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袁衛星:我這樣教語文

我一向以為, 語文教學是一片海。 在這裡趕海, 不必以扭曲自己、改變本色為代價, 且能收穫幾朵浪花, 幾串彩貝, 幾行足印。 因此, 我愛上了語文教師這一行, 雖不像當初愛上一個女孩子那樣死去活來, 但總如一位相知日深的老友那樣丟不開拋不下。 我常對自己說, 要立志做一個有個性的學者型語文教師, 記住每一個學生, 並讓每一個學生記住。 我常對自己說, 我為稻粱謀, 但要謀得幸福。

我教語文, 喜歡在每一屆學生新接時, 用整整一堂課的時間告訴他們:語文是炫目的先秦繁星, 是皎潔的漢宮秋月;是珠落玉盤的琵琶,

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門, 是但求一字的數莖須;是莊子的逍遙雲遊, 是孔子的顛沛流離;是魏王的老驥之志, 是諸葛的錦囊妙計;是君子好逑的《詩經》, 是魂兮歸來的《楚辭》;是執過羊鞭的《兵法》, 是受過宮刑的《史記》;是李太白的杯中酒, 是曹雪芹的夢中淚;是千古絕唱的詩詞曲賦, 是功垂青史的《四庫全書》……

是的, 我想讓學生們知道, 語文很重要。 它不僅是我們每個人學習、工作和生活的工具, 而且還負載著豐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類綿綿不絕的文明;語文學科不僅是工具性學科, 而且對形成一個人的品格一個人的底蘊、培養一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今後終身教育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我教語文, 可不想把那些優美的文章通過劃分劃分段落、歸納歸納中心的方式肢解得支離破碎, 或者貼標籤貼得面目全非。 因此, 每堂課, 我都力圖從課本外引入些活水, 激起些微瀾;每一篇課文, 我都努力引導學生們去發現它蘊含的自然美、生活美、情感美、藝術美、語言美等等。

我曾經借班執教《就是那一隻蟋蟀》一課。 在進行過“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之後, 我在課前幾分鐘進行了三個定向:一是師生關係定向(投影演示“語文課堂三提倡”——提倡活躍與創新, 提倡自主與質疑, 提倡合作與交流), 二是感情基調定向(聽唱餘光中詩, 羅大佑作曲並演唱的《鄉愁四韻》前兩韻), 三是教學目標定向(分認知目標、能力目標、情意目標三級)。

課堂上, 在一番“鑒別欣賞”之後, 教學進入“固本提高”階段。 我用投影演示出《鄉愁四韻》前兩韻詩句, 讓學生補寫後兩韻。 我提醒學生, 要注意前兩韻的寫作看法(明喻、通感、反復), 並可在課文《就是那一隻蟋蟀》中尋找物象(螢火、鷓鵑、月餅、桂花等)。 五十多位同學在短短五六分鐘內補出一百多韻, 大多十分優美, 如“給我一支竹枝鳶啊竹枝鳶/雲一樣的竹枝鳶/白雲的撫摸/是鄉愁的撫摸/給我一隻竹枝鳶啊竹枝鳶”, 又如“給我一枝桂花香啊桂花香/心一樣的桂花香/四季的芬芳/是鄉愁的芬芳/給我一枝桂花香啊桂花香”, 幾堪與餘詩媲美。 我讓學生和著音樂把自己補的詩唱一唱, 高潮頓生!

是的, 在我看來, 語文課堂教學要提高效率,

其根本所在, 是實現課堂教學現代化。 而實現課堂教學現代化, 一要有現代化的觀念, 不僅教師要有,而且學生也要有;二要有現代化的內容, 不能光依賴教材,教材只是例子, 部分而不是全部的例子;三要有現代化的手段, 特別是現代化多種媒體的組合運用。

就現代化觀念而言, 我認識到, 語文課堂教學要以生命活動為本質, 以情感意志為動力。 以生命活動為本質即要求師生“從生命的高度用動態生成的觀點看課堂教學”, “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具體地說, “首先, 課堂教學應被看作師生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生命經歷, 是他們生命的有意義的構成部分”, “其次, 課堂教學的目標應全面體現培養目標, 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而不是只局限於認識方面的發展”, “最後, 要改變現有課堂中常見的見書不見人, 人圍著書轉的局面。 ”(葉瀾:《讓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 《教育研究》1997年第9期)以情感意志為動力即要求我們用“教文育人”的深切情感激發學生智慧的亮點, 講究“披文以入情”, 以求得“師─生─文”三者感情上的多邊共鳴。

