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窮人的閃電:冷兵器時代的歐洲單兵遠射武器

在很多人的眼裡, 歐洲屬於遠端武器的荒漠地區。 在年復一年的歷史發明中, 歐洲人逐漸退化成了只會正面肉搏的原始人。

然而真正的歷史並不由噴子的意志為轉移, 歐洲人歷史上的遠射武器並不比其他地區弱。 下面就讓我們來介紹一下歐洲那些為人所忽視的投射武器, 以及它們在戰場上的表現吧。

投石索:擊倒巨人的兇手

聖經中大衛就用投石索擊殺了巨人歌利亞

投石索是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遠端武器之一, 歷史可追溯至西元前一萬年。 其結構通常就是一條中部帶兜的繩索, 加上幾塊大小適中的石頭。

如此簡陋的武器, 卻能發揮出驚人的力量。 通過圓周運動蓄能, 利用繩索提高初速, 使得投石索發射的彈藥能量遠超直接投擲。 現代人做的實驗中, 投石索發射的石彈動能超過400焦耳, 甚至能夠擊碎骨頭和盾牌。

考古出土的石彈

投石索活躍在整個古典時期的歐亞戰場上。 在希臘人色諾芬的萬人長征中, 投石索發揮了重要作用。 當希臘人被波斯箭雨壓制得動彈不得的時候, 以盛產投石手而出名的羅德島人挺身而出。 他們發射的鉛彈射程, 甚至超過了使用複合弓的波斯弓箭手,

使得這群希臘孤軍不至於被波斯人團滅。 經此一役, 羅德島投石手和克裡特弓箭手成為希臘軍中遠端雙傑, 在整個地中海算是一炮而紅, 打響了品牌。

羅馬人曾經專門招募巴里阿裡人組成投石手部隊

除了羅德島投石手, 地中海上巴厘阿裡群島,

也盛產投石兵。 他們也是當時各國競相雇傭的遠端力量。 羅馬歷史學家如此描述他們:父母將不會給予他們的孩子哪怕是一塊麵包, 直到孩子用投石擊中這塊麵包為止。

第三次希墨拉戰役中, 迦太基軍隊中的一千多巴里阿裡投石手發飆,用密集的石彈打退了進攻迦太基營地的敘拉古希臘人。 希臘軍隊的鎧甲無法抵擋投石手丟出的石彈。

羅馬人曾經專門招募巴里阿裡人組成投石手部隊

在羅馬和帕提亞的戰爭中,就連裝備了複合弓的帕提亞騎射手都屢屢被投石手所壓制, 而頂盔戴甲的具裝騎兵在鈍擊傷害下也苦不堪言。 正如《兵法簡述》裡寫的:對付頭戴盔胄, 身披鎧甲的戰士, 就常常用投石帶或投射器投擲大石塊。 這些石塊比任何箭矢重得多, 儘管打下來只能傷及身體的某個部分, 但卻可以在不見大量出血的情況下致敵於死地。

羅馬帝國時代 投石手的彈藥變成了鉛制的標準化產物

到了中世紀,隨著投石兵棲息地的環境惡化,投石索不再風光無限,成建制的投石部隊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但其中的長杆投石索卻開始更多地出現在各類畫作中。在一些南歐的山區,投石兵依然經常出現在戰場上。

羅馬帝國時代 投石手的彈藥變成了鉛制的標準化產物

更令人意外的是,中國這個似乎一直對投石索不感冒的文明,到了明代卻發現了投石索的妙處。戚繼光在兵書中都不禁告誡:守城宜用!

戚繼光推薦的2款中世紀守城利器:人力投石機(左)和飄石(右)

標槍:衝鋒毀滅者

古希臘標槍輕步兵

標槍是另一種製作簡單的遠端武器,通常由陣型鬆散、行動迅速的輕裝士兵使用。為了增加標槍的射程和威力,希臘人使用一種叫做amentum的投槍器。在標槍的重心上綁上一根皮帶,繞幾圈後拽在手裡。投擲時,皮帶不僅能夠使標槍旋轉起來增加穩定性,還能讓標槍的射程和威力大增。古希臘傳奇將領斐洛波門就曾經被一根有皮帶的標槍射穿了兩隻大腿。

