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李新生:祁縣裡灣楊氏宅院

“城是一座大院, 院是一座小城”這是我常用來形容祁縣民居的一句話, 確實, 在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祁縣, 被旅遊的人們看好的古民居實實是鱗次櫛比, 數以萬間計。 說的再貼切一點, 根本沒人全面調查統計過這種古跡, 所以沒人知道有多少。 即使是本地所謂的“文人”們, 挖掘歷史文化, 歌頌區域文明, 連篇累牘的也就是祁縣古城內的那幾個耳熟能詳的大院, 什麼渠家大院、何家大院, 還有被每天數以萬計的遊人熱捧為世界旅遊品牌的喬家大院。 事實上, 除了這些婦孺皆知、耳熟能詳的大院以外, 在祁縣地域內的幾乎每一個村莊堡寨,

都有這樣的古民居, 包括大山深處的小村小巷, 也不乏古民居的精品, 裡灣村楊氏宅院就是代表。

【楊氏宅院·清、民國·遠觀全景】

【楊氏宅院·清、民國·全景近觀】

楊氏宅院位於祁縣南山深處的古縣鎮裡灣村, 村莊因坐落在“食邑河”左岸的黃土丘陵上, 所以村內地勢呈階級式。 楊氏宅院就位於村內最高的一級臺地上, 整個大院背山面河, 由5個院落一字型自左至右排列組合而成, 周圍4米高的夯土圍牆。 另外, 在大院前的下一級臺地上還建有一座小學堂, 也是楊氏宅院的組成部分。

楊氏宅院主體坐西朝東, 以西為正, 南北寬約100米, 東西縱深約50米, 總面積約5千平方米, 按其規模來說, 也足稱“大院”了。 大院的主門建在右角上, 前垂高大的臺階;進入大門是一條南北向的臨崖甬道, 緊靠深崖邊築有夯土圍牆, 由於年深日久, 大部分已塌毀,

但其他三面的圍牆尚好。

由於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楊家宅院作為“地主財產”被沒收, 分給了村裡的老鄉們居住, 所以變成了大雜院。 出於各自的需要, 這些新主人們按照自己的需要對楊氏宅院的各部分進行了拆改, 再加上幾十年的條件不好, 無法維護, 使得大院支離破碎, 雖然整體輪廓尚完整, 但各個院落已經一片狼藉。

【楊氏宅院·清、民國·草圖】

【楊氏宅院·清、民國·外觀全景】

【楊氏宅院·清、民國·大院地勢及右側夯土圍牆】

【楊氏宅院·清、民國·大門】

【楊氏宅院·清、民國·甬道前段】

【楊氏宅院·清、民國·甬道後段】

【楊氏宅院·第1院大門】

【楊氏宅院·第1院內的偏院】

長長甬道的右邊就是一字排列的五個院落:第一個院落較大,除主院外,左側還建有一座狹長的偏院;主院大門為常見的拱券式,門上嵌有磚雕的“耕讀”磚匾。主院內的正房已拆毀,按其形制來看,可能是一處家內的公共建築,比如祠堂、客廳一類;偏院內的房屋保存完好,還住著人家。

第二院內的主人家早已經搬走,院落大概已經廢棄了,無法看到裡面的情形。從第一院的偏院裡可以看到其院牆,壘砌精緻。從外部看,應該是個狹長的四合院。

第三院破壞的最嚴重,除主屋的三大間券窯式正房還完好外,院裡的其他建築包括街門和院牆都已拆毀或倒塌。按其形制來看,應該與左右的第2院及第4院佈局相同。

【楊氏宅院·清、民國·第2院外觀】

【楊氏宅院·第2院的側牆】

【楊氏宅院·清、民國·第3院內景】

【楊氏宅院·清、民國·第4院街門內外】

【楊氏宅院·第4院內景】

【楊氏宅院·清、民國·第4院正房】

第4院落是整個大院內保存最完整的一進四合院;街門設置在院落的正中,為內凹式方形門洞,這也是祁縣民居街門最普遍的形式之一;街門內側是一座秀氣的卷棚頂內門廊,做工仔細,形象小巧;院內寬綽,左右廂房各4間,分為上下兩屋;兩屋的門緊靠在房屋中間,而不是左右分開,這是祁縣山區的一種地方性形制,平川地區未有

