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蒙古傳統飲食文化

本期《梅卿看世界》馬背上的民族 帶大家品味蒙古的特色美食

肉食

蒙古族牧民視綿羊為生活的保證, 財富的源泉, 日食三餐每餐都離不開奶與肉。

蒙古人民稱肉類食品為“烏蘭伊德”, 即紅色食品的意思。 肉食品是養育蒙古族的主要食品。 據《黑韃事略》記載, 蒙古的肉食品主要來自狩獵產品和家養牲畜。 狩獵得來的動物包括野兔、鹿、黃羊等等。 蒙古一般是不殺馬的, 因為在他們認為馬是比較尊貴的動物。

而平常食用的主要是家養的牲畜, 以羊為主, 牛次之。 以羊肉為主的美食有手把肉、蒙古烤羊排、烤全羊、羊雜等等。

手把肉

手把肉是蒙古人傳統的食品方法之一, 也是蒙古日常生活中肉食的主要吃法。 做法是將肥嫩的綿羊開膛破肚, 剝皮去內臟洗淨,去頭去蹄,洗淨,卸成若干塊,放入白水中清煮,待水滾肉熟即取出,置於大盤中上桌,大家手拿蒙古刀地割著吃。因為淨手後吃肉時一手把著肉,一手拿著刀,割、挖、剔、片、把羊骨頭上的肉吃得乾乾淨淨,所以得名“手把肉”。

蒙古烤羊排

蒙古烤羊排是一絕,在原來的菜肴的基礎上採用了更多變的烹飪手法與味料。蒙古烤羊排其實是烤羊腿的簡化做法。蒙古人把一隻羊劈成四份,叫四條腿。每條腿都帶著排骨,脊骨部分,而烤羊排則是剔除了腿骨、腿肉的做法,韻味就減了三分。

烤全羊

烤全羊是目前肉製品飲食中最健康最環保最綠色的美食了,烤全羊外表金黃油亮,外部肉焦黃發脆,內部肉綿軟鮮嫩,羊肉味清香撲鼻,頗為適口,別具一格。 “烤全羊”是蒙古用來招待貴客的傳統名菜,此菜歷史悠久。據傳,早在幾千年前,生活在內蒙古河套地區的鄂爾多斯人民已經開始用火來燒食獵取整只野獸,大草原人民特定的遊牧生活方式,使這種食用方法延續至今。

羊雜

羊雜在蒙古的諸多小吃中佔有至高無上的地位,講究“三料”、“三湯”、“三味”。 三料又分為主三料和副三料。主三料即心、肝、肺,又稱“三紅”;副三料即肚、腸、頭蹄肉,又稱“三白”。三料下鍋時切成長條或細絲。三湯即“原湯雜碎”、“清湯雜碎”、“老湯雜碎”。

白食

蒙古牧民視綿羊為生活的保證、財富的源泉。日食三餐,每餐都離不開奶與肉。以奶為原料製成的食品,蒙古語稱“查幹伊得”,意為聖潔、純淨的食品,即“白食”

蒙古餡餅

蒙古餡餅是明朝末年,蒙古蒙郭勒津部落定居遼寧阜新地區後創制的。最初的蒙古餡餅以當地的特產蕎麥面為皮,牛羊肉為餡,用幹烙水煎的方法製成。 (廣義上的蒙古餡餅也包括合子或其它白麵餡餅)

乳酪

蒙古語稱“胡乳達”,是蒙古牧民家中常見的奶食品。用牛奶經凝固、發酵而成的食物,味道有的微酸,有的微甜,乳香濃郁,牧民很愛吃,常泡在奶茶中食用,或出遠門當乾糧,既解渴又充饑。還可以做成拔絲奶豆腐,其軟韌牽絲為斷,是宴席上的一道風味名菜。用模具做出來的乳酪又稱“奶豆腐。

馬奶酒

馬奶酒也稱蒙古酒,也可以喚作奶酒或畜酒。古代的制法比較簡單,制法是將馬奶倒入皮革袋中,反復撹動,使之發酵,將酸馬奶搗七、八天,白色和混濁一起沉澱,變得無色而透明,腥味也消失了,這就是馬奶酒。能久存,適於牧民遠處放牧時飲用。

酸馬奶

酸馬奶的做法十分簡單:將馬奶擠下,裝在皮紅筒裡,多次攪動或馱在馬身上任其自然顛簸,有了酸味以後就是酸馬奶。酸馬奶顏色發白,混濁,微酸,有腥氣。

夏天吃酸馬奶,根本就不會想吃肉的,營養價值還特別高。但在蒙古,不是每個人都會做酸馬奶,在蒙古的南部和西部他們也做酸馬奶,不過品質一般。只有在蒙古中部,他們做酸馬奶是最好的,這主要取決於牧草地和牧草,所以酸馬奶主要在在蒙古中部生產。

