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尚>正文

那麼醜的衛衣成了熱門款,潮牌化的奢侈品還能紅多久?

“這是XX明星同款, 手慢無……”在我的朋友圈, 買手店的銷售們基本就是潮流風向標, 但這兩年熱賣的衣服慢慢變成了毫無新意的衛衣、連帽衫、或者各種松垮得不成樣子的衣服, 突然意識到, 年輕化潮牌化的大趨勢已經滲透到了消費的每一個角落。

曾幾年前, 買手店裡最知名的還是類似安特衛普六君子, 代表暗黑系的Ann Demeulemeester以及代表解構主義的Maison Martin Margiela, 早幾年進入大家視野、哪怕最近被中國人投資的新銳設計師Mary Katrantzou, 也是靠印花出名, 在那個時代, 設計師還是靠扎實的設計或剪裁功底吃飯, 而現代, 最紅火的衣服是靠印logo和行銷方式活的。

換在以前, 你很難想像衛衣這樣沒有技術含量的衣服, 可以成為當紅爆款(而且不是一般的爆款, 價格還非常不便宜)

潮牌化滲入的另一個現象, 就是以前高高在上的奢侈品牌也開始潮牌化了。

前陣子看到有業內朋友抱怨說:“居然有人說巴黎世家是潮牌?”我猜他是巴黎世家的鐵粉, 覺得“潮牌”這個詞把自己愛的品牌定位拉低了。

但隨著陸續出了順豐外套和火車站蛇皮袋, 還有每季都有毫無品質感的衛衣連帽衫後, 我們已看不到巴黎世家還有多少奢侈品牌的影子, 充其量更像是打著奢侈品旗號賣潮牌的品牌。

曾經, 奢侈品是看不上潮牌的, 但眼見潮牌勢力漸大, 吸引無數年輕人, 坐不住了。 所以如今, 運動鞋、衛衣這類潮牌標配進入奢侈品牌的產品線。 對外聲稱年輕化, 但殘酷的現實是同時也失去了個性——因為靠沒有技術含量的單品做生意,

離開了Logo什麼都不是。

有人認為奢侈品潮牌化的起源歸結於LV和Supreme的合作, 但實際上, 奢侈品露出街頭風格的苗頭, 應該從聖羅蘭說起。

當年Hedi Slimane把一個高高在上的聖羅蘭拉向大眾, 飽受爭議, 畢竟互聯網傳播不像今天這樣發達的時代,

大家對奢侈品有期待, 渴望他們保持高端定位。 但有趣的是, 在業內被批得一塌糊塗, 聖羅蘭的生意卻好了很多。 2014年那件“淘寶款”男裝評價極低, 但銷量卻出奇地好。

這個市場一邊讓業內人看不懂, 另一邊卻蓬勃發展。 很多奢侈品意識到要追求大量年輕人, 提升銷量, 必須符合他們當下需求, 也就是說, 對審美不要有太高要求。

比如以往, 運動鞋上不了奢侈品牌檯面, 但香奈兒有一年把運動鞋送上了高級定制的秀場。 隨後, 無數品牌學得飛快, 現在的奢侈品店中, 比如Valentino、紀梵希、Gucci等, 運動鞋就是標配, 誰敢不賣?

有人說我對衛衣尤其有偏見, 事實是, 我從衛衣的盛行看到了品牌危機。

因為第一, 衛衣很多正式場合不適合, 比如參加會議,多年來,這些單品入不了奢侈品的眼是有原因的。

之前也提到,沒有技術含量。衛衣是一個依附logo的單品,在logo外,再有名的大師都不能做出顛覆性的設計。如今各大奢侈品紛紛推出衛衣,已經把相互間的差異抹平——同樣的款式,我為什麼非要買你的,只是為了那個印上去的logo嗎?

這個問題,會在未來幾年內暴露出來。當去了logo都認不出是誰的時候,品牌們該擔心了。

還有人問,既然潮牌很多款式沒有技術含量,為什麼賣那麼貴?這也是一個有趣的問題。

我們先來看看特別有名的Supreme。

其實Supreme比我們想像得平價。最近正好路過歐洲的店鋪,進去一看,一件大衣500歐元,一條褲子148歐元,一件T恤50歐元,一頂帽子70歐元,除去個別特別難買到的款式外,基本就是這個價位。

但市面上的確有三五千起步的衛衣連帽衫(類似off-white這種品牌),其實也就是趁亂賺錢吧,正好遇到這波潮牌的熱潮。

一方面某些潮牌借趨勢賺錢,另一方面奢侈品介入潮牌生意,共同拉高了價格。

當然,有人買單就證明有市場。話沒錯,但市場要長遠看,三五年的紅火不足以維繫品牌生存。

對奢侈品來說,潮牌化是快速接近年輕人的方式——培養審美很費勁,主動倒退迎合就容易多了。

潮牌單品的流行當然也有深層原因。首先,潮牌消費主力是花父母錢的年輕人,不心疼,三五千隨便買。其次,年輕人審美局限,沒見過好的設計,不瞭解好的品質,選擇非常狹窄。

但未來他們會成長,花自己的錢轉眼變得精打細算,其次見多識廣後消費升級,尋求更有品質和設計感的產品,那時候,這些低頭迎合的奢侈品除了繼續搜刮下一代年輕人外,沒有提升機會了。

至於未來的年輕人還是不是繼續愛著這種衣服,都是未知數呢。

八卦兔系頭條號簽約作者,如需轉載請後臺留言聯繫。

比如參加會議,多年來,這些單品入不了奢侈品的眼是有原因的。

之前也提到,沒有技術含量。衛衣是一個依附logo的單品,在logo外,再有名的大師都不能做出顛覆性的設計。如今各大奢侈品紛紛推出衛衣,已經把相互間的差異抹平——同樣的款式,我為什麼非要買你的,只是為了那個印上去的logo嗎?

這個問題,會在未來幾年內暴露出來。當去了logo都認不出是誰的時候,品牌們該擔心了。

還有人問,既然潮牌很多款式沒有技術含量,為什麼賣那麼貴?這也是一個有趣的問題。

我們先來看看特別有名的Supreme。

其實Supreme比我們想像得平價。最近正好路過歐洲的店鋪,進去一看,一件大衣500歐元,一條褲子148歐元,一件T恤50歐元,一頂帽子70歐元,除去個別特別難買到的款式外,基本就是這個價位。

但市面上的確有三五千起步的衛衣連帽衫(類似off-white這種品牌),其實也就是趁亂賺錢吧,正好遇到這波潮牌的熱潮。

一方面某些潮牌借趨勢賺錢,另一方面奢侈品介入潮牌生意,共同拉高了價格。

當然,有人買單就證明有市場。話沒錯,但市場要長遠看,三五年的紅火不足以維繫品牌生存。

對奢侈品來說,潮牌化是快速接近年輕人的方式——培養審美很費勁,主動倒退迎合就容易多了。

潮牌單品的流行當然也有深層原因。首先,潮牌消費主力是花父母錢的年輕人,不心疼,三五千隨便買。其次,年輕人審美局限,沒見過好的設計,不瞭解好的品質,選擇非常狹窄。

但未來他們會成長,花自己的錢轉眼變得精打細算,其次見多識廣後消費升級,尋求更有品質和設計感的產品,那時候,這些低頭迎合的奢侈品除了繼續搜刮下一代年輕人外,沒有提升機會了。

至於未來的年輕人還是不是繼續愛著這種衣服,都是未知數呢。

八卦兔系頭條號簽約作者,如需轉載請後臺留言聯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