正屋為五間磚券窯洞,門窗一體,院落正面可以看到三間,廂房的左右風道內還藏兩間;屋頂前部築有高約一米的女牆,為仿勾欄式樣,欄板上精雕細刻著連枝牡丹和大串的葡萄,寓意花開富貴和多子多孫,這是晉中傳統民居上裝飾的最普遍雕飾。整個券窯既厚實莊重,又不失秀氣靈巧。

由於是十月三號,可能早已搬離本村的主人家回來度假,院子裡有幾個年輕人,說話都不是本地口音。見我們進去參觀,幾個人的態度極不友好,不過幾分鐘,就把我們趕出來了。好在我也不太關注民居,看看樣子即可。呵呵,極具諷刺意味的是,這可是在祁縣自己家,反而被外人趕出來了......

【楊氏宅院·清、民國·第5院外觀】

【楊氏宅院·清、民國·第5院的外院】

【楊氏宅院·第5院·外院廂房】

【楊氏宅院·第5院右內院街門】

第5院規模比第1院還大點,是整個大院中面積最大的一所。磚砌拱券式大門洞設在院落的右角,這是正常的形制,像第4院這樣門洞設置在院落的正中間是偶然。進入大門內共有三個小院呈“品”字形佈局;外院寬闊通長,廂房都完好,看上去還有人居住著,但估計不是一家。

外院往裡分為左右兩小院,右側小院為一進三合院,街門為晉中經典的鑲嵌式方形門洞,院內其他建築保存完好。左側小院內的建築都已重建,唯院門保存完好,是典型的民國西洋式牌坊門,與祁縣城內何家大院南小院的門洞相似:兩側為磚柱,柱頭磚雕兩個方形膽瓶;中間的坦券式門頂上磚築三角形門額,額磚刻“桃李芳園”四字。毫無疑問,這是大院內的花園,可惜僅剩遺址了。

【楊氏宅院·清、民國·第5院內的“桃李芳園”】

【楊氏宅院·“桃李芳園”門細部】

除5個院落8個小院組成的大院外,楊氏宅院前臨的懸崖下,還建有一座家族式公益建築--- 仁義學堂舊址,博客裡已有專文介紹可以參考。縱觀整個楊氏宅院的形式是樸素而厚重,不似其他大院那樣精於雕飾,而且其主體建築中多採用黃土夯打,多用土墼壘砌的特點。但這絕不意味著“楊老闆”沒錢,而是主要取決於其所在的位置,深山河邊,風大水冷,保暖實用是其主要著眼點,而黃土窯洞(或磚券窯洞)正有冬暖夏涼的特點。楊氏宅院也是祁縣境域內規模最大的窯洞式民居建築群。

楊氏宅院的原主人家,就是祁縣晉商史著名的楊柄(1868-1930),字子衡,近代實業家和民族資本家,不過人們更熟悉他作為一個“經理”的角色。楊柄曾被人譽為清末民初祁縣商界的“四大天王”之一,在祁縣是能與子洪高鈺(祁縣喬家“大德通”票號大掌櫃)、古縣閻維藩(祁縣喬家“大德恒”票號大掌櫃),申村申樹楷(祁縣“合盛元”票號大掌櫃)齊名的人物,曾任祁縣“宏晉銀號”的大掌櫃,後又任祁縣第一家近代實業“祁縣益晉紡織公司”經理,為人信義卓著,做事果斷有膽。

楊柄不僅經商有方,“玩”錢有利,而且本人思想開明,熱衷於公益事業,他在本村建立的仁義學堂,也是祁縣最早成立的近代新學堂之一。不過,由於他僅僅是個地方性著名人物,其名聲和在商界的影響,遠不能和雷履泰、毛鴻翽、閻維藩、賈繼英等金融巨頭相比,所以他的資料留存下來不多。