蒙古駐華大使 Damba GANKHUYAG(丹巴•岡呼雅格)先生告訴我們:在蒙古,我們並沒有吃馬肉這種傳統。但現在要看馬肉的品質,因為有科學研究表明馬肉沒有寄生蟲,有益於人體健康,而人們一般只有在寒冷的季節才會食用馬肉,所以,我們主要是為了健康才會食用馬肉。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世界各地各民族所處的地理環境,歷史進程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異,飲食習俗也各有特色。

剝皮去內臟洗淨,去頭去蹄,洗淨,卸成若干塊,放入白水中清煮,待水滾肉熟即取出,置於大盤中上桌,大家手拿蒙古刀地割著吃。因為淨手後吃肉時一手把著肉,一手拿著刀,割、挖、剔、片、把羊骨頭上的肉吃得乾乾淨淨,所以得名“手把肉”。

蒙古烤羊排

蒙古烤羊排是一絕,在原來的菜肴的基礎上採用了更多變的烹飪手法與味料。蒙古烤羊排其實是烤羊腿的簡化做法。蒙古人把一隻羊劈成四份,叫四條腿。每條腿都帶著排骨,脊骨部分,而烤羊排則是剔除了腿骨、腿肉的做法,韻味就減了三分。

烤全羊

烤全羊是目前肉製品飲食中最健康最環保最綠色的美食了,烤全羊外表金黃油亮,外部肉焦黃發脆,內部肉綿軟鮮嫩,羊肉味清香撲鼻,頗為適口,別具一格。 “烤全羊”是蒙古用來招待貴客的傳統名菜,此菜歷史悠久。據傳,早在幾千年前,生活在內蒙古河套地區的鄂爾多斯人民已經開始用火來燒食獵取整只野獸,大草原人民特定的遊牧生活方式,使這種食用方法延續至今。

羊雜

羊雜在蒙古的諸多小吃中佔有至高無上的地位,講究“三料”、“三湯”、“三味”。 三料又分為主三料和副三料。主三料即心、肝、肺,又稱“三紅”;副三料即肚、腸、頭蹄肉,又稱“三白”。三料下鍋時切成長條或細絲。三湯即“原湯雜碎”、“清湯雜碎”、“老湯雜碎”。

白食

蒙古牧民視綿羊為生活的保證、財富的源泉。日食三餐,每餐都離不開奶與肉。以奶為原料製成的食品,蒙古語稱“查幹伊得”,意為聖潔、純淨的食品,即“白食”

蒙古餡餅

蒙古餡餅是明朝末年,蒙古蒙郭勒津部落定居遼寧阜新地區後創制的。最初的蒙古餡餅以當地的特產蕎麥面為皮,牛羊肉為餡,用幹烙水煎的方法製成。 (廣義上的蒙古餡餅也包括合子或其它白麵餡餅)

乳酪

蒙古語稱“胡乳達”,是蒙古牧民家中常見的奶食品。用牛奶經凝固、發酵而成的食物,味道有的微酸,有的微甜,乳香濃郁,牧民很愛吃,常泡在奶茶中食用,或出遠門當乾糧,既解渴又充饑。還可以做成拔絲奶豆腐,其軟韌牽絲為斷,是宴席上的一道風味名菜。用模具做出來的乳酪又稱“奶豆腐。

馬奶酒

馬奶酒也稱蒙古酒,也可以喚作奶酒或畜酒。古代的制法比較簡單,制法是將馬奶倒入皮革袋中,反復撹動,使之發酵,將酸馬奶搗七、八天,白色和混濁一起沉澱,變得無色而透明,腥味也消失了,這就是馬奶酒。能久存,適於牧民遠處放牧時飲用。

酸馬奶

酸馬奶的做法十分簡單:將馬奶擠下,裝在皮紅筒裡,多次攪動或馱在馬身上任其自然顛簸,有了酸味以後就是酸馬奶。酸馬奶顏色發白,混濁,微酸,有腥氣。

夏天吃酸馬奶,根本就不會想吃肉的,營養價值還特別高。但在蒙古,不是每個人都會做酸馬奶,在蒙古的南部和西部他們也做酸馬奶,不過品質一般。只有在蒙古中部,他們做酸馬奶是最好的,這主要取決於牧草地和牧草,所以酸馬奶主要在在蒙古中部生產。

蒙古駐華大使 Damba GANKHUYAG(丹巴•岡呼雅格)先生告訴我們:在蒙古,我們並沒有吃馬肉這種傳統。但現在要看馬肉的品質,因為有科學研究表明馬肉沒有寄生蟲,有益於人體健康,而人們一般只有在寒冷的季節才會食用馬肉,所以,我們主要是為了健康才會食用馬肉。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世界各地各民族所處的地理環境,歷史進程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異,飲食習俗也各有特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