西元前5世紀希臘花瓶上的帶amentum的標槍

在伊比利亞半島、希臘及小亞細亞的多山地區,標槍有時候能發揮巨大的作用。亞歷山大手下的阿格里安士兵,就是這樣一支特種部隊。他們在亞歷山大征服波斯的旅途上戰功累累,尤其是在山地戰方面堪稱天下無敵。

在伊蘇斯會戰中,阿格里安部隊與少數弓箭手在山上襲擊了數倍的波斯軍隊,並將他們驅離,確保了馬其頓右翼的安全。

亞歷山大的標槍與弓箭手們 正在襲擊波斯軍隊

除了在散兵戰中表現優異,標槍還對敵方的戰車和戰象,有著巨大的克制作用。在亞歷山大遠征的高加米拉戰役中,波斯車剛一接近馬其頓戰線,就遭到了部署在最前列的阿格里安部隊和由其他標槍手攔截。他們首先以齊發的排箭進行截擊,然後又一齊沖上去揪住他們的韁繩把車夫拖下來,圍住拉車的牲口大砍大殺。

面對迎面衝鋒而來的巨獸或者戰車,相對速度反而進一步增強了標槍原本的威力。不論是在前331年的高加米拉戰役,前202年的紮馬戰役,還是前89年的喀羅尼亞戰役。看似螳臂當車的標槍兵們,都遏制住了那些看上去不可阻擋的戰車。

紮馬會戰中 正與迦太基戰象對峙的羅馬標槍手

除了跑的比東方騎兵還快的輕裝散兵,標槍在各國的重裝步兵中也不罕見,而其中的佼佼者,就是羅馬人。在數百年的時間裡,標槍是羅馬士兵最重要的裝備之一。不論是面對侵略如火的蠻族,還是面對不動如山的方陣,羅馬人的重投槍pilum,一直是其取勝的法寶之一。

結構特殊的羅馬重標槍

不同于普通標槍,pilum在重投槍堅硬的槍尖後面,是一根熟鐵制的細長槍桿。這樣的設計意在讓投槍擊中敵人的盾牌或者盔甲後,能夠深深地紮入。較柔軟的金屬杆在標槍的自重作用下彎曲,使敵人無法拔出並反擲。同時,沉重的標槍掛在敵人的盾牌上或者身上能夠起到阻礙敵軍行動的作用。

後期羅馬重步兵的各類投矛與標槍裝備

當後期羅馬帝國的軍隊變得需要持續火力輸出時,一種更加便攜的短標槍Plumbata成為了步兵的新寵。它一般不超過50公分長,能夠方便地隱藏在盾牌後面,中部有鉛球配重,末端則安裝了尾羽。良好的配重和尾羽使其和箭一樣在空中保持彈道穩定,這讓Plumbata的有效射程遠超一般投射武器。

兵法簡述裡就是這麼描述的:他們的盾上都帶有五顆這種馬蒂奧巴布利鉛球。只要士兵們適時地投擲這些鉛球,那麼持盾兵(重裝兵)就同樣能履行弓箭手的職責。他們能夠在白刃格鬥之前,甚至能在標槍和箭鏃飛抵之前便重創敵方的人和馬。

後期羅馬重步兵的各類投矛與標槍裝備

標槍雖然並不是一種複雜的兵器,但就因為其簡單而高效,在整個冷兵器時代我們都可以看到它們的身影。甚至在歐洲進入火器時代,淘汰了大部分標槍武器後,明朝軍隊還在使用類似的武器。

靖難之役中,朱棣面對建文帝部隊的盾牌陣,無法攻入。於是製作六七尺長的重型標槍,讓勇士投擲。遭到標槍齊射的建文帝部隊,只能丟棄盾牌敗退。明代戚繼光還說過:藤牌無棄槍,如無牌同。在與倭寇的長槍對戰中,如果急切無法攻入,應當投擲標槍。再趁對方分心時,乘隙而入。