【楊氏宅院·清-民國·楊柄(中間站小孩者)任益晉公司經理】

【楊氏宅院·清、民國·仁義學堂俯瞰】

【楊氏宅院·清、民國·仁義學堂外觀】

【楊氏宅院·清、民國·仁義學堂內景】

【楊氏宅院·清、民國·磚雕】

民居是人們日常生活須臾不能離的基本設施,要說中國古建築的話,民居是最具代表性的構築物。但是最有代表性不等於最有價值,從古建築文物的角度講,正因為它最普遍,最不能離,所以它也是最低等的構築物。再加上中國等級社會的歷史之長,民居建築的受約束程度之嚴格,決定了民居的單體文物價值實際上是最低。當然,如果把它看作是中國歷史的實際的和日常的形象,它所具有的象徵意義還是很大的。因此,在各類型單體構築物價值都比民居要高的文物日益枯竭之時,人們開始關注這種之前根本都不被認為是“文物古跡”的民居,實際上更多的是懷舊心理。所以,近年內文物資源缺乏的地方,越來越用表面文章來顯得自己關注這種最低等的“鄉土建築”,甚至數以百千計地公佈“名鎮名村名街”,能不能切實保護之,我們大家心知肚明。

我是不大關注民居的,對低頭不見抬頭見的本地民居更是不屑,所以,我根本沒想在這個“備忘錄”裡列入民居的名字。但它畢竟是一個客觀存在,而且具有不可小覷的歷史見證性和藝術價值,特別是成片的民居具有的古樸外觀所形成的視覺衝擊,也使很多人喜歡。因此我還是決定在“備忘錄”裡記錄幾個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的祁縣民居。

“最美祁縣”微信公眾平臺

【楊氏宅院·清、民國·外觀全景】

【楊氏宅院·清、民國·大院地勢及右側夯土圍牆】

【楊氏宅院·清、民國·大門】

【楊氏宅院·清、民國·甬道前段】

【楊氏宅院·清、民國·甬道後段】

【楊氏宅院·第1院大門】

【楊氏宅院·第1院內的偏院】

長長甬道的右邊就是一字排列的五個院落:第一個院落較大,除主院外,左側還建有一座狹長的偏院;主院大門為常見的拱券式,門上嵌有磚雕的“耕讀”磚匾。主院內的正房已拆毀,按其形制來看,可能是一處家內的公共建築,比如祠堂、客廳一類;偏院內的房屋保存完好,還住著人家。

第二院內的主人家早已經搬走,院落大概已經廢棄了,無法看到裡面的情形。從第一院的偏院裡可以看到其院牆,壘砌精緻。從外部看,應該是個狹長的四合院。

第三院破壞的最嚴重,除主屋的三大間券窯式正房還完好外,院裡的其他建築包括街門和院牆都已拆毀或倒塌。按其形制來看,應該與左右的第2院及第4院佈局相同。

【楊氏宅院·清、民國·第2院外觀】

【楊氏宅院·第2院的側牆】

【楊氏宅院·清、民國·第3院內景】

【楊氏宅院·清、民國·第4院街門內外】

【楊氏宅院·第4院內景】

【楊氏宅院·清、民國·第4院正房】

第4院落是整個大院內保存最完整的一進四合院;街門設置在院落的正中,為內凹式方形門洞,這也是祁縣民居街門最普遍的形式之一;街門內側是一座秀氣的卷棚頂內門廊,做工仔細,形象小巧;院內寬綽,左右廂房各4間,分為上下兩屋;兩屋的門緊靠在房屋中間,而不是左右分開,這是祁縣山區的一種地方性形制,平川地區未有

正屋為五間磚券窯洞,門窗一體,院落正面可以看到三間,廂房的左右風道內還藏兩間;屋頂前部築有高約一米的女牆,為仿勾欄式樣,欄板上精雕細刻著連枝牡丹和大串的葡萄,寓意花開富貴和多子多孫,這是晉中傳統民居上裝飾的最普遍雕飾。整個券窯既厚實莊重,又不失秀氣靈巧。

由於是十月三號,可能早已搬離本村的主人家回來度假,院子裡有幾個年輕人,說話都不是本地口音。見我們進去參觀,幾個人的態度極不友好,不過幾分鐘,就把我們趕出來了。好在我也不太關注民居,看看樣子即可。呵呵,極具諷刺意味的是,這可是在祁縣自己家,反而被外人趕出來了......