就現代化教學內容而言, 我認識到, 語文課堂教學要把科學性和時代性放在前列, 這樣才能培養學生適應現代社會發展需要的語文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指出, “科學是以空前的速度向前發展, 但不可能經常把不斷出現的新概念和規律寫進中學教學大綱中來, 所以, 閱讀科學讀物就成了現代學校教學過程中一個極重要的組成部分”。 語文教材陳舊落後是一個客觀存在,這就需要我們語文教師在語文課堂中引進些活水,進行適當的補充。有一次,有學生問我“深藍”是什麼,我知道“深藍”是戰勝國際象棋大師卡斯帕羅夫的高效能電腦,因此找來材料,稍加整理,補充進課堂,成了一篇很好的、引起學生興趣的說明文。為了做好教材補充工作,我不斷充實自己的書櫥。1996年,在全國文明城市張家港市舉辦的“萬戶讀書”活動中,時年26歲的我以3000冊藏書忝居市“十佳千冊藏書家庭”之列。

就現代化教學手段而言,我認識到,當代資訊技術的發展使人們的學習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人們的閱讀方式,從文本閱讀走向超文字閱讀,電子出版物向人們展示出全新商效的超文字閱讀與檢索方式;寫作方式,從手寫走向鍵盤輸入、掃描輸入、語言輸入等,單純的文字寫作變化為圖文並茂、聲形並茂的多媒體寫作。在這樣一個技術背景下,我們語文課堂教學必須考慮現代化多媒體輔助手段的合理使用。近年來,我與同事合作,開始嘗試製作OEH軟體,並有實驗性論文發表在《中學語文教學》等刊。我感覺到,現代化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最大收穫在於情境的創設。這個情境,是黑格爾在其《美學》中所說的,“可以顯現心靈方面的深刻而重要的旨趣和真正意蘊的那種情境”。

我教語文,可不想讓學生作文走早晨街心公園裡老太太們練練身體的那一番套路,因此,幾乎每一次作文,我都親自“下水”,刀、槍、劍、棒……十八般武藝,一一向學生們演來,文學寫作成了我的業餘愛好。1996年,由四川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散文小說專集《美麗的過程》獲得了江蘇省首屆群眾文藝“五星獎”的提名。同時,我被正式吸納為作家協會會員。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的價值觀、道德觀、人生觀發生了很大變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受到金錢和權力的衝擊,永恆的話題如戀愛、婚姻、家庭、事業等也越來越受到物質的影響。作為社會的一分子,當代中學生在這樣的一個大環境下,需要交流,需要溝通,需要渲泄,需要慰藉,作文是他們的情感通道之一,教師是他們的訴求對象之一,語文學科鮮明的人文性在作文教學中表現得極其燦爛。據以上述觀點,我把作文教學個人定位為中學語文素質教育的突破口,來進行實踐。

我主張學生作文有講真話的權力,即不在作文指導批語及評講中鉗制他們的思想觀念,剝奪他們的言論自由,而是讓他們真實地反映他們不同的人生追求和不同的價值取向。我還以為教師評改有巧引導的義務,即提倡什麼、允許什麼、反對什麼,這一系列思想導向、價值導向、道德導向問題,在作文批改與講評中尋機解決。我常在作文評語中提到博大精深的中華民族十大傳統美德。有一回,有學生在作文中流露出“老實人吃虧”的思想,並沾沾自喜地例舉了自己“得了便宜”的“小聰明”。我在評語中寫上:“可知‘篤實寬厚’?此乃中華民族十大美德之一。老實、誠實、求實、踏實……希望你以‘實’為本,見素抱樸。”這個學生好問,我知道他對“見素抱樸”一詞會有疑問。果然,他拿了作文本來問我。我便由道家主張的最高境界說起,闡明了立身行事的主張。學生默坐靜思。過不多久,他居然在學校文學社社刊上發表了一篇《老實是福》的文章。