明代兵書上的步兵格鬥技巧配圖

這些戰績居然與一千年五百年前的羅馬戰法暗合。實在不禁讓人感歎,究竟是羅馬人的知識水準太高,還是東亞地區的軍事水準實在太簡單、太幼稚。

羅馬人的投射+突擊打法 在明朝時都是有效的打法

弓箭:屠龍寶弓,點擊就送

西班牙拉文特史前岩畫上的反曲弓

目前歐洲出土的最古老的弓已經早至8000年前。對弓剖面的研究揭示了聰慧的制弓匠們,通過修整弓體各處的粗細扁圓,來獲得更好的性能。這些數千年前的古弓絕大部分都是單材弓,有些是紫衫木製成。這種情況可能一直持續到西元前兩千年複合弓的發明。

複合弓,在古代主要指的是由多種材料(通常是筋、角、木)共同製造而成的弓,在中國也叫角弓。對於複合弓的發明,一種保守的推斷如下:歐亞大陸中部的草原民族首先發明了複合弓。當他們開始向四周遷徙,通過戰爭、統治或者貿易,他們為赫梯人、埃及人、邁錫尼人帶來了先進的馬拉雙輪戰車和第一代複合弓。複合弓憑藉其優秀的性能很快被周邊民族大量仿製。如古埃及圖特卡蒙墓中就有32張實物出土。

金制的斯基泰弓箭手形象

當時間進入到西元前1000年後,以著名的斯基泰人為首,草原人民又把他們的改進型複合弓再次傳播到了舊大陸各地。西至日爾曼,東至吐魯番,在廣大的草原周邊,這種被稱為斯基泰弓的實物都有出土,相似的外形和工藝無不彰顯著它們相同的血脈。

金制的斯基泰弓箭手形象

善於學習的歐洲人當然不會放過這種先進的武器。就像他們的邁錫尼前輩,新一代希臘人迅速的引進了這種複合弓並將其運用到戰爭之中。在一般人想像中,希臘人只有羸弱的單材短弓,然而這種刻板印象並不是事實。在歷次希波戰爭中,對戰的雙方可能使用著相同形制的複合弓。

西元前5世紀 希臘花瓶上的複合弓形象

與波斯人為代表的亞洲的弓箭手不同的是,希臘人的箭頭更大更重,這是為了擊穿重裝步兵堅固的裝甲而設計的。但重型箭頭同時也帶來了射程不足的問題。克裡特人在色諾芬的萬人撤退行動中,由於射程不夠,不得不撿用波斯人的輕箭。結果,換裝了輕型箭頭的克裡特人,很快就射暴了對面的波斯人。

在克裡特弓箭手幫助下對抗波斯軍隊的希臘雇傭軍

類似的情況在後來拜占庭與薩珊波斯的戰爭中也出現過。波斯人密集的箭雨並沒有有效的傷害到使用密集陣的羅馬士兵,後者射速更慢的重型箭頭則效果明顯。

古希臘重型箭頭

憑藉地中海內湖及羅馬公路的便利交通,羅馬人成功的將複合弓推廣到了帝國最偏僻的角落。不論是在最北方的蘇格蘭、還是在最南方的埃及,都不乏這種利器的出土。根據羅馬兵書的描寫,弓箭手經常能在600羅尺(約177米)外命中目標。羅馬使用的複合弓有更大更硬的弓稍,現代的弓箭愛好者甚至有一個專屬名詞稱呼它:羅馬式反曲弓。

羅馬軍隊中一直不缺乏高素質的複合弓射手

隨著時間流逝,再強大的帝國也將在塵土中腐朽。但是複合弓並沒有被人遺忘,它們依舊在歐洲各國的獵人、雇傭軍,甚至是騎士老爺們手裡發光發熱。但在中世紀,最著名的弓卻不是已經流行長達一千多年的複合弓。在遙遠的不列顛島,一種古老的武器正在重獲生機。

英國長弓,憑藉其在百年戰爭中卓越表現聲名鵲起,一度被很多人認為是歷史上威力最大的弓。目前的研究證明,英國長弓作為一種單材弓,武器本身的性能並不能完勝處於最佳狀態的複合弓。長弓的威名,功勞大半來源於訓練有素的弓手,出土的長弓手的骨骼因長期操縱強弓而脊柱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傷。另一小半則來自於紫衫木本身的性能及優秀的環境適應能力。

