觀察】

LEM銅價格從去年12月初的6530美元/噸上漲至7312美元/噸, 2018年1月以來大部分時間在7100-7200美元左右高位震盪, 短期主要受美元走弱及基本面偏緊影響。

由於銅礦投資下降, 銅供給依然偏緊, 有消息稱包括Freeport、Antofagasta等礦商已大幅削減2018年銅精礦噸位。 另外, 中國將於2018年底禁止七類廢雜銅進口, 近期公佈的2018年第一、第二批限制類廢銅建議審批進口額度, 分別為11.08萬噸和2.59萬噸, 較2017年前兩批總量同比大幅下降94%, 2018年廢銅進口將出現明顯回落, 廢銅緊張進而會向精銅傳導。

需求方面, 全球經濟穩定擴張, 中國作為銅消費大國, 經濟平穩運行,

銅下游需求占比較大的領域——電力、空調、交通運輸以及基建方面等對銅的消費量繼續增加。 國際銅研究小組(ICSG)預計, 2017年全球精煉銅缺口為15萬噸, 即使銅產能增速回升, 2018年也有10.4萬噸缺口。 銅礦供應緊缺將有望逐步抬升銅價中樞, 高盛分析師預計銅價年底前可能達到8000美元/噸。

銅價上漲將令銅礦開發商受益。 紫金礦業2018年的銅增量將來自科盧韋齊銅礦、多寶山銅礦二期、紫金山銅礦等, 預計今年產量達到25萬噸。 該公司還擁有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未開發銅礦項目——卡莫阿銅礦專案, 該專案最新勘探的銅資源儲量為3600萬噸, 占我國銅資源量的36%, 平均品位為2.8%, 是我國銅礦平均品位的5倍。 預計2020-2021年建成年產40萬噸銅產能, 最終建成80-100萬噸的世界級銅礦。

江西銅業擁有國內最大露天銅礦——德興銅礦。 據公司公告, 該礦年產精礦含銅約16 萬噸, 穩居業內第一, 公司六座礦山合計年產精礦含銅約21萬金屬噸。 江西銅業資源自給率高, 礦銅噸均生產成本約3萬元, 處於行業低位元, 業績彈性行業居前。

洛陽鉬業在海外擁有兩座銅礦, 去年第三季度, 按80%權益計算, NPM實現可銷售銅金屬生產量27,544噸;按100%權益計算, Tenke 銅鈷礦實現銅金屬生產量159,615噸。 受益於收購專案並表及金屬產品價格大漲, 洛陽鉬業預計2017年淨利潤增加17億元到19億元, 同比增幅達170.33%到190.37%。

【海外來風】

累計上周, 道指跌4.1%, 標普500指數跌3.9%, 納指跌3.5%。 前兩者跌幅是2016年1月8日當周以來最大, 後者是2016年2月5日當周以來最大。

反映市場波幅預測的VIX, 升29%至17.39,是2016年11月以來最高。

較早時,美國勞工部公佈,1月非農業新增職位20萬個,高於預期增加18萬個;失業率維持在4.1%,符合預期。期內,平均時薪按月增長0.3%,符合預期,按年升幅由前一月的2.6%升至2.9%,是2009年6月來最高。

投資者關注工資增長勢頭過強,牽動聯儲局作出更快更進取的加息決定。美國10年期國庫券孳息率升至4年高位的2.83%,股市沽壓大增。

標普11個主要分項指數全面下滑,能源類受油價下跌打擊,跌幅較厲害。科技巨擘業績消息不理想,科技股跌幅達3%。

Invesco首席全球策略師Kristina Hooper認為,工資升勢是引發市場回落的最大因素,因為它有力說服聯儲局以更快速度加息。

Prudential Financial首席策略師Quincy Krosby指出,就業報告顯示企業要加薪挽留或聘用有經驗雇員,推動通脹上升,關鍵是聯儲局成員觀點,只要「鷹」派主導,便會認為短期經濟過熱,更快加息是合理結論。