我感覺最成功的是一次《親情》作文。作前,我讓學生和我一起收集一些關於“親情”的文章到課上來讀一讀。我讀的是一個二十出頭的小夥子紀念他逝於尿毒癥的十七歲妹妹的文章《永遠的思念》,手足情深讓人垂淚。讀過之後,我看學生心弦已被撥動,就索性在上面快彈一曲,對“親情”作了一番自我理解意義上的闡釋,並講了自己的體會,讀了自己的文章(寫家嚴、寫恩師的)。然後佈置學生作文。有學生後來在作文中寫道:“如果老師不佈置我們寫這篇作文,如果沒有他那寥寥幾句親身的體會,我還一直以為,父母親為我做的一切,是應該的,我無需報答。然而,我現在明白,這十八年,我虧欠太多……”師生情感上取得了溝通,達成了共識,作文訓練的目標就已完成了一半。這篇作文,學生交得又齊又快,寫得又深又好。我在評改完成後,並沒有到此結束,而是寫了一封信給每一位學生的家長。信上說:“尊敬的家長:您好!今奉上您孩子的作文一篇。這篇寫‘親情’的作文,您孩子寫得很認真,也很動情。希望您從中讀到親情的溫暖,以及孩子金子一般純真的心。‘理解萬歲’決不僅僅是一句口號,您的孩子在潛滋暗長之中學會了理解。那麼,給他(她)予更多的關愛吧!相信,不久的將來,您將收穫他(她)豐厚的回報。”信和作文寄出後,我收到了不少家長的來信。他們在信中盛讚我的這一做法,並談到讀了孩子作文的感受。有的感慨萬千:孩子真的長大了;有的甜蜜無比:十幾年的心血沒有白費;有的激動不已:只要孩子懂,再苦再累也願意……我把這些來信交回學生看。學生的心中,又一次泛起了漣漪。寫作的衝動,再一次被激起……

我還常常會把作文課上成“說文課”,即讓學生進行口頭作文訓練。課前五分鐘演講謂之“細水長流”。每星期,還拿出一節課來,“重點突破”。本學期第一周,我在課上給學生擺出一個播了三支花的花瓶,這三支花一支是假的鮮紅欲滴的玫瑰;一支是真的已經枯萎的玫瑰;還有一支也是真的,但在莖葉上繞了鐵絲的太陽花。我要求學生就眼前這三支花展開聯想和想像,隨意發言。學生思維活躍,發言積極:有的就真與假的對立統一展開言論;有的由此聯想到生活中的真、善、美現象;有的給同學講起了《最後一片葉子》、《滴血的玫瑰》、《半支玫瑰》等故事;有的還想到,在成功或失敗的時候,要給自己獻一束鮮花……“說”過之後,我讓他們課後形成文字,不是他們又有了一次“二度思考”,取長補短的機會。

此外,還製作了《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愛”》等多媒體課件來為“說文課”插上現代化教學手段的翅膀.

我堅信,學生作文是一架鋼琴,當你能動它的琴鍵時候,總會發生叮咚的聲音。只要能深諳樂理,把它彈起來,就一定會奏出和美的旋律!

我教語文,還喜歡在學生第二課堂、課外活動中做文章。

為使學生課外閱讀有一個明確的目的性,有一個科學的選擇性,有一個良好的習慣性,我曾試著設計了幾個“課題”供學生們“研究”,寫“研究報告”,一是“上周××報各版綜述”;二是“×部文學名著中的藝術形象之比較”;三是“二十世紀××發展回顧與總結”。在指導學生寫作上述研究報告的過程中,我注意把握好三個方面:一是把握好課題下達的時機,把握好課題完成的時限,做到“適時”;二是把握好課題研究的閱讀量,把握好課題研究的寫作量,做到“適量”;三是把握好課題研究的個體適應性,把握好課題研究的特長發揮度,做到“適性”。這一做法的經驗總結,於1997年獲江蘇省中學語文優秀教學論文評比一等獎。

此外,我還鼓勵學生們進行課餘文學寫作,特別是寫詩。我的第一屆學生,有4人進大學後當上了學校文學社社長,大學畢業後分配在報社、電臺、電視臺等單位工作。每一年都有學生在《小作家》、《新華日報》等刊發表習作,在蘇州市影評徵文、張家港市作文競賽等活動中獲獎。1994年,我輔導的學校江南春文學社獲“蘇州市十佳文學社團”稱號。于漪老師在江南春文學社十周年慶典時欣然命筆:“風景這邊獨好。”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願用我生命的綠色,調和語文教學這一片蔚藍色的海洋!