但不管怎麼樣,即使是研究土耳其弓箭的大師也承認,長弓在發射重箭時,仍然是一股可怕的遠程力量,足以匹敵複合弓的威力。

英國長弓手的裝備

綜上所述,歐洲人並非不用複合弓,更不是長期沒接觸過複合弓。實際上,歐洲人大量使用複合弓的時間並不比東亞晚,而東亞使用單材弓的情況也並不罕見。在著名的新疆漢代尼雅弓出土前,中華文明出土的弓形狀與一般人印象中的雙曲弓大相徑庭,反而更類似長弓,而且這些古弓大部分都是單材弓。

漢代之後,單材弓也在東亞軍隊中佔據著很大的比重,比如唐代的記載,長弓以桑柘,步兵用之。角弓以筋角,騎兵用之。

弩的情況也類似。秦弩根據殘跡復原,弩弓的材料為單材木制。以遠端武器著稱的宋代也有多處記載,如果環境潮濕,應當使用木弩。環境乾冷,則應當使用角弩。

左上:丹麥Holmegaard出土的弓,西元前6000年

左下:戰國時期的弓 右:唐代壁畫上的弓

弩:歷史的選擇

現代人復原的古希臘腹弓

歐洲第一種可以歸為弩的武器是前5世紀的腹弓。它是將一張巨大的複合弓安放一條木制導軌上,通過將把手抵在腹部,推動活動木條來張弦。這種器械作為軍用單兵武器來說是過於複雜了。這可以解釋為什麼歐洲人發展了巨型的弩炮,卻沒有將結構類似的腹弓普及開來。

現代人復原的古希臘腹弓

另一個對弩感興趣的民族是羅馬人,他們成功的將弩炮小型化。但是這種嘗試最後還是以失敗告終。因為扭力弩炮的儲能結構實在是太沉重了,不適合作為單兵武器使用。於是羅馬人退而求其次,用普通的弓代替了扭力儲能。

然而羅馬人發現,與其裝備這種高科技武器,還不如直接在帝國境內招募優秀的弓箭手進入輔助部隊。這對於羅馬人來說簡直是小菜一碟。於是這種真正的“弩”,只能在看家護院和打獵活動中,悶聲大發財。

古羅馬人的單兵弩炮和弩

當然,一種武器的命運,不僅要靠自我奮鬥,也要考慮歷史的行程。羅馬帝國垮了後,原本自由散漫的日爾曼人突然發現,自己作為蠻子怎麼就需要建國立業了。

看家護院自然需要有足夠的遠端力量。這時候蠻子們尷尬地發現,龐大的拜占庭橫亙在了他們與東方之間。加上封建制帶來的領土碎片化,讓領主們沒有能力像羅馬人那樣招募到足夠的優秀弓箭手。於是,經大家研究決定,由弩來作為主要的遠射武器。這種訓練簡便的武器,開始成為中世紀最常見的遠端武器。

兩把典型的歐洲中世紀複合弩

歐洲人對武器性能的改進是永無止境的。他們並不滿足於簡單的踏張弩和腰開弩,就從鐵質踏環發展到動滑輪腰鉤,從曲臂搖柄發展到滑輪組絞盤。憑藉卓越的工程力學知識,歐洲人在幾百年間將弩的拉力擴大了十倍以上,讓弩的威力可以跟得上鎧甲的進化速度。

歐洲弩的各種張弦裝置

巨大的拉力對整個弩弓結構強度提出了新的挑戰。這帶來了弩的尺寸超標,一些大拉力複合弩的弩弓甚至比人的手臂還粗,傳統的複合弓形制也無法在真正的超大拉力弩上繼續應用了。

針對這個問題,歐洲人開始將鋼鐵製作成弩弓。鋼鐵的性能雖然不如複合材料,但卻能在保持小體積的情況下提供超過一噸的拉力,同時還對潮濕氣候也並不感冒。從結構和表現兩個方面來說,鋼弩確實可以稱得上是弩的巔峰。

兩把複合弩和一把鋼弩

有些人會說,歐洲弩的拉力大則大矣,拉距卻遠不如中國弩。但是限制拉距的最大因素是張弦方式。總體來說,臂張弩的拉距要勝過踏張弩,腰開弩最短,拉力則是反過來。根據兵書裡面記載的尺寸圖,踏張弩、腰開弩的拉距比起相同形制的歐洲弩來說,並沒有任何優勢。明代兵書關於弓弩的比較中也指出:其弩上弦只餘五寸至機,箭發只有五寸之力。

5寸,相當於只有16釐米左右,又如何對歐洲弩有拉距上的明顯優勢呢?!

