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後周開國皇帝郭威奉後漢開國皇帝劉知遠之命,為後晉立下大功

續:《又亂了, 南北兩鎮節度使同時起兵, 直指石敬瑭諂事契丹的命門!》

天福六年(西元941年)十月, 為了分化瓦解成德軍節度使安重榮的叛軍勢力, 後晉鄴都留守、侍衛親軍馬步都指揮使(河北大名行政長官兼衛戍司令、近衛軍步騎兵總司令)劉知遠派遣親信大將郭威去遊說依附安重榮的吐谷渾首領白承福。

郭威出使歸來, 向劉知遠彙報:“吐谷渾的酋長們唯利是圖。 安鐵胡(鐵胡是安重榮的小名)僅給他們發了一些服裝。 依在下看來, 要爭取吐谷渾, 純以口舌事倍功半, 倘若再輔以金銀財貨, 他們一定會叛離安重榮。

劉知遠十分嘉許, 採納了郭威的建議, 讓他帶著豐厚的財物再次去見白承福。

郭威為白承福剖析利害, 說:“幾年前, 朝廷把雁門關以北的土地割與契丹, 吐谷渾就成了契丹子民。 你們應當樂天知命, 順勢而為。 而今南下投靠安重榮, 助紂為虐,

實在是一步錯棋。 安重榮倒行逆施, 早已被天下人所唾棄, 敗亡不過朝夕之間。 你們要早做打算, 不要等到兵臨城下, 南北無歸(意指南邊的後晉和北邊的契丹皆以吐谷渾為叛民, 兩國都不接納), 追悔莫及!”

郭威還暗示, 白承福遵旨行事的話, 後晉將會授予他一方節度使職位。

白承福被郭威打動, 不久就率領吐谷渾部眾從鎮州逃走, 轉而投奔劉知遠。 劉知遠將他們妥善安置在太原東部, 嵐州和石州之間(山西呂梁嵐縣和離石一帶), 並遵守承諾, 上表請石敬瑭加封白承福為大同軍節度使。

安重榮預謀反叛時, 在散發給各地藩鎮的檄文中說, 吐谷渾、韃靼、契苾等部彪悍的戰士將和他一同興兵舉義。 白承福逃走後, 韃靼和契苾等部都不依前約來鎮州會師。

安重榮大為沮喪。

十二月十三日, 杜重威平叛大軍和安重榮叛軍在宗城(河北威縣)西南會戰。

安重榮排出偃月陣(一種形似彎月的弧形大陣, 兩翼延展, 中部凹進)迎擊官軍。 杜重威下令發動了兩次攻擊, 都不能衝動叛軍陣腳半分。

杜重威本是無膽鼠輩, 儀仗娶了石敬瑭的妹妹才在軍中得踞高位, 他見攻擊無果, 心中恐懼, 準備退卻。

護聖指揮使(近衛軍護聖營司令)王重胤連忙勸阻說:“臨陣退卻是兵家大忌。 鎮州叛軍的精銳都部署在大陣中央, 請您牽制他們的左右翼, 我帶契丹直(契丹騎兵部隊)徑直衝擊叛軍中軍精銳, 他們必定應接不暇。 ”

杜重威首肯, 王重胤奮勇出列, 直踹敵陣, 叛軍大陣也只是稍稍有所鬆動, 並沒取得實質性戰果。

不料, 叛軍排陣使(軍陣調配司令)趙彥之突然攜帶著叛軍的旗幟, 奔向官軍, 請求投降。 官軍見他穿戴著銀盔銀甲、馬匹也配著銀質鞍韉, 哪管他是真投降還是假投降, 將他亂刀砍死, 瓜分了他的盔甲和鞍韉。

因趙彥之卷走軍中大旗,

叛軍氣為之奪, 安重榮也從陣中退到了後方的輜重營裡。 官軍趁機反攻, 鎮州叛軍大潰, 被斬首一萬五千級。

安重榮收拾殘兵, 退守宗城。 杜重威接踵而至, 半夜時分, 宗城又被攻陷。 安重榮帶著十餘位親兵逃回鎮州, 堅守不出。

契丹太宗耶律堯骨接到石敬瑭討伐安重榮的消息, 才釋放了扣押了幾個月的楊彥詢使團。

天福七年(西元942年)正月, 叛軍一位守城將領打開西城水關, 引導官軍攻入鎮州, 殺死叛軍兩萬多人, 擒獲了叛首安重榮。

杜重威蓄謀霸佔安重榮的財產,擔心將他解送京城會另生枝節,就在城裡斬殺了他。杜重威為了邀功,竟然惡毒地殺死了開關放行的那位元將領,對石敬瑭誇說是自己部署有方才攻陷了鎮州。

石敬瑭讓人給安重榮的首級塗上油漆,裝在匣子裡,送給契丹乾爹。

堯骨收到安重榮的首級後,並不滿意。他惱恨後晉接納了叛變契丹的吐谷渾部落,所以仍然遣使責問,限石敬瑭擇日解決。石敬瑭束手無策,憂鬱成疾,病勢日漸沉重!

契丹往事番外篇33

《國內亂源不斷,契丹乾爹又遣使責問,石敬瑭疲於應對,心力交瘁》

《契丹插手後晉人事任命,詰問石敬瑭“何以由節度使成為皇帝”?》

販史者每日更新,感謝各位讀者大大關注,期盼留言指教!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告知,立即刪除!

參考書目: 歐陽修 《新五代史》 薛居正等《舊五代史》 司馬光等《資治通鑒》

杜重威蓄謀霸佔安重榮的財產,擔心將他解送京城會另生枝節,就在城裡斬殺了他。杜重威為了邀功,竟然惡毒地殺死了開關放行的那位元將領,對石敬瑭誇說是自己部署有方才攻陷了鎮州。

石敬瑭讓人給安重榮的首級塗上油漆,裝在匣子裡,送給契丹乾爹。

堯骨收到安重榮的首級後,並不滿意。他惱恨後晉接納了叛變契丹的吐谷渾部落,所以仍然遣使責問,限石敬瑭擇日解決。石敬瑭束手無策,憂鬱成疾,病勢日漸沉重!

契丹往事番外篇33

《國內亂源不斷,契丹乾爹又遣使責問,石敬瑭疲於應對,心力交瘁》

《契丹插手後晉人事任命,詰問石敬瑭“何以由節度使成為皇帝”?》

販史者每日更新,感謝各位讀者大大關注,期盼留言指教!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告知,立即刪除!

參考書目: 歐陽修 《新五代史》 薛居正等《舊五代史》 司馬光等《資治通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