語文教材陳舊落後是一個客觀存在,這就需要我們語文教師在語文課堂中引進些活水,進行適當的補充。有一次,有學生問我“深藍”是什麼,我知道“深藍”是戰勝國際象棋大師卡斯帕羅夫的高效能電腦,因此找來材料,稍加整理,補充進課堂,成了一篇很好的、引起學生興趣的說明文。為了做好教材補充工作,我不斷充實自己的書櫥。1996年,在全國文明城市張家港市舉辦的“萬戶讀書”活動中,時年26歲的我以3000冊藏書忝居市“十佳千冊藏書家庭”之列。

就現代化教學手段而言,我認識到,當代資訊技術的發展使人們的學習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人們的閱讀方式,從文本閱讀走向超文字閱讀,電子出版物向人們展示出全新商效的超文字閱讀與檢索方式;寫作方式,從手寫走向鍵盤輸入、掃描輸入、語言輸入等,單純的文字寫作變化為圖文並茂、聲形並茂的多媒體寫作。在這樣一個技術背景下,我們語文課堂教學必須考慮現代化多媒體輔助手段的合理使用。近年來,我與同事合作,開始嘗試製作OEH軟體,並有實驗性論文發表在《中學語文教學》等刊。我感覺到,現代化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最大收穫在於情境的創設。這個情境,是黑格爾在其《美學》中所說的,“可以顯現心靈方面的深刻而重要的旨趣和真正意蘊的那種情境”。

我教語文,可不想讓學生作文走早晨街心公園裡老太太們練練身體的那一番套路,因此,幾乎每一次作文,我都親自“下水”,刀、槍、劍、棒……十八般武藝,一一向學生們演來,文學寫作成了我的業餘愛好。1996年,由四川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散文小說專集《美麗的過程》獲得了江蘇省首屆群眾文藝“五星獎”的提名。同時,我被正式吸納為作家協會會員。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的價值觀、道德觀、人生觀發生了很大變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受到金錢和權力的衝擊,永恆的話題如戀愛、婚姻、家庭、事業等也越來越受到物質的影響。作為社會的一分子,當代中學生在這樣的一個大環境下,需要交流,需要溝通,需要渲泄,需要慰藉,作文是他們的情感通道之一,教師是他們的訴求對象之一,語文學科鮮明的人文性在作文教學中表現得極其燦爛。據以上述觀點,我把作文教學個人定位為中學語文素質教育的突破口,來進行實踐。

我主張學生作文有講真話的權力,即不在作文指導批語及評講中鉗制他們的思想觀念,剝奪他們的言論自由,而是讓他們真實地反映他們不同的人生追求和不同的價值取向。我還以為教師評改有巧引導的義務,即提倡什麼、允許什麼、反對什麼,這一系列思想導向、價值導向、道德導向問題,在作文批改與講評中尋機解決。我常在作文評語中提到博大精深的中華民族十大傳統美德。有一回,有學生在作文中流露出“老實人吃虧”的思想,並沾沾自喜地例舉了自己“得了便宜”的“小聰明”。我在評語中寫上:“可知‘篤實寬厚’?此乃中華民族十大美德之一。老實、誠實、求實、踏實……希望你以‘實’為本,見素抱樸。”這個學生好問,我知道他對“見素抱樸”一詞會有疑問。果然,他拿了作文本來問我。我便由道家主張的最高境界說起,闡明了立身行事的主張。學生默坐靜思。過不多久,他居然在學校文學社社刊上發表了一篇《老實是福》的文章。