明代腰開弩圖 拉距其實非常短

不可忽視的窮人力量

鳳梨本尼薩戰爭中的輕步兵

誠然,在歐洲的戰場上,很多情況下使用遠端武器的並非是高高在上的貴族老爺,更大的可能是為了養家糊口的貧苦人士。但是在大多數取得勝利的會戰中,這些炮灰們都在默默地做出自己的貢獻。一個英明的指揮官決不會忽視這些衣衫襤褸的基層力量。

當不可一世的斯巴達勇士,盡情貶低手持投射武器的對手時,迎接他們的只會是屈辱的失敗。而當英軍高貴的騎士老爺們甘願為身後的長弓手充當肉盾時,一個又一個史詩勝利誕生了。

死守陣地的英格蘭長弓手

至於所謂的東方遠射武器遠勝西方,則更是種一知半解的扯談。縱觀人類數千年的軍事史,歐洲各地的遠射武器都在性能與種類上不輸於世界上的任何地方。但歐洲歷史上那些特別突出的重裝肉搏部隊,往往更吸引人的眼球。很多噴子在下意識發現東方的近戰水準欠缺後,就只能抱起遠射武器的大腿了。在火器控場前的冷兵器歲月,這種捕風捉影的造謠手段,的確俘獲了很多不求甚解者的心靈。

羅馬帝國時代 投石手的彈藥變成了鉛制的標準化產物

到了中世紀,隨著投石兵棲息地的環境惡化,投石索不再風光無限,成建制的投石部隊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但其中的長杆投石索卻開始更多地出現在各類畫作中。在一些南歐的山區,投石兵依然經常出現在戰場上。

羅馬帝國時代 投石手的彈藥變成了鉛制的標準化產物

更令人意外的是,中國這個似乎一直對投石索不感冒的文明,到了明代卻發現了投石索的妙處。戚繼光在兵書中都不禁告誡:守城宜用!

戚繼光推薦的2款中世紀守城利器:人力投石機(左)和飄石(右)

標槍:衝鋒毀滅者

古希臘標槍輕步兵

標槍是另一種製作簡單的遠端武器,通常由陣型鬆散、行動迅速的輕裝士兵使用。為了增加標槍的射程和威力,希臘人使用一種叫做amentum的投槍器。在標槍的重心上綁上一根皮帶,繞幾圈後拽在手裡。投擲時,皮帶不僅能夠使標槍旋轉起來增加穩定性,還能讓標槍的射程和威力大增。古希臘傳奇將領斐洛波門就曾經被一根有皮帶的標槍射穿了兩隻大腿。

西元前5世紀希臘花瓶上的帶amentum的標槍

在伊比利亞半島、希臘及小亞細亞的多山地區,標槍有時候能發揮巨大的作用。亞歷山大手下的阿格里安士兵,就是這樣一支特種部隊。他們在亞歷山大征服波斯的旅途上戰功累累,尤其是在山地戰方面堪稱天下無敵。

在伊蘇斯會戰中,阿格里安部隊與少數弓箭手在山上襲擊了數倍的波斯軍隊,並將他們驅離,確保了馬其頓右翼的安全。

亞歷山大的標槍與弓箭手們 正在襲擊波斯軍隊

除了在散兵戰中表現優異,標槍還對敵方的戰車和戰象,有著巨大的克制作用。在亞歷山大遠征的高加米拉戰役中,波斯車剛一接近馬其頓戰線,就遭到了部署在最前列的阿格里安部隊和由其他標槍手攔截。他們首先以齊發的排箭進行截擊,然後又一齊沖上去揪住他們的韁繩把車夫拖下來,圍住拉車的牲口大砍大殺。

面對迎面衝鋒而來的巨獸或者戰車,相對速度反而進一步增強了標槍原本的威力。不論是在前331年的高加米拉戰役,前202年的紮馬戰役,還是前89年的喀羅尼亞戰役。看似螳臂當車的標槍兵們,都遏制住了那些看上去不可阻擋的戰車。