【楊氏宅院·清、民國·第5院外觀】

【楊氏宅院·清、民國·第5院的外院】

【楊氏宅院·第5院·外院廂房】

【楊氏宅院·第5院右內院街門】

第5院規模比第1院還大點,是整個大院中面積最大的一所。磚砌拱券式大門洞設在院落的右角,這是正常的形制,像第4院這樣門洞設置在院落的正中間是偶然。進入大門內共有三個小院呈“品”字形佈局;外院寬闊通長,廂房都完好,看上去還有人居住著,但估計不是一家。

外院往裡分為左右兩小院,右側小院為一進三合院,街門為晉中經典的鑲嵌式方形門洞,院內其他建築保存完好。左側小院內的建築都已重建,唯院門保存完好,是典型的民國西洋式牌坊門,與祁縣城內何家大院南小院的門洞相似:兩側為磚柱,柱頭磚雕兩個方形膽瓶;中間的坦券式門頂上磚築三角形門額,額磚刻“桃李芳園”四字。毫無疑問,這是大院內的花園,可惜僅剩遺址了。

【楊氏宅院·清、民國·第5院內的“桃李芳園”】

【楊氏宅院·“桃李芳園”門細部】

除5個院落8個小院組成的大院外,楊氏宅院前臨的懸崖下,還建有一座家族式公益建築--- 仁義學堂舊址,博客裡已有專文介紹可以參考。縱觀整個楊氏宅院的形式是樸素而厚重,不似其他大院那樣精於雕飾,而且其主體建築中多採用黃土夯打,多用土墼壘砌的特點。但這絕不意味著“楊老闆”沒錢,而是主要取決於其所在的位置,深山河邊,風大水冷,保暖實用是其主要著眼點,而黃土窯洞(或磚券窯洞)正有冬暖夏涼的特點。楊氏宅院也是祁縣境域內規模最大的窯洞式民居建築群。

楊氏宅院的原主人家,就是祁縣晉商史著名的楊柄(1868-1930),字子衡,近代實業家和民族資本家,不過人們更熟悉他作為一個“經理”的角色。楊柄曾被人譽為清末民初祁縣商界的“四大天王”之一,在祁縣是能與子洪高鈺(祁縣喬家“大德通”票號大掌櫃)、古縣閻維藩(祁縣喬家“大德恒”票號大掌櫃),申村申樹楷(祁縣“合盛元”票號大掌櫃)齊名的人物,曾任祁縣“宏晉銀號”的大掌櫃,後又任祁縣第一家近代實業“祁縣益晉紡織公司”經理,為人信義卓著,做事果斷有膽。

楊柄不僅經商有方,“玩”錢有利,而且本人思想開明,熱衷於公益事業,他在本村建立的仁義學堂,也是祁縣最早成立的近代新學堂之一。不過,由於他僅僅是個地方性著名人物,其名聲和在商界的影響,遠不能和雷履泰、毛鴻翽、閻維藩、賈繼英等金融巨頭相比,所以他的資料留存下來不多。

【楊氏宅院·清-民國·楊柄(中間站小孩者)任益晉公司經理】

【楊氏宅院·清、民國·仁義學堂俯瞰】

【楊氏宅院·清、民國·仁義學堂外觀】

【楊氏宅院·清、民國·仁義學堂內景】

【楊氏宅院·清、民國·磚雕】

民居是人們日常生活須臾不能離的基本設施,要說中國古建築的話,民居是最具代表性的構築物。但是最有代表性不等於最有價值,從古建築文物的角度講,正因為它最普遍,最不能離,所以它也是最低等的構築物。再加上中國等級社會的歷史之長,民居建築的受約束程度之嚴格,決定了民居的單體文物價值實際上是最低。當然,如果把它看作是中國歷史的實際的和日常的形象,它所具有的象徵意義還是很大的。因此,在各類型單體構築物價值都比民居要高的文物日益枯竭之時,人們開始關注這種之前根本都不被認為是“文物古跡”的民居,實際上更多的是懷舊心理。所以,近年內文物資源缺乏的地方,越來越用表面文章來顯得自己關注這種最低等的“鄉土建築”,甚至數以百千計地公佈“名鎮名村名街”,能不能切實保護之,我們大家心知肚明。

我是不大關注民居的,對低頭不見抬頭見的本地民居更是不屑,所以,我根本沒想在這個“備忘錄”裡列入民居的名字。但它畢竟是一個客觀存在,而且具有不可小覷的歷史見證性和藝術價值,特別是成片的民居具有的古樸外觀所形成的視覺衝擊,也使很多人喜歡。因此我還是決定在“備忘錄”裡記錄幾個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的祁縣民居。

“最美祁縣”微信公眾平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