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樂毅----諸葛亮的偶像 一夜攻佔齊國七十城神話無人能破

懷才不遇的他碰上明主

樂毅是誰?很多人不瞭解, 但他有個著名的粉絲, 那就是諸葛亮。 熟悉《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 諸葛亮每每自比“管樂”, “管”是管仲, “樂”就是樂毅。 一個能被諸葛亮當成偶像的人, 有多牛應該可想而知。 樂毅的先祖是魏國名將樂羊, 魏文侯將靈壽(今河北靈壽縣)作為他的封地, 樂家世代居於靈壽, 傳到樂毅時, 此地已是趙國的領土。 樂毅戴著“將門之後”的標籤長大。 他是趙國能文能武的高富帥。

當時的趙國雖是強國, 但正處於宮廷內亂之中。 樂毅覺得還是別在趙國當官比較安全, 一不小心站錯隊就有殺身之禍。 他趕去投奔魏國, 去先祖戰鬥過的地方尋找大好前程。 魏王當然知道樂毅並非浪得虛名, 但也只給了他一個閒職。 少幹活, 多拿錢;不幹活, 也拿錢。 這是很多人的目標, 但樂毅並不甘心。 他還年輕, 還有夢想。

而此時, 北方的燕國剛剛經歷過一場大亂。 剛剛即位的燕昭王一心想治理好國家, 以報齊國殺父破國之仇, 於是大舉招賢納士, 在國都附近興建了一座高臺, 臺上放置黃金, 專門賞賜前來燕國的人才。 一時間, 名聞天下, 應者如雲。

樂毅聽說了這一消息之後, 便向魏王找了個藉口,

前去出使燕國。 一個懷才不遇又心比天高的年輕人, 碰到一個求賢若渴又苦大仇深的老闆, 二人一下碰出火花。 樂毅也不再管自己魏國使者的身份, 成為燕昭王的亞卿(相當於副宰相)。

現到看來, 樂毅的擇主觀念和諸葛亮也很像, 選的都不是強勢的一方,

而是一個能展平生所學的舞臺, 一個“疑人不用, 用人不疑”的明君。

佔領臨淄替燕昭王復仇

樂毅和燕昭王協力, 將燕國治理得井井有條。 一晃28年過去, 昔日貧弱之燕已成強國, 而白衣飄飄的樂公子, 也成了兩鬢斑白的老臣。

此時齊國的國君已經是齊宣王之子齊閔王。 齊國陸續和各國結怨, 甚至一度想滅掉名義上的中央政權周天子, 突破了諸侯國的底線。 在這樣的背景下, 燕昭王提議伐齊。 而樂毅認為, 由燕國單獨出兵並非上策。 首先“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齊國畢竟地大人多, 縱然燕國能僥倖“慘勝”, 也會元氣大傷, 又怎能確保臨近的趙、魏、韓三國不分一杯羹?所以, 與其與齊國單挑, 不如聯合其他國家群毆之, 如此勝算更大,

對燕國也更安全。 燕昭王同意了樂毅的提議。

於是, 在燕國的宣導下, 西元前284年, 樂毅作為統帥, 率五國聯軍伐齊。 在濟水(如今濟南西北)之西一舉擊潰齊軍主力。 除燕國之外, 其餘四國主張撤兵。 樂毅知道窮寇莫追, 但更知道燕昭王對齊王恨之入骨, 不滅齊國誓不甘休。於是,他沒理會回撤的四國兵馬,而是指揮燕軍直搗齊國都城臨淄。齊閔王被嚇得狼狽逃到莒城。樂毅率領燕軍殺入臨淄,將齊國的金銀財寶連同祭祀器物,統統運回燕國。

此後,樂毅又派兵攻打莒城。齊閔王忙向楚國求救,楚王派淖齒為將,打著救齊的旗號,乘機佔領原屬齊國的淮北等大片土地,而且深入莒城,和燕國平分齊國的疆土。不久,齊閔王便死在了淖齒手中。

消息傳來,燕昭王仰天長嘯,痛哭流涕。臥薪嚐膽近30年,破國殺父之仇終於報了。

圍困即墨故城,收買人心?

樂毅大獲全勝。然而,歷史演進到此處,史學家們的筆法開始曖昧起來。

《史記》稱,燕昭王聽聞大捷,親自到濟水邊上犒賞三軍,並封樂毅為昌國君,封地就在山東境內,還派他攻打其他沒攻下的齊城。

《資治通鑒》的記載明顯不同,也更詳細,說樂毅攻破臨淄後,禁止劫掠百姓,消除恐懼心理。同時,廢除齊閔王苛政,任用當地賢人,並在臨淄城郊祭祀齊桓公和管仲,讓齊國上下心悅誠服。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只用6個月,就攻下了齊國70多座城池。齊國境內,只剩兩座城未能攻下。一座是莒城,一座是即墨。當然這裡的即墨是指即墨故城,現位於平度境內。莒城仍由齊國皇室佔據。齊閔王死後,兒子法章即位,這就是齊襄王。而即墨在原來的主將即墨大夫戰死後,田單被推選為主將。他才是樂毅遇到的真正對手。田單死守即墨,樂毅久攻不下,於是改變策略,命燕軍離城九裡安營紮寨。還下令:“如果城中百姓出來,可以放他們走。看到窮人,就發給盤纏。此為攻心之法。”這樣一圍就是三年。