紮馬會戰中 正與迦太基戰象對峙的羅馬標槍手

除了跑的比東方騎兵還快的輕裝散兵,標槍在各國的重裝步兵中也不罕見,而其中的佼佼者,就是羅馬人。在數百年的時間裡,標槍是羅馬士兵最重要的裝備之一。不論是面對侵略如火的蠻族,還是面對不動如山的方陣,羅馬人的重投槍pilum,一直是其取勝的法寶之一。

結構特殊的羅馬重標槍

不同于普通標槍,pilum在重投槍堅硬的槍尖後面,是一根熟鐵制的細長槍桿。這樣的設計意在讓投槍擊中敵人的盾牌或者盔甲後,能夠深深地紮入。較柔軟的金屬杆在標槍的自重作用下彎曲,使敵人無法拔出並反擲。同時,沉重的標槍掛在敵人的盾牌上或者身上能夠起到阻礙敵軍行動的作用。

後期羅馬重步兵的各類投矛與標槍裝備

當後期羅馬帝國的軍隊變得需要持續火力輸出時,一種更加便攜的短標槍Plumbata成為了步兵的新寵。它一般不超過50公分長,能夠方便地隱藏在盾牌後面,中部有鉛球配重,末端則安裝了尾羽。良好的配重和尾羽使其和箭一樣在空中保持彈道穩定,這讓Plumbata的有效射程遠超一般投射武器。

兵法簡述裡就是這麼描述的:他們的盾上都帶有五顆這種馬蒂奧巴布利鉛球。只要士兵們適時地投擲這些鉛球,那麼持盾兵(重裝兵)就同樣能履行弓箭手的職責。他們能夠在白刃格鬥之前,甚至能在標槍和箭鏃飛抵之前便重創敵方的人和馬。

後期羅馬重步兵的各類投矛與標槍裝備

標槍雖然並不是一種複雜的兵器,但就因為其簡單而高效,在整個冷兵器時代我們都可以看到它們的身影。甚至在歐洲進入火器時代,淘汰了大部分標槍武器後,明朝軍隊還在使用類似的武器。

靖難之役中,朱棣面對建文帝部隊的盾牌陣,無法攻入。於是製作六七尺長的重型標槍,讓勇士投擲。遭到標槍齊射的建文帝部隊,只能丟棄盾牌敗退。明代戚繼光還說過:藤牌無棄槍,如無牌同。在與倭寇的長槍對戰中,如果急切無法攻入,應當投擲標槍。再趁對方分心時,乘隙而入。

明代兵書上的步兵格鬥技巧配圖

這些戰績居然與一千年五百年前的羅馬戰法暗合。實在不禁讓人感歎,究竟是羅馬人的知識水準太高,還是東亞地區的軍事水準實在太簡單、太幼稚。

羅馬人的投射+突擊打法 在明朝時都是有效的打法

弓箭:屠龍寶弓,點擊就送

西班牙拉文特史前岩畫上的反曲弓

目前歐洲出土的最古老的弓已經早至8000年前。對弓剖面的研究揭示了聰慧的制弓匠們,通過修整弓體各處的粗細扁圓,來獲得更好的性能。這些數千年前的古弓絕大部分都是單材弓,有些是紫衫木製成。這種情況可能一直持續到西元前兩千年複合弓的發明。

複合弓,在古代主要指的是由多種材料(通常是筋、角、木)共同製造而成的弓,在中國也叫角弓。對於複合弓的發明,一種保守的推斷如下:歐亞大陸中部的草原民族首先發明了複合弓。當他們開始向四周遷徙,通過戰爭、統治或者貿易,他們為赫梯人、埃及人、邁錫尼人帶來了先進的馬拉雙輪戰車和第一代複合弓。複合弓憑藉其優秀的性能很快被周邊民族大量仿製。如古埃及圖特卡蒙墓中就有32張實物出土。

金制的斯基泰弓箭手形象

當時間進入到西元前1000年後,以著名的斯基泰人為首,草原人民又把他們的改進型複合弓再次傳播到了舊大陸各地。西至日爾曼,東至吐魯番,在廣大的草原周邊,這種被稱為斯基泰弓的實物都有出土,相似的外形和工藝無不彰顯著它們相同的血脈。