我感覺最成功的是一次《親情》作文。作前,我讓學生和我一起收集一些關於“親情”的文章到課上來讀一讀。我讀的是一個二十出頭的小夥子紀念他逝於尿毒癥的十七歲妹妹的文章《永遠的思念》,手足情深讓人垂淚。讀過之後,我看學生心弦已被撥動,就索性在上面快彈一曲,對“親情”作了一番自我理解意義上的闡釋,並講了自己的體會,讀了自己的文章(寫家嚴、寫恩師的)。然後佈置學生作文。有學生後來在作文中寫道:“如果老師不佈置我們寫這篇作文,如果沒有他那寥寥幾句親身的體會,我還一直以為,父母親為我做的一切,是應該的,我無需報答。然而,我現在明白,這十八年,我虧欠太多……”師生情感上取得了溝通,達成了共識,作文訓練的目標就已完成了一半。這篇作文,學生交得又齊又快,寫得又深又好。我在評改完成後,並沒有到此結束,而是寫了一封信給每一位學生的家長。信上說:“尊敬的家長:您好!今奉上您孩子的作文一篇。這篇寫‘親情’的作文,您孩子寫得很認真,也很動情。希望您從中讀到親情的溫暖,以及孩子金子一般純真的心。‘理解萬歲’決不僅僅是一句口號,您的孩子在潛滋暗長之中學會了理解。那麼,給他(她)予更多的關愛吧!相信,不久的將來,您將收穫他(她)豐厚的回報。”信和作文寄出後,我收到了不少家長的來信。他們在信中盛讚我的這一做法,並談到讀了孩子作文的感受。有的感慨萬千:孩子真的長大了;有的甜蜜無比:十幾年的心血沒有白費;有的激動不已:只要孩子懂,再苦再累也願意……我把這些來信交回學生看。學生的心中,又一次泛起了漣漪。寫作的衝動,再一次被激起……

我還常常會把作文課上成“說文課”,即讓學生進行口頭作文訓練。課前五分鐘演講謂之“細水長流”。每星期,還拿出一節課來,“重點突破”。本學期第一周,我在課上給學生擺出一個播了三支花的花瓶,這三支花一支是假的鮮紅欲滴的玫瑰;一支是真的已經枯萎的玫瑰;還有一支也是真的,但在莖葉上繞了鐵絲的太陽花。我要求學生就眼前這三支花展開聯想和想像,隨意發言。學生思維活躍,發言積極:有的就真與假的對立統一展開言論;有的由此聯想到生活中的真、善、美現象;有的給同學講起了《最後一片葉子》、《滴血的玫瑰》、《半支玫瑰》等故事;有的還想到,在成功或失敗的時候,要給自己獻一束鮮花……“說”過之後,我讓他們課後形成文字,不是他們又有了一次“二度思考”,取長補短的機會。

此外,還製作了《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愛”》等多媒體課件來為“說文課”插上現代化教學手段的翅膀.

我堅信,學生作文是一架鋼琴,當你能動它的琴鍵時候,總會發生叮咚的聲音。只要能深諳樂理,把它彈起來,就一定會奏出和美的旋律!

我教語文,還喜歡在學生第二課堂、課外活動中做文章。

為使學生課外閱讀有一個明確的目的性,有一個科學的選擇性,有一個良好的習慣性,我曾試著設計了幾個“課題”供學生們“研究”,寫“研究報告”,一是“上周××報各版綜述”;二是“×部文學名著中的藝術形象之比較”;三是“二十世紀××發展回顧與總結”。在指導學生寫作上述研究報告的過程中,我注意把握好三個方面:一是把握好課題下達的時機,把握好課題完成的時限,做到“適時”;二是把握好課題研究的閱讀量,把握好課題研究的寫作量,做到“適量”;三是把握好課題研究的個體適應性,把握好課題研究的特長發揮度,做到“適性”。這一做法的經驗總結,於1997年獲江蘇省中學語文優秀教學論文評比一等獎。

此外,我還鼓勵學生們進行課餘文學寫作,特別是寫詩。我的第一屆學生,有4人進大學後當上了學校文學社社長,大學畢業後分配在報社、電臺、電視臺等單位工作。每一年都有學生在《小作家》、《新華日報》等刊發表習作,在蘇州市影評徵文、張家港市作文競賽等活動中獲獎。1994年,我輔導的學校江南春文學社獲“蘇州市十佳文學社團”稱號。于漪老師在江南春文學社十周年慶典時欣然命筆:“風景這邊獨好。”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願用我生命的綠色,調和語文教學這一片蔚藍色的海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