不過,Themis Trading合夥人Joe Saluzzi認為,沽售情況未見恐慌,屬於調整,投資者仍觀望長期債券息率變化,再決定投資策略。

【主編感言】

上周盤後對市場影響最大的消息是美股的暴跌,美國三大股指平均跌幅超過2%,對本來就容易受到週邊影響的港股來說,影響肯定是負面的,後續影響如何?首先要探討的是,美股下跌是否有持續性?美股下跌的原因無非是利率上行速度和非農資料超預期,市場擔憂後續加息進程加快,而且最重要的是,獲利盤積累太多。而以上更多是短期因素的影響,不影響大趨勢,參考以前的危機模式,有兩個因素如果出現變化那大趨勢會發生變化,一個是從貨幣寬鬆週期進入緊縮週期,且在加息數次之後,到了市場的“零界點”,二,隨著零界點的到來,隨後的宏觀和微觀層面都出現巨大問題。零界點應該沒有人能確定是哪一天,從過去的案例來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經濟烈火烹油,而累計的加息刺穿了泡沫,這也意味著經濟即將掉頭向下,對於確認復蘇的全球經濟來說,這一點很難得到認同。其次,回到港股,由於港股也積累了較多的獲利盤,有所回吐很正常,但是否會有方向性的變化主要還是1)看資金面:建議投資者關注內資對於港股的態度,是否會連續出現淨流出。目前來看,這種可能性並不大。2)企業盈利是否真的下滑?尤其是權重,目前也並未有這樣的預期,業績整體利好尚未兌現。綜上所述,智通以為,無需恐慌,等待市場情緒穩定到修復帶來的機會。

[免責申明]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本資訊不構成投資建議,查閱更多資訊請關注智通財經網(http://www.zhitongcaijing.com/)或者在各大應用商店搜索【智通財經】下載最新APP便捷查看。

升29%至17.39,是2016年11月以來最高。

較早時,美國勞工部公佈,1月非農業新增職位20萬個,高於預期增加18萬個;失業率維持在4.1%,符合預期。期內,平均時薪按月增長0.3%,符合預期,按年升幅由前一月的2.6%升至2.9%,是2009年6月來最高。

投資者關注工資增長勢頭過強,牽動聯儲局作出更快更進取的加息決定。美國10年期國庫券孳息率升至4年高位的2.83%,股市沽壓大增。

標普11個主要分項指數全面下滑,能源類受油價下跌打擊,跌幅較厲害。科技巨擘業績消息不理想,科技股跌幅達3%。

Invesco首席全球策略師Kristina Hooper認為,工資升勢是引發市場回落的最大因素,因為它有力說服聯儲局以更快速度加息。

Prudential Financial首席策略師Quincy Krosby指出,就業報告顯示企業要加薪挽留或聘用有經驗雇員,推動通脹上升,關鍵是聯儲局成員觀點,只要「鷹」派主導,便會認為短期經濟過熱,更快加息是合理結論。

不過,Themis Trading合夥人Joe Saluzzi認為,沽售情況未見恐慌,屬於調整,投資者仍觀望長期債券息率變化,再決定投資策略。

【主編感言】

上周盤後對市場影響最大的消息是美股的暴跌,美國三大股指平均跌幅超過2%,對本來就容易受到週邊影響的港股來說,影響肯定是負面的,後續影響如何?首先要探討的是,美股下跌是否有持續性?美股下跌的原因無非是利率上行速度和非農資料超預期,市場擔憂後續加息進程加快,而且最重要的是,獲利盤積累太多。而以上更多是短期因素的影響,不影響大趨勢,參考以前的危機模式,有兩個因素如果出現變化那大趨勢會發生變化,一個是從貨幣寬鬆週期進入緊縮週期,且在加息數次之後,到了市場的“零界點”,二,隨著零界點的到來,隨後的宏觀和微觀層面都出現巨大問題。零界點應該沒有人能確定是哪一天,從過去的案例來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經濟烈火烹油,而累計的加息刺穿了泡沫,這也意味著經濟即將掉頭向下,對於確認復蘇的全球經濟來說,這一點很難得到認同。其次,回到港股,由於港股也積累了較多的獲利盤,有所回吐很正常,但是否會有方向性的變化主要還是1)看資金面:建議投資者關注內資對於港股的態度,是否會連續出現淨流出。目前來看,這種可能性並不大。2)企業盈利是否真的下滑?尤其是權重,目前也並未有這樣的預期,業績整體利好尚未兌現。綜上所述,智通以為,無需恐慌,等待市場情緒穩定到修復帶來的機會。

[免責申明]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本資訊不構成投資建議,查閱更多資訊請關注智通財經網(http://www.zhitongcaijing.com/)或者在各大應用商店搜索【智通財經】下載最新APP便捷查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