金制的斯基泰弓箭手形象

善於學習的歐洲人當然不會放過這種先進的武器。就像他們的邁錫尼前輩,新一代希臘人迅速的引進了這種複合弓並將其運用到戰爭之中。在一般人想像中,希臘人只有羸弱的單材短弓,然而這種刻板印象並不是事實。在歷次希波戰爭中,對戰的雙方可能使用著相同形制的複合弓。

西元前5世紀 希臘花瓶上的複合弓形象

與波斯人為代表的亞洲的弓箭手不同的是,希臘人的箭頭更大更重,這是為了擊穿重裝步兵堅固的裝甲而設計的。但重型箭頭同時也帶來了射程不足的問題。克裡特人在色諾芬的萬人撤退行動中,由於射程不夠,不得不撿用波斯人的輕箭。結果,換裝了輕型箭頭的克裡特人,很快就射暴了對面的波斯人。

在克裡特弓箭手幫助下對抗波斯軍隊的希臘雇傭軍

類似的情況在後來拜占庭與薩珊波斯的戰爭中也出現過。波斯人密集的箭雨並沒有有效的傷害到使用密集陣的羅馬士兵,後者射速更慢的重型箭頭則效果明顯。

古希臘重型箭頭

憑藉地中海內湖及羅馬公路的便利交通,羅馬人成功的將複合弓推廣到了帝國最偏僻的角落。不論是在最北方的蘇格蘭、還是在最南方的埃及,都不乏這種利器的出土。根據羅馬兵書的描寫,弓箭手經常能在600羅尺(約177米)外命中目標。羅馬使用的複合弓有更大更硬的弓稍,現代的弓箭愛好者甚至有一個專屬名詞稱呼它:羅馬式反曲弓。

羅馬軍隊中一直不缺乏高素質的複合弓射手

隨著時間流逝,再強大的帝國也將在塵土中腐朽。但是複合弓並沒有被人遺忘,它們依舊在歐洲各國的獵人、雇傭軍,甚至是騎士老爺們手裡發光發熱。但在中世紀,最著名的弓卻不是已經流行長達一千多年的複合弓。在遙遠的不列顛島,一種古老的武器正在重獲生機。

英國長弓,憑藉其在百年戰爭中卓越表現聲名鵲起,一度被很多人認為是歷史上威力最大的弓。目前的研究證明,英國長弓作為一種單材弓,武器本身的性能並不能完勝處於最佳狀態的複合弓。長弓的威名,功勞大半來源於訓練有素的弓手,出土的長弓手的骨骼因長期操縱強弓而脊柱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傷。另一小半則來自於紫衫木本身的性能及優秀的環境適應能力。

但不管怎麼樣,即使是研究土耳其弓箭的大師也承認,長弓在發射重箭時,仍然是一股可怕的遠程力量,足以匹敵複合弓的威力。

英國長弓手的裝備

綜上所述,歐洲人並非不用複合弓,更不是長期沒接觸過複合弓。實際上,歐洲人大量使用複合弓的時間並不比東亞晚,而東亞使用單材弓的情況也並不罕見。在著名的新疆漢代尼雅弓出土前,中華文明出土的弓形狀與一般人印象中的雙曲弓大相徑庭,反而更類似長弓,而且這些古弓大部分都是單材弓。

漢代之後,單材弓也在東亞軍隊中佔據著很大的比重,比如唐代的記載,長弓以桑柘,步兵用之。角弓以筋角,騎兵用之。

弩的情況也類似。秦弩根據殘跡復原,弩弓的材料為單材木制。以遠端武器著稱的宋代也有多處記載,如果環境潮濕,應當使用木弩。環境乾冷,則應當使用角弩。

左上:丹麥Holmegaard出土的弓,西元前6000年

左下:戰國時期的弓 右:唐代壁畫上的弓

弩:歷史的選擇

現代人復原的古希臘腹弓

歐洲第一種可以歸為弩的武器是前5世紀的腹弓。它是將一張巨大的複合弓安放一條木制導軌上,通過將把手抵在腹部,推動活動木條來張弦。這種器械作為軍用單兵武器來說是過於複雜了。這可以解釋為什麼歐洲人發展了巨型的弩炮,卻沒有將結構類似的腹弓普及開來。