這時,在燕國已流言四起。一位侍臣上奏:“樂毅很輕鬆就攻下七十多座城,為什麼剩兩座城就打不下來了?其實,他是不願攻,攻下之後他不就得班師回朝了嗎?他想收買人心,以便自己當齊王。這幾年樂毅沒反,是掛念著自己在燕國的妻兒。可齊國美女眾多,他也快把妻兒忘了……”這種話最狠毒。平度文史專家陳傳瑜分析說,放眼中國歷史,你會發現,若想扳倒某位重臣,最有用的方法就是在皇帝面前說他可能要造反。即便“莫須有”,即便皇帝是明君,也會立刻拿放大鏡來觀察你,只要有一點蛛絲馬跡,他就會痛下殺手。

在這種情況下,燕昭王才親自去犒賞三軍。只不過,燕昭王表現得很大度。他不但當面殺了那個打小報告的侍臣,還說:“樂君替寡人報仇,齊國本就該歸你所有。試想,假如樂君和燕國結盟,那是燕國的福分。”燕昭王又下詔,賜樂毅之妻王后的衣服,賜給他兒子公子之服,並賜車馬,欲立其為齊王。樂毅嚇得跪倒在地,冷汗直流,連稱自己一心忠於燕昭王,誓死不當齊王。史官寫道:“由是,齊人服其義,諸侯畏其信,莫敢複有謀者。”

樂毅想不想當齊王?這是歷史的謎團。陳傳瑜說:“你想想,當初劉備托孤給諸葛亮,說如果劉禪不行你就自己當皇帝,諸葛亮為什麼嚇得要死?因為一旦答應立刻就有性命危險。這和樂毅有點像。”

不過,齊國人對樂毅確有好感。至今古峴豆腐仍是一大特色,傳說就是樂毅所傳。而對即墨圍而不攻,也受慢火燉豆腐才好吃的啟發。

樂毅乃真戰神也,品德高尚之士

不滅齊國誓不甘休。於是,他沒理會回撤的四國兵馬,而是指揮燕軍直搗齊國都城臨淄。齊閔王被嚇得狼狽逃到莒城。樂毅率領燕軍殺入臨淄,將齊國的金銀財寶連同祭祀器物,統統運回燕國。

此後,樂毅又派兵攻打莒城。齊閔王忙向楚國求救,楚王派淖齒為將,打著救齊的旗號,乘機佔領原屬齊國的淮北等大片土地,而且深入莒城,和燕國平分齊國的疆土。不久,齊閔王便死在了淖齒手中。

消息傳來,燕昭王仰天長嘯,痛哭流涕。臥薪嚐膽近30年,破國殺父之仇終於報了。

圍困即墨故城,收買人心?

樂毅大獲全勝。然而,歷史演進到此處,史學家們的筆法開始曖昧起來。

《史記》稱,燕昭王聽聞大捷,親自到濟水邊上犒賞三軍,並封樂毅為昌國君,封地就在山東境內,還派他攻打其他沒攻下的齊城。

《資治通鑒》的記載明顯不同,也更詳細,說樂毅攻破臨淄後,禁止劫掠百姓,消除恐懼心理。同時,廢除齊閔王苛政,任用當地賢人,並在臨淄城郊祭祀齊桓公和管仲,讓齊國上下心悅誠服。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只用6個月,就攻下了齊國70多座城池。齊國境內,只剩兩座城未能攻下。一座是莒城,一座是即墨。當然這裡的即墨是指即墨故城,現位於平度境內。莒城仍由齊國皇室佔據。齊閔王死後,兒子法章即位,這就是齊襄王。而即墨在原來的主將即墨大夫戰死後,田單被推選為主將。他才是樂毅遇到的真正對手。田單死守即墨,樂毅久攻不下,於是改變策略,命燕軍離城九裡安營紮寨。還下令:“如果城中百姓出來,可以放他們走。看到窮人,就發給盤纏。此為攻心之法。”這樣一圍就是三年。

這時,在燕國已流言四起。一位侍臣上奏:“樂毅很輕鬆就攻下七十多座城,為什麼剩兩座城就打不下來了?其實,他是不願攻,攻下之後他不就得班師回朝了嗎?他想收買人心,以便自己當齊王。這幾年樂毅沒反,是掛念著自己在燕國的妻兒。可齊國美女眾多,他也快把妻兒忘了……”這種話最狠毒。平度文史專家陳傳瑜分析說,放眼中國歷史,你會發現,若想扳倒某位重臣,最有用的方法就是在皇帝面前說他可能要造反。即便“莫須有”,即便皇帝是明君,也會立刻拿放大鏡來觀察你,只要有一點蛛絲馬跡,他就會痛下殺手。

在這種情況下,燕昭王才親自去犒賞三軍。只不過,燕昭王表現得很大度。他不但當面殺了那個打小報告的侍臣,還說:“樂君替寡人報仇,齊國本就該歸你所有。試想,假如樂君和燕國結盟,那是燕國的福分。”燕昭王又下詔,賜樂毅之妻王后的衣服,賜給他兒子公子之服,並賜車馬,欲立其為齊王。樂毅嚇得跪倒在地,冷汗直流,連稱自己一心忠於燕昭王,誓死不當齊王。史官寫道:“由是,齊人服其義,諸侯畏其信,莫敢複有謀者。”

樂毅想不想當齊王?這是歷史的謎團。陳傳瑜說:“你想想,當初劉備托孤給諸葛亮,說如果劉禪不行你就自己當皇帝,諸葛亮為什麼嚇得要死?因為一旦答應立刻就有性命危險。這和樂毅有點像。”

不過,齊國人對樂毅確有好感。至今古峴豆腐仍是一大特色,傳說就是樂毅所傳。而對即墨圍而不攻,也受慢火燉豆腐才好吃的啟發。

樂毅乃真戰神也,品德高尚之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