現代人復原的古希臘腹弓

另一個對弩感興趣的民族是羅馬人,他們成功的將弩炮小型化。但是這種嘗試最後還是以失敗告終。因為扭力弩炮的儲能結構實在是太沉重了,不適合作為單兵武器使用。於是羅馬人退而求其次,用普通的弓代替了扭力儲能。

然而羅馬人發現,與其裝備這種高科技武器,還不如直接在帝國境內招募優秀的弓箭手進入輔助部隊。這對於羅馬人來說簡直是小菜一碟。於是這種真正的“弩”,只能在看家護院和打獵活動中,悶聲大發財。

古羅馬人的單兵弩炮和弩

當然,一種武器的命運,不僅要靠自我奮鬥,也要考慮歷史的行程。羅馬帝國垮了後,原本自由散漫的日爾曼人突然發現,自己作為蠻子怎麼就需要建國立業了。

看家護院自然需要有足夠的遠端力量。這時候蠻子們尷尬地發現,龐大的拜占庭橫亙在了他們與東方之間。加上封建制帶來的領土碎片化,讓領主們沒有能力像羅馬人那樣招募到足夠的優秀弓箭手。於是,經大家研究決定,由弩來作為主要的遠射武器。這種訓練簡便的武器,開始成為中世紀最常見的遠端武器。

兩把典型的歐洲中世紀複合弩

歐洲人對武器性能的改進是永無止境的。他們並不滿足於簡單的踏張弩和腰開弩,就從鐵質踏環發展到動滑輪腰鉤,從曲臂搖柄發展到滑輪組絞盤。憑藉卓越的工程力學知識,歐洲人在幾百年間將弩的拉力擴大了十倍以上,讓弩的威力可以跟得上鎧甲的進化速度。

歐洲弩的各種張弦裝置

巨大的拉力對整個弩弓結構強度提出了新的挑戰。這帶來了弩的尺寸超標,一些大拉力複合弩的弩弓甚至比人的手臂還粗,傳統的複合弓形制也無法在真正的超大拉力弩上繼續應用了。

針對這個問題,歐洲人開始將鋼鐵製作成弩弓。鋼鐵的性能雖然不如複合材料,但卻能在保持小體積的情況下提供超過一噸的拉力,同時還對潮濕氣候也並不感冒。從結構和表現兩個方面來說,鋼弩確實可以稱得上是弩的巔峰。

兩把複合弩和一把鋼弩

有些人會說,歐洲弩的拉力大則大矣,拉距卻遠不如中國弩。但是限制拉距的最大因素是張弦方式。總體來說,臂張弩的拉距要勝過踏張弩,腰開弩最短,拉力則是反過來。根據兵書裡面記載的尺寸圖,踏張弩、腰開弩的拉距比起相同形制的歐洲弩來說,並沒有任何優勢。明代兵書關於弓弩的比較中也指出:其弩上弦只餘五寸至機,箭發只有五寸之力。

5寸,相當於只有16釐米左右,又如何對歐洲弩有拉距上的明顯優勢呢?!

明代腰開弩圖 拉距其實非常短

不可忽視的窮人力量

鳳梨本尼薩戰爭中的輕步兵

誠然,在歐洲的戰場上,很多情況下使用遠端武器的並非是高高在上的貴族老爺,更大的可能是為了養家糊口的貧苦人士。但是在大多數取得勝利的會戰中,這些炮灰們都在默默地做出自己的貢獻。一個英明的指揮官決不會忽視這些衣衫襤褸的基層力量。

當不可一世的斯巴達勇士,盡情貶低手持投射武器的對手時,迎接他們的只會是屈辱的失敗。而當英軍高貴的騎士老爺們甘願為身後的長弓手充當肉盾時,一個又一個史詩勝利誕生了。

死守陣地的英格蘭長弓手

至於所謂的東方遠射武器遠勝西方,則更是種一知半解的扯談。縱觀人類數千年的軍事史,歐洲各地的遠射武器都在性能與種類上不輸於世界上的任何地方。但歐洲歷史上那些特別突出的重裝肉搏部隊,往往更吸引人的眼球。很多噴子在下意識發現東方的近戰水準欠缺後,就只能抱起遠射武器的大腿了。在火器控場前的冷兵器歲月,這種捕風捉影的造謠手段,的確俘獲了很多不求甚解者的心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